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的晨光还没褪去,林峰就把改良后的纳米修复液装进了保温箱。箱壁贴着新换的温控贴,显示当前温度 8℃,刚好符合试剂保存要求。李津站在旁边,正把检测报告塞进白大褂口袋,指尖还沾着点没擦干净的淡紫色试剂,像不小心染上的晚霞。“陈阳说,郊区的路不好走,我们得早点出发。” 她把装着注射器的消毒盒放进背包,拉链拉到一半,又想起什么,从抽屉里拿出两盒儿童钙片,“小宇六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或许用得上。”
林峰看着她手里的钙片,忽然想起母亲化疗后总说腿软,上次回家也该给她带点的。“我来拎保温箱吧,沉。” 他接过李津手里的箱子,金属提手还带着实验室空调的凉意,“张姐昨天发消息说,小宇最近总失眠,晚上要抱着旧玩偶才能睡着。”
两人坐公交去郊区,秋风吹得车窗玻璃嗡嗡响。车窗外的梧桐叶黄了大半,一片片飘落在路边的稻田里,把绿色的稻穗染得带了点金。越往郊区走,房子越矮,路边的小卖部渐渐多了起来,门口挂着红底黄字的 “便民超市” 招牌,有的还摆着摊卖自家种的橘子,橙黄色的果子堆在竹筐里,看着就甜。
“还有两站就到了。” 李津指着窗外,远处能看见一排小平房,屋顶盖着红瓦,有的瓦片缺了角,露出里面的灰泥。最尽头的那间房门口挂着个旧风铃,是用矿泉水瓶剪成的,风一吹就 “叮铃” 响,声音有点哑,却透着生活的细碎暖意。
下车后,两人踩着石子路往前走。路边的排水沟里积着雨水,混着落叶,散着淡淡的土腥味。张姐早就站在门口等了,她穿着件洗得发白的蓝色外套,袖口磨出了毛边,头发用一根黑色皮筋扎在脑后,发尾有点分叉。看见林峰和李津,她赶紧迎上来,手里还攥着块干布,像是刚擦完桌子:“你们可来了,小宇早上醒了就问‘医生姐姐什么时候来’。”
走进屋里,一股煤烟味混着中药味扑面而来。房子很小,只有一间卧室和一间厨房,客厅被改成了小书房,靠墙摆着个旧书架,上面放着小宇的课本和几本童话书,书脊都用透明胶带粘过。最显眼的是墙上的奖状,“小宇同学,荣获 2023 年幼儿园绘画比赛一等奖”,画的是个笑脸太阳,旁边还歪歪扭扭写着 “送给妈妈”。
小宇躺在床上,盖着条印着小熊图案的薄被。他的脸有点苍白,嘴唇却很红,眼睛亮得像浸在水里的星星,正盯着天花板上的氢气球 —— 那是个奥特曼造型的气球,气快漏完了,蔫蔫地飘在半空。听到脚步声,他慢慢转过头,目光落在林峰手里的保温箱上,嘴角轻轻动了动,像是想笑,却没力气。
“林医生,李医生,你们真的能治好小宇吗?” 张姐把小宇小心地抱起来,动作轻得像怕碰碎玻璃。男孩的身体软得像没有骨头,头靠在张姐怀里,胳膊自然垂着,连抬手的力气都没有。张姐的声音有点发颤,眼眶红了,却强忍着没掉眼泪,“我们去了好多医院,医生都说... 都说没办法,可我不想放弃,他才六岁啊。”
李津走过去,蹲在床边,轻轻握住小宇的手。男孩的手很小,指尖有点凉,掌心却带着汗。“我们会尽力的。” 李津的声音很温柔,像秋天的风,“这是纳米机器人修复液,淡蓝色的,像小宇画里的天空。” 她从消毒盒里拿出注射器,把保温箱里的修复液吸进去 —— 淡蓝色的液体在注射器里泛着微光,顺着管壁往下滑,像流动的星星。
