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亮,沈知微就醒了。她靠在床头,手指轻轻抚过龙凤胎的脸颊。两个孩子睡得安稳,呼吸均匀。
她昨夜没合眼,一直守着他们。直到四更天,最后一波人被抓走,宫里才真正安静下来。可她知道,这不过是暴风雨前的片刻安宁。
门外传来脚步声,稳重而熟悉。裴砚走了进来,身上还带着清晨的寒气。他走到床边,低头看了看孩子,又看向她。
“名单上的人都押到午门了。”他说,“辰时三刻,当众问斩。”
沈知微点头,“该杀的,一个都不能留。”
裴砚伸手握住她的手腕,力道很轻,“你还撑得住?”
“我能撑。”她说,“只要他们还在动我的孩子,我就不会倒。”
两人沉默片刻。外面传来宫人低声走动的声音,像是在准备什么大典。
“今日朝会。”裴砚开口,“你要去吗?”
“我去。”她说,“孩子也去。”
裴砚看着她,没说话。他知道她要做什么。昨晚是守,今天是攻。她要把这两个孩子,堂堂正正地摆在所有人面前。
沈知微慢慢起身,宫女上前搀扶。她接过早已备好的赤金襁褓,亲手给龙凤胎换上。日月同辉纹在晨光下泛着微光,这是皇嗣独有的标志。
她抱着孩子走出凤仪殿时,天已大亮。阳光洒在台阶上,映出长长的影子。
午门高台之上,三十七名叛臣跪成一排。太医署首座低着头,脸色灰白。送药的杂役被绑在最外侧,浑身发抖。
百官立于阶下,神情各异。有人面露不忍,有人低头不语,也有人眼神闪烁,不敢抬头。
沈知微站在高台边缘,怀中抱着龙凤胎。裴砚立于她身侧,玄袍猎猎,目光扫过全场。
“伤朕嗣者,诛三族!”裴砚声音冷峻,“欺天命者,碎尸万段!”
话音落,刀光起。
血溅宫墙,人头落地。三十七颗头颅滚入木盆,红得刺眼。
百官齐齐跪下,无人敢动。
沈知微低头看着怀中的孩子。男婴忽然睁眼,清亮的一声啼哭划破寂静。女婴随即笑了,嘴角微微上扬,像是回应兄长。
她不动声色,心中默念:心镜启动。
三秒内,她捕捉到一名老臣的心声——
【这等异象……莫非真是天选之子?】
她收回视线,指尖轻轻擦去男婴眼角的一滴泪。那泪珠落在她指腹,温热。
裴砚看了她一眼,微微颔首。
一行人转入太极殿。龙凤胎被安置在金榻之上,置于丹墀中央。琉璃瓦透下的阳光正好照在他们脸上,男婴抬起小手,像是要抓那光。
满朝文武分列两侧。首席大学士王缙站在前列,须发皆白,面容肃然。
裴砚踏上丹墀,声音响彻大殿:“朕妻沈氏,诞下龙凤,乃上苍赐福,天命所归!自今日起,皇后所出,皆为天命之子,违者,以逆论!”
话音未落,群臣齐跪。
“吾皇万岁,皇后千秋!”
声浪如潮,震得梁上尘埃簌簌落下。
沈知微坐在凤位侧席,目光平静地扫过众人。她再次启动心镜,锁定王缙。
【必使其身败名裂……可若她真是天命之女,我王家何不顺势而为?】
她垂下眼帘,掩住眸中冷意。
风暴来了,但风向变了。
她早知道,世家不会轻易认输。可他们怕的不是她,是“天命”二字。只要让天下人相信,她的孩子是上天所赐,那些人就不敢再动。
王缙缓缓抬头,与她目光相接。那一瞬,他的眼神变了。不再是敌意,而是一种权衡后的谨慎。
他微微低头,动作极轻,却足够让她看清。
她在心里记下这一笔。
这时,殿外传来急促脚步声。一名小吏快步走入,双手捧着一份奏折。
“启禀陛下,京畿十三州、江南七道,共五十六位地方官员联名上书,恭贺皇嗣降生,称‘龙凤同诞,国运昌隆’!”
