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泽趁机笑:“自家滩涂刚挖的,个头大,没半点掺假。想尝鲜的快点来!”
二虎兴奋地拿起小喇叭,对着街口喊:“宋家蛏子!大个儿!鲜活的蛏子——”
声音嗡嗡地传开,好几个路人回头。
第一个上前的是个做饭店的掌柜,胖墩墩,手里提着秤。
“你们这蛏子咋卖?”
宋仁泽拱手:“掌柜的,今儿个头好,三块钱一斤。”
掌柜挑了挑眉毛:“昨儿我在李家摊买的才两块八,你这还要贵点?”
宋仁泽笑而不语,把手伸进筐里捞了一把,摊开手掌。几只蛏子壳子硬朗、个头匀称,吐水有劲。
“掌柜的,您老眼睛尖。这货跟李家那种小个儿能比吗?好蛏子上锅一蒸,汤都清甜。您要是拿去店里招牌菜,客人一口就能分出来。”
掌柜看了看,果然心动。
“行!给我先来二十斤。”
二虎立马麻利地用簸箕舀出来,倒进桶里,还加了点海水。
“掌柜的,您放心,蛏子活着带回去,保证新鲜。”
掌柜满意地点点头,掏钱走了。
宋仁泽看着,心里暗暗舒了一口气。第一单开门红。
生意一开张,人就渐渐围拢上来。
“哎,这蛏子大得很!”
“新鲜的呀?别骗咱啊!”
“瞧这吐水劲儿,一定刚挖的!”
宋建国在一旁点着烟,笑眯眯地帮腔:“我们宋家在滩涂上长大,打小就会挖蛏子。这蛏子,保准地道。”
二虎学着模样,也跟着喊:“宋家蛏子,吃过都说好!”
人一多,难免有人挑刺。
一个中年汉子拎起几只蛏子,皱着眉头:“这蛏子不算太大嘛,你们喊得挺响,真有你们说的值?”
二虎急了:“咋不大?你瞅瞅这壳子,比人家摊上的肥一圈呢!”
宋仁泽按住弟弟,笑着对那汉子说:“大叔,您若不信,买点尝尝。要是觉得不值,下回别来。咱宋家人讲究实在,绝不坑人。”
汉子半信半疑,还是买了两斤。
眼看着半筐蛏子卖出去大半,二虎乐得合不拢嘴:“哥,今天发财啦!这比咱去打零工强多了。”
宋仁泽点头,心里也是一股子火热,但嘴上还是稳着。
“别光看眼前,咱得慢慢打名声。以后要真能靠这门生意,咱家才算翻身。”
宋建国把烟袋磕了磕,笑出一口黄牙。
“成!宋家蛏子,算是有了个开头。”
正说着,一个穿蓝布衣的老人挤了进来,背上背着破箩筐。
“建国啊,我听说你们家的蛏子新鲜,特地过来买点。”
宋建国抬头一看,愣了一下,随即笑着迎上去。
“哎呀,原来是老石头!好说好说,您老随便挑。”
老人挑了十来斤,边掏钱边说:“你们要是能常年卖下去,我就认准你们摊子。以后不去别人那儿。”
二虎眼睛一亮:“那敢情好!老伯您就是咱宋家的老顾客!”
到晌午时分,蛏子几乎卖光。宋仁泽数了数钱,眼里闪着光。
“爸,哥,这一趟挣得不少啊!”
宋建国嗯了一声,语气却沉稳:“钱是挣到了,可别急着花。先存着,等以后买个大桶,专门养蛏子,这样就能摆得久。”
宋仁泽点头:“对,明天还去挖。趁着天热,蛏子正肥。”
二虎跳起来嚷:“我去!我去!这买卖我最喜欢。”
回村的路上,村里人三三两两看见他们,眼神里多了点羡慕。
“瞧,宋家父子卖蛏子卖得好啊。”
“嘿,以后要是真做出名堂,咱村可要跟着热闹。”
宋仁泽听着这些话,心里暗暗发誓:
“一定要把‘宋家蛏子’做成镇上一块牌子。”
傍晚,院子里灯火亮起,父子三人围着饭桌,桌上放着一盘刚蒸好的蛏子,汤汁清甜。
二虎夹起一个,嘴里烫得直呼:“鲜!这味儿跟别处不一样。”
“那……咱还往里走吗?”阿宝有些犹豫,他盯着红树根间涌动的水流,脚下的泥滩已经开始没过鞋帮。
宋仁泽眯起眼,望了望天色:“还能再走一小段,但必须记着来时的路。看见那几棵树了吗?枝杈弯得像个钩子,咱把麻绳系在上头,算个记号。”
“嗯。”阿宝点点头,从背篓里摸出一捆粗麻绳,“要是迷路了,顺绳子往回找?”
