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婉的脚步踩碎枯叶,鞋底传来干裂的声响。她刚走出病户院门,便见一名灰衣探子从巷角疾步而来,单膝点地,低声道:“李瑶姑娘有令,中转仓查出异样——昨夜运粮册上,有个叫周九的杂役,实为楚南旧吏。”
她眉头一拧,立刻转身唤来陈娘子:“封锁这户人家所有用具,尤其是水缸和食柜。再派人去仓口,盯死今日出入每一辆车。”
陈娘子领命而去。苏婉握紧药箱把手,指节微微泛白。她知道,疫病未断,根源仍在人祸。
同一时刻,梧州主营帐内烛火摇曳。李瑶摊开一卷民夫名册,指尖停在“周九”二字上。她已命暗线彻查此人过往,三刻钟后,回报送到:此人原是楚南衙门文书,因贪墨被革,却未入牢狱,反而悄然消失。
“不是流放,也不是处斩。”她低声自语,“是藏起来了。”
她当即召来李毅。半个时辰后,锦衣卫小队潜入城西一处废弃磨坊。屋中空无一人,灶台冷灰,墙角堆着几袋霉变谷物。李毅蹲下身,拨开草垫,发现一块松动的地砖。掀开后,一个油纸包静静躺在下面。
他取出信件,拆开一角,目光骤然凝重。
天刚破晓,议事大厅已聚满两广官员。士族代表分列左右,面色各异。有人神色坦然,有人眼神闪躲。百姓推选的几名村老也被请来旁听,站在厅尾,不安地搓着手。
李震端坐主位,面前案几空无一物。他未发一言,只等一人到来。
脚步声由远及近。李毅推门而入,手中捧着一只黑木托盘,上面覆着红布。他步伐沉稳,直抵厅心,将托盘置于中央长案。
“诸位。”李震终于开口,声音不高,却压住了全场嘈杂,“昨日尚有康复者再度发病。苏大夫已查明,污染未止。而今,我们找到了源头。”
他向李毅点头。
红布掀开,三封密信并列摆开。纸张泛黄,封口火漆完整。
“这是昨夜从一名伪装成运粮杂役的楚南密使身上搜出。”李震语气平静,“此人名叫周九,曾为楚南文书吏,三年前‘贪墨案’后失踪。经查,实为节度使安插在我境内的死间。”
堂下一阵骚动。
一名身穿锦袍的士族管家冷笑出声:“凭一封来路不明的信,就想定我等通敌之罪?可笑!字迹能仿,印章能刻,谁知道是不是你们自己写的?”
李震不答。他看向李瑶。
李瑶起身,拿起第一封信,缓缓展开:“此信为首封,由楚南节度使亲笔书写,许诺事成之后,割让藤县、怀集、贺阳三县为其封地。”她顿了顿,将信纸举向窗口透光处,“诸位请看此处。”
众人顺光望去,纸上浮现细密纹路,如蛛网交织,又似山川脉络。
“此为特制水印,出自机关图谱所载防伪之法,非我李氏核心不得知晓。”她说,“若有人能当场伪造出相同纹理,我愿当场认错,辞去职务。”
无人应声。
那管家脸色微变,却仍强撑道:“雕虫小技罢了!谁信这种把戏!”
李毅一步踏出,手按刀柄:“带人。”
两名锦衣卫押着一名五花大绑的男子进入大厅。那人披头散发,脸上沾满尘土,正是周九。
“你可认得他们?”李毅指向堂中两名士族管家。
周九抬头,目光扫过,忽然咧嘴一笑:“我当然认得。每月初七,他们在城东老茶馆接头,一手交银票,一手交仓图。去年冬,还合谋烧了李家设在贺州的赈灾棚。”
其中一名管家猛地后退半步,手摸向腰间短刃。
李毅早有防备,飞身掷出匕首,刀柄重重击在其手腕上。那人闷哼一声,短刃落地。
“你血口喷人!”另一名管家嘶声喊道,“这是栽赃!是构陷!”
李震缓缓起身,走到长案前,将三封信逐一摊开。
“这封回函,是你周家管事亲笔所写,承诺散布谣言,蛊惑民心;这一封,则是林氏族老所书,约定在新政推行当日纵火焚仓,制造混乱。”他抬眼扫视全场,“你们说这不是真的?那为何,周九能准确说出每一次接头地点?为何他知道哪家仓库守备最松?为何他身上带着你们私印的通行腰牌?”
他抓起一封信,狠狠摔在案上:“尔等与外贼通谋,毒粮害民,煽乱毁信,罪不容诛!”