裴砚接过奏折,打开只看了一眼,便抬手递给身旁内侍:“宣读。”
内侍展开奏折,朗声道:“臣等伏惟陛下圣德广被,皇后仁慈惠下,今双胎降世,实乃天地感应,万民之幸!愿立储君,安社稷,定民心!”
一时间,殿内气氛再度升温。原本低头的官员纷纷抬头,不少人脸上露出动容之色。
沈知微轻轻吸了一口气。
这是第一步。地方官先动,逼得京城世家不得不表态。
果然,不多时,礼部尚书颤巍巍出列:“臣附议!龙凤呈祥,乃大周之福,请陛下早立储君,以安天下!”
紧接着,工部、户部接连出列,连一向闭口不言的老臣也站了出来。
只有几位世家代表仍站着不动,脸色阴沉。
王缙终于开口:“臣以为,双胎降生,确为祥瑞。然嫡庶之别,礼法所在,不可轻忽。”
他顿了顿,目光转向沈知微:“但皇后贤德,母仪天下,其所出之子,自当承继大统。臣,无异议。”
此言一出,其余几人脸色骤变。
他们本想借“庶出”之名发难,却被王缙抢先一步定调。如今他不仅不反对,反而明言支持,其他人再想开口,已是骑虎难下。
沈知微看着他,没有笑,也没有动。
她知道,这不是真心归顺,而是权衡利弊后的退让。可只要他站过来,其他人就再也掀不起风浪。
裴砚站在高台之上,环视群臣:“既然诸卿无异议,太子之位,就此确立。皇长子裴昭明,年三岁,聪慧仁厚,即日起册为太子,居东宫。”
他又指向金榻上的龙凤胎:“裕亲王裴昭宁,昭宁公主裴昭华,皆为皇后嫡出,享亲王俸禄,受天下敬护。”
“吾皇圣明!”百官齐呼。
沈知微低头看着两个孩子。男婴正握着姐姐的手,眼睛亮亮的。女婴依旧笑着,像是听懂了父亲的话。
她伸手覆在他们身上,掌心传来温热的呼吸。
这时,殿外又传来通报声。
“启禀陛下,岭南、蜀中、河东等地官员陆续上表,附和联名奏请,现已收到来表一百二十三封,仍在递增!”
裴砚站在丹墀之上,神色不动,可眼底有一丝松动。
沈知微抬起头,与他对视一眼。
他们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民心已动,大势已成。
那些曾经想要毁掉这两个孩子的人,现在只能低头。因为他们面对的不只是帝王权威,还有“天命”二字压顶。
王缙退回队列,袖中手指微微颤抖。
他昨日还在书房写下“此女祸乱纲常,必除之而后快”,可今晨亲眼看到龙凤同诞、百官俯首,又听到各地奏表如雪片般飞来,他突然意识到——
这不是一场宫斗,而是一场天命之争。
他老了,输不起。
沈知微的目光落在他身上,没有停留太久。
她知道,真正的敌人从来不是这些摇摆的世家,而是躲在暗处的那个男人。
裴昭。
他还活着。那份名单最后被圈出的名字——陈修元,是他的心腹死士。昨夜逃了一个,说明他们还有后手。
但她不怕。
她已经守住了孩子,也守住了这一刻。
只要他们在,天命就在。
裴砚走下丹墀,站在她身边。他没有说话,只是伸手握住她的手。
那只手很冷,可他的掌心滚烫。
百官仍跪在地上,山呼万岁之声久久不息。
沈知微抱着孩子,缓缓起身。
她站在凤位之前,目光扫过整个大殿。
忽然,她注意到殿角一名年轻官员低着头,嘴唇微动,像是在默念什么。
她立刻启动心镜。
三秒内,她听见了——
【只要裴昭一声令下,我随时可点火。】
她瞳孔一缩。
火?
哪里会起火?
