宁安心中一沉,快步上前,分开人群,低声询问道:“诸位,出了什么事?”
聚集的街坊们见是他,默默让开一条通道,脸上都带着悲戚与无助。
宁安走进包子铺内间,只见平日里乐呵呵的老张头,此刻一动不动地躺在简陋的木板床上,双目紧闭,脸色灰败,只有胸膛微不可查的起伏显示他还活着。
那位教书的刘秀才正守在床边,眉头紧锁成一个川字,不住地叹息。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老张头这是怎么了?”宁安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
刘秀才抬起头,眼中满是血丝与愤懑,声音沙哑地讲述起来:“今天下午,学堂放学后,几个孩子贪玩,跑出了巷子,到靠近主街的那片空地去玩耍……谁曾想,正碰上修罗十八将之一、李家家主的独子李帆,带着他那帮扈从打猎归来,纵马入城!”
他攥紧了拳头,指节发白:“那李帆……他骑着那头据说有妖兽血脉的‘黑风驹’,速度奇快,在人来人往的街市上也丝毫不减速,根本不管路人死活!
老张头的小孙子……柱子,躲闪不及,被……被那黑风驹直接撞飞了出去!当场就……就吐血不止,倒在地上起不来了!”
刘秀才的声音带着哽咽:“若是当时能及时送去医馆,或许……或许还能有一线生机。
可那李帆,连马都没下!只是勒住缰绳,瞥了一眼倒在地上的孩子,嫌恶地皱了皱眉,说了句‘晦气’,就……就直接带着人扬长而去了!等我们闻讯赶去,把孩子抱回来时……柱子他……他已经没气了……”
他指了指里间一个用白布覆盖的小小隆起,痛心道:“孩子的尸身,暂时安放在里面。
老张头听到消息,当时就……就一口血喷了出来,晕死过去。他本就年迈体衰,全靠着对孙子的念想撑着这一口气,如今……大夫来看过了,说是急火攻心,油尽灯枯,怕是……怕是挺不过今晚了。”
周围的邻居们听着,有的默默垂泪,有的咬牙切齿,更多的是一种深切的无力感。
宁安强压下心头的怒火,沉声问道:“报官了吗?官府那边怎么说?”
刘秀才绝望地摇摇头,脸上露出一丝苦涩的嘲讽:“报了,怎么没报?坊正也去了。
可……有什么用?城卫司的人一听涉事的是李家的公子,还是修罗十八将李将军的独子,态度立刻就变了。
先是推诿说要调查,后来说证据不足,最后干脆暗示我们……让我们息事宁人,说李家不是我们能惹得起的,别自寻死路。”
“那蒙骜将军呢?”宁安追问,“他不是素来以铁面无私、治军严明着称吗?难道他也不管?”
“蒙将军?”刘秀才的笑容更加苦涩,“我们这样的人,连蒙将军的面都见不到啊!那李家家主身为修罗十八将之一,是蒙将军的左膀右臂,位高权重,在铁壁城经营多年,势力盘根错节。
像我们这种底层小民的冤情,根本到不了蒙将军的案前!很多时候,不是上面的掌权者不想办事,而是下面的人,早已将消息渠道牢牢把持,层层过滤,只让上面听到他们想让他听到的!唉……”他长叹一声,充满了绝望。
周围的邻居们也纷纷低下头,黯然神伤,一种“官官相护”、“民不与官斗”的绝望氛围弥漫开来。
就在这时,床上的老张头发出一阵剧烈的咳嗽,竟然缓缓睁开了浑浊的双眼,眼神涣散,气若游丝。
“老张头!”刘秀才连忙俯身过去。
老张头艰难地转动眼珠,看向刘秀才,声音微弱得几乎听不见:“刘……刘先生……我……我知道……我不行了……麻烦你……帮我……和我那苦命的孙儿……料理……料理身后事……”
他枯瘦的手微微抬起,似乎想抓住什么,又无力地垂下,“我……我一把老骨头了……死了……就死了……不可惜……可惜了我的……孙儿啊……他还那么小……”
刘秀才紧紧握住他的手,眼眶通红,声音哽咽:“老张……对不起……我们……我们什么也做不了……对不起……”
老张头脸上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断断续续地说道:“别……别这么说……感谢……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照拂……不要……不要因为我的事……让……让桃花巷……遭受变故了……我……我理解的……我们……能做什么呢……什么也……做不了……我……认命了……”
这认命的话语,像一把钝刀,割在每个人的心上。
宁安静静地听着,胸膛微微起伏,他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这屋内的悲愤与绝望都吸入肺中,再化为坚定的力量。
