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傅李大人适时上前,捋着胡须,沉声道:“陛下与玉亲王兄弟情深,世子亦是陛下看着长大的侄儿。如今世子归来,陛下若知,定是欣喜。尔等一味阻拦,确实不合常理。莫非宫中真有不便我等臣子知晓的隐情?”
御史大夫更是直接,声音带着御史的刚直:“若陛下果真病重至此,连至亲侄儿都不得见,那我等更需面圣,亲眼确认陛下安危,以安朝野上下之心!否则,流言四起,恐生祸乱!”
几人你一言我一语,句句在理,字字诛心。
宣德门前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聚集围观的低阶官员和宫人也越来越多,窃窃私语之声不绝于耳。
消息很快传到了苏贵妃耳中。
苏贵妃听完汇报,气得摔碎了手中的茶盏:“好个玉临风!好个伶牙俐齿!竟敢煽动老臣,污蔑本宫!”
张真人水镜中映出宫门前的景象,他眉头紧锁:“娘娘,他们这是阳谋,意在逼宫,制造舆论。我们若坚决不允,便是心里有鬼;若允了,陛下状态必然暴露。”
“本宫岂能让他如愿!”
苏贵妃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更衣!本宫倒要看看,他能翻出什么浪花!”
片刻后,凤辇驾临宣德门。
苏贵妃盛装出场,珠翠环绕,气势凌人。
她目光扫过玉临风及诸位老臣,语气带着居高临下的“关切”:“世子一路劳顿,刚回京就不安心休养,为何在此喧哗,惊扰陛下静养?”
玉临风见到正主,立刻上前一步,躬身行礼,语气却丝毫不让:“臣侄参见贵妃娘娘!非是臣侄喧哗,实在是思念陛下心切,且离京多年,有诸多事宜需当面禀奏陛下。守门将士一再阻拦,臣侄心中不安,唯恐陛下龙体有恙,而我们做臣子的却不得近前,是为不忠不孝!
恳请娘娘允准,让臣侄见陛下的一面,哪怕只是远远看一眼,确认陛下安好,臣侄立刻叩首离去,绝不敢打扰陛下静养!”
他这番话情真意切,又扣住了“忠孝”大义,让人难以反驳。
此时苏贵妃狠狠掐着袖口中的指尖,眼神充满了狠毒,一时间,她竟然不知该作何回答。
就在这紧绷的时刻,传来一阵沉稳的脚步声,伴随着一声温和却自带威仪的笑语:“何事让世子殿下与诸位老大人在此久候?可是宫人怠慢了?”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位身着紫色麒麟补服、须发灰白、面容慈和的老者缓步而入。
他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关切笑容,眼神温润,仿佛一位忧心国事、关怀晚辈的长者。正是当朝宰相——苏弘盛。
“苏相。”
三位老臣微微颔首致意,态度虽不卑不亢,但面对这位权倾朝野的宰相,无形中还是多了几分慎重。
霍不羁则冷哼一声,扭过头去。
玉临风心中冷笑,竟然请出了苏相这尊“大佛”,好啊,那就看看谁更能演。
他面上却露出几分“委屈”与“激动”,起身行礼:“苏相您来得正好!小侄归来,思念陛下,特来请安,奈何宫人一再阻拦,非说陛下静养,连我这个亲侄儿都不得见。小侄心中实在难安,唯恐陛下……唯恐陛下身边有小人作祟,蒙蔽圣听!”
他话语直指核心,却将矛头暂时指向模糊的“小人”。
苏弘盛闻言,脸上顿时露出“感同身受”的悲悯之色,上前轻轻拍了拍玉临风的肩膀,叹道:“世子的孝心,老夫岂能不知?陛下龙体确有些微恙,需要静心调养,太医确是这般嘱咐的。宫人恪尽职守,虽有不近人情之处,却也情有可原。世子殿下且莫心急,更莫要听信些无稽流言,伤了天家和气。”
他话语温和,仿佛在安抚一个不懂事的晚辈,却轻描淡写地将玉临风的质疑定性为“心急”和“听信流言”,更是坐实了“陛下需要静养”的说法。
太傅李纲微微蹙眉,开口道:“苏相,并非世子心急。陛下与世子乃血脉至亲,如今世子归来,于情于理,都该见上一面,哪怕只是片刻,以宽慰世子之心,亦显天家慈爱。如此严防死守,确实不合常理,难免惹人非议。”
苏弘盛笑容不变,看向李纲,语气依旧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份量:“李太傅所言甚是,天伦之乐,人皆向往。只是……陛下乃万金之躯,龙体安康关乎社稷安危,容不得半点闪失。太医之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
若因一时之仁,致使陛下病情反复,这责任……你我谁人担当得起?”