“小宇不怕,就像被蚊子叮一下,很快就好。” 林峰站在旁边,从口袋里拿出个橘子味的棒棒糖,剥掉糖纸递过去,“乖,弄完了就能吃这个。” 小宇看着棒棒糖,眼睛亮了些,慢慢张开嘴,却没力气咬,只能含在嘴里,甜丝丝的味道在嘴里散开,他的眉头终于舒展开了点。
注射的时候,小宇真的没哭。他紧紧抓着张姐的衣角,手指因为用力而泛白,眼睛却一直盯着李津的动作,像在给自己打气。李津的动作很轻,针头扎进小臂时,小宇只是皱了皱眉,没哼一声。张姐别过头,用袖子擦了擦眼睛,再转回来时,脸上已经带着笑:“小宇真勇敢,比妈妈还勇敢。”
注射完,李津坐在床边,握着小宇的手,每隔五分钟就测一次他的脉搏。林峰站在书架旁,翻看着小宇的画本 —— 里面画满了妈妈,有做饭的妈妈,有洗衣服的妈妈,还有抱着他去公园的妈妈,每幅画下面都写着 “我爱妈妈”。最末一页画的是个穿着白大褂的人,手里拿着针管,旁边写着 “希望医生姐姐治好我,我想给妈妈捶背”。
半小时后,小宇的手指突然动了一下。
那动作很轻,像是无意识的抽搐,却被一直盯着的张姐瞬间捕捉到。“小宇!” 张姐的声音发抖,眼泪 “唰” 地掉下来,滴在小宇的手背上,“再动一下,给妈妈看看,好不好?” 她握着小宇的手,掌心的温度透过皮肤传过去,声音里满是期待和紧张。
小宇的眼睛看着张姐,慢慢抬起手。一开始只是指尖微微抬起,接着是手掌,然后是胳膊 —— 虽然只抬了几厘米,却像举起了整个世界。他的嘴唇动了动,声音很轻,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朵里:“妈妈... 抱。”
张姐再也忍不住,抱着小宇哭了起来。眼泪打湿了小宇的衣服,她却不管,只是紧紧抱着儿子,像是怕一松手他就会消失。“哎,妈妈抱,妈妈抱着呢。” 她的声音哽咽着,却带着前所未有的激动,“小宇能抬手了,我的小宇能抬手了!”
林峰和李津站在门口,看着这一幕,都红了眼。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落在小宇的手上,把淡蓝色的血管照得很清晰。“这就是我们做科研的意义,对吧?” 李津轻声说,声音有点哑,她的指尖不小心碰到林峰的手,像触电一样赶紧缩回去,耳尖悄悄红了。
林峰点点头,心里暖暖的。他想起父亲的笔记里写着 “科研的终极目标,是让每个生命都有尊严”,现在他终于懂了这句话的意思。
接下来的一周,他们又接了个案例 —— 肺癌晚期的张爷爷。
张爷爷住在科研所附近的老小区,是个退休语文教师,家里摆满了旧书,连沙发上都堆着几摞《西游记》。他的头发全白了,却梳得很整齐,戴着副老花镜,即使连翻书的力气都没有,也总把书放在床头,说 “闻着油墨味就安心”。
第一次去的时候,张爷爷正靠在床头,看着天花板发呆。他的女儿站在旁边,手里拿着水杯,眼圈红红的:“医生说最多还有一个月,可我爸还没看完最新版的《西游记》呢,他说想知道编辑有没有改‘三打白骨精’的细节。”
李津给张爷爷注射纳米修复液时,老人很平静,还笑着说:“小姑娘,你这针管里的液体真好看,像我小时候在乡下看见的星空。” 注射完,他试着抬手,虽然只能碰到书页,却已经很满足了:“能碰着书,就好,就好。”
接下来的几天,张爷爷的状态一天比一天好。第一天,他能翻一页书,翻完后累得喘了半天;第二天,能翻三页,还能给女儿讲两句故事情节;第五天,他居然能捧着书看半小时,手指在书页上慢慢划过,像在抚摸老朋友。
