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九章 、人心惶惶-《复山河》

  太和殿。

  “今天是什么日子,怎么人这么少?”

  小皇帝的问话,让大殿一片死寂。

  往常的时候,不等朝会开始,百官就提前到大殿外面等着,唯恐迟到分毫。

  今天的情况截然相反,过了朝会开启的时间点,赶来参加朝会的文武百官还是不足三成。

  一下子少了这么多人,自然不是一句告假能够掩盖过去的。

  摆明是觉得朝廷要不行了,提前开始准备后路,企图以政治切割保全自身的富贵。

  “陛下,叛军昨日攻破了外城,大家都去巡视城防了。”

  姜书翰善意隐瞒道。

  真相太过残酷,告诉小皇帝除了凭添烦恼,没有任何实质意义。

  外城的沦陷,严重挫伤了城中官员的信心。

  仔细观察的话,就会发现前面叫嚣主动出击的官员,现在都不见了身影。

  看得出来,他们对朝廷的忠诚全靠一张嘴,实际行动上一直都是优先保全自身。

  “嗯!”

  “既然都在忙,那就不用等了,开始早朝吧!”

  福安帝平静的说道。

  皇室子弟心智多早熟,首辅回话语气中的僵硬,自然被他觉察到了。

  不过就算有问题,也不是他能够处理的。

  “遵旨!”

  群臣齐声回应道。

  甭管皇帝多么年幼,终归是皇帝,该有的礼节还是不能少。

  “外城失守,兵部和都督府有什么想说的么?”

  走完了礼仪流程,次辅白季临率先发难质问道。

  不怪他这么生气,外城丢的太过稀里糊涂。

  城中那么多守军,竟然没有挡住叛军的先头部队。

  在他的印象中,京营可没有这么废材。

  “外城沦陷,都督府有责任不假,但责任最大的还是户部。

  朝廷划拨的军粮,居然是粗糠。

  最坑的是连吃糠,都不让人吃饱。

  如此苛待士卒,军心士气早就没了,拿什么去打仗?”

  威远侯没好气的回答道。

  真心不是推卸责任。

  以往下属们汇报,他只当是下面的将领夸大其词。

  顶多是户部缺钱,往军粮中掺杂了一些糠凑数。

  朝廷局势艰难,大家一起过几天苦日子,也不是没法理解。

  一直到外城沦陷后,他亲自到军营中走了一遭。

  看到士卒们争抢难以下咽的糠糊糊,才知道户部如此作践人。

  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间上已经晚了。

  下面的官兵,不光对朝廷有意见,对他这个勋贵系领袖充满了怨念。

  同样是当老大的,景李二人掌权的时候,大家过的什么日子,现在过的又是什么日子。

  鲜明的对比,直接他和镇东侯这两个勋贵领袖,丧失了军中的威望。

  当然,丧失威望也不是什么大事,毕竟他们本身就没啥威望。

  能够上位,完全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

  “侯爷说的不错,外城沦陷的责任,户部需要负全责!”

  兵部尚书罗文博顺势补上了一刀。

  户部不干人事,惹出来的祸,这锅他可不背。

  好好的京营,居然因为粮食问题,把部队拖成了软脚虾。

  放眼整个历史,都是非常炸裂的存在。

  “吕凌风!”

  咬牙切齿的吐出三个字,姜书翰猛然间才发现,当事人根本没来。

  不光吕凌风没来,清流党的核心成员基本上都缺席了。

  朝会上为数不多的清流党人,要么是一帮认死理的老学究,要么是刚进入官场不久的愣头青。

  “情况不妙,锦衣卫……”

  话说到一半,白季临尴尬的发现,锦衣卫早被他们给折腾的名存实亡。

  没有专业的特务机关,想搞清楚清流党人是否和辽东叛军勾结,绝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

  眼下的局势,根本没有时间磨蹭。

  “让五城兵马司出动,立即缉拿费心远、乐向松、吕凌风一干人等,迟则生变!”

  姜书翰当机立断下令道。

  政治斗争是残酷的,关键时刻容不得丝毫温情。

  清流党人没有参与废帝政变,只要肯倒戈过去,叛军肯定欢迎。

  结合清流党人集体缺席朝会,几乎可以判定,他们同叛军有勾结,最少也是达成了默契。

  至于同样缺席朝会的其他派系官员,暂时顾不上那么多。

  纵使要进行追责,那也要先渡过眼下这一劫。

  “首辅,如果他们真有勾结,现在抓人恐怕已经晚了。

  京中缺粮,无法长期坚守。

  叛军只要围困上一个月,内城不战自溃。

  为了江山社稷着想,我们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

  无论局势如何发展,都不能让陛下和太上皇落入叛军之手。

  以下官之见,不如突围前往山东暂避,等待各路勤王大军过来联合进剿!”

