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两人应了声,脚下步子加快,很快消失在黑夜里。
屋里一时静下来,只有桌上煤油灯“噗噗”燃着,映得众人脸色都紧了几分。程友泉叹口气,转向顾大力:“你那班今儿不是刚换?有没有碰上什么异样?”
顾大力挠了挠头:“我白天是没看见啥人,就是下午三点多,有只野狗跑到滩边乱嗅,打不走,后来潮起才走的。现在想想,说不定就是闻到味了。”
“嗯。”程友泉点点头,“不排除可能。现在有些偷采的,专门用狗探螺路,哪儿密哪儿稠它鼻子灵得很。”
这时,靠门的一个中年人站起来,名叫孙井文,是村里老渔户出身,近年也转行做海滩值守。他眉头拧着,小声问:“你们说,会不会是西岭村的人?上回咱在海背洼抓的那对老少,不就是他们村的?”
胡支书还没回来,程友泉先开口:“谁干的咱现在不说定。可西岭的人确实不老实——前月他们村干部刚领了三百斤海货分配指标,转头滩口就出了窟窿。这事我给县里打过报告,但批复还没下来。”
“哼!”顾大力咂嘴,“这帮人,嘴上说是集体,手底下却比老鼠还快!”
“说到底,”孙井文面色沉了几分,“咱这沿海试点要真想成样板,就得整出个规矩来。靠嘴说不顶用,得来点真家伙。”
“这话我赞成。”一旁的中年妇人梁翠珍插话,“我今儿就在滩角那边捡到根折断的木叉头,上头还有点湿泥和螺屑。拿回家一查,和去年被偷那批用的工具一模一样!”
“你带来没?”程友泉立即问。
“在屋门口,就放篮子里了。”梁翠珍起身,几步奔出门。
很快,她提着个破竹篮回来,将那节破叉小心放在桌上。众人围过去看——那是根粗细不均的木柄,前头残着半截铁尖,像是被硬生生从螺堆里掰出来的,斜口还沾着带壳的小螺碎。
“果然是那批货。”程友泉冷冷地道,“去年十二月,西湾滩就是让这玩意刨了三百来斤珠螺。市水产局一听都炸了,差点撤了我们点。”
“这批人要真又上来了,不好抓。”苏向林咕哝着,“他们手脚利落,白天不露头,夜里顺着水道钻进滩涂,动静小得像猫。”
“怕什么。”顾大力撸起袖子,“真让我碰上,看我不把他打回家叫娘去!”
“你打他有啥用?”梁翠珍白他一眼,“能记档案、扣工分、全家挂黑牌子才是真正怕的。咱要动脑子,别光靠拳头。”
程友泉抬手止了他们:“别吵。这事说到底,得靠制度。抓一批只是吓唬,若天天有人踩点,那就得把‘值守排班’再调紧一点。”
他话音未落,门外传来急促脚步,几人立刻警觉,顾大力拔腿冲去开门。却见树来气喘吁吁进了门,头发上沾着海草,满脸惊疑。
“咋了?”胡支书快步赶上来。
“北洼发现一窝挖螺坑!”树来一边喘气一边道,“新开的,一共六个,还摆着标石,估计今晚就要动手。”
“人呢?”
“没看见!我们赶到的时候脚印断在潮沟边,估计是见势不对跑了。但——”他从怀里摸出个东西,“我们捡到了这个。”
那是一只包着油纸的小布包,打开后露出一只老式罗盘、一撮鸡毛和一截削平的竹签,上头刻着“东二九”。
“这是……”程友泉一皱眉,“暗号?”
“看着像是他们之间记点位的记号。”树来点头,“我叫人守住北洼,现在就差东滩那边消息了。”
正说着,仁泽那边也赶了回来,浑身是泥,提着个大布包。
“支书!”他一进门就喊,“逮住一个了!还背着三十多斤货,说是来捡贝壳,嘴硬得很。”
众人一听,全站了起来。
“人呢?”胡支书问。
“我们让小曹他们看着,就在滩边工棚那。”仁泽咧嘴一笑,“不过他嘴里一口西岭腔,见我们问,就死咬说是来投亲。”
“带回来!”程友泉当机立断,“让他在全体值守队前说清楚!”