那天下午,林峰去送新的修复液,刚进门就看见张爷爷坐在沙发上,手里捧着《西游记》,老花镜滑到了鼻尖。“小林啊,你来得正好。” 张爷爷招招手,让他坐在旁边,指着书里的孙悟空插图,“你们啊,就像孙悟空,有火眼金睛,还能降妖除魔 —— 这病魔,就是最大的妖精。”
林峰笑着接过书,书页已经泛黄,上面有张爷爷用铅笔写的批注:“悟空之勇,在救师;医者之勇,在救人。” 字迹虽然有点抖,却依旧工整。“张爷爷,您过奖了。” 林峰的心里暖暖的,“我们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这就很了不起了。” 张爷爷拍了拍他的手,掌心的温度很暖,“以前我教学生‘医者仁心’,总觉得是书本上的话,现在见到你们,才知道这话是真的。”
这些案例像长了翅膀一样,在医疗界传开了。本地的报社来采访,电视台想做专题报道,甚至有外地的患者托人联系,希望能得到治疗。林峰和李津却没怎么露面,只是把治疗数据整理好,发给了几家公益医院,希望能帮助更多人。
他们没想到,这热闹也引来了不速之客。
那天下午,天空有点阴,飘着小雨。林峰刚把张爷爷的复查报告放进档案袋,就听见科研所门口传来汽车引擎声 —— 不是普通轿车的声音,是那种高端车型特有的低沉轰鸣。他走到窗边往下看,一辆黑色迈巴赫停在门口,车身亮得能映出周围的建筑,连车轮上的镀铬装饰都闪着冷光。
车门打开,下来个穿定制西装的男人。他的西装是深灰色的,面料看着就很高级,领口别着枚银色袖扣,左手无名指上戴着枚智能戒指,黑色的戒面泛着冷光,像是某种高科技设备。最显眼的是他的耳钉 —— 枚银色的圆耳钉,在阴天里也闪着光,和 37 岁的自己提醒的 “戴银色耳钉的人” 一模一样。
男人径直走进科研所,前台的小姑娘刚想拦,就被他身后的保镖挡住了。他走到 302 实验室门口,刚好碰到出来接水的李津。“李津博士?” 男人的声音很沉,带着点傲慢,“我是创世纪集团的赵凯,想和你们谈谈纳米技术的收购。”
会议室里的空调开得有点冷,出风口 “呼呼” 吹着风。赵凯坐在沙发上,双腿叠在一起,手里拿着份黑色封面的合同,推到林峰和李津面前。合同首页用金色字体写着 “技术收购协议”,下面赫然印着 “收购金额:1 亿人民币”,后面还跟着行小字 “包含纳米修复液配方、神经桥接技术专利及所有实验数据”。
“1 亿,对你们来说不是小数目。” 赵凯靠在沙发上,手指在智能戒指上轻轻划着,戒面的冷光映在他脸上,“创世纪能提供最好的研发条件,让你们的技术更快‘落地’—— 当然,是按照我们的方式。”
李津拿起合同,翻了几页,眉头越皱越紧。看到 “技术独家使用权归创世纪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向第三方提供治疗” 时,她 “啪” 地合上合同,推回赵凯面前,眼神坚定:“技术是用来救人的,不是用来垄断牟利的。1 亿再多,也买不走我们做科研的初心。”
赵凯笑了,那笑容里没有温度,反而带着点嘲讽。他抬起手,智能戒指的屏幕亮了,上面跳出小宇和张爷爷的资料 —— 包括他们的家庭住址、病历、甚至张姐的银行卡余额。“你们治疗的这两个人,” 赵凯的手指点了点屏幕,“小宇需要长期的康复设备,张爷爷的肺癌后续需要靶向药,而这些设备和药物,大部分都由创世纪旗下的医疗公司生产。” 他顿了顿,语气里带着威胁,“要是没有创世纪的支持,恐怕他们活不过下个月吧?”
