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后的一个下午,阳光正好。
一辆沾满风尘的军用吉普车驶入驻地家属院,停在了顾家的小院门口。
车门打开,先下来一位穿着深灰色列宁装的中年妇人。
妇人身姿挺拔,眼神锐利而温和,身上自带一种知识分子特有的沉静气质。
这正是顾荆野的母亲,杜念勤。
紧接着,另一个身影像只欢快的小鸟从车里蹦了下来。
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姑娘,扎着高高的马尾辫,穿着时兴的碎花连衣裙,外面套了件米白色的针织开衫。
她眉眼弯弯,笑容明媚灿烂,带着年轻人特有的蓬勃朝气,正是顾荆野的妹妹,顾明夏。
“嫂子,嫂子!”顾明夏一眼就看到了从屋里迎出来的苏七月,立刻欢叫着扑了过去,小心地避开她巨大的孕肚,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
“可想死我啦,终于见到你啦!可惜我去年中秋没回家过,不然就能早点遇见你了。”
看着眼前这个活力四射、眼神清澈明亮的小姑子,苏七月也忍不住笑起来:“明夏,你总算来了。”
挽着顾明夏的胳膊,对着后进门的杜念勤招呼,“妈,路上辛苦了。”
杜念勤快步走了过来,目光第一时间落在苏七月高耸的孕肚上,声音有些发颤:“七月,好孩子。辛苦你了!”
她伸出手,想摸摸那孕育着她血脉孙儿的肚子,又怕唐突,手停在半空。
苏七月主动握住婆婆微凉的手,按在自己的肚子上,笑容温暖:“妈,您和明夏一路辛苦了。宝宝们知道奶奶和姑姑来了,可高兴了。”
掌心下传来清晰有力的胎动,杜念勤的眼圈顿时就红了,连声道:“好,好。真乖!”
“哇,嫂子,他们动了,动了!”顾明夏也凑过来,好奇又兴奋地把手也贴上去,感受着那神奇的律动,眼睛里闪着光,“太神奇了,嫂子你真厉害,一下子怀俩!我以后也要生双胞胎!”
“你这丫头!”杜念勤被女儿口无遮拦的话逗得又气又笑,嗔怪地拍了她一下,“姑娘家家的,也不害臊!快帮司机同志拿东西!”
顾明夏吐了吐舌头,立刻转身走向车子。
杜念勤带来的东西可不少:两个鼓鼓囊囊的大旅行袋,还有两个包装严实的纸箱。
“妈,您怎么带这么多东西?路上多不方便。”苏七月看着都觉得沉。
“不多不多!”杜念勤亲自指挥着司机和顾明夏把东西往屋里搬,“都是些用得着的。”
进门后,先打开一个箱子给苏七月展示。
“这是首都老字号买的阿胶、红枣、桂圆,给你补气血的。”
“这是托人从上海带来的纯棉细纱布,给孩子做小衣服小包被最软和。”
“这虎头鞋是你爷爷奶奶特意托人找了最好的老手艺人缝的。老人家的心意,图个平安吉祥!”
“这几罐是进口的奶粉……哦对了!”她像是想起什么,从随身的手提包里小心翼翼地拿出几本书,“这是几本最新的英文原版孕产和婴幼儿护理的书,我托人找的,有些理念很新,你没事可以翻翻参考。”
她又打开一个纸箱,里面竟是叠放整齐、憨态可掬的小婴儿服,针脚细密,配色鲜艳喜庆。
“这是我请院里几个退了休的老姐妹一起做的,图个吉利!”
林秀兰刚从外面回来,见状又是惊讶又是感动。
这亲家母,不愧是首都的大知识分子,做事真是周到又体面。
带来的东西又金贵又实用,那份用心,她这个当亲娘的都自愧不如。
杜念勤发现了林秀兰,主动同她握手,“你就是亲家吧,辛苦你了,教育出这么好的女儿,能娶到七月这丫头,是我家荆野的福气。”
她的话语真诚,没有丝毫客套,充分给予了亲家母应有的尊重和感激。
末了,杜念勤还从包里拿出两块布料,“亲家,这是我带给你的,等有时间了,找裁缝做一件衣裳。”
林秀兰摸着布料,连连道谢。
她不是被一点东西就能收买的人。
但是,进来这么会儿,看着苏七月的婆婆和小姑子这性格,她仅有的那点担忧也彻底放下了。
顾明夏也献宝似的拿出一个漂亮的纸盒:“嫂子,这是给你的。友谊商店买的雪花膏和头油,香喷喷的!”