  礼部尚书袁天宇开口提议道。

  并非他想把战火带回老家,主要是周边几个省,就数山东的局势相对稳定一点。

  其他省份,无一不是遍地叛军,地方秩序早就崩溃。

  朝廷纵使过去,地方衙门也无法提供助力。

  山东去年虽然同样造灾,但架不住地理位置好。

  不光临海,还紧挨着南直隶。

  灾民既可以向南逃荒,又可以直接在港口,加入移民大军。

  既然有路可选,自然犯不上铤而走险。

  纵使个别人有想法,也没几个人肯跟。

  加上挨着南直隶,更容易从南方获得粮食,省内局势要平稳的多。

  朝廷到了山东的话,南方各省的钱粮运输路程将大大缩短,效率也会相应提高。

  到时候把拖欠的钱粮一发,士兵们吃上了饱饭,心中的怨气也就没了。

  恢复战斗力的京营,纵使打不过辽东兵,固守城池还是不难的。

  “袁大人,叛军以骑兵为主。

  一旦离开了城池的保护,带着大队人马是不可能平安抵达山东的。”

  镇东侯当即泼了一盆冷水。

  撤离京师说起来简单,真要操作起来,那就是天方夜谭。

  普通百姓逃跑,叛军未必会理会,但朝廷撤离,他们肯定会死追着不放。

  估摸着没跑到通州,就先被叛军给堵住了。

  “侯爷,大队人马自然跑不了,可若是把人员减少呢?

  叛军要追,那是他们知道陛下离开。

  我们完全可以安排替身,在皇宫中冒充陛下和太上皇,吸引叛军的视线。

  同时安排可靠的护卫,带着陛下和太上皇离开京师,前往山东暂避。

  为了更好的骗过叛军,我等也先留在京中,等陛下安全离开后,再伺机想办法突围!”

  袁天宇的话音落地,大殿内一下子变得鸦雀无声。

  从全局上来看,辽东镇叛乱想要成功,最重要的就是及时掌控皇帝和太上皇。

  抢先一步把人送走,相当于釜底抽薪。

  可这么一来的话,留下来吸引叛军注意力的朝臣就惨了。

  伺机想办法突围,本身就是一个笑话。

  到了辽东兵入城那一刻,他们这些人全是重点监控对象。

  辽东兵可不是好说话的主,坏了人家的好事,能留着他们才怪。

  “袁大人,吸引叛军的注意力好说,有老夫这个首辅在,叛军那边想来不会怀疑。

  可怎么保证能把陛下安全送走?

  又如何保证陛下到达地方后,能够控制局势?”

  姜书翰皱着眉头问道。

  大虞养士三百年,国难当头的时候,不会缺乏忠义之士。

  难的是怎么保障计划顺利实施。

  皇帝年幼,太上皇又是一个超级坑货。

  没有重臣辅佐,根本掌控不了局势,更别说收拾这个烂摊子。

  “这……”

  涉及到核心问题,袁天宇瞬间卡壳。

  把人安全送走,还能规划一下。

  后续的辅政,则是直接无解。

  挑选得力大臣过去,不光是一句话的问题,还涉及到了各方利益。

  平衡不了各方利益,纵使安排了人选,到了地方上一样镇不住场子。

  说句不好听的,就算朝廷直接搬过去,有丢了京师这个政治天坑,地方上都不一定买账。

  历史上丢了京师,又杀回去的大统一王朝,一共就汉唐两朝。

  汉朝是光武重开日月山河,能够扯上关系,只因为延续了大汉江山。

  实际上京师沦陷,又再次打回去的,只有大唐一根独苗。

  大唐收复京师的过程,不是一般的艰难。

  京师沦陷之后,地方上的节度使,对皇帝的圣旨经常阳奉阴违。

  收复完京师,没过多久,又给搞丢了。

  周而复始的折腾了好几次,最终走向了覆灭。

  大虞的情况更加糟糕,皇帝根本没来得及跑,就被人提前堵在了城中。

  ……

  “大哥,劝降文书投出去那么久,还是不见有人出来投降,干脆下令攻城吧!