林峰攥紧拳头,指节泛白。腕上的手环突然变得刺眼,蓝光透过衬衫映出来,像是在提醒他什么。他想起 2055 年雨巷里,37 岁的自己说的 “别信戴银色耳钉的人”,想起未来手机里 “创世纪垄断科技” 的记录,心脏像被一只手紧紧攥住。
“我们不会卖的。” 林峰的声音很沉,却很坚定,“就算没有你们的设备,我们也会想办法,绝不会让技术成为你们牟利的工具。”
赵凯起身,整理了一下西装外套,没再说话。走到会议室门口时,他停下脚步,回头看了眼林峰和李津,留下句意味深长的话:“你们很快会明白,对抗趋势的代价。” 门 “咔哒” 一声关上,把他的身影和那股冷意一起关在了外面。
当晚,林峰正在整理实验数据,手机突然震动了一下。是张姐发来的短信,内容很短,却让他心里一沉:“林医生,今天下午有人跟踪我,还说让小宇别再用你们的药,不然... 不然会有麻烦。” 后面还跟着个发抖的表情,显然是吓坏了。
林峰赶紧给张姐回电话,电话响了好几声才接通。张姐的声音带着哭腔,还能听到小宇在旁边小声问 “妈妈怎么了”:“我刚才去超市买东西,总觉得有人跟着我,回头看又没人。到家后,门口放着个信封,里面只有张纸条,写着‘停止治疗,否则后果自负’。”
林峰握着手机,手指有点抖。他看向窗外,夜色很浓,科研所门口的路灯亮着,却照不亮远处的黑暗。腕上的手环还在闪着蓝光,像是在预警。他知道,赵凯不会善罢甘休,这场关于技术与良知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张姐,你别害怕。” 林峰的声音尽量放得平稳,“我明天就过去,给小宇带新的修复液,再帮你装个监控。有我们在,不会让你们有事的。” 挂了电话,他走到实验室窗边,看着远处创世纪集团的大楼 —— 那栋楼很高,在夜色里像个黑色的巨人,楼顶的广告牌亮着 “创世纪,引领未来科技” 的标语,却透着让人不安的冷意。
李津端着杯热牛奶走进来,放在林峰面前:“别担心,我们一起想办法。” 她的指尖轻轻碰了碰林峰的胳膊,带着点暖意,“我爸以前说过,正义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我们的技术是为了救人,这本身就是最强大的力量。”
林峰看着李津的眼睛,里面映着实验室的灯光,像藏着星星。他拿起热牛奶,喝了一口,暖意顺着喉咙滑下去,驱散了些许寒意。“嗯,我们一起。” 他点点头,腕上的手环蓝光渐渐柔和下来,像是在回应他们的决心。窗外的雨还在下,却好像没那么冷了。
林峰看着她手里的钙片,忽然想起母亲化疗后总说腿软,上次回家也该给她带点的。“我来拎保温箱吧,沉。” 他接过李津手里的箱子,金属提手还带着实验室空调的凉意,“张姐昨天发消息说,小宇最近总失眠,晚上要抱着旧玩偶才能睡着。”
两人坐公交去郊区,秋风吹得车窗玻璃嗡嗡响。车窗外的梧桐叶黄了大半,一片片飘落在路边的稻田里,把绿色的稻穗染得带了点金。越往郊区走,房子越矮,路边的小卖部渐渐多了起来,门口挂着红底黄字的 “便民超市” 招牌,有的还摆着摊卖自家种的橘子,橙黄色的果子堆在竹筐里,看着就甜。
“还有两站就到了。” 李津指着窗外,远处能看见一排小平房,屋顶盖着红瓦,有的瓦片缺了角,露出里面的灰泥。最尽头的那间房门口挂着个旧风铃,是用矿泉水瓶剪成的,风一吹就 “叮铃” 响,声音有点哑,却透着生活的细碎暖意。
