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恪点了点头,言简意赅:“明白。”
沉默了片刻,他又问道:“孩子谁在看?”
他一个未婚男青年,能主动问出这个问题,已经是极难得的关心了。
苏七月笑说:“交给家属院一位很可靠的大姐 了,白天送过去,下班接回来。”
沈恪“嗯”了一声,目光扫过研究室角落里相对安静的一小块空间,忽然提议:“下午如果方便,可以把孩子带过来。”
他突然觉得这个提议有点超出常规,说完便又低下头去看数据,“这里环境还算安静。”
苏七月隐隐心动。
能将孩子带在身边,自然是她求之不得的。
但理智很快占了上风。
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
研究室是严肃的科研场所,不是托儿所。
把孩子带来,不仅可能影响沈恪的工作,也显得自己很不专业。
她压下心中的涟漪,真诚地笑了笑:“谢谢你的好意。不过还是不用了,已经麻烦王大姐了,不好再变动。”
沈恪听了,又点了点头,重新沉浸到他的数据世界里。
下班走出研究室,苏七月的心情格外明媚。
孩子们适应得很好,丈夫体贴能干,同事心存善意,邻居热心可靠……
周围充满了善意和支持。
这一切都让她觉得,即使前路有再多困难,也充满了干劲和希望。
……
不知不觉,苏七月重返卫生队上班已有一周。
她彻底适应了这种忙碌而充实的节奏,白天安心工作,下班后接回两个宝贝疙瘩。
所有人都说轩轩和苏苏是来报恩的孩子,连苏七月自己都忍不住这么认为了。
三个多月的小家伙,越发白嫩可爱,笑容多了,互动也多了,除了基本的生理需求,几乎从不无故哭闹,给初为父母的他们省去了数不尽的烦恼。
休息日,家里总是很热闹。
军嫂们常来常往,或用鸡蛋换些驱蚊止痒的薄荷膏,或用新下的蔬菜换几块温和的手工皂。
苏七月的小事业并未因生产而中断,反而因为有了更多实战经验,做出的东西更受欢迎了。
日子虽然忙碌,却充满了踏实的热闹。
而每当夜幕降临,便是他们一家四口独享的静谧时光。
进入空间,仿佛进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温柔乡。
这里时间流淌缓慢,让他们在忙碌之余得以喘息,甚至能延长生命的长度,做更多想做的事。
苏七月利用这宝贵的时间,继续编纂书稿,复习高考资料。
顾荆野也没闲着。
这晚,苏七月正埋首书案,忽然听到一旁传来规律的敲打声。
她抬头望去,只见顾荆野正利用空间里现有的木材和工具,专注地制作着什么。
他动作熟练,刨花卷曲着落下,空气中弥漫着好闻的木香。
没过多久,一件作品在他手中逐渐成型。
竟是一把做工精巧线条流畅的摇椅!
苏七月惊讶地放下笔走过去。
她知道顾荆野手巧,以前就见过他给自己搭的晒药架子,结实又实用。
但看到这把明显花了更多心思的摇椅,她还是被惊艳到了。
“你什么时候做的?我都不知道!”她绕着摇椅看了一圈,啧啧称赞,“这手艺也太好了吧,比外面买的还精致!荆野,你还有多少惊喜是我不知道的?”
她毫不吝啬她的夸赞,一脸崇拜地看着丈夫。
顾荆野被她夸得有些不好意思,嘴角却不受控制地向上扬起,拍了拍椅子:“试试?”
苏七月坐上去,轻轻一靠,椅身便温柔地前后摇晃起来,弧度恰到好处,舒适得让人瞬间放松下来。
顾荆野看着她惬意的样子,眼神温柔,“等以后老了,咱俩一人一把,就放在这儿,手牵手,躺着看星星,看花。”
苏七月这才注意到,不知何时,空间灵泉边的一角,被他开辟出了一个小小花圃,移栽了不少外面院里的花卉,此刻正姹紫嫣红地开着,弥补了外界秋冬的萧瑟。
花香混合着木香,沁人心脾。
她躺在这专属的摇椅里,看着眼前为她打造的小小世界,只觉得幸福满得快要溢出来。
这个空间,早已不仅是她的秘密堡垒,更是他们共同经营的充满爱意的家。
“真想一直待在这儿。”她感叹道。
顾荆野沉默了片刻,“你想不想回去?”