“对。红树林里一旦涨潮,天和水是一个颜色,人容易慌,绳子就是咱的命。”宋仁泽一边说,一边把绳子牢牢系紧。
宋仁泽笑了笑,把几只青蟹提出来,塞进二虎的竹篓里:“少废话。你我弟兄一场,这点东西算什么。再说了,你跟着我一块儿下海,不白搭的。”
李二虎眼眶都红了,声音哽着:“老大,你对我是真不薄啊。以前我家穷得连咸菜都舍不得多夹一筷子,要不是你拉我,哪有今天这口饭吃。”
宋仁泽伸手在他肩上拍了一巴掌,笑骂道:“成天跟个婆娘似的,絮絮叨叨。赶紧背上,天再亮点,水涨得快,咱得回了。”
李二虎咧开嘴笑,却还舍不得收篓子,低头看着那几只青蟹,不时抬起手指去点点壳子,蟹脚蹬得直响:“嘿,这玩意儿回去蒸一蒸,蘸点酱油蒜泥,我爹怕是能多喝半碗稀饭。”
“你爹爱喝酒吧?”宋仁泽问。
“对。”李二虎一愣,随后咧嘴一笑,“他要是看见这蟹,准得先去弄半斤散白回来。啧,到时候准得喝到大舌头。”
宋仁泽哈哈一笑:“那更好,等喝高了,心里舒服,你娘也能跟着宽慰几句。”
李二虎点头:“对,对。其实这些年,她受苦多了。家里啥都紧巴,弟弟妹妹还要吃,我常常觉得自己不顶用。老大,要不是你,我都不晓得咋撑下来。”
宋仁泽收起笑,语气淡淡:“二虎,咱都是苦出身。人活一口气,你要自己争。跟着我走,咱们不光是填饱肚子,日子总有一天得过出个样儿来。”
李二虎眼神一下子亮了,重重点头:“老大你说啥,我就信啥!我这条命,以后都跟着你了!”
两人说着话,潮水已经悄悄漫过红树林的边缘,泥地里冒出一股股水泡。宋仁泽看了一眼天色,沉声道:“走,撤吧,回去要再慢点,水口封了,就得绕远。”
李二虎赶紧背起篓子,跟着宋仁泽往回退,边走还小声嘀咕:“回去得赶紧蒸,趁活鲜,不然就不入味了。”
宋仁泽笑着摇头:“你小子,就惦记吃。”
“嘿嘿,那是,我就这点馋毛病。”李二虎不好意思地挠头,“不过老大,你要是真想以后让日子过出个样儿来,咱是不是得多想办法?光靠赶海,能撑多久?”
宋仁泽顿住脚,回头望了他一眼,目光深沉:“二虎,你这话说得对。赶海能填饱肚子,但要想更好,就得另寻路子。你放心,我心里早有打算。”
李二虎心里一阵激动,压低嗓子:“老大,是不是要搞点大的?”
宋仁泽没有直接回答,只是抬头望了望海天交界处,嘴角勾起一丝笑:“等时机一到,你就知道了。”
李二虎心里像揣了只兔子,扑通扑通直跳,忍不住追问:“能不能先透个风?”
“少打听。”宋仁泽故意沉声,“你只要记住,跟紧我,别掉队。”
“行!”李二虎一跺脚,“老大说啥就是啥!我李二虎这辈子,就认你一个老大!”
“我侄子给他送了两包大前门,他还摆脸子。”
“说河沙紧张,外头堆得老高,紧张个啥?”
“这不是趁我们盖房子挤兑人吗?”
胡先锋拎着茶缸从棚里出来,眼一竖:“都闭嘴!谁让你们围在这嚼舌根子的?公家的沙,有规矩!没我点头,谁敢动一铲子试试?”
宋仁泽把条子举得高高的:“规矩我比你清楚。大队批条,公社盖章,十四方,今天就要过秤装船。你张嘴就要一百块,还要两张肉票,你这规矩是你娘肚子里带出来的?”
“放肆!”胡先锋把茶缸往地上一磕,泥地里啪地一声,茶水四溅,“我说河沙紧张就紧张。海沙含盐高,灰浆一搁就出盐霜,你盖不盖得住房与你的事,搁我这儿就这条矩。”
李二虎又吼:“那你说紧张,外头那三堆是啥?海风一刮,沙还冒热气呢。要不要我帮你数数?”
人群哄的一声笑,有的笑里带怒,有的干脆拎起裤腿往前挤。棚后面一条细沟通着退潮的滩涂,泥腥味往上顶,几只白翅膀的海鸟在堆上跳来跳去,沙面被日头一照,泛着细细的亮。
一个老船头挑着扁担挤到前面,背上盐霜都结了白:“先锋,讲句公道话。咱昨夜里迎着浪跑了一宿,今儿个想早点装完回去抹缝。你卡着不放,耽误的不是一家。海风一大,脚手架摇,命也是命。”
胡先锋斜眼看他:“梁老三,你少来抬杠。谁让你半夜偷跑船了?没有我的票,搁这儿就给我等。”
宋仁泽冷笑:“你那票是卖的吧?卖多少钱一张,私底下说得清清楚楚?”
人群里立马有人应和:“我表弟没钱,给他送了半扇肉,还不够,又补了两尺蓝粗布。”
“我给过五斤花生油,他还嫌味道不香。”
“去年我家翻屋,整整被卡了半个月。”
胡先锋脸色越来越黑,抬手一指条子:“拿来,我看看。”
“想撕?”宋仁泽往后一抽,把条子揣回胸口口袋,袖口一抖露出那角红章,“今天当着大家伙的面,把道理说明白。要不然这沙场门口我就不走,大家都别走。谁的房子要盖,谁的孩子要娶媳妇,拎着锄头扫帚都给我站这。”
这话一落,外头看闹的村民更挤了几层,扁担、竹筐、独轮车挤成了一条弯弯曲曲的人缝,几个娘们儿把围巾往头上一系,站在最外面探头探脑:“他说得在理。”
棚里钻出个瘦高的小伙子,是胡先锋的跟班,手里还拎着秤砣:“先锋,要不先称两斗意思意思?”