她又拿出一个小拨浪鼓,晃了晃,发出清脆的声响,“这是给未来小侄子小侄女的!”
小小的堂屋被礼物和欢声笑语塞满了。
杜念勤拉着苏七月的手坐下,细细询问着她最近的身体状况、饮食睡眠。
顾明夏则像只快乐的小鸟,叽叽喳喳地说着路上的见闻,对驻地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围着苏七月问东问西。
“嫂子,你怀双胞胎累不累啊?睡觉会不会压着他们?”
“嫂子,他们什么时候出来啊?我都等不及要当姑姑啦!”
“嫂子,你说他们长得会像你还是像我哥啊?”
杜念勤被女儿吵得头疼,又忍不住笑:“明夏。让你嫂子歇会儿,没个正形!”
杜念勤和顾明夏带来的喜悦冲淡了小屋的拥挤,但现实的居住问题摆在了眼前。
顾荆野从团部回来,直接把人安排到了部队招待所。
“我已经让通讯员小刘去安排了,就在大院西头,走过去也就七八分钟,条件还不错,挺干净的。”
顾明夏刚想嘟囔一句“想跟嫂子住近点嘛”,杜念勤已经轻轻拍了拍女儿的手,温和地对儿子点头:“好,住招待所挺好。我和你妹妹白天都在这儿,热闹着呢,晚上回去有张床睡就行。”
苏七月默认了这个安排。
她心里明白,丈夫这样安排是最稳妥的。
林秀兰在一旁听着,心里更是熨帖。
这亲家母和女婿都是明事理、守规矩的人,女儿嫁到这样的家庭里,她一百个放心。
夕阳西下,院子里一片热闹。
所有人围在小桌子前吃晚饭。
饭菜是顾荆野安排炊事班做的,有鱼有肉,有米有面。
小小的方桌围坐得满满当当,充满了欢声笑语。
        一辆沾满风尘的军用吉普车驶入驻地家属院,停在了顾家的小院门口。
车门打开,先下来一位穿着深灰色列宁装的中年妇人。
妇人身姿挺拔,眼神锐利而温和,身上自带一种知识分子特有的沉静气质。
这正是顾荆野的母亲,杜念勤。
紧接着,另一个身影像只欢快的小鸟从车里蹦了下来。
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姑娘,扎着高高的马尾辫,穿着时兴的碎花连衣裙,外面套了件米白色的针织开衫。
她眉眼弯弯,笑容明媚灿烂,带着年轻人特有的蓬勃朝气,正是顾荆野的妹妹,顾明夏。
“嫂子,嫂子!”顾明夏一眼就看到了从屋里迎出来的苏七月,立刻欢叫着扑了过去,小心地避开她巨大的孕肚,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
“可想死我啦,终于见到你啦!可惜我去年中秋没回家过,不然就能早点遇见你了。”
看着眼前这个活力四射、眼神清澈明亮的小姑子,苏七月也忍不住笑起来:“明夏,你总算来了。”
挽着顾明夏的胳膊,对着后进门的杜念勤招呼,“妈,路上辛苦了。”
杜念勤快步走了过来,目光第一时间落在苏七月高耸的孕肚上,声音有些发颤:“七月,好孩子。辛苦你了!”
她伸出手,想摸摸那孕育着她血脉孙儿的肚子,又怕唐突,手停在半空。
苏七月主动握住婆婆微凉的手,按在自己的肚子上,笑容温暖:“妈,您和明夏一路辛苦了。宝宝们知道奶奶和姑姑来了,可高兴了。”
掌心下传来清晰有力的胎动,杜念勤的眼圈顿时就红了,连声道:“好,好。真乖!”
“哇,嫂子,他们动了,动了!”顾明夏也凑过来,好奇又兴奋地把手也贴上去,感受着那神奇的律动,眼睛里闪着光,“太神奇了,嫂子你真厉害,一下子怀俩!我以后也要生双胞胎!”
