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州百姓还在传颂那粒金米的神异,街头巷尾摆着香案谢天恩。城门口的告示换了新红纸,写着“晋封豫州侯,赐丹书铁券”。几个孩童围着念,声音清亮。
苏婉站在医馆后院的石桌前,手里拿着一本刚誊抄完的《防疫手册》。她正用细绳将页角扎紧,门外突然冲进一个浑身泥灰的民夫,肩上背着个瘦小的孩子,后头跟着两个村妇,脸上全是泪。
“苏大夫!救救他!村口那井水不能喝了,喝了就烂皮,三个人都……都走了!”
孩子脸上已浮起紫斑,手臂上的皮肤裂开,渗着黄水。苏婉立刻放下手册,让学徒搬来竹床,掀开衣袖查看溃口。她手指轻轻拨开腐皮,底下肉色发黑,边缘却有一圈极细的红晕。
她皱眉,转身从药柜取出银针,在灯火上烤了烤,挑破一处未破的脓疱。脓液呈灰绿色,滴在瓷碟上不散,像油浮在水面。
“取井水样,再带我去村里。”
半个时辰后,她蹲在村口那口枯井边,用竹筒取了半桶水。井壁青苔泛白,像是被什么东西蚀过。她带回医馆,倒入陶碗,加了几滴药水,水色立刻转成淡绿。
“腐骨草。”
她低声念出这个名字,手指在桌面上划了道痕。这草不在中原生长,只出在楚南山脉背阴处,常人根本不知其毒。能用它投井,必是军中药师所为。
她叫来传令兵:“立刻封锁方圆十里,所有饮水煮沸再用。烧掉病人的衣物被褥,屋舍用石灰水刷墙。任何人不得进出,违者拘押。”
传令兵刚走,她又提笔写了一封短笺,封进蜡丸,交给守在门外的黑衣人。
“送去李毅。”
李毅接到蜡丸时,正坐在城外破庙的梁上。他咬破蜡壳,抽出纸条,只看了两行,眼神就冷了下来。
“腐骨疫?楚南军药师随营必带雪莲,解毒主药,新鲜采摘方有效。”
他收起纸条,吹灭油灯,翻身跃下。庙外拴着三匹马,两名死士已等在树影里。
“走南线,绕过哨卡,天亮前到楚南大营外。”
夜风贴着山脊刮,三人贴着岩壁前行。楚南军营扎在河湾处,外围三道木栅,巡哨举着火把来回走。李毅伏在坡顶,盯了半炷香时间,记下换岗规律。
子时三刻,巡哨交接。他挥手,三人从侧后方滑下,踩着河滩碎石靠近后营。那里有几顶单独的帐篷,守卫较少。其中一帐门口挂着药囊,帘角绘着蛇首草叶图——军中药师标记。
李毅摸出一个小瓷瓶,拧开塞子,轻轻洒在帐帘缝隙。迷香无色无味,片刻后,帐内两名守卫头一歪,靠在木箱上不动了。
他掀帘而入。帐内摆着药炉、铜罐、一排木匣。他逐个打开,前几匣是常备伤药,最后一匣用铜锁扣着。他用细铁丝一挑,锁开。匣中垫着冰屑,六朵雪莲静静躺在里面,花瓣微颤,显然刚采不久。
他取走三朵,正要合匣,忽然停住。
从袖中取出一枚金针,针尾刻着细密纹路,是他早年从苏婉处得来,原是她震慑恶少所用。他将针轻轻插进一朵未取走的雪莲花心,然后退出帐外,吹灭灯,悄然撤离。
刚翻过山梁,身后营中已响起锣声。火把乱晃,有人高喊“有贼”,但等追兵冲出营地,三匹马早已换过接应的坐骑,消失在夜雾中。
苏婉彻夜未眠。她在医馆后堂支起药炉,将雪莲捣碎取汁,配入黄芩、金银花、甘草等药,熬成深褐色药汤。天刚亮,第一锅药就送到了疫村。
她亲自端碗,喂进病人嘴里。那人已神志不清,喉咙里发出咯咯声,但还是咽下了药汁。
到了中午,最先服药的两人退了烧,溃口不再渗脓。傍晚时,第三批药送进村,所有病人开始服药。
第三日清晨,苏婉再次来到村口。她掀开一个病人的袖子,腐烂的皮肤边缘已结出浅红新肉。井口被封死,四周撒满石灰,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药味。
她转身对随行医官说:“再守五日,确认无人新发症状,方可解封。”
话音未落,李毅从街角走来,肩上搭着湿透的布袋。
“雪莲还有两朵,藏在夹层里,用冰袋裹着。”
苏婉点头,接过布袋,没问过程。她知道他不会多说。
“留一朵备用,另一朵今晚再熬一锅,送去北巷那户人家,孩子才三岁,扛不住第二轮毒发。”
李毅没动:“楚南那边,我留了针。”
苏婉抬眼。
“他们认得那针。”
她沉默片刻,轻轻开口:“让他们认得也好。”
李毅转身走了。苏婉站在原地,手里攥着布袋,指节微微发白。
远处,城墙上新挂起一面旗,是百姓自发献的,红布上用黑线绣着“医者仁心”四个字。风吹着旗角,一下下拍在墙砖上。
她低头看了看手中的布袋,雪莲的凉意透过布料渗进掌心。
她转身回医馆,脚步很稳。
药炉上的陶罐正咕嘟冒泡,药汁翻滚,褐色的蒸汽升到梁上,散开。
苏婉站在医馆后院的石桌前,手里拿着一本刚誊抄完的《防疫手册》。她正用细绳将页角扎紧,门外突然冲进一个浑身泥灰的民夫,肩上背着个瘦小的孩子,后头跟着两个村妇,脸上全是泪。
“苏大夫!救救他!村口那井水不能喝了,喝了就烂皮,三个人都……都走了!”