她猛地想起什么,转身看向金榻。
阳光正照在赤金襁褓上,反射出一道刺目的光。
那光,刚好落在殿梁一处隐蔽的麻绳结上。
那不是装饰。那是机关引线。
她昨夜没合眼,一直守着他们。直到四更天,最后一波人被抓走,宫里才真正安静下来。可她知道,这不过是暴风雨前的片刻安宁。
门外传来脚步声,稳重而熟悉。裴砚走了进来,身上还带着清晨的寒气。他走到床边,低头看了看孩子,又看向她。
“名单上的人都押到午门了。”他说,“辰时三刻,当众问斩。”
沈知微点头,“该杀的,一个都不能留。”
裴砚伸手握住她的手腕,力道很轻,“你还撑得住?”
“我能撑。”她说,“只要他们还在动我的孩子,我就不会倒。”
两人沉默片刻。外面传来宫人低声走动的声音,像是在准备什么大典。
“今日朝会。”裴砚开口,“你要去吗?”
“我去。”她说,“孩子也去。”
裴砚看着她,没说话。他知道她要做什么。昨晚是守,今天是攻。她要把这两个孩子,堂堂正正地摆在所有人面前。
沈知微慢慢起身,宫女上前搀扶。她接过早已备好的赤金襁褓,亲手给龙凤胎换上。日月同辉纹在晨光下泛着微光,这是皇嗣独有的标志。
她抱着孩子走出凤仪殿时,天已大亮。阳光洒在台阶上,映出长长的影子。
午门高台之上,三十七名叛臣跪成一排。太医署首座低着头,脸色灰白。送药的杂役被绑在最外侧,浑身发抖。
百官立于阶下,神情各异。有人面露不忍,有人低头不语,也有人眼神闪烁,不敢抬头。
沈知微站在高台边缘,怀中抱着龙凤胎。裴砚立于她身侧,玄袍猎猎,目光扫过全场。
“伤朕嗣者,诛三族!”裴砚声音冷峻,“欺天命者,碎尸万段!”
话音落,刀光起。
血溅宫墙,人头落地。三十七颗头颅滚入木盆,红得刺眼。
百官齐齐跪下,无人敢动。
沈知微低头看着怀中的孩子。男婴忽然睁眼,清亮的一声啼哭划破寂静。女婴随即笑了,嘴角微微上扬,像是回应兄长。
她不动声色,心中默念:心镜启动。
三秒内,她捕捉到一名老臣的心声——
【这等异象……莫非真是天选之子?】
她收回视线,指尖轻轻擦去男婴眼角的一滴泪。那泪珠落在她指腹,温热。
裴砚看了她一眼,微微颔首。
一行人转入太极殿。龙凤胎被安置在金榻之上,置于丹墀中央。琉璃瓦透下的阳光正好照在他们脸上,男婴抬起小手,像是要抓那光。
满朝文武分列两侧。首席大学士王缙站在前列,须发皆白,面容肃然。
裴砚踏上丹墀,声音响彻大殿:“朕妻沈氏,诞下龙凤,乃上苍赐福,天命所归!自今日起,皇后所出,皆为天命之子,违者,以逆论!”
话音未落,群臣齐跪。
“吾皇万岁,皇后千秋!”
声浪如潮,震得梁上尘埃簌簌落下。
沈知微坐在凤位侧席,目光平静地扫过众人。她再次启动心镜,锁定王缙。
【必使其身败名裂……可若她真是天命之女,我王家何不顺势而为?】
她垂下眼帘,掩住眸中冷意。
风暴来了,但风向变了。
她早知道,世家不会轻易认输。可他们怕的不是她,是“天命”二字。只要让天下人相信,她的孩子是上天所赐,那些人就不敢再动。
王缙缓缓抬头,与她目光相接。那一瞬,他的眼神变了。不再是敌意,而是一种权衡后的谨慎。
他微微低头,动作极轻,却足够让她看清。
她在心里记下这一笔。
这时,殿外传来急促脚步声。一名小吏快步走入,双手捧着一份奏折。
“启禀陛下,京畿十三州、江南七道,共五十六位地方官员联名上书,恭贺皇嗣降生,称‘龙凤同诞,国运昌隆’!”