下车后,两人踩着石子路往前走。路边的排水沟里积着雨水,混着落叶,散着淡淡的土腥味。张姐早就站在门口等了,她穿着件洗得发白的蓝色外套,袖口磨出了毛边,头发用一根黑色皮筋扎在脑后,发尾有点分叉。看见林峰和李津,她赶紧迎上来,手里还攥着块干布,像是刚擦完桌子:“你们可来了,小宇早上醒了就问‘医生姐姐什么时候来’。”
走进屋里,一股煤烟味混着中药味扑面而来。房子很小,只有一间卧室和一间厨房,客厅被改成了小书房,靠墙摆着个旧书架,上面放着小宇的课本和几本童话书,书脊都用透明胶带粘过。最显眼的是墙上的奖状,“小宇同学,荣获 2023 年幼儿园绘画比赛一等奖”,画的是个笑脸太阳,旁边还歪歪扭扭写着 “送给妈妈”。
小宇躺在床上,盖着条印着小熊图案的薄被。他的脸有点苍白,嘴唇却很红,眼睛亮得像浸在水里的星星,正盯着天花板上的氢气球 —— 那是个奥特曼造型的气球,气快漏完了,蔫蔫地飘在半空。听到脚步声,他慢慢转过头,目光落在林峰手里的保温箱上,嘴角轻轻动了动,像是想笑,却没力气。
“林医生,李医生,你们真的能治好小宇吗?” 张姐把小宇小心地抱起来,动作轻得像怕碰碎玻璃。男孩的身体软得像没有骨头,头靠在张姐怀里,胳膊自然垂着,连抬手的力气都没有。张姐的声音有点发颤,眼眶红了,却强忍着没掉眼泪,“我们去了好多医院,医生都说... 都说没办法,可我不想放弃,他才六岁啊。”
李津走过去,蹲在床边,轻轻握住小宇的手。男孩的手很小,指尖有点凉,掌心却带着汗。“我们会尽力的。” 李津的声音很温柔,像秋天的风,“这是纳米机器人修复液,淡蓝色的,像小宇画里的天空。” 她从消毒盒里拿出注射器,把保温箱里的修复液吸进去 —— 淡蓝色的液体在注射器里泛着微光,顺着管壁往下滑,像流动的星星。
“小宇不怕,就像被蚊子叮一下,很快就好。” 林峰站在旁边,从口袋里拿出个橘子味的棒棒糖,剥掉糖纸递过去,“乖,弄完了就能吃这个。” 小宇看着棒棒糖,眼睛亮了些,慢慢张开嘴,却没力气咬,只能含在嘴里,甜丝丝的味道在嘴里散开,他的眉头终于舒展开了点。
注射的时候,小宇真的没哭。他紧紧抓着张姐的衣角,手指因为用力而泛白,眼睛却一直盯着李津的动作,像在给自己打气。李津的动作很轻,针头扎进小臂时,小宇只是皱了皱眉,没哼一声。张姐别过头,用袖子擦了擦眼睛,再转回来时,脸上已经带着笑:“小宇真勇敢,比妈妈还勇敢。”
注射完,李津坐在床边,握着小宇的手,每隔五分钟就测一次他的脉搏。林峰站在书架旁,翻看着小宇的画本 —— 里面画满了妈妈,有做饭的妈妈,有洗衣服的妈妈,还有抱着他去公园的妈妈,每幅画下面都写着 “我爱妈妈”。最末一页画的是个穿着白大褂的人,手里拿着针管,旁边写着 “希望医生姐姐治好我,我想给妈妈捶背”。
半小时后,小宇的手指突然动了一下。
那动作很轻,像是无意识的抽搐,却被一直盯着的张姐瞬间捕捉到。“小宇!” 张姐的声音发抖,眼泪 “唰” 地掉下来,滴在小宇的手背上,“再动一下,给妈妈看看,好不好?” 她握着小宇的手,掌心的温度透过皮肤传过去,声音里满是期待和紧张。
小宇的眼睛看着张姐,慢慢抬起手。一开始只是指尖微微抬起,接着是手掌,然后是胳膊 —— 虽然只抬了几厘米,却像举起了整个世界。他的嘴唇动了动,声音很轻,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朵里:“妈妈... 抱。”
张姐再也忍不住,抱着小宇哭了起来。眼泪打湿了小宇的衣服,她却不管,只是紧紧抱着儿子,像是怕一松手他就会消失。“哎,妈妈抱,妈妈抱着呢。” 她的声音哽咽着,却带着前所未有的激动,“小宇能抬手了,我的小宇能抬手了!”