孩子脸上已浮起紫斑,手臂上的皮肤裂开,渗着黄水。苏婉立刻放下手册,让学徒搬来竹床,掀开衣袖查看溃口。她手指轻轻拨开腐皮,底下肉色发黑,边缘却有一圈极细的红晕。
她皱眉,转身从药柜取出银针,在灯火上烤了烤,挑破一处未破的脓疱。脓液呈灰绿色,滴在瓷碟上不散,像油浮在水面。
“取井水样,再带我去村里。”
半个时辰后,她蹲在村口那口枯井边,用竹筒取了半桶水。井壁青苔泛白,像是被什么东西蚀过。她带回医馆,倒入陶碗,加了几滴药水,水色立刻转成淡绿。
“腐骨草。”
她低声念出这个名字,手指在桌面上划了道痕。这草不在中原生长,只出在楚南山脉背阴处,常人根本不知其毒。能用它投井,必是军中药师所为。
她叫来传令兵:“立刻封锁方圆十里,所有饮水煮沸再用。烧掉病人的衣物被褥,屋舍用石灰水刷墙。任何人不得进出,违者拘押。”
传令兵刚走,她又提笔写了一封短笺,封进蜡丸,交给守在门外的黑衣人。
“送去李毅。”
李毅接到蜡丸时,正坐在城外破庙的梁上。他咬破蜡壳,抽出纸条,只看了两行,眼神就冷了下来。
“腐骨疫?楚南军药师随营必带雪莲,解毒主药,新鲜采摘方有效。”
他收起纸条,吹灭油灯,翻身跃下。庙外拴着三匹马,两名死士已等在树影里。
“走南线,绕过哨卡,天亮前到楚南大营外。”
夜风贴着山脊刮,三人贴着岩壁前行。楚南军营扎在河湾处,外围三道木栅,巡哨举着火把来回走。李毅伏在坡顶,盯了半炷香时间,记下换岗规律。
子时三刻,巡哨交接。他挥手,三人从侧后方滑下,踩着河滩碎石靠近后营。那里有几顶单独的帐篷,守卫较少。其中一帐门口挂着药囊,帘角绘着蛇首草叶图——军中药师标记。
李毅摸出一个小瓷瓶,拧开塞子,轻轻洒在帐帘缝隙。迷香无色无味,片刻后,帐内两名守卫头一歪,靠在木箱上不动了。
他掀帘而入。帐内摆着药炉、铜罐、一排木匣。他逐个打开,前几匣是常备伤药,最后一匣用铜锁扣着。他用细铁丝一挑,锁开。匣中垫着冰屑,六朵雪莲静静躺在里面,花瓣微颤,显然刚采不久。
他取走三朵,正要合匣,忽然停住。
从袖中取出一枚金针,针尾刻着细密纹路,是他早年从苏婉处得来,原是她震慑恶少所用。他将针轻轻插进一朵未取走的雪莲花心,然后退出帐外,吹灭灯,悄然撤离。
刚翻过山梁,身后营中已响起锣声。火把乱晃,有人高喊“有贼”,但等追兵冲出营地,三匹马早已换过接应的坐骑,消失在夜雾中。
苏婉彻夜未眠。她在医馆后堂支起药炉,将雪莲捣碎取汁,配入黄芩、金银花、甘草等药,熬成深褐色药汤。天刚亮,第一锅药就送到了疫村。
她亲自端碗,喂进病人嘴里。那人已神志不清,喉咙里发出咯咯声,但还是咽下了药汁。
到了中午,最先服药的两人退了烧,溃口不再渗脓。傍晚时,第三批药送进村,所有病人开始服药。
第三日清晨,苏婉再次来到村口。她掀开一个病人的袖子,腐烂的皮肤边缘已结出浅红新肉。井口被封死,四周撒满石灰,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药味。
她转身对随行医官说:“再守五日,确认无人新发症状,方可解封。”
话音未落,李毅从街角走来,肩上搭着湿透的布袋。
“雪莲还有两朵,藏在夹层里,用冰袋裹着。”
苏婉点头,接过布袋,没问过程。她知道他不会多说。
“留一朵备用,另一朵今晚再熬一锅,送去北巷那户人家,孩子才三岁,扛不住第二轮毒发。”
李毅没动:“楚南那边,我留了针。”
苏婉抬眼。
“他们认得那针。”
她沉默片刻,轻轻开口:“让他们认得也好。”
李毅转身走了。苏婉站在原地,手里攥着布袋,指节微微发白。
远处,城墙上新挂起一面旗,是百姓自发献的,红布上用黑线绣着“医者仁心”四个字。风吹着旗角,一下下拍在墙砖上。
她低头看了看手中的布袋,雪莲的凉意透过布料渗进掌心。
她转身回医馆,脚步很稳。
药炉上的陶罐正咕嘟冒泡,药汁翻滚,褐色的蒸汽升到梁上,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