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医队特训,战时备急-《古人的智慧》

  第221章:医队特训,战时备急

  晨曦微露,涿鹿之野的练兵场上已响起整齐的脚步声。轩辕站在高台上,目光扫过下方列队的医队成员,他们身着统一的麻布短褂,腰间别着药囊,脸上虽带着几分紧张,眼神却透着坚毅。

  “大战在即,”轩辕的声音沉稳有力,穿透晨雾,“你们手中的银针、草药,便是士兵的铠甲与盾牌。今日起,特训加倍,谁也不许懈怠!”

  医队成员齐声应道:“谨遵先生令!”

  训练即刻开始。第一项是止血包扎。轩辕让人将染了红颜料的兽皮裹在稻草人身上,模拟不同部位的伤口。“箭伤深且窄,需先扩创再止血;刀伤浅而宽,直接压迫包扎即可。”他边示范边讲解,手指灵活地用麻布缠绕,“记住,止血要快,包扎要牢,但不可过紧阻碍气血流通,如束带捆柴,太紧则柴断,太松则柴散。”

  弟子们轮流上前实操,有人慌得手抖,包扎的结松松散散;有人用力过猛,竟将稻草人“伤口”处的兽皮勒破。轩辕一一指正:“阿木,你这结打反了,一扯就松;阿禾,此处是臂弯,包扎需留活动余地,否则士兵连弓都拉不开。”

  他拿起一个做得标准的包扎,展示给众人:“看清楚,先以三角巾固定,再螺旋缠绕,最后在外侧打结。既要止血,又要让肢体能活动,这才是战场急救的要义。”

  正午时分,日头渐烈,医队成员额上渗满汗珠,却无一人敢擦。第二项训练是骨折固定。轩辕让人用树枝模拟断骨,教众人如何用夹板固定四肢。“前臂骨折,需从肘部固定到手腕;小腿骨折,要从膝盖固定到脚踝。”他蹲下身,将两根削好的竹片分别放在“断肢”两侧,用藤蔓轻轻捆绑,“力道要匀,就像给刚发芽的枝条绑支架,既要固定方向,又不能压坏嫩芽。”

  一名叫石生的弟子性子急躁,拿起夹板就往“断肢”上捆,竹片边缘锋利,竟将模拟皮肉的麻布划开一道口子。轩辕皱眉:“战场之上,伤员本就痛苦,你这般毛躁,不是添伤吗?”他取过石生手中的竹片,用砂纸细细打磨边缘,“记住,凡接触皮肉的器械,必先磨光滑,医者之手,该是抚平伤痛,而非增添苦楚。”

  石生脸涨得通红,低头道:“弟子知错。”

  午后,训练转向中毒解救。轩辕让人准备了几种草药汁液,其中一种掺了少量致幻的毒草汁液,模拟蚩尤军常用的毒箭毒液。“中此毒者,先头晕目眩,继而抽搐呕吐。”他指着一碗墨绿色汁液,“解此毒,需用甘草三钱、绿豆五钱,捣碎冲服。你们且记住这气味与颜色,战场之上,一秒钟的迟疑都可能致命。”

  他让弟子们轮流闻嗅、辨识,再蒙上眼睛,仅凭气味分辨不同的毒液与解药。有弟子分辨错了,轩辕便让他再闻一次:“甘草味甘,带着土气;绿豆青涩,带着豆香。这毒草汁液虽也有草木气,却藏着一丝腥甜,像腐叶底下的积水,仔细闻,能辨出来。”

  傍晚时分,霞光染红天际,医队成员已累得直不起腰,却还要进行最后一项训练——战场转运。轩辕让人用两根木杆和麻布制成简易担架,教众人如何平稳地抬起伤员。“抬担架,需步调一致,前面的人迈左脚,后面的人就迈右脚,否则伤员颠得厉害,伤口会更痛。”他站在担架旁,看着两名弟子抬着稻草人练习,“上坡时,前面的人放低,后面的人抬高;下坡时则相反,就像船行水上,要顺着浪势调整,才能稳。”

  一名叫云芝的女弟子力气小,抬担架时手臂微微颤抖,与搭档的步伐总也合不上。轩辕走过去,握住她的手腕:“别怕,用巧劲。你想着,担架上是你的亲人,你怎能让他受颠?”云芝眼中闪过一丝坚定,深吸一口气,再抬时,步伐竟稳了许多。

  夜幕降临,练兵场燃起篝火,医队成员围坐一圈,轩辕坐在中间,手中拿着一卷医经。“今日训练,你们虽有不足,但比昨日已有长进。”他翻开医经,指着其中一段,“《灵枢》有云:‘夫气之在脉也,邪气在上,浊气在中,清气在下。’战场急救,看似是动手,实则是动心。心定了,手才能准;气匀了,力才能稳。”

  一名弟子问:“先生,明日训练会更难吗?”

  轩辕抬头,望着篝火跳动的火苗:“明日,我们要在模拟的箭雨中救治伤员。”众人闻言,皆倒吸一口凉气。轩辕却笑了:“怕了?记住,你们是医者,更是战士。士兵冲锋陷阵,是为守护部落;你们冲进箭雨,是为守护他们的性命。”

  他站起身,声音铿锵:“医道即人道,战场上的医者,救的不仅是伤,更是生的希望。今夜好生歇息,明日,让我看看你们的本事!”

  医队成员齐声应道:“定不负先生所望!”篝火映照在他们脸上,疲惫中透着决心。轩辕知道,这场特训很苦,但他必须如此。他仿佛已听到涿鹿战场上的厮杀声,闻到弥漫的硝烟味,而这支医队,将是战场上最坚实的后盾。

  且看下一章情节内容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