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七月看他为人爽快,又想着这房子刚接手,以后难免会有打扰到对方的地方,便主动道:“赵叔,我略懂些中医,看您气色,是不是时常觉得腰膝酸软,夜里起夜多,还容易头晕耳鸣?”
赵德顺一下子瞪大了眼睛:“你怎么知道?”
苏七月笑着让他伸手,简单搭了下脉,又看了看舌苔,心中便有数了:“问题不大,肝肾有点虚。我给您写个方子,您去抓点药,吃上几副调理调理,平时注意别太劳累,少喝酒。”
她拿出纸笔,流畅地写下一个滋阴补肾的经典方剂。
赵德顺接过药方,看着上面娟秀却有力的字迹,感叹不已:“哎呀苏同志,没想到你还是个深藏不露的高人啊。谢谢!太谢谢你了!”
两人又客气了几句,赵德顺才千恩万谢地走了。
等他离开,苏七月从空间里取出几把早就备好的新锁,将铺面所有的门锁全都换掉,彻底确保了这里的安全。
她关好门,独自一人站在空旷的一楼大厅,环顾四周。
这里原先一楼是大厅,二楼是几个包间,三楼则隔出了几间给员工住的小宿舍,楼顶上还有一个超大号露台。
苏七月边走边看,规划着未来的蓝图。
一楼宽敞,正好可以做药材展示和销售区,设个柜台接待顾客;
二楼的包间私密性好,可以改造成存放珍贵药材的仓库,也可以留一两间将来请老中医坐诊用;
三楼的宿舍暂时空着,等以后生意做大了,或许可以发展针灸、推拿、艾灸之类的理疗项目……
思路越来越清晰,她的心也愈发火热。
说干就干。
她决定明天就去找施工队,尽快开始装修。在这期间,还得去办理营业执照等手续。
眼看天色渐晚,苏七月锁好门,怀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脚步轻快地往家赶。
……
半个月后,一家名为 “济安堂”的中药店,在京城老城区的一条街上悄然开业了。
名字取“悬壶济世,佑护平安”之意,朗朗上口,寓意吉祥。
没有大肆宣传,没有锣鼓喧天,只是在开业当天清晨放了一挂鞭炮,便正式开门迎客了。
这一切,都是按照苏七月的意愿来安排的,创业初期,她只想低调行事。
店长是一位名叫杜仲的中年男人。
人如其名,性格像杜仲这味药一样,坚韧、踏实、可靠。
他原本经营着一家小药材批发铺,因被合伙人算计,血本无归,还欠了些债,正走投无路时,被前来考察药材市场的苏七月偶然遇上。
苏七月观察了他的专业知识和为人后,果断伸出援手,请他来做店长,管理日常经营。
杜仲感激涕零,将全部心力都扑在了济安堂上。
他曾问过苏七月为何开业如此低调,苏七月只淡淡一笑:“树大招风。咱们做的是药材生意,关乎人命,靠的是真材实料和口碑相传,不是虚热闹。”
杜仲深以为然。
店里除了杜仲,还有两名经验丰富的老药工和两个手脚麻利的年轻学徒,都是苏七月亲自面试挑选的,人品和手艺都信得过。
她自己则牢牢把控着财务和药材的最高品质,定期查账,确保一切井井有条。
虽然低调,但苏七月的计划却很完善。
她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变成触手可及的现实。
时光飞逝,一眨眼就到了学期末。
苏七月的各门功课都表现优异,而济安堂的生意也如同她预期的那样,稳步上升。
店里的员工做事认真,药材品质极高,价格公道,不少顾客吃了在这里抓的药后确实见效,口碑逐渐传开,回头客越来越多。
考完最后一门试,苏七月收拾好书本,急匆匆地走出教学楼。
她打算先去店里看看,然后就赶紧回家陪孩子。
刚下楼梯,迎面遇上了抱着教案正要上楼的陆修远。
“苏七月同学?”陆修远看到她,温和地打招呼,“考完了?感觉怎么样?”