大厅死寂。
数名士族官员面如土色,双腿发软,扑通跪倒在地。一人颤声道:“我……我愿坦白……只求保全家人……”
李震盯着他们,片刻后道:“凡今日自首者,可免株连。但若再有隐瞒,一经查实,满门皆斩。”
话音落下,又有三人伏地请罪。
李瑶迅速记录供词,同时命人抄录密信全文,加盖官印,送往各城张贴。
苏婉一直静立厅侧,此时上前一步:“大人,仅靠惩处不足以止谣。百姓怕的不是药,是背后那只看不见的手。若不让他们亲眼看到监督过程,信任终难重建。”
李震点头:“你说得对。你有何建议?”
“由医疗队联合归顺士族,共同管理仓储发放。”她说,“每村推选两人,组成监察组,参与每日清点、熬药、分发全过程。账目公开,人人可查。”
李震沉吟片刻:“准。”
他又转向李瑶:“《告两广书》尽快发布。申明新政只为安民,非为夺利。凡助防疫者,记功授田;再涉阴谋者,不论出身,一律严办。”
李瑶躬身领命。
会议将近结束,李震忽然招手,唤来赵德。
赵德上前,垂首聆听。
“你去一趟闽越旧部。”李震低声说,“查清楚海寇那边,是否还有楚南的联络人。上次缴获的船图,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赵德眼神微动,随即点头:“属下明白。”
他退出大厅,身影很快消失在营门之外。
厅内人群陆续散去。有人低头快步离开,有人神情复杂地望向那几封密信。一名村老走到苏婉面前,拱手道:“夫人,我们村里愿意派两个人来当监察员。只要您还在,我们就信。”
苏婉轻轻点头:“我不走。只要还有一个病人,我就不会走。”
她转身欲行,却被李瑶叫住。
“母亲,父亲让您留一下。”李瑶递来一份简报,“刚刚前线传来消息,楚南境内有兵马调动迹象,规模不小。”
苏婉接过一看,眉头紧锁。她折好简报,快步走向主营帐。
帐帘掀起,李震正俯身查看地图。他的手指停在楚南边境一处隘口,久久未动。
“看来,他们不想再躲在暗处了。”他说。
苏婉将简报放在案上:“疫还未清,又要迎战。”
李震看着她疲惫的脸色,声音低了几分:“撑得住吗?”
她没有回答,只是伸手抚平地图边缘的一道褶皱。
外面传来急促脚步声。一名传令兵冲进帐中:“报!北线斥候发现,一支无旗号部队正在逼近我方哨卡,人数约三千,装备精良,行进有序!”
李震站起身,目光如铁。
“传令李骁,集结骑兵,随时准备出击。”
他话音未落,帐外又有一骑飞驰而至,马蹄溅起泥水,重重砸在营门前。
她眉头一拧,立刻转身唤来陈娘子:“封锁这户人家所有用具,尤其是水缸和食柜。再派人去仓口,盯死今日出入每一辆车。”
陈娘子领命而去。苏婉握紧药箱把手,指节微微泛白。她知道,疫病未断,根源仍在人祸。
同一时刻,梧州主营帐内烛火摇曳。李瑶摊开一卷民夫名册,指尖停在“周九”二字上。她已命暗线彻查此人过往,三刻钟后,回报送到:此人原是楚南衙门文书,因贪墨被革,却未入牢狱,反而悄然消失。
“不是流放,也不是处斩。”她低声自语,“是藏起来了。”
她当即召来李毅。半个时辰后,锦衣卫小队潜入城西一处废弃磨坊。屋中空无一人,灶台冷灰,墙角堆着几袋霉变谷物。李毅蹲下身,拨开草垫,发现一块松动的地砖。掀开后,一个油纸包静静躺在下面。
他取出信件,拆开一角,目光骤然凝重。
天刚破晓,议事大厅已聚满两广官员。士族代表分列左右,面色各异。有人神色坦然,有人眼神闪躲。百姓推选的几名村老也被请来旁听,站在厅尾,不安地搓着手。
李震端坐主位,面前案几空无一物。他未发一言,只等一人到来。
脚步声由远及近。李毅推门而入,手中捧着一只黑木托盘,上面覆着红布。他步伐沉稳,直抵厅心,将托盘置于中央长案。
“诸位。”李震终于开口,声音不高,却压住了全场嘈杂,“昨日尚有康复者再度发病。苏大夫已查明,污染未止。而今,我们找到了源头。”
他向李毅点头。
红布掀开,三封密信并列摆开。纸张泛黄,封口火漆完整。
“这是昨夜从一名伪装成运粮杂役的楚南密使身上搜出。”李震语气平静,“此人名叫周九,曾为楚南文书吏,三年前‘贪墨案’后失踪。经查,实为节度使安插在我境内的死间。”
堂下一阵骚动。
一名身穿锦袍的士族管家冷笑出声:“凭一封来路不明的信,就想定我等通敌之罪?可笑!字迹能仿,印章能刻,谁知道是不是你们自己写的?”
