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迹听完简曲的推测,并没有立刻附和。他沉默片刻,抬起头,提出了另一个角度。
“我倒觉得,赖游给出的证据……大概率是真的。”
“关键点在于李纱。”
“如果李纱‘治人’的能力,真像赖游表现出来的那么强势……”
“那他在李纱面前,第一反应绝不是想着怎么圆谎,而是怎么活下来。”
“人在极度恐惧时,会本能地选择说真话——因为只有这样,才不容易被当场拆穿,才能保命。”
这个判断,基于对李纱能力的极高评估,也源于对人性在高压下的某种预判。
可就在这时,洛诗蝶轻轻蹙起眉。她敏锐地抓住了他逻辑中那个脆弱的环节,声音冷静地切入:
“迹,你这个推论的前提,是‘李纱很会治人’这件事本身成立。”
“我们所有关于‘李纱很会治人’的认知,都建立在赖游的行为反馈上。”
她目光渐深,语气里透出犀利的质疑,像一把冰锥,试图凿开覆盖在真相上的厚重冰层:
“但如果,这从头到尾就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双簧呢?”
“赖游扮演被前任折磨得瑟瑟发抖的可怜虫,而李纱,则配合着扮演那强势控制狂的前任……”
“他们联手在我们面前演这出戏,最终目的,也许就是为了让所有人,包括我们逻辑社都坚信不疑,李纱很有‘控制力’,并间接相信赖游被她施压提供的‘证据’是真的?”
这个猜想实在大胆,但细想之下,却并非不可能。
牧莹听到这里眼睛一亮,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赶紧插话:
“对啊!那我们可以找柳淑琪作证吧?她不是和李纱关系还行吗?她总该亲眼见过吧?”
可梁迹却缓缓摇了摇头。
他看向洛诗蝶,眼中没有半点被反驳的不悦,反而流露出一种被点醒后的清明与严谨。
“不,”他肯定了洛诗蝶的质疑,“诗蝶说得对。”
“我的推断……确实存在‘循环论证’的风险。”
“我们不能用‘赖游的反应’来证明‘李纱厉害’,又反过来用‘李纱厉害’去证明‘赖游的反应’和‘证据’真实。”
他进一步否定了牧莹的提议,逻辑清晰得近乎冷酷:
“就算柳淑琪愿意作证……如果她其实也没亲眼见过李纱‘治人’的具体手段,只是从李莎那听来的,或者自己猜的……”
“那她的证词,同样可能只是另一种‘误会’,根本站不住脚。”
梁迹这一番自我修正和逻辑梳理,让在场几人都沉默下来。
案情的复杂程度,显然超出了他们最初的预料。每一个看似合理的推断,底下可能都是流沙。
真相,仿佛被一层又一层的迷雾紧紧包裹。
片刻后,梁迹重新抬起头,语气果断:
“所以现在最关键的是——我们必须先确认‘李纱到底会不会治人’这一点是否真实。”
“第一步,找柳淑琪了解情况。”
“如果她真的亲眼见过李纱施展这类能力,并且能说出具体细节,那李纱的嫌疑会降低。”
“但如果……”梁迹目光锐利起来,“柳淑琪也只是听说,并没亲眼见过李纱演戏,那李纱的嫌疑就不能完全排除。”
他语气冷静,思路清晰。
“到时候,我们可能得设计一个情境,专门试一试李纱。”
简曲听完,微微点头,显然认同这个方向。他习惯性地开始布置任务,目光转向洛诗蝶:
“那这件事,洛诗蝶,就交给你……”
“社长。”
梁迹忽然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这个任务,请交给我。”
洛诗蝶轻轻一怔,她抬眼,正好迎上梁迹的目光。只一瞬,她就从他平静的眼神里读懂了什么。
是了……昨晚才给他布置了“战略任务”,要他独立解决十个复杂委托。
眼前这找柳淑琪核实信息的活儿,不正是绝佳的起步点吗?