不到一刻钟,那人就被押了进来,是个三十多岁的男人,脸上带伤,头发乱糟糟的,穿着打着补丁的旧军装棉衣,一双脚泥巴裹满了,走路一瘸一拐。
“你叫什么名字?”胡支书冷冷问。
男人抿着嘴不说话。
“别装哑巴。”顾大力走过去,一把推了他肩膀,“你这身行头,西岭那边的打补丁法一看就认出来了。再不说实话,明天就送县派出所。”
那人眼神变了下,终于开口:“我……我叫付青灿,是西岭公社的。我不是来偷的,是想找亲戚,路过滩口走错了……”
“胡说!”树来立刻斥道,“你背后那麻袋里是什么?贝螺、海蚌、还有两斤黄蚬,都是当日采,壳上还有湿泥。”
“……我不是偷的,是别人给的,我换点干粮吃。”
“换?”程友泉冷笑一声,“你知道这叫啥?叫非法踩滩、盗挖国有海产,是集体罪。再不老实交代,我们立刻开公审大会。”
“别……”付青灿眼神慌了,身子往后缩,“我说,我说……是他们指使的!我们村有个叫魏启富的,他专门招人来趁夜摸滩,说是这边守滩的人手不够,只要快,来回两个时辰能刨出几十斤。我是头一回,真没想到碰着你们……”
“疼!——哎呀娘诶!松了松了!”
“气血通了。”宋仁泽收针,“别乱吃东西,今天开始熬我配的药汤。你老婆拿纸笔,我写方子。”
栾家人忙不迭点头,连连感谢。
走出门口时,一群围着看热闹的邻居围上来。
“宋小子有两下子啊!”
“就是,上回我那咳嗽也是他给治好的,喝三天药就清了。”
宋仁泽背着包,一步步攀上石梁山后坡,一手握着篾编火把,一手拎着帆布包,里面装着酒精灯、笔记本、自制兽笼、干粮和一撮干紫茎叶——那是他调引草兔的法宝。
他沿着小兽经常出没的痕迹缓缓前行,脚下尽量不踩枝叶,每迈一步都像丈量土地般谨慎。
“这块土潮得很……”他蹲下身,手指拨了拨一撮新翻的泥,“有刨迹,应该是灰尾兔。”
他抬眼望去,右侧是一片低洼湿地,草丛间隐隐有干草垫窝的痕迹。他慢慢取出干紫茎叶,小心放在一块扁石上,再撒了几滴淡淡的鱼肝油,摆好兽笼,小声念叨:“别怕,我不是来害你们的,是来请你们当个祖宗,养儿育女。”
刚布好陷阱,草丛里“簌”地一声轻响,一个影子一闪而过。
“来了!”宋仁泽心头一紧,屏息凝神,手伸向腰间的绑索,身体却纹丝不动。
那影子绕着石头转了两圈,竟真钻进了兽笼。笼门“啪”地一下落下!
“成了!”宋仁泽大喜,快步上前,只见那是一只毛色青灰、尾巴长而蓬松的兔子,双眼透红,身上干净无疮,是极好的种兔。
“嘿,小灰,你这辈子投对了胎。”他笑着,从背包里掏出棉布盖笼,“跟我回去好吃好喝,还给你盖窝配媳妇。”
他将笼子挂在腰侧,又细细检查了一遍周围,确认没有其它兔窝,便折向东坡的一处旧猎台。
猎台是早年老猎人们搭建的,用的还是杉木和藤蔓,如今早已破败,但地势极好,背风又能俯瞰整片灌木区。他蹲下身,在笔记本上记下:“灰尾兔一只,雌性,采于石梁山东坡,土质湿润,气温约十八度。”
正写着,忽听身后一阵“啾啾”低鸣。
宋仁泽缓缓转身,只见一只通体泛蓝的小鸟正站在藤条上,歪头望着他,眼里带着好奇。
“青纹鸡。”他几乎不敢出声。
青纹鸡本是山中稀有灵禽,极聪明,警觉极高。若不是宋仁泽身上用了“龙脑叶”和“岩苔”的混合驱味,这种鸟早飞得没影了。
“你是来看我,还是来找吃的?”他轻轻从袋中取出一撮晒干的红豆草,搓碎洒在掌心,平伸过去,“来,尝尝。”
那青纹鸡果然动了动,扑扇两下,落在他脚边,啄了几口豆草,又抬起头盯他看。
“聪明得很。”宋仁泽笑道,“你要愿意跟我走,我保你活得比山里自在。”
他轻轻蹲下,从袖口抽出一根软藤做成的细圈套,悄悄往青纹鸡脖子上绕去,动作极缓,带着些赌运气的成分。
青纹鸡似乎察觉不出圈套,只在套上脖那一刹那,猛地往后一跳!
“别!”宋仁泽一声急喊,同时一把按住鸟身,飞快抽紧藤索。
青纹鸡被他抱在怀中,扑腾几下,竟没啄他。
“对不起。”他低声说,“是骗了你,但我真不是要伤你。”
鸟身渐渐不挣扎了,只歪着脑袋咕哝一声,仿佛在表达不满。
“你骂我吧。”宋仁泽笑了,“但你这一脉要是留下后代,以后我会立个碑,写你是始祖青纹。”
他掏出第二个兽笼,将青纹鸡放进去,一样盖上棉布,并在笔记本上记道:“青纹鸡一只,雄性,石梁山中段藤林,采于夜露时。”
正准备下山休息,林子深处忽然传来一阵“吱吱”异响。
宋仁泽背脊一紧,蹲下身藏到一棵倒木后头,悄悄拨开草叶。
只见前方一棵腐木下,一株通体紫红、根茎粗大、伞盖下垂的菌类正闪着淡淡的光晕——是“灵芝根”!
