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 裴砚赐宝剑,知微坐镇震四夷-《读心皇后:庶女逆袭凤鸣九天》

  海风渐歇,浪声退去。沈知微站在礁石上,目光落在那艘靠岸的战船。龙纹旗帜在风中展开,甲板上走出一名内侍,捧着紫檀木匣,快步登岸。

  她没有迎上前,只是静静看着。直到那人跪地呈上木匣,她才缓步走近。

  匣子打开,一柄长剑静卧其中。剑柄缠龙纹,寒光自鞘中透出,冷而不煞。她伸手抚过剑身,指尖传来金属的凉意。

  这不是普通的剑。

  她知道它的名字——龙渊。先帝佩剑,曾斩诸侯,镇山河。如今,它被送到了她手中。

  内侍低声道:“陛下有令,皇后返京,亲授此剑。”

  她合上匣盖,抬眼望向京城方向。风从背后吹来,掀动她的衣角。她将木匣抱起,转身走入行帐。

  三日后,太极殿。

  百官列班,东瀛与北狄使者立于殿侧。朝堂肃静,无人交谈。殿外鼓声三响,裴砚自内殿而出,玄色龙袍衬得他身形挺拔,眉目如刻。

  他站定在御座前,未坐下。

  “今日召众卿前来,有一事宣告。”他的声音不高,却压得住全场,“自津口平乱、海防清肃以来,皇后亲赴前线,智破敌营,使外寇自溃,不费一兵一卒。此功,当载入国史。”

  群臣低头,无人应声。几位老臣面色微变,却不敢反驳。

  裴砚继续道:“朕思天下安危,非一人可守。边务纷繁,军情瞬息万变,若事事奏报,恐误战机。故今日特赐皇后沈氏‘龙渊剑’,代朕巡狩四方,节制六军。凡涉边防、军调、战守之事,皆可先斩后奏,便宜行事。”

  话音落下,满殿寂静。

  唯有那柄剑,已被内侍捧出,置于案上。

  剑出鞘半寸,一声轻鸣,如龙低吟。

  沈知微从女官手中接过披风,缓步出列。她未穿凤袍,只着深青宫装,发髻简单,仅簪一支玉钗。但她每走一步,殿中气压便沉一分。

  她走到案前,没有跪下。

  而是直视裴砚,双手托起剑匣。

  “臣妾接旨。”她说,“不负君托,亦不负山河。”

  裴砚看着她,片刻后,微微颔首。

  她转身,当着百官之面,将龙渊剑佩于腰间。剑穗垂落,随风轻摆。

  朝会结束,众人退去。外使低头退出大殿时,脚步比来时慢了许多。

  午后,皇城南门城楼。

  玄甲卫已列阵两侧,旌旗林立。风自南方吹来,卷动战旗猎猎作响。沈知微走上城楼,解下披风,露出腰间长剑。

  她站在垛口前,面向外邦使馆所在的方向。

  城楼下,百姓不知发生了什么,只看见皇后立于高处,执剑临风。有人指指点点,渐渐围拢。

  谍网密探悄然靠近,在她身后低语:“东瀛使臣回馆后,对副使说‘此女不可力敌’;北狄使者方才喝茶,手抖洒了半盏。”

  她没回头,只轻轻点头。

  系统提示音在脑中响起:“检测到两名目标心声,恐惧值达峰值。十年内无战意。”

  她终于露出一丝笑意。

  不是得意,也不是嘲讽,而是一种尘埃落定的平静。

  她抬手,缓缓抽出龙渊剑。

  剑锋指向天际,阳光落在刃上,反射出一道刺目光线。

  “传令下去。”她说,“即日起,沿海各州加强巡查,水师轮值守备,不得松懈。另,所有归降士兵登记造册,按律安置,不得欺压。”

  “是!”一名将领抱拳领命,飞奔下城。

  她收剑入鞘,依旧立于城楼。

  远处,几匹快马疾驰而来,扬起烟尘。马上之人穿着驿卒服色,显然是从边境赶回的信使。

  她目光扫过他们,未动。

  其中一人冲到城楼下,翻身下马,大声喊道:“启禀皇后娘娘!东瀛遣使求见,称愿重开互市,献岁贡三十船丝绸、铁器!”

  另一人接着报:“北狄也派特使,送来战马五千匹,说是‘敬献大周天威’!”

  城楼上一片骚动。

  沈知微听着,脸上没有太多表情。

  她只问了一句:“他们提条件了吗?”

  驿卒低头:“东瀛要求减免关税三成,北狄希望开放雁门关常年通商。”

  她冷笑一声。

  “告诉他们,贡品照收,但互市条款由我朝拟定。若想通商,须签《永和约》,承诺十年内不得聚兵边境,违者断市五年,且需加倍赔偿。”

  传令官记下,立刻去办。

  她重新望向远方。

  天边云层翻涌,阳光穿破缝隙,洒在城墙之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覆盖在砖石之间。

  城楼下,百姓还在议论纷纷。有人说皇后持剑太凶,有人说这是国运昌盛之兆。更多的人,则默默注视着那个站在高处的身影。

  不知过了多久,一名内侍匆匆登上城楼,低声禀报:“陛下请您回宫议事。”

  她点头,转身走下台阶。

  回到宫中,裴砚正在乾清宫批阅奏章。听见脚步声,他抬头看她一眼。

  “剑可还顺手?”

  “很顺手。”她答,“比我想的要轻。”

  裴砚放下笔,起身走到她面前。

  “你知道我为何把这把剑给你吗?”

  她看着他。

  “不只是因为你立了功。”

  他顿了顿,“是因为我知道,这江山交到你手里,比谁都稳。”

  她没说话。

  他伸手,轻轻碰了碰剑柄。“从前这把剑只认主人。现在,它认你了。”

  她终于开口:“我会用好它。”

  两人并肩站在窗前。外面夕阳西下,宫墙被染成暗红色。

  夜幕降临前,最后一道奏报送进宫来。

  是礼部拟好的《永和约》草案,附有两国使臣签字画押的文书。

  裴砚拿起朱笔,在末尾签下“准”字。

  沈知微站在一旁,手始终没有离开剑柄。

  她忽然说:“他们怕的不是我。”

  “是谁?”

  “是这把剑背后的人心。”她说,“是大周不再退让的决心。”

  裴砚看着她,久久未语。

  第二天清晨,皇榜张贴于各大城门。

  上书:皇后执龙渊剑,坐镇中枢,四夷来服。凡犯我疆土者,虽远必诛。

  百姓围观,有人念出声来,引来一阵喧哗。

  而在皇宫深处,沈知微正站在镜前整理衣冠。她将玉钗换下,插上一支金凤簪。然后,她系紧腰带,扶住剑柄,走出寝殿。

  廊下,宫人低头避让。

  她一步步走向太极殿。

  殿门开启,百官已在等候。

  她走入大殿,站定在中央。

  没有人说话。

  她抬起手,缓缓拔出龙渊剑,剑尖轻点地面。

  “今日议政。”她说,“先从户部账目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