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光复长安-《人在倚天,摸尸偷学天下功》

  大军休整,论功行赏,救治伤员,安抚百姓……

  一系列繁琐而必要的工作在徐达、杨逍等人的主持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林枫难得有片刻清闲,在赵敏、小昭、杨不悔、周芷若四女的陪伴下,于帅府后园漫步。

  园中虽也有战火痕迹,但几株老梅竟在残雪中绽出了点点红蕊,显露出顽强的生机。

  “公子,你的伤势……”小昭关切地问道。

  “无妨,《九阴九阳》自有神异,恢复得很快。”林枫笑了笑,“我们难得相聚一起,好好享受片刻的宁静。”

  赵敏、周芷若、杨不悔点头含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正当五人在后花园暂时忘却世间纷扰之时,杨逍却面色凝重地匆匆而来。

  林枫便知一定有大事,于是让四女一边玩耍,自己随杨逍来到一处僻静。

  “教主!”杨逍行礼后,低声道,“监视宋青书的人回报,他……有些异动。”

  林枫眼神微凝:“说。”

  “自我们返回城内,他依旧深居简出。但据弟子观察,他房内时常传出压抑的嘶吼和器物破碎之声,情绪似乎极不稳定。而且……”

  杨逍顿了顿,“他昨日傍晚,曾试图接近伤兵营,似想打听周掌门的消息,被我们的人以‘周掌门需要静养’为由拦下了。他当时眼神……十分怨毒。”

  林枫冷哼一声:“他应该在修炼一种诡异功夫,杨左使,加派人手,小心防范,不许他接触任何人,尤其是芷若。待长安之事了结,再行处置。”

  “是!”

  杨逍领命,又道,“还有一事,我们在清理庞末尸体时,发现了一封密信残片,似乎与汝阳王有关,提到了一个名为‘黑水计划’的行动,具体内容不详,但指向甘肃、西域方向。”

  林枫目光一凛:“黑水计划?看来元廷并未因潼关之败而放弃。此事需密切关注,令彭大师多派探马,留意西域动向。”

  “明白。”

  杨逍离去后,周芷若走了过来,看向林枫,轻声道:“林大哥,是不是关于宋青书……”

  林枫拍了拍她的手背,语气坚定:“芷若,有些人,有些事,当断则断。他已走上歧路,若不自拔,谁也救不了他。一切有我。”

  周芷若点了点头,将心中最后一丝不忍压下。

  乱世之中,容不得妇人之仁。

  ......

  三日时间,转瞬即逝。

  潼关城内,经过初步休整的明教联军,再次焕发出昂扬的斗志。

  得益于林枫系统空间里取出的一千把精钢横刀和一千把复合强弓,精锐部队的装备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士气愈发高涨。

  校场之上,旌旗招展,刀枪如林。

  徐达、常遇春统领的原潼关守军与五行旗混合编队,经历血火淬炼,已成一支铁军。

  吴劲草率领的锐金旗义军,补充了缴获的装备,更加锋芒毕露。

  殷野王的天鹰教众,白衣如雪,气势雄浑。

  冷谦、张中统领的总坛教众,纪律严明,肃杀无声。

  再加上各方汇聚的五行旗弟兄,总兵力超过四万五千人。

  虽然与红巾军、徐寿辉、张士诚等势力无法相比,但此刻凝聚在一起,却是一股让元廷不敢小看的力量!

  林枫立于点将台之上,周芷若、张无忌、杨逍、殷天正等核心人物立于其后。

  他目光扫过台下那一张张坚毅而充满信仰的面孔,运足内力,声音清晰地传遍整个校场:

  “明教的兄弟们!抗元的义士们!”

  “潼关的血战,我们赢了!我们用鲜血和生命,证明了蒙古铁骑并非不可战胜!证明了汉家儿郎的脊梁,从未弯曲!”

  “但是,这还不够!潼关之外,还有长安!关中之外,还有大都!天下还有无数的同胞,在蒙古人的铁蹄下呻吟!”

  “今日,我们在此誓师,兵发长安!光复古都,还于旧都!将这抗元的烽火,燃遍整个天下!”

  “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校场之上,万余人齐声怒吼,声浪如同海啸,直冲云霄,震撼天地!连潼关的城墙,似乎都在这股磅礴的意志下微微颤抖!