胡先锋瞪他:“你懂个屁。去,把秤抬回去,没我话别挂钩。”
“秤谁都别动。”人群里一个穿灰棉袄的女人挤进来,把布包往桌上一搁,露出一本旧账和一只蘸水笔,“我是大队会计许兰。条子是我开的,十四方,三天有效。今天是第二天。谁拿条子来谁就过秤,我给记账,你再说紧张,我把账本拿去公社。你要是说这堆沙不是十四方能出的,你把存根拿出来对。”
胡先锋的脸忽红忽白,声音压低了:“许会计,别跟我抬杠,咱私下说两句……”
“没啥私下的。”许兰把袖口往上一挽,露出冻得通红的手腕,“账就该摊开在太阳底下。民兵排不是也在这?海泉,站出来。”
一个背插木柄刺刀的青年应声站到台阶上,嗓门洪亮:“都往后退半步,秩序要有。今天谁打人闹事我先带走。先锋,把你手里的钥匙拿出来,把栅栏门开到最大,过秤。会计在这儿,条子也在这儿,咱公对公。”
胡先锋抬着下巴不动:“我说了紧张。”
“你说紧张就紧张?”宋仁泽走上一步,“那就选最靠外面的堆,咱现场划方。你要说水分大,那也好办,当着大家面子翻一遍,底层翻上来,顶层翻下去,均一均,再过秤。你要说人手不够,大家都在这,谁不是一身力气?”
人群里立刻有人道:“我帮忙。”
“我也来。”
“我家里泥桶都带来了。”
“还有独轮车,推起来快。”
许兰把账本一摊:“我来点数。宋家的条子先过。谁的条子排谁后头,不许插队。”
李二虎蹦到秤旁:“把杆子擦干净,我来挂斗。小心别偷换斗底。”
跟班的瘦高小伙子脸涨得通红,想抢又不敢抢,只能躲到旁边去摸袄兜。
胡先锋看着人潮像潮水一样涌到秤台,脖子上青筋突起,忽地一把攥起桌上的旧电话机线头,想插,插不上,烦躁一把拍掉:“全是你们捣乱!我得向场里打报告,谁也别想装走!”
宋仁泽笑了一声:“真想打?正好,我也要去公社广播室借电话。你说河沙紧张,我们让场长来数一数。到时候看看是你的嘴硬,还是这三堆沙自己会走路。”
人群里又是一阵笑。海风卷着潮水味往棚里灌,栅栏外的潮水正往回退,滩涂上亮闪闪的。两只螃蟹从一处泥洞口探出钳子,又飞快缩回去。远处的码头上有人吆喝,机帆船的引擎轰轰响了一嗓子,带着油烟味。
“别磨蹭了。”许兰看了一眼日头,“今天太阳偏西之前要是不过完,后面几家都要耽误。我先宣个话,谁家过秤多少写多少,少一斗都不行,多一斗也不行。先锋,钥匙。”
胡先锋紧咬牙,手背上青筋暴起,半天才从裤腰里抽出一串钥匙,重重扔在桌上:“我看你们能折腾到啥时候。”
李二虎一把抄起钥匙,三步并作两步去开栅栏门,铁链子哗啦一响,门叶一张,堆下边露出结实的沙脚。几个人自觉地围过去,竹锹一插,沙面滑下去一串细流,发出簌簌声。
“别急。”宋仁泽拎起斗,先在空中晃了晃,又把斗底朝上拍一拍,“看清楚了没?斗底没偷工。挂。”
斗上秤,杆子一点点往下,秤砣往外挪,许兰俯下身看横梁,冷不丁道:“这秤砣磨的有点轻。”她抬眼看胡先锋,“你们的砣子什么时候换的?”
瘦高小伙子结巴:“没、没换……一直这样。”
“我有自家的砣。”老船头梁老三把扁担往地上一搁,从篾篮里摸出一只黑油油的老秤砣,递过去,“我这砣跟随我二十年,过网过盐都用它。”
许兰接过,拿在手里颠了两下,跟自家的小秤一对,点头:“用老三的。”她看看宋仁泽,“你说行不?”
“行。”宋仁泽把自己的斗又让众人再看一遍,挂上。秤杆咯吱一声稳住,许兰报数:“一斗整。”
“好,再来。”李二虎刨得飞起,三下五除二,斗又满了,边缘刮平,挂上,报数,落账。围着的男人女人一人一句,报得铿锵。
胡先锋站在门口,脸上一阵青一阵白,像被风吹的海草。忽然他挤向秤边,伸手去掀斗:“你们手里有活茬,斗口刮得太平了,干沙比重大,算你们亏。”
民兵海泉一步挡住,手背轻轻抵住他的胸口:“先锋,往后一尺。我在这维持秩序,你别添乱。”
“你凭啥挡我?”胡先锋怒了,“我说过了,河沙紧张。谁拿走谁负责任!”
“我负。”宋仁泽看着他,“有条子,有账本,有这么多人眼睛看着。你要说紧张,把场里的调拨单拿来,贴墙上。我帮你念。”
“你……”胡先锋被堵得一时噎住。
人群后头忽然有人跑来,帽子斜着,气喘吁吁:“公社的庄副主任要过来!刚刚在渡口碰到许广播,他听见了,让我先来捎话,让咱们别乱,先把秤过起来。”
“好啊。”许兰顿时把笔一转,“谁也别停,接着过。庄副主任来了正好对账。”
消息像火星落到干草垛,嗡地炸开。有人把胳膊往袖子里一缩,笑着低声说:“这回好看了。”
“公的路谁都能走,公的笼谁都能动?”李二虎火气上来,“你们割人绳子,拧人笼门,还敢回来?”