一抹了然的笑意掠过她的嘴角,带着些许狡黠与赞赏。她立刻转向简曲,语气轻快:
“社长,既然梁迹主动想试,就交给他吧。”
“他确实需要这样的锻炼。”
她话中有话,意有所指。
一旁的牧莹却听得云里雾里,大眼睛眨巴两下,瞅瞅梁迹,又瞄瞄洛诗蝶。
她心里一阵嘀咕,完全没搞懂这俩人之间的默契。
诗蝶姐怎么这么轻易就让出了任务?还说什么“需要锻炼”……难道他们又在对什么暗号?
简曲看了看态度坚决的梁迹,又瞥了一眼旁边神色淡然的洛诗蝶,像是明白了什么,不再多问。
“好。”
他干脆地点头,简洁下达指令:
“梁迹,由你负责接触柳淑琪,尽快核实。”
“明白。”梁迹郑重点头,神情专注。
这不仅是社团任务,更是他对洛诗蝶的承诺,也是他走向“独立”的第一步。
“接下来,是夏霄方面的陈述。”
简曲将白板内容切换到“夏霄逻辑链”部分,声音依旧平稳,内容却开始触及案件核心:
“根据她本人的说法,以及部分室友的旁证,可以梳理出以下脉络——”
“夏霄刚进大学不久,就被赖游追求。她接受后,初期赖游对她‘很好’。”
“但没过多久,她发现赖游‘经常和不同女生来往密切,甚至有约会行为’。”
“夏霄多次质问,赖游始终‘坚决否认’。长期怀疑、争吵、又被否定,导致她陷入严重精神内耗,最终崩溃。”
“她来逻辑社,目的是想弄清楚——真相到底是什么。”
整个活动室陷入一片沉默。
夏霄的陈述听起来合情合理,一个被渣男欺骗、陷入精神内耗的受害者形象跃然纸上。
但简曲的指尖在白板上“赖游坚决否认”这几个字上轻轻敲了敲,抛出了一个让所有人背后一凉的问题:
“如果赖游的‘证据’是真的,李纱才是控制狂……”
“那么,我们现在听到的关于夏霄的这一切,又有多少,是真实的?”
“我倒觉得,赖游给出的证据……大概率是真的。”
“关键点在于李纱。”
“如果李纱‘治人’的能力,真像赖游表现出来的那么强势……”
“那他在李纱面前,第一反应绝不是想着怎么圆谎,而是怎么活下来。”
“人在极度恐惧时,会本能地选择说真话——因为只有这样,才不容易被当场拆穿,才能保命。”
这个判断,基于对李纱能力的极高评估,也源于对人性在高压下的某种预判。
可就在这时,洛诗蝶轻轻蹙起眉。她敏锐地抓住了他逻辑中那个脆弱的环节,声音冷静地切入:
“迹,你这个推论的前提,是‘李纱很会治人’这件事本身成立。”
“我们所有关于‘李纱很会治人’的认知,都建立在赖游的行为反馈上。”
她目光渐深,语气里透出犀利的质疑,像一把冰锥,试图凿开覆盖在真相上的厚重冰层:
“但如果,这从头到尾就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双簧呢?”
“赖游扮演被前任折磨得瑟瑟发抖的可怜虫,而李纱,则配合着扮演那强势控制狂的前任……”
“他们联手在我们面前演这出戏,最终目的,也许就是为了让所有人,包括我们逻辑社都坚信不疑,李纱很有‘控制力’,并间接相信赖游被她施压提供的‘证据’是真的?”
这个猜想实在大胆,但细想之下,却并非不可能。
牧莹听到这里眼睛一亮,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赶紧插话:
“对啊!那我们可以找柳淑琪作证吧?她不是和李纱关系还行吗?她总该亲眼见过吧?”