李震不答。他看向李瑶。
李瑶起身,拿起第一封信,缓缓展开:“此信为首封,由楚南节度使亲笔书写,许诺事成之后,割让藤县、怀集、贺阳三县为其封地。”她顿了顿,将信纸举向窗口透光处,“诸位请看此处。”
众人顺光望去,纸上浮现细密纹路,如蛛网交织,又似山川脉络。
“此为特制水印,出自机关图谱所载防伪之法,非我李氏核心不得知晓。”她说,“若有人能当场伪造出相同纹理,我愿当场认错,辞去职务。”
无人应声。
那管家脸色微变,却仍强撑道:“雕虫小技罢了!谁信这种把戏!”
李毅一步踏出,手按刀柄:“带人。”
两名锦衣卫押着一名五花大绑的男子进入大厅。那人披头散发,脸上沾满尘土,正是周九。
“你可认得他们?”李毅指向堂中两名士族管家。
周九抬头,目光扫过,忽然咧嘴一笑:“我当然认得。每月初七,他们在城东老茶馆接头,一手交银票,一手交仓图。去年冬,还合谋烧了李家设在贺州的赈灾棚。”
其中一名管家猛地后退半步,手摸向腰间短刃。
李毅早有防备,飞身掷出匕首,刀柄重重击在其手腕上。那人闷哼一声,短刃落地。
“你血口喷人!”另一名管家嘶声喊道,“这是栽赃!是构陷!”
李震缓缓起身,走到长案前,将三封信逐一摊开。
“这封回函,是你周家管事亲笔所写,承诺散布谣言,蛊惑民心;这一封,则是林氏族老所书,约定在新政推行当日纵火焚仓,制造混乱。”他抬眼扫视全场,“你们说这不是真的?那为何,周九能准确说出每一次接头地点?为何他知道哪家仓库守备最松?为何他身上带着你们私印的通行腰牌?”
他抓起一封信,狠狠摔在案上:“尔等与外贼通谋,毒粮害民,煽乱毁信,罪不容诛!”
大厅死寂。
数名士族官员面如土色,双腿发软,扑通跪倒在地。一人颤声道:“我……我愿坦白……只求保全家人……”
李震盯着他们,片刻后道:“凡今日自首者,可免株连。但若再有隐瞒,一经查实,满门皆斩。”
话音落下,又有三人伏地请罪。
李瑶迅速记录供词,同时命人抄录密信全文,加盖官印,送往各城张贴。
苏婉一直静立厅侧,此时上前一步:“大人,仅靠惩处不足以止谣。百姓怕的不是药,是背后那只看不见的手。若不让他们亲眼看到监督过程,信任终难重建。”
李震点头:“你说得对。你有何建议?”
“由医疗队联合归顺士族,共同管理仓储发放。”她说,“每村推选两人,组成监察组,参与每日清点、熬药、分发全过程。账目公开,人人可查。”
李震沉吟片刻:“准。”
他又转向李瑶:“《告两广书》尽快发布。申明新政只为安民,非为夺利。凡助防疫者,记功授田;再涉阴谋者,不论出身,一律严办。”
李瑶躬身领命。
会议将近结束,李震忽然招手,唤来赵德。
赵德上前,垂首聆听。
“你去一趟闽越旧部。”李震低声说,“查清楚海寇那边,是否还有楚南的联络人。上次缴获的船图,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赵德眼神微动,随即点头:“属下明白。”
他退出大厅,身影很快消失在营门之外。
厅内人群陆续散去。有人低头快步离开,有人神情复杂地望向那几封密信。一名村老走到苏婉面前,拱手道:“夫人,我们村里愿意派两个人来当监察员。只要您还在,我们就信。”
苏婉轻轻点头:“我不走。只要还有一个病人,我就不会走。”
她转身欲行,却被李瑶叫住。
“母亲,父亲让您留一下。”李瑶递来一份简报,“刚刚前线传来消息,楚南境内有兵马调动迹象,规模不小。”
苏婉接过一看,眉头紧锁。她折好简报,快步走向主营帐。
帐帘掀起,李震正俯身查看地图。他的手指停在楚南边境一处隘口,久久未动。
“看来,他们不想再躲在暗处了。”他说。
苏婉将简报放在案上:“疫还未清,又要迎战。”
李震看着她疲惫的脸色,声音低了几分:“撑得住吗?”
她没有回答,只是伸手抚平地图边缘的一道褶皱。
外面传来急促脚步声。一名传令兵冲进帐中:“报!北线斥候发现,一支无旗号部队正在逼近我方哨卡,人数约三千,装备精良,行进有序!”
李震站起身,目光如铁。
“传令李骁,集结骑兵,随时准备出击。”
他话音未落,帐外又有一骑飞驰而至,马蹄溅起泥水,重重砸在营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