“天可怜见,这都能遇上。”他咽了口唾沫,从背包里抽出细铁铲,小心翼翼地掘土,不伤根须,连着泥团一块挖出。
灵芝根对气温、湿度、土壤酸碱极为挑剔,他拿出湿麻布包好,又记道:“灵芝根一株,采于腐木边,带泥温藏。周围伴生有白蚁,推测与菌类共生有利。”
刚记完字,一阵低沉的“呜嗷”忽然从不远处传来!
宋仁泽脸色一变,迅速熄了火把,贴身趴下。
“是山狼?”
不对,这声音没那么尖,是低频的,更像是……鬣狗!
他心头狂跳,慢慢摸向腰间的钢叉和火折子。
“不是猎,不是猎,我是来种山的……”他喃喃念叨,像在安慰自己,也像在跟什么祈求。
远处灌木哗啦响了两下,竟没靠近,反倒是几个脚印渐远。
宋仁泽抬头一看,只见一个瘦高身影在月色下转身离开,那影子轮廓像人,却又异常灵巧。
“有人?”他蹙眉,脑中闪过昨晚苗塘抓偷的情景,压低声音道,“什么人!”
无人应答。
他赶紧收好物件,扛起两只兽笼迅速离开这片林子,往北坡走。
走了一炷香时辰,他终于找到一处水草丰美的旧谷田荒地,前方有个天然土坎,可做围栏,背风向阳。
“就定这儿了。”他放下笼子,把四周草丛扒开,找到一处凹地,用匕首在泥地里刻道:“仁泽山场筹建点,种源编号一至三。”
夜风卷起袍角,天边微微泛白。他摸出干粮,就着溪水咬了一口,轻声对两只兽和菌袋说道:
“我不知你们懂不懂人话,但从今往后,这片山,就是我们的山了。”
他扎了第一根竹签,插在入口。
又挖了五六个草穴,打算明晚继续选种。
天光大亮,他才摸回村子,脚步沉稳,眼里带光。
刚走到村口,便听到林三嫂在井边唠叨:“哎哟喂,你们说,仁泽这孩子又一宿不见了,别是出去打架吧?前儿才听说他惹了胡家那个什么——”
“打啥架,他是闷声发大财型的。”李四婶笑道,“我前两天看到他买了满箩筐的种子,还背了几个空笼进山,说不定是要搞个什么林间养殖。”
“林子还能养东西?”
“当然能。”一个低沉的声音忽然插进来,众人一看,宋仁泽正站在井口边,满脸汗水,手上提着兽笼。
“兔子!”林三嫂惊道,“你真去抓兔子了?”
“不光是抓。”宋仁泽抬起兽笼,让她们瞧见青纹鸡和灰尾兔,“我这是选种,等过些时日,我给你们养满山坡的灵禽灵兽,到时候野味都能吃个够。”
“真的假的?”众人半信半疑。
“山不养人,人得养山。”宋仁泽擦了把汗,“咱这回,不靠捉的,靠养的——要改命,就得换法子。”
他背着笼子走远,只留下一句掷地有声的誓言:
“从今往后,这片山,归我们自己掌山立户!”
“怎么不说话了?”他慢条斯理地走进屋,指着桌上的两只冷茶杯,“不是挺有本事的吗?刚才那股子气派呢?”
梁如月脸色一变,终于还是按捺不住,抬手一拍桌子:“宋仁泽,你什么态度?我们白把你养到十八岁,你现在翅膀硬了,就开始翻脸了?”
“养我?”宋仁泽冷笑一声,“你是养我?你是把我当人看的吗?我小时候穿你儿子剩下的衣服,冬天吃的是你们喂猪都嫌瘦的南瓜皮……你敢说你对得起我?”
张桂芬猛地一拍拐杖:“反了反了!小畜生!你吃我们家、喝我们家的,现在还想咬我们一口?”
“吃你家的?”宋仁泽猛地一瞪,“我从十四岁就去山里设夹子、打猎、背柴下山换盐换米!胡金强厂子里那点补助,每回都让你们扣了四成,说是‘家里花销’,可我吃啥穿啥都靠自己打的,你们给过我啥?”
梁如月脸色僵住:“别把自己说得多委屈!你那是给咱家干活的,万里又不是没病没灾,花的还不是一个锅里的钱?”