林峰和李津站在门口,看着这一幕,都红了眼。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落在小宇的手上,把淡蓝色的血管照得很清晰。“这就是我们做科研的意义,对吧?” 李津轻声说,声音有点哑,她的指尖不小心碰到林峰的手,像触电一样赶紧缩回去,耳尖悄悄红了。
林峰点点头,心里暖暖的。他想起父亲的笔记里写着 “科研的终极目标,是让每个生命都有尊严”,现在他终于懂了这句话的意思。
接下来的一周,他们又接了个案例 —— 肺癌晚期的张爷爷。
张爷爷住在科研所附近的老小区,是个退休语文教师,家里摆满了旧书,连沙发上都堆着几摞《西游记》。他的头发全白了,却梳得很整齐,戴着副老花镜,即使连翻书的力气都没有,也总把书放在床头,说 “闻着油墨味就安心”。
第一次去的时候,张爷爷正靠在床头,看着天花板发呆。他的女儿站在旁边,手里拿着水杯,眼圈红红的:“医生说最多还有一个月,可我爸还没看完最新版的《西游记》呢,他说想知道编辑有没有改‘三打白骨精’的细节。”
李津给张爷爷注射纳米修复液时,老人很平静,还笑着说:“小姑娘,你这针管里的液体真好看,像我小时候在乡下看见的星空。” 注射完,他试着抬手,虽然只能碰到书页,却已经很满足了:“能碰着书,就好,就好。”
接下来的几天,张爷爷的状态一天比一天好。第一天,他能翻一页书,翻完后累得喘了半天;第二天,能翻三页,还能给女儿讲两句故事情节;第五天,他居然能捧着书看半小时,手指在书页上慢慢划过,像在抚摸老朋友。
那天下午,林峰去送新的修复液,刚进门就看见张爷爷坐在沙发上,手里捧着《西游记》,老花镜滑到了鼻尖。“小林啊,你来得正好。” 张爷爷招招手,让他坐在旁边,指着书里的孙悟空插图,“你们啊,就像孙悟空,有火眼金睛,还能降妖除魔 —— 这病魔,就是最大的妖精。”
林峰笑着接过书,书页已经泛黄,上面有张爷爷用铅笔写的批注:“悟空之勇,在救师;医者之勇,在救人。” 字迹虽然有点抖,却依旧工整。“张爷爷,您过奖了。” 林峰的心里暖暖的,“我们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这就很了不起了。” 张爷爷拍了拍他的手,掌心的温度很暖,“以前我教学生‘医者仁心’,总觉得是书本上的话,现在见到你们,才知道这话是真的。”
这些案例像长了翅膀一样,在医疗界传开了。本地的报社来采访,电视台想做专题报道,甚至有外地的患者托人联系,希望能得到治疗。林峰和李津却没怎么露面,只是把治疗数据整理好,发给了几家公益医院,希望能帮助更多人。
他们没想到,这热闹也引来了不速之客。
那天下午,天空有点阴,飘着小雨。林峰刚把张爷爷的复查报告放进档案袋,就听见科研所门口传来汽车引擎声 —— 不是普通轿车的声音,是那种高端车型特有的低沉轰鸣。他走到窗边往下看,一辆黑色迈巴赫停在门口,车身亮得能映出周围的建筑,连车轮上的镀铬装饰都闪着冷光。
车门打开,下来个穿定制西装的男人。他的西装是深灰色的,面料看着就很高级,领口别着枚银色袖扣,左手无名指上戴着枚智能戒指,黑色的戒面泛着冷光,像是某种高科技设备。最显眼的是他的耳钉 —— 枚银色的圆耳钉,在阴天里也闪着光,和 37 岁的自己提醒的 “戴银色耳钉的人” 一模一样。
男人径直走进科研所,前台的小姑娘刚想拦,就被他身后的保镖挡住了。他走到 302 实验室门口,刚好碰到出来接水的李津。“李津博士?” 男人的声音很沉,带着点傲慢,“我是创世纪集团的赵凯,想和你们谈谈纳米技术的收购。”
会议室里的空调开得有点冷,出风口 “呼呼” 吹着风。赵凯坐在沙发上,双腿叠在一起,手里拿着份黑色封面的合同,推到林峰和李津面前。合同首页用金色字体写着 “技术收购协议”,下面赫然印着 “收购金额:1 亿人民币”,后面还跟着行小字 “包含纳米修复液配方、神经桥接技术专利及所有实验数据”。