苏七月停下脚步,礼貌回应,“陆老师,我感觉考得还行。”
陆修远点点头,看着她匆匆的神色,状似无意地问道,“放假了,是准备回驻地看看吗?顾团长应该很想念孩子和你。”
苏七月摇摇头,“不了,孩子太小,长途跋涉太折腾了。就在京市过年了。”
最主要原因是,顾荆野前两日打电话来,透露年底他们有重要任务,可能会离开驻地一段时间,就算她去了也未必能见到。
而且,她也想利用这个寒假,好好规划一下,把济安堂的生意再做大一些。
陆修远眼中闪过一道微光,赞赏道:“你很独立,也很有想法。兼顾学业、家庭和事业,很不容易。”
“只是,感觉你总是行色匆匆,想和你多交流些专业问题,都很难找到机会。比如现在,看样子你又要忙去了?”
苏七月抱歉地笑笑:“是啊陆老师,家里还有点事,得赶紧过去。下学期有机会再向您请教,我先走了啊!”
说完,她冲陆修远挥挥手,脚步不停地继续朝学校的车棚走去。
陆修远站在原地,看着她纤细的背影迅速远去。目光深沉,若有所思。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时髦、长相娇俏的女学生从旁边跑了出来,站到陆修远身边,声音甜甜的:“陆老师,原来您在这儿啊!我有个问题想请教您很久了!”
这女生叫黄灿灿,和苏七月同专业,父亲是某部委的领导,家境优渥,性格有些娇纵。
她早就对英俊儒雅、才华横溢的陆修远心生爱慕,此刻看到陆修远专注地望着苏七月离开的方向,心里泛起浓浓的嫉妒和危机感。
她故意凑近些,试图吸引陆修远的全部注意力:“陆老师,您在看什么呢?那个不是苏七月同学吗?她可真忙呀,好像比您这当教授的还忙呢!”
陆修远收回目光,看向黄灿灿,恢复了师长的温和与疏离:“黄灿灿同学,有什么问题吗?”
“是这道题我不会……”
……
        赵德顺一下子瞪大了眼睛:“你怎么知道?”
苏七月笑着让他伸手,简单搭了下脉,又看了看舌苔,心中便有数了:“问题不大,肝肾有点虚。我给您写个方子,您去抓点药,吃上几副调理调理,平时注意别太劳累,少喝酒。”
她拿出纸笔,流畅地写下一个滋阴补肾的经典方剂。
赵德顺接过药方,看着上面娟秀却有力的字迹,感叹不已:“哎呀苏同志,没想到你还是个深藏不露的高人啊。谢谢!太谢谢你了!”
两人又客气了几句,赵德顺才千恩万谢地走了。
等他离开,苏七月从空间里取出几把早就备好的新锁,将铺面所有的门锁全都换掉,彻底确保了这里的安全。
她关好门,独自一人站在空旷的一楼大厅,环顾四周。
这里原先一楼是大厅,二楼是几个包间,三楼则隔出了几间给员工住的小宿舍,楼顶上还有一个超大号露台。
苏七月边走边看,规划着未来的蓝图。
一楼宽敞,正好可以做药材展示和销售区,设个柜台接待顾客;
二楼的包间私密性好,可以改造成存放珍贵药材的仓库,也可以留一两间将来请老中医坐诊用;
三楼的宿舍暂时空着,等以后生意做大了,或许可以发展针灸、推拿、艾灸之类的理疗项目……
思路越来越清晰,她的心也愈发火热。
说干就干。
她决定明天就去找施工队,尽快开始装修。在这期间,还得去办理营业执照等手续。
眼看天色渐晚,苏七月锁好门,怀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脚步轻快地往家赶。
……
半个月后,一家名为 “济安堂”的中药店,在京城老城区的一条街上悄然开业了。
名字取“悬壶济世,佑护平安”之意,朗朗上口,寓意吉祥。
没有大肆宣传,没有锣鼓喧天,只是在开业当天清晨放了一挂鞭炮,便正式开门迎客了。
