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物流公司的可行性-《八零年代:我想做个富二代》

  杨志华沉吟片刻,给出了一个建议:“我这边刚好要增加产量,到时候运输订单都给你,其他的,你看要不你再从哪里找补找补?”

  林宇听得瞪大了眼睛。

  他还是第一次知道,家里发生了这种事情。

  倒不是林建国现在已经不愿意跟儿子谈公司运营的事情了,实在是这个事儿子也搞不定,说了也白说,所以才没提的。

  这会儿听他们这么说,林宇心里就有了些想法了。

  “就算是这样,那需要的运力也多不到哪里去啊,跟上面需要我直接翻倍扩张的想法比起来,还差多了啊!”

  林建国觉得不妥,差了这么多,他这得去哪才能找补上来啊!

  林宇也顾不上杨志华在场了,立刻举手表示自己有话要说。

  三个大人全都看向了突然举手的林宇。

  他们都是知道小孩聪明的,所以并没有说什么“大人的事情小孩别插嘴”之类的话,而是都打算听听他到底要说什么。

  林宇经过了老妈的点头同意之后,直接就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了。

  “爸,咱家车队现在主要是煤炭运输,但也有其他业务,又不是只能运煤炭!”

  林建国当然知道,毕竟运输队本来就是运输各种货物的,煤炭只是一种而已。

  “但其他方面的运输,并不是我们说插手就能插手的!”

  当年儿子能从各种运输行业里面,找到煤炭运输这个插入点,还精准地找到了红星煤炭厂这个合作对象,就已经是非常神奇又艰难的事情了。

  现在还想要在其他方面发展?

  哪儿有那么容易啊!

  林宇却并不气馁。

  “但现在的运输模式,基本上是一对一的,我们可以做成一对多的啊!”

  林建国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不由得点了点他:“详细说说!”

  “就是如果我们开一条从某地到某地的专线,需要往这边运货的,但量又不多的这些人,就可以把自己的货从我们这里运,这一车的货虽然说可能比较麻烦,但却也有了新的货源了,同时那些本来没办法用上货车运输的人,也能有一个渠道了,这是双赢!”

  林建国到底就是干货运的,他这么一说,立刻就明白过来了。

  “你这个想法的确是不错,但你怎么保证我们有货要运呢?”

  林宇当然是想好了才开口的:“当然不是随便乱开线路的,我们肯定得调研一下,从咱们这往哪里去的货运需求比较高,再按照需求来开专线。如果说专线上一辆车不够用的,还能多开几台车!”

  这不就又有生意了吗?

  “那怎么保证人家愿意用咱们家的车队来运输呢?”

  这种零零碎碎的运输和大宗货运还不一样,没办法那么容易就保证自己的货物安全的。

  林宇嘿嘿一笑:“别的不说,在本地,咱家车队的信誉还是很不错的,所以刚开始生意虽然可能会比较寡淡,但绝对不会没有!等到大家都知道这个模式可行之后,有需求的人自然就蜂拥而至了啊!”

  说完这个,林宇又从老妈转向了老爸:“而且因为这种货运模式需要更多的人工和工作地点,我们招收的员工也比现在的种类更多,需要的人也更多,这不是更符合正攵府的要求嘛!”

  很好,他一下子说服了两个人。

  而旁边那个一直没出声的,本来也不是车队的人。

  但他眼里对小孩的欣赏,简直要溢出来了!

  听完林宇说服爸妈的全过程之后,他不由得感叹道:“林老板,从以前我就知道你家这孩子非池中之物,现在看来,这根本就不是什么还未起飞的雏鹰,完全就是已经成熟的金龙啊!”

  这夸赞,真的是太夸张了。

  不管是被夸的林宇,还是林宇的两位家长,一时之间都不好意思起来了。

  “杨厂长,你这说的也太夸张了,这孩子虽然聪明了点,但也不至于……”

  杨志华哈哈一笑:“我看林宇小同志的这个建议非常有搞头,要不林老板你就试试看?如果真的成了的话,我也能跟上面交差了!”

  林建国看了看杨志华,又看了看旁边的妻子和儿子,一咬牙就应下了:“行,那我这边就先调研一下了。”

  听到了想听的话之后,杨志华也没有收回自己的承诺:“之前说的,我这边几个矿上增加的产量,运输订单也都给你的事,还是作数的,等到我把增加的产量需要的运量算出来,我们就直接签合同!”

  杨志华很快就离开了,而林建国和周秀兰,则是抓着林宇一起,开始策划起了这个物流专线的事情。

  林宇其实早就想着让林氏车队多元化发展了,这次刚好碰见上级有这个想法,那真的是非常巧合但也非常适合了。

  物流公司别说是现在了,就算是几十年后,那都是非常好的一个产业。

  这个产业不光好,还一直长红。

  之后虽然并不打算进军快递业,但光是物流运输,就已经非常够了。

  “咱们应该从什么地方开始调研呢?”

  林建国开始纠结这个了。

  林宇二话不说就给出了五六个意见。

  他在这个地方生活了这么多年,去哪里的专线更多,心里还是有点数的。

  所以提出来的这几个地方虽然都是省内的,但的确应该就是需求最高的了。

  林建国想了想,觉得这几个地方确实是比较合适,于是就决定从这几个地方开始调研。

  而周秀兰则是计算起了账上的东西。

  按照现在车队的账面来看,大范围的扩张当然不够,但上面既然发话了,那低息甚至是无息的贷款也是已经许诺了的,自然也就有资金来源了。

  简单计算一番之后,周秀兰给出了一个保守估计。

  “咱们扩张的话,先按照二十辆货车来吧,等到稳定了如果需要再扩张的话,那就再说!”

  一家三口一晚上写写算算,很快就拿出了一个初步的方案。

  林建国一锤定音:“我明天就带着这个策划去找上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