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六年十月二十二日。蕴藻浜战线的枪炮声并未因前日的惨败而停歇,反而以一种更阴险、更持久的方式延续着。日军像一条被打痛了的毒蛇,暂时收起了猛扑的獠牙,转而开始用毒信细细舔舐猎物的伤口。整个战线,陷入了一种更加折磨人的“钝刀割肉”式的消耗战。
清晨,真如指挥部内,宋希濂面前摊开着昨日的战报和一份详细的积分结算清单。虽然取得了大捷,但巨大的伤亡和消耗让他无法有丝毫松懈。
【叮!系统结算:十月二十一日,宿主部队于防御作战及战场清扫中,累计毙伤日军约150人(主要为侦察、骚扰部队),获得积分1,500点。当前总积分:6,289,370点。】
积分增长缓慢,可见大规模战斗已暂告一段落。宋希濂知道,现在正是利用系统补充实力、巩固防线的关键时期。他沟通系统,开始精打细算地使用积分。
“系统,进行五次【低级抽奖】(消耗50,000积分),目标补充连排级装备和急需物资。”
【叮!抽奖完成!获得:
1. MG34通用机枪x10挺,备用枪管x20根。
2. 7.92毛瑟步枪弹x200,000发。
3. M24型手榴弹x2,000枚。
4. 班用野战电话x20部,线缆x10公里。
5. 军用压缩干粮x10,000份。】“很好,”宋希濂满意地看着这些及时雨般的物资,“立刻通过后勤渠道,合理化解释为‘重庆军政部特批的紧急补充’,优先配发给损失最重的预一团和预二团!”接着,他看向商城系统,目光锁定在了一项关键物资上:“兑换‘S型地雷’(德军跳雷)x500枚,配套引信。”(消耗积分约80,000点)这种地雷威力大,难以排除,非常适合用于前沿障碍设置,对付日军的渗透和侦察小队。“另外,兑换‘高效战场急救包’x1000份。”(消耗积分约50,000点)这是为即将到来的补充兵和持续不断的伤员准备的。
【叮!触发日常任务:“巩固防线”。】
【任务要求:在48小时内,于主要防御前沿增设至少500米的有效障碍区(雷场、铁丝网、壕沟),并成功预警/击退日军排级以上规模的渗透行动至少3次。】
【任务奖励:积分100,000点,“初级阵地伪装技术”手册x1。】
系统的任务与宋希濂的意图不谋而合。他立刻唤来周明远和李慕华。
“明远,新到一批地雷和通讯器材,你亲自负责,秘密运往前沿。地雷布设要巧妙,重点放在夜间鬼子可能渗透的路线和阵地结合部。电话线优先保障连排级通讯,恢复指挥链路。”
“慕华,你协调工兵营和前沿部队,加紧修复和加深战壕,特别是防炮洞和交通壕。要把我们的阵地,变成鬼子啃不动的硬骨头!”
蕴藻浜南岸主阵地,气氛与前几日决死冲锋时截然不同。士兵们隐藏在加固过的工事里,警惕地注视着对面死寂的日军阵地。枪声变得稀疏,但每一次响起都更加致命。
预一团的神枪手李二狗,像一尊石像般趴在一个精心伪过的狙击阵位里,全身覆盖着伪装网,只留出枪管和瞄准镜。他已经在这个位置潜伏了四个小时。远处,一个日军观察哨的镜子反光一闪而过。
“狗日的,终于露头了。”李二狗心中默念,调整呼吸,感受着微风。十字线稳稳地套住了那个隐约的人影。“砰!”一声几乎没有回音的枪响(枪口安装了简易消音器,系统小道具),近千米外,那个反光点消失了。
“又一个。”李二狗面无表情地退壳上膛,缓缓移动了位置。这种超远距离的狙杀,极大地威慑着日军,使其不敢轻易暴露。
另一边,日军的特等射手也在还以颜色。一名三十六师的通讯兵在检修电话线时,被不知从哪里射来的子弹击中大腿,惨叫着倒下。双方的特等射手和侦察兵,在这片焦土上展开了一场无声却致命的猎杀游戏。
除了冷枪,冷炮也时不时光顾。日军的掷弹筒和迫击炮,会毫无征兆地向中国军队的阵地发射几颗炮弹,虽然无法造成大规模杀伤,却足以让守军神经紧绷,无法安心休整。
“妈的,小鬼子这是跟咱们耗上了!”一个老兵边啃着压缩饼干边骂,“打又不打,退又不退,天天放冷枪冷炮,忒不痛快!”
“闭嘴!留神你的小命!”班长低声呵斥,“鬼子越是这样,越说明他们没辙了!跟咱们玩阴的,咱们就陪他玩!看谁先耗死谁!”