“所以你们现在又想让我替他顶罪,是不是?”宋仁泽一字一句,“前世我傻,信你们这套,还真去顶了!结果换来什么?胡万里躲到外地上技校,说是‘有前途’,我呢?劳改场里冻掉半个耳朵,回来后连狗都嫌!”
张桂芬怒从心起,抄起拐杖就要打:“你个逆子,敢对你奶奶顶嘴!”
“你别逼我动手。”宋仁泽冷冷盯着她,“我再怎么说,也是你孙子,真要撕破脸,你那点隐私我也能抖出来。”
“你胡说什么?!”梁如月脸一白,猛地转头,“你什么意思?”
“我什么意思?”宋仁泽眼神冰冷,指着堂屋角落那口老木箱,“那年我十三岁,想找条旧毯子盖,翻出一包票证,是写着‘宋’字的粮票、布票,日期比我出生还早三年,你俩怎么解释?”
屋里瞬间死寂。
张桂芬的脸僵了僵,梁如月更是嘴唇直抖:“那是、那是你亲娘留的……你爸看着可怜,就一起留着了。”
“是吗?”宋仁泽上前一步,“那你敢让我去找余晖岛上宋家的人问问吗?敢让我拿着我身上的胎记、骨相去对一对?敢让我翻我户口上的登记页,查一查谁才是我的生父生母?”
“你、你敢!”张桂芬一吼,忽然朝他扑来,“我今天就打死你这个不孝的东西——”
“够了!”一声暴喝从门外响起。
胡金强不知何时出现在门口,脸色苍白,额头还带着冷汗。
他快步冲进屋里,一把抓住张桂芬的手腕:“娘!你疯了?打他?你打得过吗?你知不知道你差点让家里出大事?”
梁如月吓了一跳:“你、你不是……”
“不是出差,是被你灌醉塞到厂里仓库里睡了一晚!”胡金强怒吼,“还封了门!你们当我傻吗?我一醒就知道出事了!”
张桂芬一下子跌坐在椅子上,嘴里还喃喃:“我们这是为你好啊,为万里好啊……”
“为他好?”胡金强看向宋仁泽,眼神满是愧疚,“小泽,我对不起你。我做了父亲该做的事太少了,今天我什么都明白了。你不愿意顶这个罪,那就谁犯的谁承担。我是万里的爸,我会负责,但不是让你当替罪羊。”
宋仁泽没说话,只是紧紧盯着他。
胡金强叹了口气:“我会把话传到镇派出所,实话实说。小泽……以后你要离这个家远一点,我不拦你。但有事,只管来找我。”
说完,他转身出去,一步一瘸,像是刚从泥坑里爬出的人。
屋里静得可怕。
梁如月的眼泪倏地落下来,张桂芬浑身发抖,却说不出一句话。
宋仁泽轻轻开口:“你们的戏,到此为止了。”
说完,他转身跨出门槛,背影挺得笔直。
走出家门的一瞬间,天边微微泛白。
他深吸一口气,迎着初升的朝阳往集市方向走去。
接下来的路,他要自己走。
宋仁泽眼神一寒,沉声道:“散?谁散的家?从我懂事那天起,我就知道你从没真心待过我。我爹……不,胡叔,他是真心疼我,可你和张桂芬,一天到晚的,暗戳戳防着我、整我。我现在才明白,原来是早就有了心思,要我为‘亲儿子’铺路?”
“闭嘴!”张桂芬这会也冲了出来,头发花白,但嗓门依旧凶悍,“你个养来的,还想蹬鼻子上脸了?老娘告诉你,金阳那孩子才是我们梁家的骨肉,你个野种懂什么?!你要还有点良心,现在就得替你弟弟挡一回灾,等他将来出息了,还能少了你的好处?”
“野种?”宋仁泽眼里一阵泛红,嗓音却冷得像刀子,“张桂芬,你再说一遍?”
“我就说了怎么着!”张桂芬往前一步,抬手一指他的鼻子,“十八年前你爹捡你回来时,我就说这事不对劲,养个来路不明的,迟早得反咬一口。你看看,现在不就应验了?”
梁如月急了,扯住张桂芬:“妈!少说两句行不行!”
“我倒要说!”张桂芬冷哼一声,“当初你男人不听我劝,现在好了?还想让金阳顶罪?不现实!就得这个白吃白住十八年的赔命去!”
宋仁泽呼吸急促,紧握的拳头指节发白。他深吸一口气,语调缓缓平复下来,却更让人心里发寒:“所以……你们从来没把我当一家人。连做人都不配。十八年,算我瞎了眼。”
梁如月脸上掠过一丝尴尬,随即压低声音:“仁泽,妈知道你委屈,可你也得想想,这次的事,咱们家要是扛不过去,厂里要是追责,金阳这辈子就完了!他还年轻,还有前程,你呢?你一个山里打猎的,留得住前程?你这回要是能挺过去,妈一定记你一辈子恩情。”
        屋里一时静下来,只有桌上煤油灯“噗噗”燃着,映得众人脸色都紧了几分。程友泉叹口气,转向顾大力:“你那班今儿不是刚换?有没有碰上什么异样?”
