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九章 、斩草除根-《复山河》

  京师。

  “那帮清流党人,不是答应替我们游说江南世家。

  为何过去了这么久,徐州还没拿下?”

  施靖风怒气冲冲的质问道。

  眼瞅着勤王大军在江南集结,他们还没有拿下徐州这一战略要地,再拖下去就要完犊子了。

  北方天灾人祸不断,地主家也没有多少余粮。

  北直隶地区大小家族的竹杠,他们都敲了一遍。

  榨出来的钱财不少,可收获的粮食着实有限。

  眼瞅着军粮储备日渐减少,施靖风也没了刚进京时的意气风发。

  “大哥,三哥信上说那帮世家不讲信用,同叛军联合一起欺骗我们。

  说好的入城受降,结果那帮贼子玩儿诈降,导致入城部队损失惨重!”

  施靖林一脸无奈的解释道。

  究竟是清流党人摆了他们一道,还是江南世家不讲信用,又或者是他们丧失了对叛军的控制,现在谁也说不清楚。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辽东军南下第一战吃了不小的亏。

  事实上,凭借辽东军的实力,攻破徐州并不是什么难事。

  战事拖到现在,主要是大战刚开启,在清流党人的斡旋下,双方开启了谈判。

  战争是要死人的,能够兵不血刃拿下徐州,自然没必须强攻。

  何况这次谈判,还牵扯到了江南世家,政治意义远大于军事意义。

  一旦双方谈妥了条件,不光可以顺利拿下徐州,还为接下来的江南攻略奠定了基础。

  磨磨蹭蹭的谈判了一个多月,双方总算达成了大家都能接受的条件。

  万万没想到,到了承诺兑现的时候,直接惨遭打脸。

  “把费心远和乐向松两个混蛋抓来,老夫要让他们看看,自己干的这些破事!”

  施靖风愤怒的下令道。

  早就听说清流党人干事不靠谱,原本他只当是政敌的抹黑,现在看来传言一点都不虚。

  在谈判启动前,一个个信誓旦旦的给他打保票,最终结果完全南辕北辙。

  内心深处,施靖风是满肚子的疑惑。

  为了催缴税款,朝廷在江南可是把一众世家得罪死了,为何还有人愿意替朝廷卖命。

  负责联络的部分官员中,有不少人都被灭了满门,苦肉计都没这么演的。

  辽东军不打过长江,他们怎么复仇啊!

  ……

  徐州府。

  “辽东兵的攻势越来越猛了,照样的打法持续下去,我们坚持不了多久。

  南京那边怎么说,汉水侯的援兵何时能到?”