高个的脸一绷:“说话留点口德,小同志。谁看见我们割了?”
“脚印看见了。”宋仁泽往前一步,低头指着泥里的鞋花,“鞋底这块缺齿,和你这双是一对。昨晚潮落后也是同样的印。你们走不掉。”
两人对视了一眼,高个的往后退半步,手却摸向腰后。宋仁泽眼睛一眯,手一扬,钩子“当”地扎在他脚边:“别动。”
风把这一下的声响撕得很清脆。矮个的缩了缩脖子:“同志,我们就是看看,真没拿。”
“拿没拿,翻你们背篓不就知道了。”李二虎上去就要去抓,高个的拍开他手:“碰我们东西就是你们不对了。”
“你们也知道不对。”宋仁泽上前半步,声音压得很低,“这样,别把事闹大。你们把今天动过的绳子都恢复,赔两捆麻绳和十根竹桩,跟我到村口把名字登记了,以后不许靠这片滩。要不然,我把你们的脚印和你这点小把戏,一样一样送到公社去。”
矮个的咽了口唾沫,小声嘀咕:“大哥,算了吧。”
高个的横了他一眼,又看看两人手里的钩和篓,想了想,低头骂了一句脏话:“行。赔绳赔桩。今天就拉倒。”
“把你们背篓放下。”宋仁泽淡淡道,“让青蟹自己选路走回去。它能走回去的,算它命大。走不回去的,算你们做孽。”
矮个的脸涨红,扛不住压力,先把背篓放下。里头竟真有三只青蟹,其中两只断腿,一只壳上还带着红树根划的口子。高个的犟了一会儿,也把篓按下,嘴里还嚷嚷:“我们捡到的。”
“捡到的也得放回去。”李二虎冷着脸,“捡到的更说明你们不懂规矩。”
几只蟹慢慢挪着,扑通扑通钻进泥水。宋仁泽等它们都藏进根须,抬下巴:“走吧,别让我在这片滩再看见你们。”
两人灰头土脸地退了。等远处脚步声被潮声吞掉,李二虎才“呼”地吐出一口气:“老大,你胆子也太大了,要是刚才他真掏出刀子怎么办?”
“你以为我不害怕?”宋仁泽把钩子拔起,插回腰后,“但要有人跟你抢饭碗,你就得把盆扣住。扣不住,明天来更多人。”
“记住了。”李二虎重重点头,“咱回去。”
“再收两张笼就走。”宋仁泽抬手一指,“那片水草边还有一张,昨天摆的角度好,应该有收成。”
他们绕回去,沿路把被动过的结重新勒紧,把松的竹桩敲实。最后一张笼提起来的时候,水花四溅,笼里两只青蟹夹得正凶。李二虎笑得眼睛眯成缝:“这回真够本了。”
“走。”宋仁泽把篓盖再按牢,“再不走就要踩黑水了。”
回到村口天色已擦蓝,村头的大槐树在晚风里呼啦啦抖着叶,晒网架下有人影晃动。老李头咳了一声:“回来了?”
“回来了。”宋仁泽把篓放到秤前,“借你的笼,今天不让你白借。”
“我借的是笼,不是要你们的蟹。”老李头嘴上谦让,眼睛却笑得眯起,“挑两只带回去给你娘尝尝鲜。早年我跟你爹下滩时,他也是这么分。”
“那我可真不客气了。”宋仁泽从篓里拎出两只肉满的,“一只给你,一只给婶儿炖娃儿。别挑刺。”
“嘴上还挂娃儿。”老李头乐,“你小子仗义。”
收购站的小秤砣叮叮当当,秤杆一翘一落,管秤的妇女把斤两记到小本上:“今日的牌价照旧,肉满的再给你调上去两分,断腿的扣。你们这篓,成色好。”
“照你写。”宋仁泽点头,“票子得开整一点。”
“知道你挑。”妇女刷刷写完,撕下两联票据,“收好了,别掉水里。”
“多谢。”宋仁泽把票塞进贴身口袋,又把分给老李头的那两只递过去,“这是人情,这些钱是本事。本事不够,人情也不值钱。”
“能说会道。”老李头笑骂,“去吧,回家给你娘报个喜。”
走出收购站,天边最后一抹霞色被海风吹淡,村里的火光一盏一盏亮起来。小孩儿在路边追着打闹,炊烟里有淡淡的咸香。
“老大,今晚要不要留两只煮了吃?”李二虎咽了口口水,“我娘说用姜葱一煮,蘸点醋,香得很。”
“留。”宋仁泽想了想,“再留一只给老罗。他那炉子帮了咱几回,该走一趟。”
“行。”李二虎把篓提得更稳,“等明儿一早,我去码头看看那帮人还敢不敢来。”
“敢来咱就敢撵。”宋仁泽笑,“不过你别忘了,明早先去把昨晚那口破网补了。网眼破一指,鱼跑一船。”
“记住了。”李二虎嘿嘿直笑,“老大,我发现跟着你走,心里有底。”
“有底就好。”宋仁泽抬眼看向远处黑亮的海,“海上这点活,讲的是眼睛,手艺,人情,和规矩。记住这四样,你就不会被浪一头拍翻。”
“我背下来了。”李二虎学着样子掰手指,“眼睛,手艺,人情,规矩。”
“掰什么手指。”宋仁泽用肩膀撞了他一下,“回家。”
二虎兴奋地拿起小喇叭,对着街口喊:“宋家蛏子!大个儿!鲜活的蛏子——”
声音嗡嗡地传开,好几个路人回头。
第一个上前的是个做饭店的掌柜,胖墩墩,手里提着秤。
“你们这蛏子咋卖?”