他话语绵里藏针,将“不让见”的责任巧妙地推给了“太医”和“社稷安危”,自己则扮演了一个谨小慎微,忠于陛下的忠臣角色。
他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在玉临风身上,语气更加“恳切”:“世子殿下,不若这样,您先回府歇息。待老夫亲自去探望陛下,若陛下精神尚可,必定代为转达世子孝心,恳请陛下召见,如何?”
这又是一招缓兵之计,且由他亲自出面,既显得重视,又将主动权牢牢抓回自己手中。
高手过招,绵里藏针。
……
就在前朝风云激荡之际,后宫僻静处的澄心殿,迎来了三位不速之客。
凭借玉临风提供的精确地图和前方混乱的完美掩护,江无涯、明歌与容尽欢如同三道融入阴影的微风,轻易绕开了明显减少的守卫,从一扇隐蔽的侧窗潜入了殿内。
殿内布置看似清雅,蒲团、香案、经卷一应俱全,但空气中弥漫的那股混合着檀香与阴冷灵力的气息,让三人都皱起了眉头。
“分头找,动作要快。”
江无涯低声道,他的灵识全面展开,感知着殿内任何异常的灵力波动。
容尽欢直奔那张看似普通的书案,指尖月华之力流转,仔细检查着每一卷竹简、书册。
很快,她在一本看似是养生道经的夹层中,发现了几张材质特殊、用暗红朱砂绘制着扭曲符文的纸张——正是“蚀魂缠丝咒”和“梦萦咒”的部分符箓样本!
虽然不完整,但已是铁证!
        御史大夫更是直接,声音带着御史的刚直:“若陛下果真病重至此,连至亲侄儿都不得见,那我等更需面圣,亲眼确认陛下安危,以安朝野上下之心!否则,流言四起,恐生祸乱!”
几人你一言我一语,句句在理,字字诛心。
宣德门前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聚集围观的低阶官员和宫人也越来越多,窃窃私语之声不绝于耳。
消息很快传到了苏贵妃耳中。
苏贵妃听完汇报,气得摔碎了手中的茶盏:“好个玉临风!好个伶牙俐齿!竟敢煽动老臣,污蔑本宫!”
张真人水镜中映出宫门前的景象,他眉头紧锁:“娘娘,他们这是阳谋,意在逼宫,制造舆论。我们若坚决不允,便是心里有鬼;若允了,陛下状态必然暴露。”
“本宫岂能让他如愿!”
苏贵妃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更衣!本宫倒要看看,他能翻出什么浪花!”
片刻后,凤辇驾临宣德门。
苏贵妃盛装出场,珠翠环绕,气势凌人。
她目光扫过玉临风及诸位老臣,语气带着居高临下的“关切”:“世子一路劳顿,刚回京就不安心休养,为何在此喧哗,惊扰陛下静养?”
玉临风见到正主,立刻上前一步,躬身行礼,语气却丝毫不让:“臣侄参见贵妃娘娘!非是臣侄喧哗,实在是思念陛下心切,且离京多年,有诸多事宜需当面禀奏陛下。守门将士一再阻拦,臣侄心中不安,唯恐陛下龙体有恙,而我们做臣子的却不得近前,是为不忠不孝!
恳请娘娘允准,让臣侄见陛下的一面,哪怕只是远远看一眼,确认陛下安好,臣侄立刻叩首离去,绝不敢打扰陛下静养!”