苏七月一时没反应过来:“回哪儿?”
“京市。”顾荆野看着她,“妈上次打电话,还是放心不下,提了好几次,想让我们调回去。”
苏七月这才明白过来。
她没有犹豫,脱口而出:“你在哪,孩子在哪,我就在哪。有空间,有你在,到哪儿对我来说都一样。”
“在哪儿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跟谁在一起。”
顾荆野深深地看着她,眼中涌动着感激和爱意。
他握住她的手:“媳妇,谢谢你这么支持我。”
留在边境一线是他作为军人的职责所在,短期内不可能调动。
妻子的理解和支持,是他最大的后盾和幸福。
苏七月俏皮一笑,扬起下巴,带着点小傲娇:“哼,别高兴太早。”
“说不定等我复习好了,考上京市的大学,我就带着轩轩和苏苏回去投奔妈了,我可是要不断进步提高的!~”
顾荆野宠溺地揉揉她的发顶:“好,等你考。我给你复习功课。”
……
时光荏苒,冬去春来。转眼便到了1985年的春天。
万物复苏,驻地内外一片生机勃勃。
苏七月的工作和生活愈发得心应手。
而在这个春天,她收获了最大的一个惊喜——她精心编纂的《孕产保健指南》正式出版了!
当散发着油墨清香的崭新书籍寄到手上时,整个家属院都轰动了。
军嫂们纷纷跑来围观,手里传阅着那本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书,赞叹声不绝于耳。
“七月,你也太厉害了。这才生了一次孩子,还是双胞胎,就能写出这么厚的书来!”
“这里头说的可真细啊,比俺婆婆那些老黄历靠谱多了!”
“哎呀,这图画的真清楚。这下我可知道怎么给孩子拍奶嗝了!”
“苏医生,你懂的比咱这好多生了好几个的老太太都多,真是文化人!”
苏七月被大家围在中间,听着真诚的夸赞,心里充满了成就感和喜悦。
然而,新书带来的不全是赞美,也带来了一些甜蜜的烦恼……
        沉默了片刻,他又问道:“孩子谁在看?”
他一个未婚男青年,能主动问出这个问题,已经是极难得的关心了。
苏七月笑说:“交给家属院一位很可靠的大姐 了,白天送过去,下班接回来。”
沈恪“嗯”了一声,目光扫过研究室角落里相对安静的一小块空间,忽然提议:“下午如果方便,可以把孩子带过来。”
他突然觉得这个提议有点超出常规,说完便又低下头去看数据,“这里环境还算安静。”
苏七月隐隐心动。
能将孩子带在身边,自然是她求之不得的。
但理智很快占了上风。
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
研究室是严肃的科研场所,不是托儿所。
把孩子带来,不仅可能影响沈恪的工作,也显得自己很不专业。
她压下心中的涟漪,真诚地笑了笑:“谢谢你的好意。不过还是不用了,已经麻烦王大姐了,不好再变动。”
沈恪听了,又点了点头,重新沉浸到他的数据世界里。
下班走出研究室,苏七月的心情格外明媚。
孩子们适应得很好,丈夫体贴能干,同事心存善意,邻居热心可靠……
周围充满了善意和支持。
这一切都让她觉得,即使前路有再多困难,也充满了干劲和希望。
……
不知不觉,苏七月重返卫生队上班已有一周。
她彻底适应了这种忙碌而充实的节奏,白天安心工作,下班后接回两个宝贝疙瘩。
所有人都说轩轩和苏苏是来报恩的孩子,连苏七月自己都忍不住这么认为了。
三个多月的小家伙,越发白嫩可爱,笑容多了,互动也多了,除了基本的生理需求,几乎从不无故哭闹,给初为父母的他们省去了数不尽的烦恼。
休息日,家里总是很热闹。
军嫂们常来常往,或用鸡蛋换些驱蚊止痒的薄荷膏,或用新下的蔬菜换几块温和的手工皂。
苏七月的小事业并未因生产而中断,反而因为有了更多实战经验,做出的东西更受欢迎了。
日子虽然忙碌,却充满了踏实的热闹。
而每当夜幕降临,便是他们一家四口独享的静谧时光。
进入空间,仿佛进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温柔乡。
这里时间流淌缓慢,让他们在忙碌之余得以喘息,甚至能延长生命的长度,做更多想做的事。
苏七月利用这宝贵的时间,继续编纂书稿,复习高考资料。
顾荆野也没闲着。
这晚,苏七月正埋首书案,忽然听到一旁传来规律的敲打声。
她抬头望去,只见顾荆野正利用空间里现有的木材和工具,专注地制作着什么。
他动作熟练,刨花卷曲着落下,空气中弥漫着好闻的木香。
没过多久,一件作品在他手中逐渐成型。
竟是一把做工精巧线条流畅的摇椅!
