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急报传入帝都的那一刻,李瑶正站在情报厅中央的沙盘前,指尖停在狼脊岭西侧的一处洼地。传令兵喘着气报完消息,她没有抬头,只轻轻捏了下眉心,随后将手中炭笔搁在案边。
“封锁消息。”她声音不高,却让厅内几名执笔记录的情报官立刻停下动作,“从现在起,所有关于北境斥候伤亡的内容,未经我亲自签印,不得外传半字。”
一名副官低声应诺,转身离去。其余人重新埋首于竹简与地图之间,唯有烛火在墙上投出晃动的影子。李瑶走到墙边高架前,抽出三卷标注“黑水原-赤鬃部”的密档,又调来七份来自河东暗哨的巡防日志。她将这些资料逐一摊开,按时间顺序排列,目光扫过每一行细小的墨迹。
乾坤万象匣在她袖中微微发烫。她闭眼片刻,启动“信息整合”能力,海量数据如水流般涌入脑海——蛮族各部近二十日的粮草消耗、牧群迁移路线、信使往返频次,乃至某些部落营地炊烟升起的时间变化,都在意识中自动归类、比对。
她忽然睁眼,提笔在一张新纸上画出三条曲线。
第一条是铁木真主力集结的速度,呈稳步上升趋势;第二条是东部白狼部的物资调运记录,连续五日无新增补给;第三条则是赤鬃部与镇北王旧部交界地带的夜间火把活动次数,过去三天增加了两倍。
“不对劲。”她自语。
若铁木真真要全面南侵,必先统一调度各部资源。可眼下,主力在动,附属部落却在停滞甚至后撤。更反常的是,赤鬃部明明地处前线,却不增兵反而频繁派遣使者南下,路线避开关隘,专走荒谷小径。
她唤来一名主管:“查最近十日内,有没有赤鬃部使者接触过我方边镇人员?”
“有。”那人翻阅登记簿,“前日傍晚,一名自称商旅的男子在雁口镇购盐三十斤,用的是蛮族东支古币。守卒觉得可疑,按规程录了口供,人已放行。”
“口供呢?”
“在这儿。”
李瑶接过竹片细看,发现那人口述行程竟与赤鬃部近两次调动完全吻合。她沉吟片刻,命人将此条记入《异常往来名录》,并加注红色标记。
这时,一道微弱金光自空中浮现,化作一页虚影。是李悦通过天机分支传来的推演结果。三次短时因果链验证完毕,其中一条明确指出:半月前,铁木真曾在一次部族会议上当众责罚白狼部酋长之子,罪名是“私藏战马未献”,实则因该青年曾与其女私会。此事激起白狼部高层强烈不满,已有长老私下议论“南征非利,徒耗本族精壮”。
李瑶盯着这条结论,手指轻敲桌面。
靠武力强行整合的联盟,最怕的就是内部裂痕。如今铁木真急于南下,未必真是势成可击,反倒可能是想借一场胜利巩固权威。若是如此,他的真正软肋不在前线,而在后方那些貌合神离的部落。
她立即铺开一张大纸,开始撰写《北狄诸部离心态势分析》。内容分三部分:其一,列举各部近期行动异动,辅以图表说明资源流向偏差;其二,引用赵德整理的历代游牧政权分裂案例,指出“强主压服而无恩信,必生内叛”;其三,提出初步判断——白狼部极可能不愿参战,赤鬃部则有倒戈试探之意。
写完最后一行,她唤来两名心腹:“这份报告,一个时辰内必须送到父亲手中。另外,通知所有北境细作,暂停主动刺探,改为观察各部首领帐前旗帜更换频率与守卫轮值变动。”
两人领命而去。李瑶起身走到沙盘旁,取来几枚蓝色小旗,分别插在白狼部与赤鬃部驻地位置。她又取出一枚灰色棋子,放在两部之间的山谷通道上,轻轻一推。
“不是谁打过来的问题。”她低声说,“而是他们愿不愿意一起打。”
半个时辰后,政事堂偏殿。
李震听完禀报,眉头始终未松。他踱步至窗前,望着宫门外渐暗的天色,良久才开口:“你说铁木真内部不稳,证据确凿?”