“你这丫头!”杜念勤被女儿口无遮拦的话逗得又气又笑,嗔怪地拍了她一下,“姑娘家家的,也不害臊!快帮司机同志拿东西!”
顾明夏吐了吐舌头,立刻转身走向车子。
杜念勤带来的东西可不少:两个鼓鼓囊囊的大旅行袋,还有两个包装严实的纸箱。
“妈,您怎么带这么多东西?路上多不方便。”苏七月看着都觉得沉。
“不多不多!”杜念勤亲自指挥着司机和顾明夏把东西往屋里搬,“都是些用得着的。”
进门后,先打开一个箱子给苏七月展示。
“这是首都老字号买的阿胶、红枣、桂圆,给你补气血的。”
“这是托人从上海带来的纯棉细纱布,给孩子做小衣服小包被最软和。”
“这虎头鞋是你爷爷奶奶特意托人找了最好的老手艺人缝的。老人家的心意,图个平安吉祥!”
“这几罐是进口的奶粉……哦对了!”她像是想起什么,从随身的手提包里小心翼翼地拿出几本书,“这是几本最新的英文原版孕产和婴幼儿护理的书,我托人找的,有些理念很新,你没事可以翻翻参考。”
她又打开一个纸箱,里面竟是叠放整齐、憨态可掬的小婴儿服,针脚细密,配色鲜艳喜庆。
“这是我请院里几个退了休的老姐妹一起做的,图个吉利!”
林秀兰刚从外面回来,见状又是惊讶又是感动。
这亲家母,不愧是首都的大知识分子,做事真是周到又体面。
带来的东西又金贵又实用,那份用心,她这个当亲娘的都自愧不如。
杜念勤发现了林秀兰,主动同她握手,“你就是亲家吧,辛苦你了,教育出这么好的女儿,能娶到七月这丫头,是我家荆野的福气。”
她的话语真诚,没有丝毫客套,充分给予了亲家母应有的尊重和感激。
末了,杜念勤还从包里拿出两块布料,“亲家,这是我带给你的,等有时间了,找裁缝做一件衣裳。”
林秀兰摸着布料,连连道谢。
她不是被一点东西就能收买的人。
但是,进来这么会儿,看着苏七月的婆婆和小姑子这性格,她仅有的那点担忧也彻底放下了。
顾明夏也献宝似的拿出一个漂亮的纸盒:“嫂子,这是给你的。友谊商店买的雪花膏和头油,香喷喷的!”
她又拿出一个小拨浪鼓,晃了晃,发出清脆的声响,“这是给未来小侄子小侄女的!”
小小的堂屋被礼物和欢声笑语塞满了。
杜念勤拉着苏七月的手坐下,细细询问着她最近的身体状况、饮食睡眠。
顾明夏则像只快乐的小鸟,叽叽喳喳地说着路上的见闻,对驻地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围着苏七月问东问西。
“嫂子,你怀双胞胎累不累啊?睡觉会不会压着他们?”
“嫂子,他们什么时候出来啊?我都等不及要当姑姑啦!”
“嫂子,你说他们长得会像你还是像我哥啊?”
杜念勤被女儿吵得头疼,又忍不住笑:“明夏。让你嫂子歇会儿,没个正形!”
杜念勤和顾明夏带来的喜悦冲淡了小屋的拥挤,但现实的居住问题摆在了眼前。
顾荆野从团部回来,直接把人安排到了部队招待所。
“我已经让通讯员小刘去安排了,就在大院西头,走过去也就七八分钟,条件还不错,挺干净的。”
顾明夏刚想嘟囔一句“想跟嫂子住近点嘛”,杜念勤已经轻轻拍了拍女儿的手,温和地对儿子点头:“好,住招待所挺好。我和你妹妹白天都在这儿,热闹着呢,晚上回去有张床睡就行。”
苏七月默认了这个安排。
她心里明白,丈夫这样安排是最稳妥的。
林秀兰在一旁听着,心里更是熨帖。
这亲家母和女婿都是明事理、守规矩的人,女儿嫁到这样的家庭里,她一百个放心。
夕阳西下,院子里一片热闹。
所有人围在小桌子前吃晚饭。
饭菜是顾荆野安排炊事班做的,有鱼有肉,有米有面。
小小的方桌围坐得满满当当,充满了欢声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