顾大力挠了挠头:“我白天是没看见啥人,就是下午三点多,有只野狗跑到滩边乱嗅,打不走,后来潮起才走的。现在想想,说不定就是闻到味了。”
“嗯。”程友泉点点头,“不排除可能。现在有些偷采的,专门用狗探螺路,哪儿密哪儿稠它鼻子灵得很。”
这时,靠门的一个中年人站起来,名叫孙井文,是村里老渔户出身,近年也转行做海滩值守。他眉头拧着,小声问:“你们说,会不会是西岭村的人?上回咱在海背洼抓的那对老少,不就是他们村的?”
胡支书还没回来,程友泉先开口:“谁干的咱现在不说定。可西岭的人确实不老实——前月他们村干部刚领了三百斤海货分配指标,转头滩口就出了窟窿。这事我给县里打过报告,但批复还没下来。”
“哼!”顾大力咂嘴,“这帮人,嘴上说是集体,手底下却比老鼠还快!”
“说到底,”孙井文面色沉了几分,“咱这沿海试点要真想成样板,就得整出个规矩来。靠嘴说不顶用,得来点真家伙。”
“这话我赞成。”一旁的中年妇人梁翠珍插话,“我今儿就在滩角那边捡到根折断的木叉头,上头还有点湿泥和螺屑。拿回家一查,和去年被偷那批用的工具一模一样!”
“你带来没?”程友泉立即问。
“在屋门口,就放篮子里了。”梁翠珍起身,几步奔出门。
很快,她提着个破竹篮回来,将那节破叉小心放在桌上。众人围过去看——那是根粗细不均的木柄,前头残着半截铁尖,像是被硬生生从螺堆里掰出来的,斜口还沾着带壳的小螺碎。
“果然是那批货。”程友泉冷冷地道,“去年十二月,西湾滩就是让这玩意刨了三百来斤珠螺。市水产局一听都炸了,差点撤了我们点。”
“这批人要真又上来了,不好抓。”苏向林咕哝着,“他们手脚利落,白天不露头,夜里顺着水道钻进滩涂,动静小得像猫。”
“怕什么。”顾大力撸起袖子,“真让我碰上,看我不把他打回家叫娘去!”
“你打他有啥用?”梁翠珍白他一眼,“能记档案、扣工分、全家挂黑牌子才是真正怕的。咱要动脑子,别光靠拳头。”
程友泉抬手止了他们:“别吵。这事说到底,得靠制度。抓一批只是吓唬,若天天有人踩点,那就得把‘值守排班’再调紧一点。”
他话音未落,门外传来急促脚步,几人立刻警觉,顾大力拔腿冲去开门。却见树来气喘吁吁进了门,头发上沾着海草,满脸惊疑。
“咋了?”胡支书快步赶上来。
“北洼发现一窝挖螺坑!”树来一边喘气一边道,“新开的,一共六个,还摆着标石,估计今晚就要动手。”
“人呢?”
“没看见!我们赶到的时候脚印断在潮沟边,估计是见势不对跑了。但——”他从怀里摸出个东西,“我们捡到了这个。”
那是一只包着油纸的小布包,打开后露出一只老式罗盘、一撮鸡毛和一截削平的竹签,上头刻着“东二九”。
“这是……”程友泉一皱眉,“暗号?”
“看着像是他们之间记点位的记号。”树来点头,“我叫人守住北洼,现在就差东滩那边消息了。”
正说着,仁泽那边也赶了回来,浑身是泥,提着个大布包。
“支书!”他一进门就喊,“逮住一个了!还背着三十多斤货,说是来捡贝壳,嘴硬得很。”
众人一听,全站了起来。
“人呢?”胡支书问。
“我们让小曹他们看着,就在滩边工棚那。”仁泽咧嘴一笑,“不过他嘴里一口西岭腔,见我们问,就死咬说是来投亲。”
“带回来!”程友泉当机立断,“让他在全体值守队前说清楚!”