日军上海派遣军司令部,气氛凝重。松井石根大将看着最新的伤亡统计和补给清单,眉头紧锁。
“将军,”参谋长塚田攻少将汇报,“昨日小规模接触,我军又损失了数十名优秀的侦察兵和射手。支那军的狙击手非常活跃,工事也在不断加强。如此消耗下去,对我军士气和精锐兵员的损失不容忽视。”
“更重要的是,”另一名参谋补充道,“国内舆论对大本营的压力越来越大。蕴藻浜的失利已被反对派利用,指责我们指挥无能,消耗帝国国力。军部要求我们尽快打开局面。”
松井石根烦躁地挥挥手:“我知道!但支那军三十六师,像块又臭又硬的石头!正面强攻代价太大!告诉前线各部,继续加强侦察和渗透,寻找支那军防线的薄弱点!特高课那边,对支那军军官的策反工作加紧进行!另外,催促国内,新编师团和补充兵员必须尽快抵达!”
他走到窗前,望着南方:“宋希濂……我倒要看看,你的防线能有多硬!传令,从明日开始,加大炮火骚扰力度,特别是夜间,要让支那人无法安眠!”
临近中午,一支约八百人的补充兵队伍,在师部警卫的引导下,抵达了三十六师后方营地。这些士兵大多面容稚嫩,穿着不合身的军装,眼神中带着紧张和茫然。他们是刚从湖南、湖北等地征召来的新兵,训练不足。
宋希濂亲自到营地视察。他看着这些年轻的面孔,心中沉重。这些都是国家的未来,如今却要填进这血肉磨盘。
“弟兄们!”宋希濂站在一个土堆上,声音洪亮,“我是师长宋希濂!欢迎你们加入三十六师!我知道,你们很多人刚离开家乡,还没准备好。但我要告诉你们,鬼子已经打到了我们家门口!我们没有退路!”
他指着前方隐约传来的炮声:“那里,就是战场!你们的兄长、前辈,正在那里用生命挡住鬼子!现在,轮到你们了!我不要你们马上成为英雄,但我要求你们做到三点:第一,服从命令!第二,苦练杀敌本领!第三,照顾好身边的弟兄!”
“各团派人来领人!老兵带新兵,一个老兵带两个新兵!尽快让他们熟悉武器,熟悉阵地!我要的不是炮灰,是能打胜仗的兵!”宋希濂的命令迅速得到执行。新兵被分散补充到各连队,由老兵一对一地进行指导。阵地上,响起了老兵粗犷的教导声和新兵笨拙的操作声。这种以老带新的方式,是快速形成战斗力的无奈却有效的方法。
夜色降临,两辆覆盖着篷布的卡车,在师部警卫排的护送下,悄无声息地驶入独立第一加强团的驻地。车上卸下的,正是系统兑换的MG34机枪、弹药和地雷。团长张云鹤亲自接收。
“团座,这批家伙来得太及时了!”军需官兴奋地说。
张云鹤检查着一挺崭新的MG34,低声道:“师座神通广大,说是通过……德国顾问团的旧关系,从特殊渠道搞到的。嘱咐我们,用在刀刃上,特别是加强侧翼和反渗透。”
“明白!”军需官会意,立刻组织人手分发物资。与此同时,工兵连的士兵们借着夜色掩护,像幽灵一样潜出阵地,在阵地前的重要通道和可疑区域,精心布设下新到的S型地雷。这些“铁菊花”将成为日军渗透队的噩梦。
深夜,宋希濂独自在指挥部内,对照着地图和情报,反复推演。日军暂时的沉寂,让他感到不安。他知道,对手绝不会甘心失败,更大的风暴可能在酝酿中。补充的新兵需要时间,防线需要巩固,而时间,似乎并不站在自己这一边。
他唤出系统,进行了每日签到。
【叮!宿主完成每日签到,获得奖励:82迫击炮炮弹x500发,军用望远镜x10具。】
微薄的奖励,聊胜于无。他看着系统中依然庞大的积分余额,思考着下一步的关键投入。是继续加强步兵火力,还是发展炮兵?或是为可能到来的更残酷战斗储备医疗资源?
