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岭急报传到协理司时,李毅正靠在墙根闭目养神。他没动,只将右手缓缓搭上腰间刀柄,指腹摩挲着缠绳的结扣。门外兵卒的脚步停在三步外,声音压得极低:“夫人,前线哨骑截获一名信使,身上搜出半张炭写的密令——是冲咱们粮道去的。”
苏婉手中的笔未落,墨滴悬在纸面,微微颤动。
李毅睁眼,起身的动作轻得像踩着草尖。他穿过廊下阴影,走到门边接过那张残纸。火光映过纸面,字迹被烧去大半,只剩“夜渡溪”“断其后”几个残字,笔锋硬直,不似寻常军吏手笔。他认得这种写法,前次潜入叛军营地时,在中军帐外拾到的一份调度令便是如此。
“什么时候的事?”
“一个时辰前。”兵卒答,“太子已下令增派巡骑,但李指挥使您刚回来,将军说……这事还得您定。”
李毅将纸片翻了个面,又凑近灯火细看。背面有极淡的油痕,是常在灶台边走动的人才会沾上的。他想起昨夜苏婉设义捐台时,有个老厨役蹲在角落烧水,袖口也带着同样的黄渍。
“我再去一趟。”
话音落下,他已转身走向兵器架,取下一把短刃插进靴筒,另换了一身灰褐布衣,肩头披了件破旧斗篷。这身打扮与叛军里最普通的杂役无异,是他上次活着带出来的身份。
夜风贴着山脊刮过,李毅伏在坡顶,望着下方营寨。火堆比前夜多了六处,巡逻队来回走动的间隔缩到一刻钟一轮。他盯着西南角那排马厩,目光落在后方一段塌陷的排水沟上。泥壁潮湿,长满青苔,正是他上次潜入的路径。
他滑下坡地,借着马匹嘶鸣的掩护,从沟底爬行而入。湿泥蹭满裤腿,腥气扑鼻。刚翻进内营,迎面撞上两个醉汉扶肩走过,嘴里哼着不成调的战歌。其中一人忽然停下,眯眼打量他:“你……不是三日前死在谷口那队的?”
李毅低头咳嗽两声,嗓音沙哑:“命大,被人拖回来的。腿伤还没好利索,只能干点杂活。”
那人啐了一口:“倒霉鬼还活着,倒不如死了干净。”说完继续踉跄前行。
李毅站稳脚跟,顺着记忆中的路线往中军区挪。途中经过一处炭堆,见有杂役正往板车上装块,便悄悄跟上去,蜷身钻入车底。车轮碾过土路,颠簸中他听见上方有人低声抱怨:“又要开会,粮都快没了,还开什么会?”
车子停在中军帐后,卸货时他趁乱滚入柴堆,趴伏不动。守卫查视一圈便走开了。他等片刻,才贴着帐壁爬至通风口,轻轻拨开木格。
帐内灯火昏黄,将领甲站在案前,一手按剑,脸色铁青。谋士乙坐在下首,手中握着一卷竹简,神情冷淡。
“朝廷已在东岭设防,轻骑日夜巡道。”谋士乙开口,“我们若再强攻粮线,只会重蹈覆辙。”
“那就等死?”将领甲猛然拍案,“士卒还能撑几日?三天!再不行动,他们自己就会散!”
“散了也是你逼的。”谋士乙抬眼,“你让前锋连攻三夜,折了多少人?现在连守营的兵都凑不齐整队。你以为朝廷真怕你?他们巴不得你耗尽力气。”
“少拿这些文绉绉的话压我!”将领甲冷笑,“你不过是个投奔来的落第书生,懂什么战场生死?我要的是胜仗,不是退缩!”
“你要胜仗,却不想想怎么活到打胜那一天?”谋士乙缓缓放下竹简,“我已遣人往南联络残部,只要退回山阴,重整旗鼓,未必没有机会。可你现在要做的,是把剩下这些人全填进沟里?”
帐内一时寂静。侍立两侧的亲兵低头垂手,无人敢应。
将领甲盯着他许久,忽然笑了:“好啊,原来你早就打算跑。那你去吧,带着你的主意滚回山里当山贼去。我平西王的旗还在,我就要打到底!”
