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7章 李骁出征,势如破竹-《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

  晨光刚透,军令已下。

  李骁站在校场高台,手中令旗一展,三万大军齐声应命。铁甲碰撞的声音连成一片,战马嘶鸣,炮车轮轴碾过夯土地面,发出沉闷的响动。他没有多说话,只抬手按了按腰间刀柄,转身跨上黑马,率队出城。

  雨停不久,道路湿滑。前锋骑兵几次陷进泥里,不得不下马推车。斥候快马回报,黑石岭口堆满滚木礌石,叛军在高处设了箭楼,居高临下,易守难攻。

  副将策马靠近:“按老法子强攻?”

  李骁摇头:“等不起。”

  他下令全军轻装,步卒在前开路,炮兵紧随其后,骑兵分列两翼掩护。队伍不再保持整齐方阵,而是拉成一条长线,快速穿行于山道之间。他又挑出百名锐士,亲自带队,趁着夜色摸向敌营。

  地图摊在膝上,他对照地形,发现敌军换防总在三更前后,哨岗交接时有半柱香的空档。他记下这个时间,下令众人埋伏在岭侧密林,静等时机。

  三更天,风起。

  火油包投上寨墙,引燃木栅。守军慌乱扑救,阵型大乱。李骁一声令下,百人冲出,砍断绊索,掀翻礌石,硬生生在岭口撕开一道缺口。主力随即跟进,未到天明,已拿下黑石岭外围防线。

  辰时初,进攻主寨。

  叛军据险而守,弓弩如雨。前排士兵举盾推进,仍有人中箭倒地。两名校尉带人攀崖,刚近寨门就被滚石砸伤,抬下来时脸色发白。

  李骁站在指挥台,盯着战场。

  他挥手:“三段轮射,准备。”

  鼓声响起,第一排弓手放箭后立刻后撤,第二排上前补位,第三排同时搭箭待发。三排交替轮转,箭矢几乎不停。叛军抬头还击的间隙被压缩到极短,不少人刚探出身就被射中。

  就在此时,山谷两侧传来轰响。

  六架霹雳炮从隐蔽处推出,炮口对准主寨门楼。引信点燃,铁弹飞出,接连命中。第三发直接击塌门楼一角,砖石崩落,压倒一片守军。

  “骑兵绕后!”李骁举旗挥动。

  早已待命的两千骑从北坡迂回,切断退路。寨内叛军见势不妙,开始溃逃。有人扔下武器跪地投降,有人翻墙跳崖,乱作一团。

  辰时末,主寨告破。

  清点战果,俘敌三百,缴获粮草三千石,兵器盔甲无数。己方伤亡不足百人,无一将领阵亡。李骁让人把降兵集中看管,当场发放干粮和水袋,又命医官救治伤员。

  一名俘虏跪着抬头:“我们……真的能活?”

  李骁看了他一眼:“放下刀,就不杀。”

  那人眼泪一下子流下来。

  午时未过,大军休整两个时辰,继续出发。

  目标青崖堡与断河镇。

  情报显示,叛军正从这两地调兵,意图合围黑石岭。若让他们汇合,兵力反超,局面将逆转。

  李骁当机立断,分兵两路。

  他命副将率两千人佯攻青崖堡南门,旗帜张扬,鼓声震天,吸引守军主力。自己则亲领主力,沿北山小径疾行三十里,直扑断河镇。

  山路崎岖,行军艰难。但李骁坚持不歇,带头步行推车过陡坡。士兵见主帅如此,无人叫苦,默默跟随。

  入夜,抵达断河镇外。

  镇中粮仓灯火通明,守军正在连夜转运物资。李骁下令精兵潜入,放火焚库。火势一起,浓烟滚滚,全镇大乱。守将慌忙组织救火,却被埋伏在外的部队突袭,当场被擒。

  粮仓烧了大半,剩余也被炸毁。李骁不恋战,立即回师青崖堡。

  南门外,副将仍在强攻。守军死守不出。可当断河镇失守的消息传到,城头顿时骚动。不到半个时辰,守将弃城逃跑,士兵四散奔逃。

  两城皆下。

  李骁站在断河镇粮仓废墟前,看着还在冒烟的残垣。传令官递上战报,他扫了一眼,点头:“写,已控中部补给线,敌援断绝。”

  夜里,他在临时指挥帐中查看沙盘。

  七处红点标记着残余据点。有的已无动静,有的还在调动兵马。他知道,对方主帅想稳住阵脚,重新布防。

  但他不给机会。

  次日清晨,他下令全军分散行动。每支千人队独立出击,专打薄弱环节。不强攻坚城,不耗兵力,打了就走。每占一地,立刻张贴安民告示,释放俘虏,发放口粮。

  百姓见军队不抢不杀,反而分粮,纷纷传言:“这是新朝的兵。”

  又有传令骑四散奔走,高喊:“李骁大军已至!”

  恐慌迅速蔓延。一些据点守军还没接战,就自行溃散。有的将领半夜换衣逃走,连印信都忘了带走。

  第五日,前线传来消息:叛军总帅失踪,指挥系统瘫痪,各部各自为战。

  李骁坐在帐中,听传令官一一汇报战况。

  “黑松寨归降,献出存粮。”

  “鹰嘴崖守军夜逃,现无人驻守。”

  “铜岭关闭门拒守,但城中断粮,恐撑不过三日。”

  他听完,起身走出大帐。

  暮色沉沉,断河镇最高岗哨上风声呼啸。他站在这里,能看见远处几处尚未熄灭的烽火,那是最后几个据点还在挣扎。

  身边传令官提笔准备记录。

  李骁望着那几缕孤烟,说:“明日继续推进。”

  传令官低头写字,笔尖划过纸面,发出沙沙声响。

  李骁的手按在刀柄上,指节因长时间握持有些发僵。

  他没有松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