他这番话情真意切,又扣住了“忠孝”大义,让人难以反驳。
此时苏贵妃狠狠掐着袖口中的指尖,眼神充满了狠毒,一时间,她竟然不知该作何回答。
就在这紧绷的时刻,传来一阵沉稳的脚步声,伴随着一声温和却自带威仪的笑语:“何事让世子殿下与诸位老大人在此久候?可是宫人怠慢了?”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位身着紫色麒麟补服、须发灰白、面容慈和的老者缓步而入。
他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关切笑容,眼神温润,仿佛一位忧心国事、关怀晚辈的长者。正是当朝宰相——苏弘盛。
“苏相。”
三位老臣微微颔首致意,态度虽不卑不亢,但面对这位权倾朝野的宰相,无形中还是多了几分慎重。
霍不羁则冷哼一声,扭过头去。
玉临风心中冷笑,竟然请出了苏相这尊“大佛”,好啊,那就看看谁更能演。
他面上却露出几分“委屈”与“激动”,起身行礼:“苏相您来得正好!小侄归来,思念陛下,特来请安,奈何宫人一再阻拦,非说陛下静养,连我这个亲侄儿都不得见。小侄心中实在难安,唯恐陛下……唯恐陛下身边有小人作祟,蒙蔽圣听!”
他话语直指核心,却将矛头暂时指向模糊的“小人”。
苏弘盛闻言,脸上顿时露出“感同身受”的悲悯之色,上前轻轻拍了拍玉临风的肩膀,叹道:“世子的孝心,老夫岂能不知?陛下龙体确有些微恙,需要静心调养,太医确是这般嘱咐的。宫人恪尽职守,虽有不近人情之处,却也情有可原。世子殿下且莫心急,更莫要听信些无稽流言,伤了天家和气。”
他话语温和,仿佛在安抚一个不懂事的晚辈,却轻描淡写地将玉临风的质疑定性为“心急”和“听信流言”,更是坐实了“陛下需要静养”的说法。
太傅李纲微微蹙眉,开口道:“苏相,并非世子心急。陛下与世子乃血脉至亲,如今世子归来,于情于理,都该见上一面,哪怕只是片刻,以宽慰世子之心,亦显天家慈爱。如此严防死守,确实不合常理,难免惹人非议。”
苏弘盛笑容不变,看向李纲,语气依旧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份量:“李太傅所言甚是,天伦之乐,人皆向往。只是……陛下乃万金之躯,龙体安康关乎社稷安危,容不得半点闪失。太医之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
若因一时之仁,致使陛下病情反复,这责任……你我谁人担当得起?”
他话语绵里藏针,将“不让见”的责任巧妙地推给了“太医”和“社稷安危”,自己则扮演了一个谨小慎微,忠于陛下的忠臣角色。
他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在玉临风身上,语气更加“恳切”:“世子殿下,不若这样,您先回府歇息。待老夫亲自去探望陛下,若陛下精神尚可,必定代为转达世子孝心,恳请陛下召见,如何?”
这又是一招缓兵之计,且由他亲自出面,既显得重视,又将主动权牢牢抓回自己手中。
高手过招,绵里藏针。
……
就在前朝风云激荡之际,后宫僻静处的澄心殿,迎来了三位不速之客。
凭借玉临风提供的精确地图和前方混乱的完美掩护,江无涯、明歌与容尽欢如同三道融入阴影的微风,轻易绕开了明显减少的守卫,从一扇隐蔽的侧窗潜入了殿内。
殿内布置看似清雅,蒲团、香案、经卷一应俱全,但空气中弥漫的那股混合着檀香与阴冷灵力的气息,让三人都皱起了眉头。
“分头找,动作要快。”
江无涯低声道,他的灵识全面展开,感知着殿内任何异常的灵力波动。
容尽欢直奔那张看似普通的书案,指尖月华之力流转,仔细检查着每一卷竹简、书册。
很快,她在一本看似是养生道经的夹层中,发现了几张材质特殊、用暗红朱砂绘制着扭曲符文的纸张——正是“蚀魂缠丝咒”和“梦萦咒”的部分符箓样本!
虽然不完整,但已是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