宋仁泽拱手:“掌柜的,今儿个头好,三块钱一斤。”
掌柜挑了挑眉毛:“昨儿我在李家摊买的才两块八,你这还要贵点?”
宋仁泽笑而不语,把手伸进筐里捞了一把,摊开手掌。几只蛏子壳子硬朗、个头匀称,吐水有劲。
“掌柜的,您老眼睛尖。这货跟李家那种小个儿能比吗?好蛏子上锅一蒸,汤都清甜。您要是拿去店里招牌菜,客人一口就能分出来。”
掌柜看了看,果然心动。
“行!给我先来二十斤。”
二虎立马麻利地用簸箕舀出来,倒进桶里,还加了点海水。
“掌柜的,您放心,蛏子活着带回去,保证新鲜。”
掌柜满意地点点头,掏钱走了。
宋仁泽看着,心里暗暗舒了一口气。第一单开门红。
生意一开张,人就渐渐围拢上来。
“哎,这蛏子大得很!”
“新鲜的呀?别骗咱啊!”
“瞧这吐水劲儿,一定刚挖的!”
宋建国在一旁点着烟,笑眯眯地帮腔:“我们宋家在滩涂上长大,打小就会挖蛏子。这蛏子,保准地道。”
二虎学着模样,也跟着喊:“宋家蛏子,吃过都说好!”
人一多,难免有人挑刺。
一个中年汉子拎起几只蛏子,皱着眉头:“这蛏子不算太大嘛,你们喊得挺响,真有你们说的值?”
二虎急了:“咋不大?你瞅瞅这壳子,比人家摊上的肥一圈呢!”
宋仁泽按住弟弟,笑着对那汉子说:“大叔,您若不信,买点尝尝。要是觉得不值,下回别来。咱宋家人讲究实在,绝不坑人。”
汉子半信半疑,还是买了两斤。
眼看着半筐蛏子卖出去大半,二虎乐得合不拢嘴:“哥,今天发财啦!这比咱去打零工强多了。”
宋仁泽点头,心里也是一股子火热,但嘴上还是稳着。
“别光看眼前,咱得慢慢打名声。以后要真能靠这门生意,咱家才算翻身。”
宋建国把烟袋磕了磕,笑出一口黄牙。
“成!宋家蛏子,算是有了个开头。”
正说着,一个穿蓝布衣的老人挤了进来,背上背着破箩筐。
“建国啊,我听说你们家的蛏子新鲜,特地过来买点。”
宋建国抬头一看,愣了一下,随即笑着迎上去。
“哎呀,原来是老石头!好说好说,您老随便挑。”
老人挑了十来斤,边掏钱边说:“你们要是能常年卖下去,我就认准你们摊子。以后不去别人那儿。”
二虎眼睛一亮:“那敢情好!老伯您就是咱宋家的老顾客!”
到晌午时分,蛏子几乎卖光。宋仁泽数了数钱,眼里闪着光。
“爸,哥,这一趟挣得不少啊!”
宋建国嗯了一声,语气却沉稳:“钱是挣到了,可别急着花。先存着,等以后买个大桶,专门养蛏子,这样就能摆得久。”
宋仁泽点头:“对,明天还去挖。趁着天热,蛏子正肥。”
二虎跳起来嚷:“我去!我去!这买卖我最喜欢。”
回村的路上,村里人三三两两看见他们,眼神里多了点羡慕。
“瞧,宋家父子卖蛏子卖得好啊。”
“嘿,以后要是真做出名堂,咱村可要跟着热闹。”
宋仁泽听着这些话,心里暗暗发誓:
“一定要把‘宋家蛏子’做成镇上一块牌子。”
傍晚,院子里灯火亮起,父子三人围着饭桌,桌上放着一盘刚蒸好的蛏子,汤汁清甜。
二虎夹起一个,嘴里烫得直呼:“鲜!这味儿跟别处不一样。”
“那……咱还往里走吗?”阿宝有些犹豫,他盯着红树根间涌动的水流,脚下的泥滩已经开始没过鞋帮。
宋仁泽眯起眼,望了望天色:“还能再走一小段,但必须记着来时的路。看见那几棵树了吗?枝杈弯得像个钩子,咱把麻绳系在上头,算个记号。”
“嗯。”阿宝点点头,从背篓里摸出一捆粗麻绳,“要是迷路了,顺绳子往回找?”