不到一刻钟,那人就被押了进来,是个三十多岁的男人,脸上带伤,头发乱糟糟的,穿着打着补丁的旧军装棉衣,一双脚泥巴裹满了,走路一瘸一拐。
“你叫什么名字?”胡支书冷冷问。
男人抿着嘴不说话。
“别装哑巴。”顾大力走过去,一把推了他肩膀,“你这身行头,西岭那边的打补丁法一看就认出来了。再不说实话,明天就送县派出所。”
那人眼神变了下,终于开口:“我……我叫付青灿,是西岭公社的。我不是来偷的,是想找亲戚,路过滩口走错了……”
“胡说!”树来立刻斥道,“你背后那麻袋里是什么?贝螺、海蚌、还有两斤黄蚬,都是当日采,壳上还有湿泥。”
“……我不是偷的,是别人给的,我换点干粮吃。”
“换?”程友泉冷笑一声,“你知道这叫啥?叫非法踩滩、盗挖国有海产,是集体罪。再不老实交代,我们立刻开公审大会。”
“别……”付青灿眼神慌了,身子往后缩,“我说,我说……是他们指使的!我们村有个叫魏启富的,他专门招人来趁夜摸滩,说是这边守滩的人手不够,只要快,来回两个时辰能刨出几十斤。我是头一回,真没想到碰着你们……”
“疼!——哎呀娘诶!松了松了!”
“气血通了。”宋仁泽收针,“别乱吃东西,今天开始熬我配的药汤。你老婆拿纸笔,我写方子。”
栾家人忙不迭点头,连连感谢。
走出门口时,一群围着看热闹的邻居围上来。
“宋小子有两下子啊!”
“就是,上回我那咳嗽也是他给治好的,喝三天药就清了。”
宋仁泽背着包,一步步攀上石梁山后坡,一手握着篾编火把,一手拎着帆布包,里面装着酒精灯、笔记本、自制兽笼、干粮和一撮干紫茎叶——那是他调引草兔的法宝。
他沿着小兽经常出没的痕迹缓缓前行,脚下尽量不踩枝叶,每迈一步都像丈量土地般谨慎。
“这块土潮得很……”他蹲下身,手指拨了拨一撮新翻的泥,“有刨迹,应该是灰尾兔。”
他抬眼望去,右侧是一片低洼湿地,草丛间隐隐有干草垫窝的痕迹。他慢慢取出干紫茎叶,小心放在一块扁石上,再撒了几滴淡淡的鱼肝油,摆好兽笼,小声念叨:“别怕,我不是来害你们的,是来请你们当个祖宗,养儿育女。”
刚布好陷阱,草丛里“簌”地一声轻响,一个影子一闪而过。
“来了!”宋仁泽心头一紧,屏息凝神,手伸向腰间的绑索,身体却纹丝不动。
那影子绕着石头转了两圈,竟真钻进了兽笼。笼门“啪”地一下落下!
“成了!”宋仁泽大喜,快步上前,只见那是一只毛色青灰、尾巴长而蓬松的兔子,双眼透红,身上干净无疮,是极好的种兔。
“嘿,小灰,你这辈子投对了胎。”他笑着,从背包里掏出棉布盖笼,“跟我回去好吃好喝,还给你盖窝配媳妇。”
他将笼子挂在腰侧,又细细检查了一遍周围,确认没有其它兔窝,便折向东坡的一处旧猎台。
猎台是早年老猎人们搭建的,用的还是杉木和藤蔓,如今早已破败,但地势极好,背风又能俯瞰整片灌木区。他蹲下身,在笔记本上记下:“灰尾兔一只,雌性,采于石梁山东坡,土质湿润,气温约十八度。”
正写着,忽听身后一阵“啾啾”低鸣。
宋仁泽缓缓转身,只见一只通体泛蓝的小鸟正站在藤条上,歪头望着他,眼里带着好奇。
“青纹鸡。”他几乎不敢出声。
青纹鸡本是山中稀有灵禽,极聪明,警觉极高。若不是宋仁泽身上用了“龙脑叶”和“岩苔”的混合驱味,这种鸟早飞得没影了。
“你是来看我,还是来找吃的?”他轻轻从袋中取出一撮晒干的红豆草,搓碎洒在掌心,平伸过去,“来,尝尝。”
那青纹鸡果然动了动,扑扇两下,落在他脚边,啄了几口豆草,又抬起头盯他看。
“聪明得很。”宋仁泽笑道,“你要愿意跟我走,我保你活得比山里自在。”
他轻轻蹲下,从袖口抽出一根软藤做成的细圈套,悄悄往青纹鸡脖子上绕去,动作极缓,带着些赌运气的成分。
青纹鸡似乎察觉不出圈套,只在套上脖那一刹那,猛地往后一跳!
“别!”宋仁泽一声急喊,同时一把按住鸟身,飞快抽紧藤索。
青纹鸡被他抱在怀中,扑腾几下,竟没啄他。
“对不起。”他低声说,“是骗了你,但我真不是要伤你。”
鸟身渐渐不挣扎了,只歪着脑袋咕哝一声,仿佛在表达不满。
“你骂我吧。”宋仁泽笑了,“但你这一脉要是留下后代,以后我会立个碑,写你是始祖青纹。”
他掏出第二个兽笼,将青纹鸡放进去,一样盖上棉布,并在笔记本上记道:“青纹鸡一只,雄性,石梁山中段藤林,采于夜露时。”
正准备下山休息,林子深处忽然传来一阵“吱吱”异响。
宋仁泽背脊一紧,蹲下身藏到一棵倒木后头,悄悄拨开草叶。
只见前方一棵腐木下,一株通体紫红、根茎粗大、伞盖下垂的菌类正闪着淡淡的光晕——是“灵芝根”!