他走上前,蹲下身,轻轻握住老张头那只冰冷粗糙、布满老茧的手。
“张老伯,”宁安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我不知道我能否真的为你们讨回一个公道,我也不知道我能做到哪一步。
但是,我会去做的。我保证,我会竭尽全力让那个李帆,亲自来到你和柱子的灵前,忏悔他的罪过。”
老张头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微光,他嘴唇翕动,似乎想劝说宁安不要为了他们这仅认识几天的人去冒险,去做傻事。
但当他看到宁安那双清澈眼眸中蕴含的、如同他手中那柄木剑般纯粹而坚定的意志时,他最终什么也没说,只是用尽最后力气,反手轻轻回握了一下宁安的手,褶皱的脸上露出一个充满感激与释然的笑容,然后,缓缓地、永远地闭上了双眼。
他就这样静静地走了,带着对孙子的无尽牵挂,和对这世道不公的最终默然。
第二日,桃花巷的街坊们,在一片沉重得令人窒息的氛围中,默默地为老张头和他那夭折的小孙子操办了简单的白事。
没有喧天的哭声,只有压抑的抽泣和无言的悲伤。往日巷子里的生机仿佛被一同埋葬,每个人的心头都笼罩着一层厚厚的阴霾。
大家将老张头平日里经营包子铺的简陋堂屋收拾出来,临时设成了灵堂。两张崭新的灵牌并排而立,上面分别刻着“张公讳大山之灵位”和“爱孙张柱子之灵位”。
灵牌前,摆放着几个街坊凑钱买的素馒头和一点水果,香烛燃烧着,青烟袅袅,诉说着无声的哀恸。
宁安没有待在灵堂内,他独自一人坐在包子铺后方的小院里。晨光熹微,映照着他沉默的身影。
那柄古朴的木剑,此刻正平放在他身前的石墩上,剑身没有任何光泽,却仿佛蕴含着某种压抑的力量。
他静静地坐着,目光落在巷口那几株在风中摇曳的老桃树上。昨夜似乎下过一场小雨,粉白的花瓣被风吹落,纷纷扬扬,如同下了一场花雨。
阳光透过晃动的枝桠,将桃花斑驳的影子投射在湿润的泥地上。那些晃动的影子,在宁安的眼中,仿佛化作了无数柄飞舞的、无声的利剑,在地上划出一道道凌厉的轨迹。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轻轻拂过冰冷的木剑剑身。院内只有风吹桃花的簌簌声,和他几乎微不可闻的呼吸声。一种无形的、名为“决心”的东西,正在这沉默中悄然凝聚,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死寂。
        聚集的街坊们见是他,默默让开一条通道,脸上都带着悲戚与无助。
宁安走进包子铺内间,只见平日里乐呵呵的老张头,此刻一动不动地躺在简陋的木板床上,双目紧闭,脸色灰败,只有胸膛微不可查的起伏显示他还活着。
那位教书的刘秀才正守在床边,眉头紧锁成一个川字,不住地叹息。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老张头这是怎么了?”宁安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
刘秀才抬起头,眼中满是血丝与愤懑,声音沙哑地讲述起来:“今天下午,学堂放学后,几个孩子贪玩,跑出了巷子,到靠近主街的那片空地去玩耍……谁曾想,正碰上修罗十八将之一、李家家主的独子李帆,带着他那帮扈从打猎归来,纵马入城!”
他攥紧了拳头,指节发白:“那李帆……他骑着那头据说有妖兽血脉的‘黑风驹’,速度奇快,在人来人往的街市上也丝毫不减速,根本不管路人死活!
老张头的小孙子……柱子,躲闪不及,被……被那黑风驹直接撞飞了出去!当场就……就吐血不止,倒在地上起不来了!”
刘秀才的声音带着哽咽:“若是当时能及时送去医馆,或许……或许还能有一线生机。
可那李帆,连马都没下!只是勒住缰绳,瞥了一眼倒在地上的孩子,嫌恶地皱了皱眉,说了句‘晦气’,就……就直接带着人扬长而去了!等我们闻讯赶去,把孩子抱回来时……柱子他……他已经没气了……”
他指了指里间一个用白布覆盖的小小隆起,痛心道:“孩子的尸身,暂时安放在里面。
老张头听到消息,当时就……就一口血喷了出来,晕死过去。他本就年迈体衰,全靠着对孙子的念想撑着这一口气,如今……大夫来看过了,说是急火攻心,油尽灯枯,怕是……怕是挺不过今晚了。”
周围的邻居们听着,有的默默垂泪,有的咬牙切齿,更多的是一种深切的无力感。
宁安强压下心头的怒火,沉声问道:“报官了吗?官府那边怎么说?”