  城中有我们的内线,里应外合夺取城门,应该不会太难。”

  施靖忠当场谏言道。

  顺利拿下外城,大大鼓舞了军心士气。

  距离胜利仅一步之遥,此刻辽东军上下,都迫切的想要攻破内城。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越是这种时候,我们就越该冷静。

  我们过来的都是骑兵,能够拿下外城,那是打了朝廷一个出其不意。

  现在进攻内城,你准备让骑兵攻城么?

  何况外城中的局势,远没有你预想中那么乐观。

  散落在民间的溃兵,还不知道有多少。

  不把这些人收编起来,岂能安心攻城!”

  施靖风摇了摇头后拒绝道。

  一鼓作气拿下京师,固然是风光无限,但施家损失不起。

  就算真的要攻城,也是收编炮灰部队上。

  京中那帮官老爷是什么样子,他最清楚不过了。

  愿意和大虞朝同生共死的有,但绝对只是极少数。

  何况他还打着太上皇的旗号,相当于给了他们一个投降的台阶下,大家没道理死磕。

  迟迟没有动静,主要是当初参与废帝的人,现在已经没有退路。

  毕竟,有些政治斗争,从一开始就是你死我活。

  倘若拥立太上皇复位是政治正确,那么昔日参加废帝的大臣,全部都是乱臣贼子。

  许诺既往不咎也没用,“乱臣贼子”的政治标签一旦贴上,就再也摘不下来。

  对一众当事人来说,宁愿死,也不能承认自己是乱成贼子。

  恰好这些人掌控着朝中大权,他们选择死磕到底,其他人纵使想要投降,也只能暗自想想。

  敌人不投降,不等于“投书政治诱降”丧失了效果。

  攻城最重要的是攻心,从内部分化,远比从内部攻破成功概率高。

  何况他们还有晋商集团这个盟友,城中本就有一帮倾向于他们的人。

  让这些人拼命不行,但扯后腿这种事,他们都是专业的。

  “九弟,大哥说的不错,现在确实不能硬拼。

  内城中还有七八万京营部队,这些人也不是软柿子。

  逼急了的话,他们选择鱼死网破,光我们这一万骑兵,搞不好会吃大亏。

  时间是站在我们这边的,拖到大军全部抵达,就大局已定了!”

  施靖林笑着说道。

  辽东镇现在的玩法,同当年董卓入京非常像。

  为了给城中施加压力,骑兵不断外出活动,故意营造出大兵压境的声势。

  可实际上骑兵和步兵的行军速度,完全是不一样的。

  真要是和步兵同行,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三天之内,完成六百多里的奔袭。

  幸好京营士气低迷,无心和他们作战,不然前面夺取外城时就穿了帮。

  “行了,你们去收编溃兵吧!

  把将领和他们的家丁,全部都给筛选出来,别让这些人混入捣乱。

  记得注意收买人心,京营中有不少好兵,可不能浪费了。”

  施靖风随即下令道。

  想要增强实力,最快捷的办法,就是收编各路官军。

  勋贵系的将领他用不了,但不影响他使用这些将领训练出来的兵。

  朝廷的苛待,正好给了他切入的机会。

  底层士兵是非观非常简单,谁给他们粮吃,就跟着谁卖命。

  回头拆分打散,分配到各部之中,要不了多久就能消化掉。

  ……

  “吕兄、乐兄,情况有些不妙啊!

  五城兵马司大肆出动,如果不是城中一片混乱,我们早就被找出来了!”

  费心远忧心忡忡的说道。

  仿佛在为自己之前的决策暗自懊悔。

  辽东军要攻进来了不假,可人家终归还没打进来,现在城内依旧是朝廷说了算。

  清流党急匆匆的出来站队,明显是对自己的小命不负责。

  “再怎么凶险,也只能挺着。

  辽东镇那帮家伙,政治上的影响力几乎为零。

  为了掌控局势,前期肯定会把太上皇推出来主政。

  太上皇的性子,你我都是知道的,眼里根本融不进去沙子。

  如果我们不表明立场,下面的官员或许没事,但我等三人肯定死定了!”

  乐向松一脸苦涩的回答道。

  没有办法,当日那种场面,有资格反对废帝的就那么十几人。

  恰好他们三个,都属于有话语权的那种。

  尽管反对也发挥不了作用,可在永宁帝眼中,没有站出来反对就是背叛。

  何况后面他们还顺应大势,跟着群臣一起“请”永宁帝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