“天可怜见,这都能遇上。”他咽了口唾沫,从背包里抽出细铁铲,小心翼翼地掘土,不伤根须,连着泥团一块挖出。
灵芝根对气温、湿度、土壤酸碱极为挑剔,他拿出湿麻布包好,又记道:“灵芝根一株,采于腐木边,带泥温藏。周围伴生有白蚁,推测与菌类共生有利。”
刚记完字,一阵低沉的“呜嗷”忽然从不远处传来!
宋仁泽脸色一变,迅速熄了火把,贴身趴下。
“是山狼?”
不对,这声音没那么尖,是低频的,更像是……鬣狗!
他心头狂跳,慢慢摸向腰间的钢叉和火折子。
“不是猎,不是猎,我是来种山的……”他喃喃念叨,像在安慰自己,也像在跟什么祈求。
远处灌木哗啦响了两下,竟没靠近,反倒是几个脚印渐远。
宋仁泽抬头一看,只见一个瘦高身影在月色下转身离开,那影子轮廓像人,却又异常灵巧。
“有人?”他蹙眉,脑中闪过昨晚苗塘抓偷的情景,压低声音道,“什么人!”
无人应答。
他赶紧收好物件,扛起两只兽笼迅速离开这片林子,往北坡走。
走了一炷香时辰,他终于找到一处水草丰美的旧谷田荒地,前方有个天然土坎,可做围栏,背风向阳。
“就定这儿了。”他放下笼子,把四周草丛扒开,找到一处凹地,用匕首在泥地里刻道:“仁泽山场筹建点,种源编号一至三。”
夜风卷起袍角,天边微微泛白。他摸出干粮,就着溪水咬了一口,轻声对两只兽和菌袋说道:
“我不知你们懂不懂人话,但从今往后,这片山,就是我们的山了。”
他扎了第一根竹签,插在入口。
又挖了五六个草穴,打算明晚继续选种。
天光大亮,他才摸回村子,脚步沉稳,眼里带光。
刚走到村口,便听到林三嫂在井边唠叨:“哎哟喂,你们说,仁泽这孩子又一宿不见了,别是出去打架吧?前儿才听说他惹了胡家那个什么——”
“打啥架,他是闷声发大财型的。”李四婶笑道,“我前两天看到他买了满箩筐的种子,还背了几个空笼进山,说不定是要搞个什么林间养殖。”
“林子还能养东西?”
“当然能。”一个低沉的声音忽然插进来,众人一看,宋仁泽正站在井口边,满脸汗水,手上提着兽笼。
“兔子!”林三嫂惊道,“你真去抓兔子了?”
“不光是抓。”宋仁泽抬起兽笼,让她们瞧见青纹鸡和灰尾兔,“我这是选种,等过些时日,我给你们养满山坡的灵禽灵兽,到时候野味都能吃个够。”
“真的假的?”众人半信半疑。
“山不养人,人得养山。”宋仁泽擦了把汗,“咱这回,不靠捉的,靠养的——要改命,就得换法子。”
他背着笼子走远,只留下一句掷地有声的誓言:
“从今往后,这片山,归我们自己掌山立户!”
“怎么不说话了?”他慢条斯理地走进屋,指着桌上的两只冷茶杯,“不是挺有本事的吗?刚才那股子气派呢?”
梁如月脸色一变,终于还是按捺不住,抬手一拍桌子:“宋仁泽,你什么态度?我们白把你养到十八岁,你现在翅膀硬了,就开始翻脸了?”
“养我?”宋仁泽冷笑一声,“你是养我?你是把我当人看的吗?我小时候穿你儿子剩下的衣服,冬天吃的是你们喂猪都嫌瘦的南瓜皮……你敢说你对得起我?”
张桂芬猛地一拍拐杖:“反了反了!小畜生!你吃我们家、喝我们家的,现在还想咬我们一口?”
“吃你家的?”宋仁泽猛地一瞪,“我从十四岁就去山里设夹子、打猎、背柴下山换盐换米!胡金强厂子里那点补助,每回都让你们扣了四成,说是‘家里花销’,可我吃啥穿啥都靠自己打的,你们给过我啥?”
梁如月脸色僵住:“别把自己说得多委屈!你那是给咱家干活的,万里又不是没病没灾,花的还不是一个锅里的钱?”