“三重验证。”李瑶站得笔直,“一是行为反常,二是情报交叉比对,三是天机分支推演确认关键事件属实。此外,赤鬃部使者南下路线刻意绕开我军哨卡,说明他们不想被察觉,但又必须传递某种信号。”
李震转身,目光锐利:“你想怎么做?”
“派使团。”她说得干脆,“不必公开,也不用正式文书。选几个懂蛮语、通习俗的老人,带些盐、铁器和药材,秘密进入白狼部领地,只说‘大晟愿与诸部共利,互市通商,各安其所’。不提战事,不谈 allegiance,只谈利益。”
“万一被铁木真截获?”
“那就说是逃难商队。”她平静道,“东西不多,人也普通。就算被抓,也掀不起波澜。可一旦成功,就能让白狼部知道,他们还有另一条路可走。”
李震沉默片刻,走到沙盘前,看着那几枚蓝旗。他伸手拨弄了一下代表铁木真的黑色大旗,发现它孤悬于中部,两侧皆无支援。
“你是在赌。”他说。
“是在算。”李瑶接话,“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刀剑,现在缺的,是一阵风。只要吹动一根草,整片草原都会摇晃。”
李震盯着她看了许久,终于点头:“拟人选,三日内报备。规模要小,动静要轻,路线避开主道。”
“明白。”
“还有一件事。”他语气转沉,“苏婉那边已经开始组织医队,李骁的部队明日就要开拔。你这个计划,不能影响前线部署。”
“不会。”她答得果断,“这是两条线。前线备战是盾,这是针。一个防,一个破。”
李震嘴角微动,似有赞许,却未出口。他挥了下手:“去吧,继续盯紧北境动向。”
李瑶退出大殿,夜风拂面。她没有回府,而是折身前往城西的情报枢纽。那里有一间密室,墙上挂着一幅巨大的北境全图,每过一个时辰,就会有人用不同颜色的标记更新各地动态。
她走进屋内,示意值守官递上最新一批加密竹筒。拆开浏览时,目光突然停在一条不起眼的记录上:**白狼部昨夜宰杀三头黑羊,祭火仪式持续至天明,期间禁止外人靠近营帐。**
她眼神一凝。
黑羊祭祀,是该部重大决策前的传统。通常意味着即将做出违背盟约或改变立场的举动。
她提起朱笔,在白狼部的位置重重画了个圈,然后写下一行小字:**使者须在五日内出发,携带青纹陶罐为信物。**
“封锁消息。”她声音不高,却让厅内几名执笔记录的情报官立刻停下动作,“从现在起,所有关于北境斥候伤亡的内容,未经我亲自签印,不得外传半字。”
一名副官低声应诺,转身离去。其余人重新埋首于竹简与地图之间,唯有烛火在墙上投出晃动的影子。李瑶走到墙边高架前,抽出三卷标注“黑水原-赤鬃部”的密档,又调来七份来自河东暗哨的巡防日志。她将这些资料逐一摊开,按时间顺序排列,目光扫过每一行细小的墨迹。
乾坤万象匣在她袖中微微发烫。她闭眼片刻,启动“信息整合”能力,海量数据如水流般涌入脑海——蛮族各部近二十日的粮草消耗、牧群迁移路线、信使往返频次,乃至某些部落营地炊烟升起的时间变化,都在意识中自动归类、比对。
她忽然睁眼,提笔在一张新纸上画出三条曲线。
第一条是铁木真主力集结的速度,呈稳步上升趋势;第二条是东部白狼部的物资调运记录,连续五日无新增补给;第三条则是赤鬃部与镇北王旧部交界地带的夜间火把活动次数,过去三天增加了两倍。
“不对劲。”她自语。
若铁木真真要全面南侵,必先统一调度各部资源。可眼下,主力在动,附属部落却在停滞甚至后撤。更反常的是,赤鬃部明明地处前线,却不增兵反而频繁派遣使者南下,路线避开关隘,专走荒谷小径。
她唤来一名主管:“查最近十日内,有没有赤鬃部使者接触过我方边镇人员?”
“有。”那人翻阅登记簿,“前日傍晚,一名自称商旅的男子在雁口镇购盐三十斤,用的是蛮族东支古币。守卒觉得可疑,按规程录了口供,人已放行。”
“口供呢?”