“对。红树林里一旦涨潮,天和水是一个颜色,人容易慌,绳子就是咱的命。”宋仁泽一边说,一边把绳子牢牢系紧。
宋仁泽笑了笑,把几只青蟹提出来,塞进二虎的竹篓里:“少废话。你我弟兄一场,这点东西算什么。再说了,你跟着我一块儿下海,不白搭的。”
李二虎眼眶都红了,声音哽着:“老大,你对我是真不薄啊。以前我家穷得连咸菜都舍不得多夹一筷子,要不是你拉我,哪有今天这口饭吃。”
宋仁泽伸手在他肩上拍了一巴掌,笑骂道:“成天跟个婆娘似的,絮絮叨叨。赶紧背上,天再亮点,水涨得快,咱得回了。”
李二虎咧开嘴笑,却还舍不得收篓子,低头看着那几只青蟹,不时抬起手指去点点壳子,蟹脚蹬得直响:“嘿,这玩意儿回去蒸一蒸,蘸点酱油蒜泥,我爹怕是能多喝半碗稀饭。”
“你爹爱喝酒吧?”宋仁泽问。
“对。”李二虎一愣,随后咧嘴一笑,“他要是看见这蟹,准得先去弄半斤散白回来。啧,到时候准得喝到大舌头。”
宋仁泽哈哈一笑:“那更好,等喝高了,心里舒服,你娘也能跟着宽慰几句。”
李二虎点头:“对,对。其实这些年,她受苦多了。家里啥都紧巴,弟弟妹妹还要吃,我常常觉得自己不顶用。老大,要不是你,我都不晓得咋撑下来。”
宋仁泽收起笑,语气淡淡:“二虎,咱都是苦出身。人活一口气,你要自己争。跟着我走,咱们不光是填饱肚子,日子总有一天得过出个样儿来。”
李二虎眼神一下子亮了,重重点头:“老大你说啥,我就信啥!我这条命,以后都跟着你了!”
两人说着话,潮水已经悄悄漫过红树林的边缘,泥地里冒出一股股水泡。宋仁泽看了一眼天色,沉声道:“走,撤吧,回去要再慢点,水口封了,就得绕远。”
李二虎赶紧背起篓子,跟着宋仁泽往回退,边走还小声嘀咕:“回去得赶紧蒸,趁活鲜,不然就不入味了。”
宋仁泽笑着摇头:“你小子,就惦记吃。”
“嘿嘿,那是,我就这点馋毛病。”李二虎不好意思地挠头,“不过老大,你要是真想以后让日子过出个样儿来,咱是不是得多想办法?光靠赶海,能撑多久?”
宋仁泽顿住脚,回头望了他一眼,目光深沉:“二虎,你这话说得对。赶海能填饱肚子,但要想更好,就得另寻路子。你放心,我心里早有打算。”
李二虎心里一阵激动,压低嗓子:“老大,是不是要搞点大的?”
宋仁泽没有直接回答,只是抬头望了望海天交界处,嘴角勾起一丝笑:“等时机一到,你就知道了。”
李二虎心里像揣了只兔子,扑通扑通直跳,忍不住追问:“能不能先透个风?”
“少打听。”宋仁泽故意沉声,“你只要记住,跟紧我,别掉队。”
“行!”李二虎一跺脚,“老大说啥就是啥!我李二虎这辈子,就认你一个老大!”
“我侄子给他送了两包大前门,他还摆脸子。”
“说河沙紧张,外头堆得老高,紧张个啥?”
“这不是趁我们盖房子挤兑人吗?”
胡先锋拎着茶缸从棚里出来,眼一竖:“都闭嘴!谁让你们围在这嚼舌根子的?公家的沙,有规矩!没我点头,谁敢动一铲子试试?”
宋仁泽把条子举得高高的:“规矩我比你清楚。大队批条,公社盖章,十四方,今天就要过秤装船。你张嘴就要一百块,还要两张肉票,你这规矩是你娘肚子里带出来的?”
“放肆!”胡先锋把茶缸往地上一磕,泥地里啪地一声,茶水四溅,“我说河沙紧张就紧张。海沙含盐高,灰浆一搁就出盐霜,你盖不盖得住房与你的事,搁我这儿就这条矩。”
李二虎又吼:“那你说紧张,外头那三堆是啥?海风一刮,沙还冒热气呢。要不要我帮你数数?”
人群哄的一声笑,有的笑里带怒,有的干脆拎起裤腿往前挤。棚后面一条细沟通着退潮的滩涂,泥腥味往上顶,几只白翅膀的海鸟在堆上跳来跳去,沙面被日头一照,泛着细细的亮。
一个老船头挑着扁担挤到前面,背上盐霜都结了白:“先锋,讲句公道话。咱昨夜里迎着浪跑了一宿,今儿个想早点装完回去抹缝。你卡着不放,耽误的不是一家。海风一大,脚手架摇,命也是命。”
胡先锋斜眼看他:“梁老三,你少来抬杠。谁让你半夜偷跑船了?没有我的票,搁这儿就给我等。”
宋仁泽冷笑:“你那票是卖的吧?卖多少钱一张,私底下说得清清楚楚?”
人群里立马有人应和:“我表弟没钱,给他送了半扇肉,还不够,又补了两尺蓝粗布。”
“我给过五斤花生油,他还嫌味道不香。”
“去年我家翻屋,整整被卡了半个月。”
胡先锋脸色越来越黑,抬手一指条子:“拿来,我看看。”
“想撕?”宋仁泽往后一抽,把条子揣回胸口口袋,袖口一抖露出那角红章,“今天当着大家伙的面,把道理说明白。要不然这沙场门口我就不走,大家都别走。谁的房子要盖,谁的孩子要娶媳妇,拎着锄头扫帚都给我站这。”
这话一落,外头看闹的村民更挤了几层,扁担、竹筐、独轮车挤成了一条弯弯曲曲的人缝,几个娘们儿把围巾往头上一系,站在最外面探头探脑:“他说得在理。”
棚里钻出个瘦高的小伙子,是胡先锋的跟班,手里还拎着秤砣:“先锋,要不先称两斗意思意思?”