“所以你们现在又想让我替他顶罪,是不是?”宋仁泽一字一句,“前世我傻,信你们这套,还真去顶了!结果换来什么?胡万里躲到外地上技校,说是‘有前途’,我呢?劳改场里冻掉半个耳朵,回来后连狗都嫌!”
张桂芬怒从心起,抄起拐杖就要打:“你个逆子,敢对你奶奶顶嘴!”
“你别逼我动手。”宋仁泽冷冷盯着她,“我再怎么说,也是你孙子,真要撕破脸,你那点隐私我也能抖出来。”
“你胡说什么?!”梁如月脸一白,猛地转头,“你什么意思?”
“我什么意思?”宋仁泽眼神冰冷,指着堂屋角落那口老木箱,“那年我十三岁,想找条旧毯子盖,翻出一包票证,是写着‘宋’字的粮票、布票,日期比我出生还早三年,你俩怎么解释?”
屋里瞬间死寂。
张桂芬的脸僵了僵,梁如月更是嘴唇直抖:“那是、那是你亲娘留的……你爸看着可怜,就一起留着了。”
“是吗?”宋仁泽上前一步,“那你敢让我去找余晖岛上宋家的人问问吗?敢让我拿着我身上的胎记、骨相去对一对?敢让我翻我户口上的登记页,查一查谁才是我的生父生母?”
“你、你敢!”张桂芬一吼,忽然朝他扑来,“我今天就打死你这个不孝的东西——”
“够了!”一声暴喝从门外响起。
胡金强不知何时出现在门口,脸色苍白,额头还带着冷汗。
他快步冲进屋里,一把抓住张桂芬的手腕:“娘!你疯了?打他?你打得过吗?你知不知道你差点让家里出大事?”
梁如月吓了一跳:“你、你不是……”
“不是出差,是被你灌醉塞到厂里仓库里睡了一晚!”胡金强怒吼,“还封了门!你们当我傻吗?我一醒就知道出事了!”
张桂芬一下子跌坐在椅子上,嘴里还喃喃:“我们这是为你好啊,为万里好啊……”
“为他好?”胡金强看向宋仁泽,眼神满是愧疚,“小泽,我对不起你。我做了父亲该做的事太少了,今天我什么都明白了。你不愿意顶这个罪,那就谁犯的谁承担。我是万里的爸,我会负责,但不是让你当替罪羊。”
宋仁泽没说话,只是紧紧盯着他。
胡金强叹了口气:“我会把话传到镇派出所,实话实说。小泽……以后你要离这个家远一点,我不拦你。但有事,只管来找我。”
说完,他转身出去,一步一瘸,像是刚从泥坑里爬出的人。
屋里静得可怕。
梁如月的眼泪倏地落下来,张桂芬浑身发抖,却说不出一句话。
宋仁泽轻轻开口:“你们的戏,到此为止了。”
说完,他转身跨出门槛,背影挺得笔直。
走出家门的一瞬间,天边微微泛白。
他深吸一口气,迎着初升的朝阳往集市方向走去。
接下来的路,他要自己走。
宋仁泽眼神一寒,沉声道:“散?谁散的家?从我懂事那天起,我就知道你从没真心待过我。我爹……不,胡叔,他是真心疼我,可你和张桂芬,一天到晚的,暗戳戳防着我、整我。我现在才明白,原来是早就有了心思,要我为‘亲儿子’铺路?”
“闭嘴!”张桂芬这会也冲了出来,头发花白,但嗓门依旧凶悍,“你个养来的,还想蹬鼻子上脸了?老娘告诉你,金阳那孩子才是我们梁家的骨肉,你个野种懂什么?!你要还有点良心,现在就得替你弟弟挡一回灾,等他将来出息了,还能少了你的好处?”
“野种?”宋仁泽眼里一阵泛红,嗓音却冷得像刀子,“张桂芬,你再说一遍?”
“我就说了怎么着!”张桂芬往前一步,抬手一指他的鼻子,“十八年前你爹捡你回来时,我就说这事不对劲,养个来路不明的,迟早得反咬一口。你看看,现在不就应验了?”
梁如月急了,扯住张桂芬:“妈!少说两句行不行!”
“我倒要说!”张桂芬冷哼一声,“当初你男人不听我劝,现在好了?还想让金阳顶罪?不现实!就得这个白吃白住十八年的赔命去!”
宋仁泽呼吸急促,紧握的拳头指节发白。他深吸一口气,语调缓缓平复下来,却更让人心里发寒:“所以……你们从来没把我当一家人。连做人都不配。十八年,算我瞎了眼。”
梁如月脸上掠过一丝尴尬,随即压低声音:“仁泽,妈知道你委屈,可你也得想想,这次的事,咱们家要是扛不过去,厂里要是追责,金阳这辈子就完了!他还年轻,还有前程,你呢?你一个山里打猎的,留得住前程?你这回要是能挺过去,妈一定记你一辈子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