“1 亿,对你们来说不是小数目。” 赵凯靠在沙发上,手指在智能戒指上轻轻划着,戒面的冷光映在他脸上,“创世纪能提供最好的研发条件,让你们的技术更快‘落地’—— 当然,是按照我们的方式。”
李津拿起合同,翻了几页,眉头越皱越紧。看到 “技术独家使用权归创世纪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向第三方提供治疗” 时,她 “啪” 地合上合同,推回赵凯面前,眼神坚定:“技术是用来救人的,不是用来垄断牟利的。1 亿再多,也买不走我们做科研的初心。”
赵凯笑了,那笑容里没有温度,反而带着点嘲讽。他抬起手,智能戒指的屏幕亮了,上面跳出小宇和张爷爷的资料 —— 包括他们的家庭住址、病历、甚至张姐的银行卡余额。“你们治疗的这两个人,” 赵凯的手指点了点屏幕,“小宇需要长期的康复设备,张爷爷的肺癌后续需要靶向药,而这些设备和药物,大部分都由创世纪旗下的医疗公司生产。” 他顿了顿,语气里带着威胁,“要是没有创世纪的支持,恐怕他们活不过下个月吧?”
林峰攥紧拳头,指节泛白。腕上的手环突然变得刺眼,蓝光透过衬衫映出来,像是在提醒他什么。他想起 2055 年雨巷里,37 岁的自己说的 “别信戴银色耳钉的人”,想起未来手机里 “创世纪垄断科技” 的记录,心脏像被一只手紧紧攥住。
“我们不会卖的。” 林峰的声音很沉,却很坚定,“就算没有你们的设备,我们也会想办法,绝不会让技术成为你们牟利的工具。”
赵凯起身,整理了一下西装外套,没再说话。走到会议室门口时,他停下脚步,回头看了眼林峰和李津,留下句意味深长的话:“你们很快会明白,对抗趋势的代价。” 门 “咔哒” 一声关上,把他的身影和那股冷意一起关在了外面。
当晚,林峰正在整理实验数据,手机突然震动了一下。是张姐发来的短信,内容很短,却让他心里一沉:“林医生,今天下午有人跟踪我,还说让小宇别再用你们的药,不然... 不然会有麻烦。” 后面还跟着个发抖的表情,显然是吓坏了。
林峰赶紧给张姐回电话,电话响了好几声才接通。张姐的声音带着哭腔,还能听到小宇在旁边小声问 “妈妈怎么了”:“我刚才去超市买东西,总觉得有人跟着我,回头看又没人。到家后,门口放着个信封,里面只有张纸条,写着‘停止治疗,否则后果自负’。”
林峰握着手机,手指有点抖。他看向窗外,夜色很浓,科研所门口的路灯亮着,却照不亮远处的黑暗。腕上的手环还在闪着蓝光,像是在预警。他知道,赵凯不会善罢甘休,这场关于技术与良知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张姐,你别害怕。” 林峰的声音尽量放得平稳,“我明天就过去,给小宇带新的修复液,再帮你装个监控。有我们在,不会让你们有事的。” 挂了电话,他走到实验室窗边,看着远处创世纪集团的大楼 —— 那栋楼很高,在夜色里像个黑色的巨人,楼顶的广告牌亮着 “创世纪,引领未来科技” 的标语,却透着让人不安的冷意。
李津端着杯热牛奶走进来,放在林峰面前:“别担心,我们一起想办法。” 她的指尖轻轻碰了碰林峰的胳膊,带着点暖意,“我爸以前说过,正义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我们的技术是为了救人,这本身就是最强大的力量。”
林峰看着李津的眼睛,里面映着实验室的灯光,像藏着星星。他拿起热牛奶,喝了一口,暖意顺着喉咙滑下去,驱散了些许寒意。“嗯,我们一起。” 他点点头,腕上的手环蓝光渐渐柔和下来,像是在回应他们的决心。窗外的雨还在下,却好像没那么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