这一切,都是按照苏七月的意愿来安排的,创业初期,她只想低调行事。
店长是一位名叫杜仲的中年男人。
人如其名,性格像杜仲这味药一样,坚韧、踏实、可靠。
他原本经营着一家小药材批发铺,因被合伙人算计,血本无归,还欠了些债,正走投无路时,被前来考察药材市场的苏七月偶然遇上。
苏七月观察了他的专业知识和为人后,果断伸出援手,请他来做店长,管理日常经营。
杜仲感激涕零,将全部心力都扑在了济安堂上。
他曾问过苏七月为何开业如此低调,苏七月只淡淡一笑:“树大招风。咱们做的是药材生意,关乎人命,靠的是真材实料和口碑相传,不是虚热闹。”
杜仲深以为然。
店里除了杜仲,还有两名经验丰富的老药工和两个手脚麻利的年轻学徒,都是苏七月亲自面试挑选的,人品和手艺都信得过。
她自己则牢牢把控着财务和药材的最高品质,定期查账,确保一切井井有条。
虽然低调,但苏七月的计划却很完善。
她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变成触手可及的现实。
时光飞逝,一眨眼就到了学期末。
苏七月的各门功课都表现优异,而济安堂的生意也如同她预期的那样,稳步上升。
店里的员工做事认真,药材品质极高,价格公道,不少顾客吃了在这里抓的药后确实见效,口碑逐渐传开,回头客越来越多。
考完最后一门试,苏七月收拾好书本,急匆匆地走出教学楼。
她打算先去店里看看,然后就赶紧回家陪孩子。
刚下楼梯,迎面遇上了抱着教案正要上楼的陆修远。
“苏七月同学?”陆修远看到她,温和地打招呼,“考完了?感觉怎么样?”
苏七月停下脚步,礼貌回应,“陆老师,我感觉考得还行。”
陆修远点点头,看着她匆匆的神色,状似无意地问道,“放假了,是准备回驻地看看吗?顾团长应该很想念孩子和你。”
苏七月摇摇头,“不了,孩子太小,长途跋涉太折腾了。就在京市过年了。”
最主要原因是,顾荆野前两日打电话来,透露年底他们有重要任务,可能会离开驻地一段时间,就算她去了也未必能见到。
而且,她也想利用这个寒假,好好规划一下,把济安堂的生意再做大一些。
陆修远眼中闪过一道微光,赞赏道:“你很独立,也很有想法。兼顾学业、家庭和事业,很不容易。”
“只是,感觉你总是行色匆匆,想和你多交流些专业问题,都很难找到机会。比如现在,看样子你又要忙去了?”
苏七月抱歉地笑笑:“是啊陆老师,家里还有点事,得赶紧过去。下学期有机会再向您请教,我先走了啊!”
说完,她冲陆修远挥挥手,脚步不停地继续朝学校的车棚走去。
陆修远站在原地,看着她纤细的背影迅速远去。目光深沉,若有所思。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时髦、长相娇俏的女学生从旁边跑了出来,站到陆修远身边,声音甜甜的:“陆老师,原来您在这儿啊!我有个问题想请教您很久了!”
这女生叫黄灿灿,和苏七月同专业,父亲是某部委的领导,家境优渥,性格有些娇纵。
她早就对英俊儒雅、才华横溢的陆修远心生爱慕,此刻看到陆修远专注地望着苏七月离开的方向,心里泛起浓浓的嫉妒和危机感。
她故意凑近些,试图吸引陆修远的全部注意力:“陆老师,您在看什么呢?那个不是苏七月同学吗?她可真忙呀,好像比您这当教授的还忙呢!”
陆修远收回目光,看向黄灿灿,恢复了师长的温和与疏离:“黄灿灿同学,有什么问题吗?”
“是这道题我不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