“这旗早就不属于你了。”谋士乙站起身,声音平静,“王爷失踪三日,没人知道他在哪。你嘴上喊着忠义,实际上不过是为了保住你那点兵权罢了。”
将领甲怒极,一步跨前,手已按上剑柄。谋士乙却不退反进,直视其目:“拔出来试试?看看帐外还有多少人听你号令。”
两人对峙良久,终是将领甲冷哼一声,甩袖转身:“随你。但我不会撤。明日我就带本部人马袭粮道,谁拦杀谁。”
谋士乙默然片刻,也未再多言,只拿起竹简往外走去。
李毅伏在暗处,将每一句话都记在心里。他没立刻离开,而是等了一炷香时间,才悄然退出柴堆。他绕着营地走了一圈,观察各营动静。主战派多集中在前营,年轻士兵聚在火堆旁磨刀擦枪,有人高声叫嚷:“跟着将军干,总比饿死强!”
而后营老卒则沉默得多。几个老兵围坐在篝火边,一人捧着空碗发呆,另一人低声叹道:“打了败仗还要往前冲,这不是送死是什么?”旁边有人附和:“听说朝廷那边已经开始招降,只要放下兵器,还能留条命……”
他继续前行,拐过粪池角落时,听见两名低级军官躲在阴影里说话。
“上面争成这样,底下怎么办?”一人问。
“还能怎么办?”另一人苦笑,“将军要打,先生要走。咱们夹在中间,听谁的?”
“我听说,先生那边已经有人偷偷往山阴送消息了。”
“那将军知道了,能放过他?”
“所以他才不敢动,咱们也不敢动。就这么耗着,耗到有人先撑不住。”
李毅听着,慢慢退开。他原想摸进谋士乙的营帐再探虚实,走近才发现帐前站着两名佩刀亲兵,眼神警觉,显然是被盯上了。
他放弃了。
回到废弃灶房,他蜷在角落,从怀中掏出一块薄皮纸和一支炭笔,将所见所闻逐一写下。写完后,又反复核对一遍:将领甲执意再攻,谋士乙力主后撤,双方言语交锋已近撕破脸,亲信各自集结,分裂只差一声令下。
他没点燃火折子。
他知道,一旦传信,必引巡查注意。此刻暴露,前功尽弃。
风从破窗灌进来,吹得他肩头尘土簌簌落下。他靠着墙,闭上眼,手指仍按在藏信的衣襟内侧。
远处传来更鼓声,三响。
他睁开眼,望向窗外黑沉的天色。
灶台边,一只老鼠窜过碎陶片,停在半块干饼前嗅了嗅,又迅速叼起跑进墙洞。
苏婉手中的笔未落,墨滴悬在纸面,微微颤动。
李毅睁眼,起身的动作轻得像踩着草尖。他穿过廊下阴影,走到门边接过那张残纸。火光映过纸面,字迹被烧去大半,只剩“夜渡溪”“断其后”几个残字,笔锋硬直,不似寻常军吏手笔。他认得这种写法,前次潜入叛军营地时,在中军帐外拾到的一份调度令便是如此。
“什么时候的事?”
“一个时辰前。”兵卒答,“太子已下令增派巡骑,但李指挥使您刚回来,将军说……这事还得您定。”
李毅将纸片翻了个面,又凑近灯火细看。背面有极淡的油痕,是常在灶台边走动的人才会沾上的。他想起昨夜苏婉设义捐台时,有个老厨役蹲在角落烧水,袖口也带着同样的黄渍。
“我再去一趟。”
话音落下,他已转身走向兵器架,取下一把短刃插进靴筒,另换了一身灰褐布衣,肩头披了件破旧斗篷。这身打扮与叛军里最普通的杂役无异,是他上次活着带出来的身份。
夜风贴着山脊刮过,李毅伏在坡顶,望着下方营寨。火堆比前夜多了六处,巡逻队来回走动的间隔缩到一刻钟一轮。他盯着西南角那排马厩,目光落在后方一段塌陷的排水沟上。泥壁潮湿,长满青苔,正是他上次潜入的路径。
他滑下坡地,借着马匹嘶鸣的掩护,从沟底爬行而入。湿泥蹭满裤腿,腥气扑鼻。刚翻进内营,迎面撞上两个醉汉扶肩走过,嘴里哼着不成调的战歌。其中一人忽然停下,眯眼打量他:“你……不是三日前死在谷口那队的?”