“在这儿。”
李瑶接过竹片细看,发现那人口述行程竟与赤鬃部近两次调动完全吻合。她沉吟片刻,命人将此条记入《异常往来名录》,并加注红色标记。
这时,一道微弱金光自空中浮现,化作一页虚影。是李悦通过天机分支传来的推演结果。三次短时因果链验证完毕,其中一条明确指出:半月前,铁木真曾在一次部族会议上当众责罚白狼部酋长之子,罪名是“私藏战马未献”,实则因该青年曾与其女私会。此事激起白狼部高层强烈不满,已有长老私下议论“南征非利,徒耗本族精壮”。
李瑶盯着这条结论,手指轻敲桌面。
靠武力强行整合的联盟,最怕的就是内部裂痕。如今铁木真急于南下,未必真是势成可击,反倒可能是想借一场胜利巩固权威。若是如此,他的真正软肋不在前线,而在后方那些貌合神离的部落。
她立即铺开一张大纸,开始撰写《北狄诸部离心态势分析》。内容分三部分:其一,列举各部近期行动异动,辅以图表说明资源流向偏差;其二,引用赵德整理的历代游牧政权分裂案例,指出“强主压服而无恩信,必生内叛”;其三,提出初步判断——白狼部极可能不愿参战,赤鬃部则有倒戈试探之意。
写完最后一行,她唤来两名心腹:“这份报告,一个时辰内必须送到父亲手中。另外,通知所有北境细作,暂停主动刺探,改为观察各部首领帐前旗帜更换频率与守卫轮值变动。”
两人领命而去。李瑶起身走到沙盘旁,取来几枚蓝色小旗,分别插在白狼部与赤鬃部驻地位置。她又取出一枚灰色棋子,放在两部之间的山谷通道上,轻轻一推。
“不是谁打过来的问题。”她低声说,“而是他们愿不愿意一起打。”
半个时辰后,政事堂偏殿。
李震听完禀报,眉头始终未松。他踱步至窗前,望着宫门外渐暗的天色,良久才开口:“你说铁木真内部不稳,证据确凿?”
“三重验证。”李瑶站得笔直,“一是行为反常,二是情报交叉比对,三是天机分支推演确认关键事件属实。此外,赤鬃部使者南下路线刻意绕开我军哨卡,说明他们不想被察觉,但又必须传递某种信号。”
李震转身,目光锐利:“你想怎么做?”
“派使团。”她说得干脆,“不必公开,也不用正式文书。选几个懂蛮语、通习俗的老人,带些盐、铁器和药材,秘密进入白狼部领地,只说‘大晟愿与诸部共利,互市通商,各安其所’。不提战事,不谈 allegiance,只谈利益。”
“万一被铁木真截获?”
“那就说是逃难商队。”她平静道,“东西不多,人也普通。就算被抓,也掀不起波澜。可一旦成功,就能让白狼部知道,他们还有另一条路可走。”
李震沉默片刻,走到沙盘前,看着那几枚蓝旗。他伸手拨弄了一下代表铁木真的黑色大旗,发现它孤悬于中部,两侧皆无支援。
“你是在赌。”他说。
“是在算。”李瑶接话,“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刀剑,现在缺的,是一阵风。只要吹动一根草,整片草原都会摇晃。”
李震盯着她看了许久,终于点头:“拟人选,三日内报备。规模要小,动静要轻,路线避开主道。”
“明白。”
“还有一件事。”他语气转沉,“苏婉那边已经开始组织医队,李骁的部队明日就要开拔。你这个计划,不能影响前线部署。”
“不会。”她答得果断,“这是两条线。前线备战是盾,这是针。一个防,一个破。”
李震嘴角微动,似有赞许,却未出口。他挥了下手:“去吧,继续盯紧北境动向。”
李瑶退出大殿,夜风拂面。她没有回府,而是折身前往城西的情报枢纽。那里有一间密室,墙上挂着一幅巨大的北境全图,每过一个时辰,就会有人用不同颜色的标记更新各地动态。
她走进屋内,示意值守官递上最新一批加密竹筒。拆开浏览时,目光突然停在一条不起眼的记录上:**白狼部昨夜宰杀三头黑羊,祭火仪式持续至天明,期间禁止外人靠近营帐。**
她眼神一凝。
黑羊祭祀,是该部重大决策前的传统。通常意味着即将做出违背盟约或改变立场的举动。
她提起朱笔,在白狼部的位置重重画了个圈,然后写下一行小字:**使者须在五日内出发,携带青纹陶罐为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