可梁迹却缓缓摇了摇头。
他看向洛诗蝶,眼中没有半点被反驳的不悦,反而流露出一种被点醒后的清明与严谨。
“不,”他肯定了洛诗蝶的质疑,“诗蝶说得对。”
“我的推断……确实存在‘循环论证’的风险。”
“我们不能用‘赖游的反应’来证明‘李纱厉害’,又反过来用‘李纱厉害’去证明‘赖游的反应’和‘证据’真实。”
他进一步否定了牧莹的提议,逻辑清晰得近乎冷酷:
“就算柳淑琪愿意作证……如果她其实也没亲眼见过李纱‘治人’的具体手段,只是从李莎那听来的,或者自己猜的……”
“那她的证词,同样可能只是另一种‘误会’,根本站不住脚。”
梁迹这一番自我修正和逻辑梳理,让在场几人都沉默下来。
案情的复杂程度,显然超出了他们最初的预料。每一个看似合理的推断,底下可能都是流沙。
真相,仿佛被一层又一层的迷雾紧紧包裹。
片刻后,梁迹重新抬起头,语气果断:
“所以现在最关键的是——我们必须先确认‘李纱到底会不会治人’这一点是否真实。”
“第一步,找柳淑琪了解情况。”
“如果她真的亲眼见过李纱施展这类能力,并且能说出具体细节,那李纱的嫌疑会降低。”
“但如果……”梁迹目光锐利起来,“柳淑琪也只是听说,并没亲眼见过李纱演戏,那李纱的嫌疑就不能完全排除。”
他语气冷静,思路清晰。
“到时候,我们可能得设计一个情境,专门试一试李纱。”
简曲听完,微微点头,显然认同这个方向。他习惯性地开始布置任务,目光转向洛诗蝶:
“那这件事,洛诗蝶,就交给你……”
“社长。”
梁迹忽然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这个任务,请交给我。”
洛诗蝶轻轻一怔,她抬眼,正好迎上梁迹的目光。只一瞬,她就从他平静的眼神里读懂了什么。
是了……昨晚才给他布置了“战略任务”,要他独立解决十个复杂委托。
眼前这找柳淑琪核实信息的活儿,不正是绝佳的起步点吗?
一抹了然的笑意掠过她的嘴角,带着些许狡黠与赞赏。她立刻转向简曲,语气轻快:
“社长,既然梁迹主动想试,就交给他吧。”
“他确实需要这样的锻炼。”
她话中有话,意有所指。
一旁的牧莹却听得云里雾里,大眼睛眨巴两下,瞅瞅梁迹,又瞄瞄洛诗蝶。
她心里一阵嘀咕,完全没搞懂这俩人之间的默契。
诗蝶姐怎么这么轻易就让出了任务?还说什么“需要锻炼”……难道他们又在对什么暗号?
简曲看了看态度坚决的梁迹,又瞥了一眼旁边神色淡然的洛诗蝶,像是明白了什么,不再多问。
“好。”
他干脆地点头,简洁下达指令:
“梁迹,由你负责接触柳淑琪,尽快核实。”
“明白。”梁迹郑重点头,神情专注。
这不仅是社团任务,更是他对洛诗蝶的承诺,也是他走向“独立”的第一步。
“接下来,是夏霄方面的陈述。”
简曲将白板内容切换到“夏霄逻辑链”部分,声音依旧平稳,内容却开始触及案件核心:
“根据她本人的说法,以及部分室友的旁证,可以梳理出以下脉络——”
“夏霄刚进大学不久,就被赖游追求。她接受后,初期赖游对她‘很好’。”
“但没过多久,她发现赖游‘经常和不同女生来往密切,甚至有约会行为’。”
“夏霄多次质问,赖游始终‘坚决否认’。长期怀疑、争吵、又被否定,导致她陷入严重精神内耗,最终崩溃。”
“她来逻辑社,目的是想弄清楚——真相到底是什么。”
整个活动室陷入一片沉默。
夏霄的陈述听起来合情合理,一个被渣男欺骗、陷入精神内耗的受害者形象跃然纸上。
但简曲的指尖在白板上“赖游坚决否认”这几个字上轻轻敲了敲,抛出了一个让所有人背后一凉的问题:
“如果赖游的‘证据’是真的,李纱才是控制狂……”
“那么,我们现在听到的关于夏霄的这一切,又有多少,是真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