  曹子睿关心的问道。

  虽然他们叛军,但乱世之中,阵营转换往往在一瞬间。

  事实上,从漕帮起兵谋反到现在,义军高层已经换了四五茬。

  最开始带头谋反是漕帮高层,主要是身后势力施压,属于赶鸭子上架。

  人家手中有他们贩卖私盐,勾结白莲教叛军的证据,随便捅几条出去,都是抄家灭门的重罪。

  潘多拉魔盒打开,局势往往不受控制。

  这帮家伙造了反,还是没改之前的作风,依旧在压迫底层士卒。

  造反前吃糠咽菜,造反之后还要吃糠咽菜,岂不是白造反一场。

  叛乱没持续多久,长期受压迫的底层劳工也觉醒了,直接把他们这帮作威作福家伙干掉了。

  从帮派变成了农民起义军只是一个开始,因为朝廷没派兵过来围剿,接着又开始了农民军的传统内斗模式。

  在一系列的内斗过程中,被裹挟进义军中的士绅子弟,逐渐夺取了大权,才有了现在的局面。

  事实上,到了这一步起义军的内斗,依旧在持续中。

  如果不是辽东军大举南下,要不了多长时间,又会爆发新一轮的内斗。

  内部都搞不定,夺取天下更是梦幻。

  知道没有能力争夺天下,义军高层自然要考虑后路。

  辽东军最先打过来,自然是义军最先接触的目标。

  前期一切都很顺利,曹子睿也做好了投奔施家的准备,但架不住计划没有变化快。

  施家在京中暴行传开后,在各方推波助澜下,施靖风直接被塑造成了董卓第二。

  有了这个第一印象,义军高层一下子变得犹豫起来。

  乱世之中下注,自然站在胜利者一方。

  “董卓”可是经典反面教材,纵使前期再怎么威风,后面依旧身死族灭。

  考虑到辽东军大兵压境,曹子睿也没敢和施家翻脸,只是尽可能的拖延时间。

  本来想着如果没有更好选择,先投奔过去跟着混几年,充当一个中转过渡。

  万万没想到后续施家为了筹粮,不断派兵敲诈勒索地方士绅。

  许多家族因为拿不出足额的粮食,直接被扣上反贼的帽子,惨遭抄家灭族。

  一系列的操作下来,把江北士绅都给看麻了。

  勋贵系在江南玩儿灭族,那是因为抗税运动。

  把维度放大来说,那是为了维系朝廷的运转,不得不杀鸡儆猴。

  就算下黑手,那也是冒充叛军去干。

  施家做的更绝,直接演都不演,就给扣上反贼的帽子派兵灭门。

  恰好此时汉水侯的勤王大军,也抵达了江南地区,他们又多了一个选择。

  尽管施家兵马更多,但是在关内各省,看好李牧获胜的人依旧更多。

  过往的显赫战绩,就是最好的政治背书。

  施家的最好战绩,也不过斩杀数百北虏首级。

  对比其他虞军将领,还能够吹嘘一下。

  同李牧当年的阵斩上万北虏首级相比,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

  后续勋贵系在北疆拼命,也时不时带走上万北虏,更是进一步冲淡了辽东军的战绩。

  在大家的普遍认知中,辽东军战斗力彪悍,但将领指挥能力平庸。

  证据就是:在战场上无法把握战机,没有取得过惊人战绩。

  这种事情没法解释,再怎么不要脸,也不可能告诉外界他们战绩差是因为保存实力。

  本着站在胜利者一边的原则,再三权衡利弊之后,曹子睿还是选择支持南边朝廷。

  鉴于徐州的特殊战略地位,私底下安排人一牵线,很快就获得了南京六部的招安。

  为了安朝廷的心,他不惜诈降偷袭辽东军,断了自己的后路。

  效果非常明显,战后直接从徐州守备变成了徐州参将。

  连一个总兵都没混上,如果是草莽义军领袖,大概率会觉得位置低。

  但曹子睿是读过书的,对朝廷的官职体系有一定了解。

  非常清楚大虞朝在招安过程中,对官爵限制的有多严。

  如果不是乱世开启,他这种士绅子弟谋反想要获得招安,根本没有任何可能。

  “将军放心,南京那边传来消息,汉水侯的援军已经出发。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五天后就会抵达。

  兵部让我们务必守住徐州城,等待援军抵达反攻叛军!”

  史琦当即回答道。

  辽东军现在恨死了他们,一旦城破的话,大家都会死的很惨。

  事关全军上下的生死,他可不敢有丝毫疏忽。

  “好,那就再坚守五天!”

  曹子睿果断拍板道。

  如果没有接受朝廷招安,他们自然可以打的赢就打,打不赢就跑。

  现在情况不一样了,作为大虞朝廷的官员,必须遵守朝廷的命令。

  尤其是这种有明确时间限制的军令,更是不容许拒绝。

  完成了任务大功一件,前面的所有问题,都会一笔勾销。

  倘若任务失败,他们所做的努力,那就全部白费了。

  不光施家饶不了他们,南方朝廷也会追究丢城失地的责任。

  夹在两大势力之间,想跑都没地儿去。

  到时候那可就真是天下之大,无他们的容身之地。

  ……

  南京城。

  一口气砍了数十名兵痞的人头,原本桀骜不驯的勤王联军,瞬间变得乖巧起来。

  各省勤王联军的将领,比预想中还要安分。

  纵使被李牧革了职,也就私底下骂了几句,没折腾什么幺蛾子。

  看得出来,他们对军队的控制力确实不行。

  主将被调离,下面的官兵也没闹腾,而是默默的接受现实。

  密切关注局势的一众南京官员,也齐刷刷的松了一口气。

  没闹出兵变就好,万一双方真打了起来,消耗的也是大虞朝廷的国力。

  在放松警惕的同时,内心深处也是一阵懊恼。

  早知道这帮勤王将领,一个个都是软蛋,他们前面就不该妥协。

  倘若一上来就杀鸡儆猴,没准这些部队,已经被他们牢牢控制在了自己手中。

  军中同李牧对抗不现实,但在乱世中手里有兵和没兵,政治上话语权是截然不同的。

  局势发展到这一步,后悔没有作用。

  替补将领的名单,人家都送到了兵部,他们也没法说不。

  按照规矩,高层将领人事任命最后拍板权,在皇帝手中。

  兵部和五军都督府的权力,主要是推荐人选和复核资格,走完程序上报皇帝决断。

  作为军中统帅,李牧自然有推荐将领的权力。

  能在此时被推荐上来的,少不了一份光鲜的军中履历,根本挑不出毛病。

  “诸位大人,现在陛下深陷贼营,军中人事任免却不能耽搁。

  事从权宜,六部一起用印吧!”