  誓师完毕,大军开拔!

  以徐达、常遇春为先锋,吴劲草锐金旗为侧翼,林枫亲率中军主力,殷天正天鹰教殿后,浩浩荡荡的队伍,向着西边方向的长安,挺进!

  大军所过之处,关中百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他们被元廷压迫已久,听闻明教联军在潼关大败元军,如今亲眼见到这支军纪严明、士气高昂的队伍,无不欢欣鼓舞,许多青壮年甚至自发地加入行军队伍,使得联军声势愈发浩大。

  沿途州县,元军守将闻风丧胆,或弃城而逃,或开城投降。

  明教联军几乎兵不血刃,便连续拿下华阴、华州、渭南、临潼等数座城池,兵锋直逼长安。

  民心所向。元军在关中大大势已去!

  ......

  数日后,明教联军主力,已兵临长安城下!

  这座千年古都,曾经是汉唐盛世的象征,如今却在蒙古人的统治下,显得有些灰暗和颓败。

  高大的城墙上,元军的旗帜依旧飘扬,但守军的脸上,却充满了惶惑与恐惧。

  拔速台大败的消息早已传来,城内留守的元军不足五千,且多是老弱,士气低落。

  林枫策马立于大军阵前,以穿越者的视角遥望着这座熟悉的城池,心中感慨万千。

  他身后,是战意高昂的明教联军,如同一片望不到边的森林。

  “徐达,常遇春。”

  “末将在!”

  “攻城之事,交由你二人全权指挥。记住,长安乃古都,城内百姓众多,若非必要,尽量减少破坏与伤亡。以慑服为主,强攻为辅。”

  “遵命!”徐达沉稳领命。他深知,攻打这种坚城,强攻损失太大,攻心为上。

  很快,在徐达的指挥下,一场精彩的心理战与军事威慑展开了。

  吴劲草的锐金旗在城外多处要道设伏,切断长安与外界的最后联系。

  殷天正率领天鹰教众,在城下演练阵型,白衣如雪,刀光映日,气势骇人。

  冷谦、张中则派出大量嗓门洪亮的弟子,在箭矢射程外对城内喊话,宣扬潼关大捷,说明明教政策,劝告守军投降,勿要做无谓抵抗。

  甚至,杨逍还派人将一些俘虏的元军中级军官放回城内,让他们亲自讲述潼关之战的惨烈与明教的强大。

  与此同时,长安城内,早已暗流涌动。

  彭莹玉早年布下的暗桩,各地汇聚而来的反元义士,甚至一些对元廷统治不满的汉族官吏,都在暗中活动,散布消息,搅动人心。

  守城的元将试图弹压,却发现自己指挥不灵,军心涣散。

  一些蒙古和色目军官主张死守待援,而更多的汉族士兵和低级军官则不愿拼命。

  第三天夜里,长安东门守将,一名深受元廷压迫的汉人将领,在明教内应的联络下,终于下定决心,秘密打开了城门!

  “城门已开!兄弟们!杀进去!收复长安!”

  一直在城外伺机而动的常遇春,第一时间发现了机会,如同猛虎下山,率领先锋部队冲入了城内!

  顿时间,长安城内杀声四起!

  早已准备就绪的明教联军主力,如同潮水般涌入城中!

  抵抗是零星的,且迅速被扑灭。大部分的元军选择了投降。

  天还没亮,象征着元朝统治的旗帜便被从长安城头扯下,换上了那面燃烧着火焰的明教圣火旗!

  当林枫在众人的簇拥下,踏入长安城那高大的朱雀门时,初升的朝阳正好跃出地平线。

  金色的阳光洒满了这座古老的都城,也照亮了街道两旁无数欢呼雀跃、热泪盈眶的百姓的脸庞。

  杨逍走在他身边,看着眼前这历史性的一幕,眼睛通红道:“教主,我们……真的做到了。”

  林枫目光扫过巍峨的宫殿,繁华的街市,以及那些重新焕发出希望眼神的百姓,心中豪情万丈。

  “是的,我们明教做到了。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他抬起头,目光仿佛穿越了千山万水,投向了那遥远的北方。

  “接下来,该是让这明教圣火的旗帜,插遍整个华夏大地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