苏七月惊讶地放下笔走过去。
她知道顾荆野手巧,以前就见过他给自己搭的晒药架子,结实又实用。
但看到这把明显花了更多心思的摇椅,她还是被惊艳到了。
“你什么时候做的?我都不知道!”她绕着摇椅看了一圈,啧啧称赞,“这手艺也太好了吧,比外面买的还精致!荆野,你还有多少惊喜是我不知道的?”
她毫不吝啬她的夸赞,一脸崇拜地看着丈夫。
顾荆野被她夸得有些不好意思,嘴角却不受控制地向上扬起,拍了拍椅子:“试试?”
苏七月坐上去,轻轻一靠,椅身便温柔地前后摇晃起来,弧度恰到好处,舒适得让人瞬间放松下来。
顾荆野看着她惬意的样子,眼神温柔,“等以后老了,咱俩一人一把,就放在这儿,手牵手,躺着看星星,看花。”
苏七月这才注意到,不知何时,空间灵泉边的一角,被他开辟出了一个小小花圃,移栽了不少外面院里的花卉,此刻正姹紫嫣红地开着,弥补了外界秋冬的萧瑟。
花香混合着木香,沁人心脾。
她躺在这专属的摇椅里,看着眼前为她打造的小小世界,只觉得幸福满得快要溢出来。
这个空间,早已不仅是她的秘密堡垒,更是他们共同经营的充满爱意的家。
“真想一直待在这儿。”她感叹道。
顾荆野沉默了片刻,“你想不想回去?”
苏七月一时没反应过来:“回哪儿?”
“京市。”顾荆野看着她,“妈上次打电话,还是放心不下,提了好几次,想让我们调回去。”
苏七月这才明白过来。
她没有犹豫,脱口而出:“你在哪,孩子在哪,我就在哪。有空间,有你在,到哪儿对我来说都一样。”
“在哪儿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跟谁在一起。”
顾荆野深深地看着她,眼中涌动着感激和爱意。
他握住她的手:“媳妇,谢谢你这么支持我。”
留在边境一线是他作为军人的职责所在,短期内不可能调动。
妻子的理解和支持,是他最大的后盾和幸福。
苏七月俏皮一笑,扬起下巴,带着点小傲娇:“哼,别高兴太早。”
“说不定等我复习好了,考上京市的大学,我就带着轩轩和苏苏回去投奔妈了,我可是要不断进步提高的!~”
顾荆野宠溺地揉揉她的发顶:“好,等你考。我给你复习功课。”
……
时光荏苒,冬去春来。转眼便到了1985年的春天。
万物复苏,驻地内外一片生机勃勃。
苏七月的工作和生活愈发得心应手。
而在这个春天,她收获了最大的一个惊喜——她精心编纂的《孕产保健指南》正式出版了!
当散发着油墨清香的崭新书籍寄到手上时,整个家属院都轰动了。
军嫂们纷纷跑来围观,手里传阅着那本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书,赞叹声不绝于耳。
“七月,你也太厉害了。这才生了一次孩子,还是双胞胎,就能写出这么厚的书来!”
“这里头说的可真细啊,比俺婆婆那些老黄历靠谱多了!”
“哎呀,这图画的真清楚。这下我可知道怎么给孩子拍奶嗝了!”
“苏医生,你懂的比咱这好多生了好几个的老太太都多,真是文化人!”
苏七月被大家围在中间,听着真诚的夸赞,心里充满了成就感和喜悦。
然而,新书带来的不全是赞美,也带来了一些甜蜜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