  兵部尚书史清尘率先开口说道。

  事从权宜,该有的流程,还是不能少。

  皇帝既然不在,那就由六部代行皇权,出了问题也是大家一起背锅。

  通常来说,这种集体决议,政治风险是最小的。

  毕竟,人是李牧举荐的,他们只是走个过场核准。

  谁要是跳出来质疑,就是在打大虞朝权力最大这帮人的脸。

  地方上的那帮文武,还没头铁到这份儿上。

  “光六部的公文,还是有些名不正,言不顺。

  陛下深陷敌营,但国事还需运转,内阁万万不能长期空缺。

  值此危急存亡之秋,我辈当奋勇而上,临时组阁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我们六个加上汉水侯,正好是单数。

  凑齐一届七人临时内阁,替陛下处理朝中大小事务!”

  万怀瑾顺势提议道。

  永宁帝这个皇帝,他原本是不想认的,可是没有办法,小皇帝已经挂了。

  想要另立新君,汉水侯又表示强烈反对。

  人家给出的理由非常充分,天无二日,国无二主。

  一旦另立新君,大虞南北就分裂成了两半。

  如果能够打回去重塑河山还好,倘若他们一直卡在了江南半壁,迟迟无法统一北方,那就是重大政治事故。

  未来史书上记录这段历史,少不了把他们拉出来鞭尸。

  涉及到身后名,这份从龙之功不要也罢。

  没有这份功劳,他们一样可以自己入阁,位列人臣巅峰。

  “万大人言之有理,重建内阁势在必行!”

  礼部尚书柏锦文率先附和道。

  南京六部转正之后,其他五部的职权,皆是大幅度增加。

  唯独礼部的权力,没有多少实质性变化。

  并非礼部没有权力,恰恰相反礼部的职权,一直都不小。

  问题是礼部掌管的礼仪、祭祀、外交、科举,除了小皇帝亡故他们举行祭奠外,其他的现在通通都派不上用场。

  在官场上无事可做,可不是什么好事。

  尤其是在权力变更的敏感时刻,不抓紧时间做点儿什么,万一让同僚发现有他没他都一样,那可就苦逼了。

  内阁人数只要单数就行,朝廷可没规定必须要有七人,并且大多数时间内阁都是三到五人。

  李牧在公开场合表明过立场,不会留在朝廷中枢。

  不趁着现在赶紧敲定内阁名额,等到勤王大战结束,出于内阁成员单数的惯例,搞不好同僚们就不带他玩了。

  ……

  联军大营。

  “侯爷,为什么大家都跟着过去平叛,就我要留守南京啊?”

  云向文愤愤不平的问道。

  江南的花花世界虽好,但暗地里却充满了尔虞我诈。

  前面把士绅大族折腾的那么狠,他的仇人早就遍布江南大地。

  敢肆无忌惮的下手,那是他打定主意,干完这一票之后就闪人。

  “作为江南提督,你不负责留守江南维护地方局势稳定,难道要本侯帮你留守么!”

  李牧当即训斥道。

  江南是大虞朝最主要的钱粮来源地,经济战略意义十分重大。

  一旦有人掌控这一地区,很容易凭借当地的资源,迅速武装起数十万大军。

  既然决定参与天下争夺,肯定要提前防微杜渐。

  云向文和江南士绅势如水火,破家灭门之仇,绝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够化解的。

  只要云向文在江南任职,双方就会死斗下去。

  互相钳制之下,江南地区就无法诞生强横的地方割据势力。

  “侯爷,这提督的位置又不是我想当的,那帮士绅看见我都恨不得扑上来咬两口。

  要不然您打个商量,给我换个地方?”

  云向文弱弱的提议道。

  看得出来,他的底气严重不足。

  “愚蠢!”

  “正是你在江南的仇人多,本侯才举荐你担任江南提督的。

  自己惹出来的麻烦,自己不负责善后,难道要把仇恨留给后人么!”

  李牧故作恼怒的训斥道。

  做出这样的人事安排,既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战略目的,也是在给云向文创造化解仇恨的机会。

  仇恨之所以存在,那是因为仇人还活着。

  倘若仇人都死光了,仇恨自然也就不复存在。

  “侯爷,您的意思是斩草除根?”

  云向文不确定的问道。

  天地良心,他真的只想干一票就走。

  在打击江南士绅的行动中,他捞取的钱财,十辈子都花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