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裴砚亲征?立储平乱-《读心皇后:庶女逆袭凤鸣九天》

  海面的光点再未出现,沈知微转身走入营帐。她唤来李承舟,声音低而稳:“调两艘快船,五更出发,登岛搜查。”

  李承舟迟疑一瞬,“娘娘刚经历一场夜战,不如先歇息片刻。”

  “我没时间歇。”她说,“那道光不是偶然。有人在岛上联络叛军,必须断了这条线。”

  李承舟不再多言,领命而去。

  天未亮透,快船已靠岸离岛。半个时辰后,消息传回:灯塔内有烧尽的火盆残迹,灰烬中混着半张未燃尽的密信碎片,写着“三日后动手”字样。另有竹管一支,正是用来绑海鸟送信的。

  沈知微接过物证,手指抚过焦黑的纸边。幕后之人借鸟传令,操控全局,却因提前行动露出破绽。如今证据确凿,东南大局已定。

  她提笔写下战报,将名单、铜牌、残信封入三层火漆匣,加急送往京城。附语仅八字:“东南已靖,可启天威。”

  这是她与裴砚约定的信号——乱局可控,帝王可亲征。

  三日后,京中传来消息:裴砚接报当日即召集群臣,于太极殿宣布亲征。

  朝中有老臣跪谏,称天子不可轻离京畿,恐生变乱。裴砚立于龙阶之上,声冷如铁:“沈氏能孤身赴险地,朕岂能安坐宫中?”

  他当众敕令皇长子监国,由太傅辅政,沈知微遥领六宫协理之权。帝出征,后掌枢,子守宫,三重格局既成,百官再无异议。

  又两日,御驾出京。

  玄甲军开道,龙旗猎猎,裴砚亲自率三千铁骑南下。沿途百姓夹道相迎,焚香叩拜,呼“天子亲征,万民得安”。

  大军抵前线时,已是深夜。沈知微出营迎接,两人并肩走入中军帐。烛火映着裴砚眉宇,风尘未洗,眼神却锐利如初。

  “岛上查清了?”他问。

  “是。”她将密信残片递上,“有人用海鸟传令,指挥叛军提前行动。如今据点已被毁,联络中断。”

  裴砚点头,“最后一批残党在哪?”

  “退守南岭断崖,凭险据守。强攻代价太大。”

  裴砚盯着地图良久,抬眼:“你有计?”

  “敌军水源已被暗卫投药,三日内必生内乱。”她说,“围而不攻,耗其士气,再放流言称主谋已降,可乱其心。”

  裴砚沉声下令:“就依此策。”

  次日清晨,大军压境,将南岭团团围住。裴砚亲率玄甲军驻扎山下,不发一箭,只日夜擂鼓,扰其心神。

  第三日午时,山上浓烟骤起。

  谍网快报:敌营粮草被焚,饮水中毒,士兵自相残杀,已有数人逃下山投降。

  当夜二更,裴砚下令总攻。

  他亲自执剑在前,率精锐攀崖突袭。山道狭窄,叛军仓促应战,阵脚大乱。一名敌将举刀扑来,裴砚侧身避过,反手一剑刺入其胸膛。那人倒地时,手中兵刃落地,发出闷响。

  崖顶烽火熄灭,龙旗升起。

  黎明时分,残敌尽数归降。裴砚立于断崖最高处,望着脚下连绵群山,一声令下:“押解俘虏,清点战场,准备班师。”

  捷报传遍四方,东南彻底平定。

  大军北返途中,驻跸行宫。地方官员、随军将领、宗室代表齐聚正殿,等候旨意。

  裴砚端坐主位,沈知微立于侧后方高台,目光扫过全场。皇长子身穿明黄袍服,肃立殿中,神情镇定,不见怯意。

  裴砚开口:“此次平乱,将士用命,百姓同心。然国不可一日无储,朕思之再三,今日当众立储。”

  殿内骤静。

  有宗室子弟低头交换眼神,嘴角微动,却无人敢言。

  裴砚继续道:“朕观诸子,唯长子仁厚果决,有君人之度。且先太后遗诏曾言:‘嫡庶皆裴氏骨血,贤者居之。’”

  他取出一份黄绢,展开宣读。字字清晰,掷地有声。

  读毕,他看向皇长子:“上前。”

  少年稳步出列,跪地听旨。

  “自今日起,立为太子,授监国印,赐玉圭,统摄东宫事务。”

  礼官捧印玺与玉圭上前。太子双手接过,叩首谢恩。

  殿外百姓早已聚集,闻讯齐声高呼:“真龙天子!万岁千秋!”

  呼声如潮,震动四野。

  沈知微站在高台上,看着父子相拥的一幕,眼底微润。她抬手轻轻按了按胸口,那里有一丝疲惫,也有一份安定。

  这一局,终于落子无悔。

  回程路上,大军缓行。沈知微坐在马车中,闭目养神。车身轻微晃动,远处传来士兵交谈声。

  忽然,帘子被人掀开一角。

  裴砚探身进来,声音低沉:“累了吗?”

  她睁眼,“还好。只是想着,白鹭舟的事还没完。”

  “我知道。”他坐下,“那艘船三年前被户部扣下,经手人是赵元礼。”

  她抬头,“你也查到他了?”

  “他已经失踪半年。”裴砚说,“但昨夜有线报,说有人在北境见过他,身边跟着一个穿灰袍的老者。”

  她沉默片刻,“会不会和北狄有关?”

  “极有可能。”他说,“我已经派人追查。”

  车外风声渐急,吹得旗帜哗哗作响。

  沈知微伸手握住镇海剑柄,指尖触到一丝凉意。

  裴砚看着她,“你在想什么?”

  “我在想,”她缓缓开口,“如果赵元礼真是幕后之人,那他为何要等到现在才动手?”

  裴砚没回答。

  车轮碾过石路,发出咯噔声响。

  远处山影模糊,一行飞鸟掠过天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