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破旧的日活电影院-《重生香江:从上官小宝徒弟开始》

  1982年7月31日,下午

  东京羽田机场的停机坪上

  林潮宗带着秘书邓玉兰、赵建军一行保镖走下机舱,一出机场,就看见大岛一郎率领一行人向他们走来。

  “董事长,您辛苦了!”大岛一郎躬身说道:“我已经为您在东京帝国酒店安排了住处,接您的车就在外面!”

  “嗯”林潮宗点了点头:“和日活株式会社的见面时间,安排了吗?”

  “董事长,日活株式会社的梅屋次郎社长,约您后天上午十点见面,地点在日活总部。”大岛一郎汇报道:

  “您可以先到酒店稍作休息一下!”

  “行,我们先去酒店!”林潮宗微笑道:“明天去日活电影院看看情况!”

  “董事长,您这边请!”大岛一郎指着机场出口处,躬身邀请。

  林潮宗点了点头,带着邓玉兰等人向机场外走去。

  上车后,大岛一郎坐在副驾驶座上,回头递过来一份文件:

  “董事长,这是日活目前的股权结构,日活成立已经60年,股权已经分散。

  除了佳宁集团持有的21%,梅屋次郎社长持股18%,剩下的61%分散在二十多个老股东手里。

  其中最大的是前社长的儿子梅屋隆一,持股9%。”

  林潮宗看过资料,对日活株式会社股权已经有所了解,接过资料随意看了一眼,就交给邓玉兰收起来。

  “这些股东,对出售院线,是什么想法?”

  “梅屋家族对出售日活院线,意愿还是比较强,他们家族现在主要精力是在地产上。”

  大岛一郎解释道:

  “日活公司电影业务,现在主要是工会在管理,梅屋次郎担任社长,更多是一个挂名作用。

  本人基本不管电影业务。

  原因是……”

  1971年,日活因经济困境启动重大改革,以工会为中心重组管理层。

  公司重组以后,电影业务迎来重大改革。

  院线电影停止制作,专注于低成本“粉红电影”。

  70年代后期,日活因制作粉红电影,多次被东瀛警视厅以“猥亵物陈列罪”控告,公司声誉受损。

  大岛一郎解释完原因,汇报道:

  “这些事情发生后,梅屋家族就更不想管这些业务。

  要不是东瀛这几年电影行业萎缩,行情不好,电影业务没人接盘,他们可能早就已经卖掉电影业务。

  院线更是亏损多年,设备都已经多年没有更换过。

  董事长想要收购日活院线,应该不难,只是院线有不少负债,设备也需要更换。

  只怕付出贷款不少。

  院线牵扯到文化属性,东瀛政府也可能阻扰。”

  “外资不好收购,那就用东瀛电影公司收购也一样。”这些问题,林潮宗早就想到过。

  院线对外资控股谨慎,不仅东瀛是这样,全球都差不多是如此。

  电影可是文化意识形态有关,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有文化。

  对本土电影都有强烈的保护意识。

  林潮宗就算收购日活院线,好莱坞拍摄的电影,也不是想要上映多少部,就是多少部。

  每年东瀛引进国外电影,都有数量限制。

  只不过,有自己电影,可以更好安排上映时间。

  林潮宗打算收购日活电影业务后,采用东瀛、香江、好莱坞联合投资合拍电影方式,来规避电影引进数量限制。

  东瀛政府同样有文化输出意图,特别是向西方世界输出。

  80年代中后期,东瀛不少大企业投资国外电影,甚至不赚钱也投资。

  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在电影拍摄中,要给东瀛正面形象。

  香江嘉禾电影公司,有不少股东就是东瀛资本。

  好莱坞也同样被东瀛资本渗透,在好莱坞电影中,东瀛文化元素可不少。

  后世大陆电影公司,有不少也是有东瀛资本投资。

  ………

  林潮宗在酒店休息到次日下午,才走出酒店,在大岛一郎引路下,去日活院线旗下电影院查看。

  日活银座影院藏在银座四丁目的一条小巷里,灰色的墙面上爬满了爬山虎,门口的木质招牌已经褪色。

  “日活”两个字的漆皮卷了边。推开门时,一股混合着灰尘和爆米花焦糖味的风,扑面而来。

  下午两点的场次,放映的是东瀛本土的爱情片,影厅里只坐了不到二十个人,大多是头发花白的老人。

  这已经是林潮宗看到的第三座电影院。

  电影院的破旧,和设备的落后,让他直皱眉。

  这样的院线就算收购,光更换电影设备和电影院装修,就得投入一大笔钱。

  影院经理青木本一,是个五十多岁的男人,穿着洗得发白的衬衫。

  见到林潮宗时,眼神里满是警惕:“林先生是香江来的投资者?”

  有香江来的投资者想要收购院线,在日活内部这几天已经传的沸沸扬扬,已经不是秘密。

  梅屋家族赞同出售,可同样也有大量的电影元老,并不想出售。

  林潮宗坐在影厅最后一排,看着银幕上模糊的画面:

  “这台放映机用了多少年了?”

  青木本一神色一暗,声音有些低沉的说道:“十年了,东宝那边早就换成数码机了,我们申请了三次预算,总部都没批。

  你看那座位套,都破了三年了,上个月才有观众投诉,才换了前排的十个。”

  林潮宗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后排的座位套上果然有明显的破洞,有的地方还沾着褐色的污渍。

  他起身走到 大厅,墙上挂着日活的老照片。

  照片里是1950年代的银座影院,门口排着绕巷的长队,海报上是黑泽明的《罗生门》。

  1960年代,这里成了年轻人的聚集地,放映的是日活的“太阳族”电影。

  可现在,柜台后的售票员正趴在桌上打盹,柜台上的爆米花机蒙着一层灰。

  “东宝的人常来这里吗?”林潮宗开口问道。

  青木本一身体僵了一下,压低声音:

  “上个月,东宝的佐田课长还来过人,说要是我们愿意并入东宝,就帮我们换设备。

  但梅屋社长不同意,日活毕竟是百年老店,哪能说卖就卖。

  尤其是卖给曾经的对手。”

  “是吗?”林潮宗却不怎么信。

  一个小小的电影院经理,都能够知道电影院要出售。

  很明显就是日活的管理层有意为之。

  “你就是那个妄想收购日活院线的香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