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稚友-《诛仙:碧瑶未烬》

  自那日课堂风波后,私塾的严先生虽依旧严厉,但对念瑶的态度里,终究是多了几分不易察觉的耐心。许是张小凡那番通情达理的沟通起了作用,又或许是青龙偶尔“不经意”流露出的、令老先生脊背发凉的气息让他心生忌惮。总之,念瑶的蒙学生涯,渐渐步入了一种表面上的平静。

  然而,对于年仅四岁的念瑶而言,私塾并非只是枯燥的之乎者也。真正吸引她的,是那些同龄的、鲜活的面孔,是课间休息时,院子里那方小小的、却充满无限可能的天地。她不再是幽谷深处那个被层层保护、唯一的小公主,而是需要学习如何与外界接触的普通学童。

  起初,她有些怯生生的。孩子们的世界自有其规则,她身上那与众不同的、来自幽谷的沉静气质,以及偶尔佩戴的、看似寻常却质地非凡的小饰品(如那枚温润的安魂玉),让她显得有些格格不入。有几个调皮的男孩,或许出于好奇,或许只是单纯的顽劣,会故意撞掉她的书囊,或在她写字时摇晃桌子。

  念瑶会瘪瘪嘴,眼眶泛红,却牢记着娘亲的教诲“在学堂要乖,不能给先生和外公添麻烦”,大多时候只是默默捡起东西,或用力按住摇晃的桌角。这些细微的委屈,她回家未必会说,但如何能瞒过青龙的眼睛?每日接送,青龙那看似平静无波的目光扫过学堂,几个顽童便觉莫名寒意,不敢再过分。这无声的守护,念瑶浑然不觉,只觉得那些男孩子最近似乎“友好”了许多。

  真正的转机,发生在一个阳光暖暖的午后。

  那日,严先生布置了描红功课,念瑶研墨时不小心手一滑,一小滩墨汁溅到了邻座一个女孩的习字纸上,瞬间污了一大片。那女孩穿着洗得发白的布衣,却浆洗得十分干净,名叫阿芷,是镇上一位穷秀才的独女,平日里安安静静,功课极好。

  念瑶吓坏了,小脸瞬间煞白,手忙脚乱地想用袖子去擦,结果越擦越黑。她想起外公冷峻的脸,想起可能随之而来的斥责,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

  “没关系,”一个细细软软的声音响起。阿芷并没有生气,反而拿起一张干净的草纸,轻轻覆盖在污渍上吸墨,然后对念瑶露出一个温和的笑容,“我重写一张就好啦。你看,墨迹还没干透,这样吸掉一些,待会儿我在这上面接着写,先生看不出来的。”

  念瑶愣住了,呆呆地看着阿芷利索地处理着“残局”,那笑容像春天的阳光,一下子照进了她因害怕而紧绷的心房。

  “对……对不起……”她小声嗫嚅道。

  阿芷摇摇头,从自己带来的小布包里掏出一块用油纸包着的、方方正正的麦芽糖,掰了一半递给念瑶:“给你吃,甜的很,吃了就不怕了。”

  那半块粗糙却甜滋滋的麦芽糖,成了两个女孩友谊的开端。自那以后,念瑶和阿芷便形影不离。阿芷会教念瑶玩翻花绳,会告诉她镇子上哪家的桂花糕最香,会在念瑶被生僻字难住时悄悄提示。而念瑶,则会将自己食盒里精致的点心分给阿芷,会将碧瑶给她绣的、带着淡雅香气的绢帕借给阿芷用。

  这种纯粹的不掺杂任何利益的童真友谊,是念瑶在幽谷中从未体验过的温暖。她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回家后叽叽喳喳说的,不再是山谷里的奇花异草或爹爹教的法术口诀,而是“今天阿芷教我跳格子了”、“阿芷说她的风筝飞得可高了”。

  碧瑶听着女儿兴奋的讲述,看着她眼中闪烁的、属于正常孩童的光彩,心中既欣慰又夹杂着一丝难以言说的酸涩。她为女儿找到朋友而高兴,却又无法完全驱散那份深植于心的隐忧。她看得出阿芷是个善良的好孩子,但越是如此,她越怕有一天,念瑶的特殊身份会玷污了这份纯洁的友谊,或者给阿芷带来无妄之灾。

  这样也好……让她像个普通孩子一样,有玩伴,有喜怒哀乐。

  只是……这份平静,能持续多久呢?

  张小凡则显得更为豁达。他时常在接送念瑶时,温和地与阿芷聊上几句,问问她父亲的病情,偶尔还会让碧瑶多准备一份点心或文具,让念瑶带给阿芷。他欣赏女儿这份来之不易的友谊,也愿意小心翼翼地呵护它。

  而万人往,对于孙女这段“跨阶层”的友谊,态度则颇为微妙。从青龙事无巨细的汇报中,他知晓了阿芷的存在和其家世。初闻时,他下意识地皱紧了眉头。

  秀才之女?家境清寒?

  瑶儿何等身份,岂能与这等平民丫头厮混?平白失了体统。

  他几乎要下令让青龙暗中使些手段,让那女孩“自然”地远离念瑶。但话到嘴边,他又咽了回去。因为他同时听到了青龙汇报的,念瑶与阿芷在一起时,那发自内心的、银铃般的笑声。那是他在幽冥殿中,从未听过的、属于孩童的最纯粹的快乐。

  罢了……既然瑶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