裴砚接过奏折,打开只看了一眼,便抬手递给身旁内侍:“宣读。”
内侍展开奏折,朗声道:“臣等伏惟陛下圣德广被,皇后仁慈惠下,今双胎降世,实乃天地感应,万民之幸!愿立储君,安社稷,定民心!”
一时间,殿内气氛再度升温。原本低头的官员纷纷抬头,不少人脸上露出动容之色。
沈知微轻轻吸了一口气。
这是第一步。地方官先动,逼得京城世家不得不表态。
果然,不多时,礼部尚书颤巍巍出列:“臣附议!龙凤呈祥,乃大周之福,请陛下早立储君,以安天下!”
紧接着,工部、户部接连出列,连一向闭口不言的老臣也站了出来。
只有几位世家代表仍站着不动,脸色阴沉。
王缙终于开口:“臣以为,双胎降生,确为祥瑞。然嫡庶之别,礼法所在,不可轻忽。”
他顿了顿,目光转向沈知微:“但皇后贤德,母仪天下,其所出之子,自当承继大统。臣,无异议。”
此言一出,其余几人脸色骤变。
他们本想借“庶出”之名发难,却被王缙抢先一步定调。如今他不仅不反对,反而明言支持,其他人再想开口,已是骑虎难下。
沈知微看着他,没有笑,也没有动。
她知道,这不是真心归顺,而是权衡利弊后的退让。可只要他站过来,其他人就再也掀不起风浪。
裴砚站在高台之上,环视群臣:“既然诸卿无异议,太子之位,就此确立。皇长子裴昭明,年三岁,聪慧仁厚,即日起册为太子,居东宫。”
他又指向金榻上的龙凤胎:“裕亲王裴昭宁,昭宁公主裴昭华,皆为皇后嫡出,享亲王俸禄,受天下敬护。”
“吾皇圣明!”百官齐呼。
沈知微低头看着两个孩子。男婴正握着姐姐的手,眼睛亮亮的。女婴依旧笑着,像是听懂了父亲的话。
她伸手覆在他们身上,掌心传来温热的呼吸。
这时,殿外又传来通报声。
“启禀陛下,岭南、蜀中、河东等地官员陆续上表,附和联名奏请,现已收到来表一百二十三封,仍在递增!”
裴砚站在丹墀之上,神色不动,可眼底有一丝松动。
沈知微抬起头,与他对视一眼。
他们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民心已动,大势已成。
那些曾经想要毁掉这两个孩子的人,现在只能低头。因为他们面对的不只是帝王权威,还有“天命”二字压顶。
王缙退回队列,袖中手指微微颤抖。
他昨日还在书房写下“此女祸乱纲常,必除之而后快”,可今晨亲眼看到龙凤同诞、百官俯首,又听到各地奏表如雪片般飞来,他突然意识到——
这不是一场宫斗,而是一场天命之争。
他老了,输不起。
沈知微的目光落在他身上,没有停留太久。
她知道,真正的敌人从来不是这些摇摆的世家,而是躲在暗处的那个男人。
裴昭。
他还活着。那份名单最后被圈出的名字——陈修元,是他的心腹死士。昨夜逃了一个,说明他们还有后手。
但她不怕。
她已经守住了孩子,也守住了这一刻。
只要他们在,天命就在。
裴砚走下丹墀,站在她身边。他没有说话,只是伸手握住她的手。
那只手很冷,可他的掌心滚烫。
百官仍跪在地上,山呼万岁之声久久不息。
沈知微抱着孩子,缓缓起身。
她站在凤位之前,目光扫过整个大殿。
忽然,她注意到殿角一名年轻官员低着头,嘴唇微动,像是在默念什么。
她立刻启动心镜。
三秒内,她听见了——
【只要裴昭一声令下,我随时可点火。】
她瞳孔一缩。
火?
哪里会起火?
她猛地想起什么,转身看向金榻。
阳光正照在赤金襁褓上,反射出一道刺目的光。
那光,刚好落在殿梁一处隐蔽的麻绳结上。
那不是装饰。那是机关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