李毅低头咳嗽两声,嗓音沙哑:“命大,被人拖回来的。腿伤还没好利索,只能干点杂活。”
那人啐了一口:“倒霉鬼还活着,倒不如死了干净。”说完继续踉跄前行。
李毅站稳脚跟,顺着记忆中的路线往中军区挪。途中经过一处炭堆,见有杂役正往板车上装块,便悄悄跟上去,蜷身钻入车底。车轮碾过土路,颠簸中他听见上方有人低声抱怨:“又要开会,粮都快没了,还开什么会?”
车子停在中军帐后,卸货时他趁乱滚入柴堆,趴伏不动。守卫查视一圈便走开了。他等片刻,才贴着帐壁爬至通风口,轻轻拨开木格。
帐内灯火昏黄,将领甲站在案前,一手按剑,脸色铁青。谋士乙坐在下首,手中握着一卷竹简,神情冷淡。
“朝廷已在东岭设防,轻骑日夜巡道。”谋士乙开口,“我们若再强攻粮线,只会重蹈覆辙。”
“那就等死?”将领甲猛然拍案,“士卒还能撑几日?三天!再不行动,他们自己就会散!”
“散了也是你逼的。”谋士乙抬眼,“你让前锋连攻三夜,折了多少人?现在连守营的兵都凑不齐整队。你以为朝廷真怕你?他们巴不得你耗尽力气。”
“少拿这些文绉绉的话压我!”将领甲冷笑,“你不过是个投奔来的落第书生,懂什么战场生死?我要的是胜仗,不是退缩!”
“你要胜仗,却不想想怎么活到打胜那一天?”谋士乙缓缓放下竹简,“我已遣人往南联络残部,只要退回山阴,重整旗鼓,未必没有机会。可你现在要做的,是把剩下这些人全填进沟里?”
帐内一时寂静。侍立两侧的亲兵低头垂手,无人敢应。
将领甲盯着他许久,忽然笑了:“好啊,原来你早就打算跑。那你去吧,带着你的主意滚回山里当山贼去。我平西王的旗还在,我就要打到底!”
“这旗早就不属于你了。”谋士乙站起身,声音平静,“王爷失踪三日,没人知道他在哪。你嘴上喊着忠义,实际上不过是为了保住你那点兵权罢了。”
将领甲怒极,一步跨前,手已按上剑柄。谋士乙却不退反进,直视其目:“拔出来试试?看看帐外还有多少人听你号令。”
两人对峙良久,终是将领甲冷哼一声,甩袖转身:“随你。但我不会撤。明日我就带本部人马袭粮道,谁拦杀谁。”
谋士乙默然片刻,也未再多言,只拿起竹简往外走去。
李毅伏在暗处,将每一句话都记在心里。他没立刻离开,而是等了一炷香时间,才悄然退出柴堆。他绕着营地走了一圈,观察各营动静。主战派多集中在前营,年轻士兵聚在火堆旁磨刀擦枪,有人高声叫嚷:“跟着将军干,总比饿死强!”
而后营老卒则沉默得多。几个老兵围坐在篝火边,一人捧着空碗发呆,另一人低声叹道:“打了败仗还要往前冲,这不是送死是什么?”旁边有人附和:“听说朝廷那边已经开始招降,只要放下兵器,还能留条命……”
他继续前行,拐过粪池角落时,听见两名低级军官躲在阴影里说话。
“上面争成这样,底下怎么办?”一人问。
“还能怎么办?”另一人苦笑,“将军要打,先生要走。咱们夹在中间,听谁的?”
“我听说,先生那边已经有人偷偷往山阴送消息了。”
“那将军知道了,能放过他?”
“所以他才不敢动,咱们也不敢动。就这么耗着,耗到有人先撑不住。”
李毅听着,慢慢退开。他原想摸进谋士乙的营帐再探虚实,走近才发现帐前站着两名佩刀亲兵,眼神警觉,显然是被盯上了。
他放弃了。
回到废弃灶房,他蜷在角落,从怀中掏出一块薄皮纸和一支炭笔,将所见所闻逐一写下。写完后,又反复核对一遍:将领甲执意再攻,谋士乙力主后撤,双方言语交锋已近撕破脸,亲信各自集结,分裂只差一声令下。
他没点燃火折子。
他知道,一旦传信,必引巡查注意。此刻暴露,前功尽弃。
风从破窗灌进来,吹得他肩头尘土簌簌落下。他靠着墙,闭上眼,手指仍按在藏信的衣襟内侧。
远处传来更鼓声,三响。
他睁开眼,望向窗外黑沉的天色。
灶台边,一只老鼠窜过碎陶片,停在半块干饼前嗅了嗅,又迅速叼起跑进墙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