刘秀才绝望地摇摇头,脸上露出一丝苦涩的嘲讽:“报了,怎么没报?坊正也去了。
可……有什么用?城卫司的人一听涉事的是李家的公子,还是修罗十八将李将军的独子,态度立刻就变了。
先是推诿说要调查,后来说证据不足,最后干脆暗示我们……让我们息事宁人,说李家不是我们能惹得起的,别自寻死路。”
“那蒙骜将军呢?”宁安追问,“他不是素来以铁面无私、治军严明着称吗?难道他也不管?”
“蒙将军?”刘秀才的笑容更加苦涩,“我们这样的人,连蒙将军的面都见不到啊!那李家家主身为修罗十八将之一,是蒙将军的左膀右臂,位高权重,在铁壁城经营多年,势力盘根错节。
像我们这种底层小民的冤情,根本到不了蒙将军的案前!很多时候,不是上面的掌权者不想办事,而是下面的人,早已将消息渠道牢牢把持,层层过滤,只让上面听到他们想让他听到的!唉……”他长叹一声,充满了绝望。
周围的邻居们也纷纷低下头,黯然神伤,一种“官官相护”、“民不与官斗”的绝望氛围弥漫开来。
就在这时,床上的老张头发出一阵剧烈的咳嗽,竟然缓缓睁开了浑浊的双眼,眼神涣散,气若游丝。
“老张头!”刘秀才连忙俯身过去。
老张头艰难地转动眼珠,看向刘秀才,声音微弱得几乎听不见:“刘……刘先生……我……我知道……我不行了……麻烦你……帮我……和我那苦命的孙儿……料理……料理身后事……”
他枯瘦的手微微抬起,似乎想抓住什么,又无力地垂下,“我……我一把老骨头了……死了……就死了……不可惜……可惜了我的……孙儿啊……他还那么小……”
刘秀才紧紧握住他的手,眼眶通红,声音哽咽:“老张……对不起……我们……我们什么也做不了……对不起……”
老张头脸上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断断续续地说道:“别……别这么说……感谢……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照拂……不要……不要因为我的事……让……让桃花巷……遭受变故了……我……我理解的……我们……能做什么呢……什么也……做不了……我……认命了……”
这认命的话语,像一把钝刀,割在每个人的心上。
宁安静静地听着,胸膛微微起伏,他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这屋内的悲愤与绝望都吸入肺中,再化为坚定的力量。
他走上前,蹲下身,轻轻握住老张头那只冰冷粗糙、布满老茧的手。
“张老伯,”宁安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我不知道我能否真的为你们讨回一个公道,我也不知道我能做到哪一步。
但是,我会去做的。我保证,我会竭尽全力让那个李帆,亲自来到你和柱子的灵前,忏悔他的罪过。”
老张头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微光,他嘴唇翕动,似乎想劝说宁安不要为了他们这仅认识几天的人去冒险,去做傻事。
但当他看到宁安那双清澈眼眸中蕴含的、如同他手中那柄木剑般纯粹而坚定的意志时,他最终什么也没说,只是用尽最后力气,反手轻轻回握了一下宁安的手,褶皱的脸上露出一个充满感激与释然的笑容,然后,缓缓地、永远地闭上了双眼。
他就这样静静地走了,带着对孙子的无尽牵挂,和对这世道不公的最终默然。
第二日,桃花巷的街坊们,在一片沉重得令人窒息的氛围中,默默地为老张头和他那夭折的小孙子操办了简单的白事。
没有喧天的哭声,只有压抑的抽泣和无言的悲伤。往日巷子里的生机仿佛被一同埋葬,每个人的心头都笼罩着一层厚厚的阴霾。
大家将老张头平日里经营包子铺的简陋堂屋收拾出来,临时设成了灵堂。两张崭新的灵牌并排而立,上面分别刻着“张公讳大山之灵位”和“爱孙张柱子之灵位”。
灵牌前,摆放着几个街坊凑钱买的素馒头和一点水果,香烛燃烧着,青烟袅袅,诉说着无声的哀恸。
宁安没有待在灵堂内,他独自一人坐在包子铺后方的小院里。晨光熹微,映照着他沉默的身影。
那柄古朴的木剑,此刻正平放在他身前的石墩上,剑身没有任何光泽,却仿佛蕴含着某种压抑的力量。
他静静地坐着,目光落在巷口那几株在风中摇曳的老桃树上。昨夜似乎下过一场小雨,粉白的花瓣被风吹落,纷纷扬扬,如同下了一场花雨。
阳光透过晃动的枝桠,将桃花斑驳的影子投射在湿润的泥地上。那些晃动的影子,在宁安的眼中,仿佛化作了无数柄飞舞的、无声的利剑,在地上划出一道道凌厉的轨迹。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轻轻拂过冰冷的木剑剑身。院内只有风吹桃花的簌簌声,和他几乎微不可闻的呼吸声。一种无形的、名为“决心”的东西,正在这沉默中悄然凝聚,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死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