胡先锋瞪他:“你懂个屁。去,把秤抬回去,没我话别挂钩。”
“秤谁都别动。”人群里一个穿灰棉袄的女人挤进来,把布包往桌上一搁,露出一本旧账和一只蘸水笔,“我是大队会计许兰。条子是我开的,十四方,三天有效。今天是第二天。谁拿条子来谁就过秤,我给记账,你再说紧张,我把账本拿去公社。你要是说这堆沙不是十四方能出的,你把存根拿出来对。”
胡先锋的脸忽红忽白,声音压低了:“许会计,别跟我抬杠,咱私下说两句……”
“没啥私下的。”许兰把袖口往上一挽,露出冻得通红的手腕,“账就该摊开在太阳底下。民兵排不是也在这?海泉,站出来。”
一个背插木柄刺刀的青年应声站到台阶上,嗓门洪亮:“都往后退半步,秩序要有。今天谁打人闹事我先带走。先锋,把你手里的钥匙拿出来,把栅栏门开到最大,过秤。会计在这儿,条子也在这儿,咱公对公。”
胡先锋抬着下巴不动:“我说了紧张。”
“你说紧张就紧张?”宋仁泽走上一步,“那就选最靠外面的堆,咱现场划方。你要说水分大,那也好办,当着大家面子翻一遍,底层翻上来,顶层翻下去,均一均,再过秤。你要说人手不够,大家都在这,谁不是一身力气?”
人群里立刻有人道:“我帮忙。”
“我也来。”
“我家里泥桶都带来了。”
“还有独轮车,推起来快。”
许兰把账本一摊:“我来点数。宋家的条子先过。谁的条子排谁后头,不许插队。”
李二虎蹦到秤旁:“把杆子擦干净,我来挂斗。小心别偷换斗底。”
跟班的瘦高小伙子脸涨得通红,想抢又不敢抢,只能躲到旁边去摸袄兜。
胡先锋看着人潮像潮水一样涌到秤台,脖子上青筋突起,忽地一把攥起桌上的旧电话机线头,想插,插不上,烦躁一把拍掉:“全是你们捣乱!我得向场里打报告,谁也别想装走!”
宋仁泽笑了一声:“真想打?正好,我也要去公社广播室借电话。你说河沙紧张,我们让场长来数一数。到时候看看是你的嘴硬,还是这三堆沙自己会走路。”
人群里又是一阵笑。海风卷着潮水味往棚里灌,栅栏外的潮水正往回退,滩涂上亮闪闪的。两只螃蟹从一处泥洞口探出钳子,又飞快缩回去。远处的码头上有人吆喝,机帆船的引擎轰轰响了一嗓子,带着油烟味。
“别磨蹭了。”许兰看了一眼日头,“今天太阳偏西之前要是不过完,后面几家都要耽误。我先宣个话,谁家过秤多少写多少,少一斗都不行,多一斗也不行。先锋,钥匙。”
胡先锋紧咬牙,手背上青筋暴起,半天才从裤腰里抽出一串钥匙,重重扔在桌上:“我看你们能折腾到啥时候。”
李二虎一把抄起钥匙,三步并作两步去开栅栏门,铁链子哗啦一响,门叶一张,堆下边露出结实的沙脚。几个人自觉地围过去,竹锹一插,沙面滑下去一串细流,发出簌簌声。
“别急。”宋仁泽拎起斗,先在空中晃了晃,又把斗底朝上拍一拍,“看清楚了没?斗底没偷工。挂。”
斗上秤,杆子一点点往下,秤砣往外挪,许兰俯下身看横梁,冷不丁道:“这秤砣磨的有点轻。”她抬眼看胡先锋,“你们的砣子什么时候换的?”
瘦高小伙子结巴:“没、没换……一直这样。”
“我有自家的砣。”老船头梁老三把扁担往地上一搁,从篾篮里摸出一只黑油油的老秤砣,递过去,“我这砣跟随我二十年,过网过盐都用它。”
许兰接过,拿在手里颠了两下,跟自家的小秤一对,点头:“用老三的。”她看看宋仁泽,“你说行不?”
“行。”宋仁泽把自己的斗又让众人再看一遍,挂上。秤杆咯吱一声稳住,许兰报数:“一斗整。”
“好,再来。”李二虎刨得飞起,三下五除二,斗又满了,边缘刮平,挂上,报数,落账。围着的男人女人一人一句,报得铿锵。
胡先锋站在门口,脸上一阵青一阵白,像被风吹的海草。忽然他挤向秤边,伸手去掀斗:“你们手里有活茬,斗口刮得太平了,干沙比重大,算你们亏。”
民兵海泉一步挡住,手背轻轻抵住他的胸口:“先锋,往后一尺。我在这维持秩序,你别添乱。”
“你凭啥挡我?”胡先锋怒了,“我说过了,河沙紧张。谁拿走谁负责任!”
“我负。”宋仁泽看着他,“有条子,有账本,有这么多人眼睛看着。你要说紧张,把场里的调拨单拿来,贴墙上。我帮你念。”
“你……”胡先锋被堵得一时噎住。
人群后头忽然有人跑来,帽子斜着,气喘吁吁:“公社的庄副主任要过来!刚刚在渡口碰到许广播,他听见了,让我先来捎话,让咱们别乱,先把秤过起来。”
“好啊。”许兰顿时把笔一转,“谁也别停,接着过。庄副主任来了正好对账。”
消息像火星落到干草垛,嗡地炸开。有人把胳膊往袖子里一缩,笑着低声说:“这回好看了。”
“公的路谁都能走,公的笼谁都能动?”李二虎火气上来,“你们割人绳子,拧人笼门,还敢回来?”
高个的脸一绷:“说话留点口德,小同志。谁看见我们割了?”
“脚印看见了。”宋仁泽往前一步,低头指着泥里的鞋花,“鞋底这块缺齿,和你这双是一对。昨晚潮落后也是同样的印。你们走不掉。”
两人对视了一眼,高个的往后退半步,手却摸向腰后。宋仁泽眼睛一眯,手一扬,钩子“当”地扎在他脚边:“别动。”
风把这一下的声响撕得很清脆。矮个的缩了缩脖子:“同志,我们就是看看,真没拿。”
“拿没拿,翻你们背篓不就知道了。”李二虎上去就要去抓,高个的拍开他手:“碰我们东西就是你们不对了。”
“你们也知道不对。”宋仁泽上前半步,声音压得很低,“这样,别把事闹大。你们把今天动过的绳子都恢复,赔两捆麻绳和十根竹桩,跟我到村口把名字登记了,以后不许靠这片滩。要不然,我把你们的脚印和你这点小把戏,一样一样送到公社去。”
矮个的咽了口唾沫,小声嘀咕:“大哥,算了吧。”
高个的横了他一眼,又看看两人手里的钩和篓,想了想,低头骂了一句脏话:“行。赔绳赔桩。今天就拉倒。”
“把你们背篓放下。”宋仁泽淡淡道,“让青蟹自己选路走回去。它能走回去的,算它命大。走不回去的,算你们做孽。”
矮个的脸涨红,扛不住压力,先把背篓放下。里头竟真有三只青蟹,其中两只断腿,一只壳上还带着红树根划的口子。高个的犟了一会儿,也把篓按下,嘴里还嚷嚷:“我们捡到的。”
“捡到的也得放回去。”李二虎冷着脸,“捡到的更说明你们不懂规矩。”
几只蟹慢慢挪着,扑通扑通钻进泥水。宋仁泽等它们都藏进根须,抬下巴:“走吧,别让我在这片滩再看见你们。”
两人灰头土脸地退了。等远处脚步声被潮声吞掉,李二虎才“呼”地吐出一口气:“老大,你胆子也太大了,要是刚才他真掏出刀子怎么办?”
“你以为我不害怕?”宋仁泽把钩子拔起,插回腰后,“但要有人跟你抢饭碗,你就得把盆扣住。扣不住,明天来更多人。”
“记住了。”李二虎重重点头,“咱回去。”
“再收两张笼就走。”宋仁泽抬手一指,“那片水草边还有一张,昨天摆的角度好,应该有收成。”
他们绕回去,沿路把被动过的结重新勒紧,把松的竹桩敲实。最后一张笼提起来的时候,水花四溅,笼里两只青蟹夹得正凶。李二虎笑得眼睛眯成缝:“这回真够本了。”
“走。”宋仁泽把篓盖再按牢,“再不走就要踩黑水了。”
回到村口天色已擦蓝,村头的大槐树在晚风里呼啦啦抖着叶,晒网架下有人影晃动。老李头咳了一声:“回来了?”
“回来了。”宋仁泽把篓放到秤前,“借你的笼,今天不让你白借。”
“我借的是笼,不是要你们的蟹。”老李头嘴上谦让,眼睛却笑得眯起,“挑两只带回去给你娘尝尝鲜。早年我跟你爹下滩时,他也是这么分。”
“那我可真不客气了。”宋仁泽从篓里拎出两只肉满的,“一只给你,一只给婶儿炖娃儿。别挑刺。”
“嘴上还挂娃儿。”老李头乐,“你小子仗义。”
收购站的小秤砣叮叮当当,秤杆一翘一落,管秤的妇女把斤两记到小本上:“今日的牌价照旧,肉满的再给你调上去两分,断腿的扣。你们这篓,成色好。”
“照你写。”宋仁泽点头,“票子得开整一点。”
“知道你挑。”妇女刷刷写完,撕下两联票据,“收好了,别掉水里。”
“多谢。”宋仁泽把票塞进贴身口袋,又把分给老李头的那两只递过去,“这是人情,这些钱是本事。本事不够,人情也不值钱。”
“能说会道。”老李头笑骂,“去吧,回家给你娘报个喜。”
走出收购站,天边最后一抹霞色被海风吹淡,村里的火光一盏一盏亮起来。小孩儿在路边追着打闹,炊烟里有淡淡的咸香。
“老大,今晚要不要留两只煮了吃?”李二虎咽了口口水,“我娘说用姜葱一煮,蘸点醋,香得很。”
“留。”宋仁泽想了想,“再留一只给老罗。他那炉子帮了咱几回,该走一趟。”
“行。”李二虎把篓提得更稳,“等明儿一早,我去码头看看那帮人还敢不敢来。”
“敢来咱就敢撵。”宋仁泽笑,“不过你别忘了,明早先去把昨晚那口破网补了。网眼破一指,鱼跑一船。”
“记住了。”李二虎嘿嘿直笑,“老大,我发现跟着你走,心里有底。”
“有底就好。”宋仁泽抬眼看向远处黑亮的海,“海上这点活,讲的是眼睛,手艺,人情,和规矩。记住这四样,你就不会被浪一头拍翻。”
“我背下来了。”李二虎学着样子掰手指,“眼睛,手艺,人情,规矩。”
“掰什么手指。”宋仁泽用肩膀撞了他一下,“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