“还是要尽快摸清鬼子的下一步动向。”他下定决心,明天要亲自去前沿阵地看看,并加大“幽灵”连的侦察力度。
十月二十二日,在一种令人疲惫的紧绷和琐碎而致命的消耗中度过。没有惊天动地的冲锋,没有血肉横飞的肉搏,但每一声冷枪,每一发冷炮,都在缓慢地放血。双方都在忍耐,都在调整,都在等待着将钝刀磨利,或者找到对方要害的那一刻。
        清晨,真如指挥部内,宋希濂面前摊开着昨日的战报和一份详细的积分结算清单。虽然取得了大捷,但巨大的伤亡和消耗让他无法有丝毫松懈。
【叮!系统结算:十月二十一日,宿主部队于防御作战及战场清扫中,累计毙伤日军约150人(主要为侦察、骚扰部队),获得积分1,500点。当前总积分:6,289,370点。】
积分增长缓慢,可见大规模战斗已暂告一段落。宋希濂知道,现在正是利用系统补充实力、巩固防线的关键时期。他沟通系统,开始精打细算地使用积分。
“系统,进行五次【低级抽奖】(消耗50,000积分),目标补充连排级装备和急需物资。”
【叮!抽奖完成!获得:
1. MG34通用机枪x10挺,备用枪管x20根。
2. 7.92毛瑟步枪弹x200,000发。
3. M24型手榴弹x2,000枚。
4. 班用野战电话x20部,线缆x10公里。
5. 军用压缩干粮x10,000份。】“很好,”宋希濂满意地看着这些及时雨般的物资,“立刻通过后勤渠道,合理化解释为‘重庆军政部特批的紧急补充’,优先配发给损失最重的预一团和预二团!”接着,他看向商城系统,目光锁定在了一项关键物资上:“兑换‘S型地雷’(德军跳雷)x500枚,配套引信。”(消耗积分约80,000点)这种地雷威力大,难以排除,非常适合用于前沿障碍设置,对付日军的渗透和侦察小队。“另外,兑换‘高效战场急救包’x1000份。”(消耗积分约50,000点)这是为即将到来的补充兵和持续不断的伤员准备的。
【叮!触发日常任务:“巩固防线”。】
【任务要求:在48小时内,于主要防御前沿增设至少500米的有效障碍区(雷场、铁丝网、壕沟),并成功预警/击退日军排级以上规模的渗透行动至少3次。】
【任务奖励:积分100,000点,“初级阵地伪装技术”手册x1。】
系统的任务与宋希濂的意图不谋而合。他立刻唤来周明远和李慕华。
“明远,新到一批地雷和通讯器材,你亲自负责,秘密运往前沿。地雷布设要巧妙,重点放在夜间鬼子可能渗透的路线和阵地结合部。电话线优先保障连排级通讯,恢复指挥链路。”
“慕华,你协调工兵营和前沿部队,加紧修复和加深战壕,特别是防炮洞和交通壕。要把我们的阵地,变成鬼子啃不动的硬骨头!”
蕴藻浜南岸主阵地,气氛与前几日决死冲锋时截然不同。士兵们隐藏在加固过的工事里,警惕地注视着对面死寂的日军阵地。枪声变得稀疏,但每一次响起都更加致命。
预一团的神枪手李二狗,像一尊石像般趴在一个精心伪过的狙击阵位里,全身覆盖着伪装网,只留出枪管和瞄准镜。他已经在这个位置潜伏了四个小时。远处,一个日军观察哨的镜子反光一闪而过。
“狗日的,终于露头了。”李二狗心中默念,调整呼吸,感受着微风。十字线稳稳地套住了那个隐约的人影。“砰!”一声几乎没有回音的枪响(枪口安装了简易消音器,系统小道具),近千米外,那个反光点消失了。
“又一个。”李二狗面无表情地退壳上膛,缓缓移动了位置。这种超远距离的狙杀,极大地威慑着日军,使其不敢轻易暴露。
另一边,日军的特等射手也在还以颜色。一名三十六师的通讯兵在检修电话线时,被不知从哪里射来的子弹击中大腿,惨叫着倒下。双方的特等射手和侦察兵,在这片焦土上展开了一场无声却致命的猎杀游戏。
除了冷枪,冷炮也时不时光顾。日军的掷弹筒和迫击炮,会毫无征兆地向中国军队的阵地发射几颗炮弹,虽然无法造成大规模杀伤,却足以让守军神经紧绷,无法安心休整。
“妈的,小鬼子这是跟咱们耗上了!”一个老兵边啃着压缩饼干边骂,“打又不打,退又不退,天天放冷枪冷炮,忒不痛快!”
“闭嘴!留神你的小命!”班长低声呵斥,“鬼子越是这样,越说明他们没辙了!跟咱们玩阴的,咱们就陪他玩!看谁先耗死谁!”
日军上海派遣军司令部,气氛凝重。松井石根大将看着最新的伤亡统计和补给清单,眉头紧锁。
“将军,”参谋长塚田攻少将汇报,“昨日小规模接触,我军又损失了数十名优秀的侦察兵和射手。支那军的狙击手非常活跃,工事也在不断加强。如此消耗下去,对我军士气和精锐兵员的损失不容忽视。”
“更重要的是,”另一名参谋补充道,“国内舆论对大本营的压力越来越大。蕴藻浜的失利已被反对派利用,指责我们指挥无能,消耗帝国国力。军部要求我们尽快打开局面。”
松井石根烦躁地挥挥手:“我知道!但支那军三十六师,像块又臭又硬的石头!正面强攻代价太大!告诉前线各部,继续加强侦察和渗透,寻找支那军防线的薄弱点!特高课那边,对支那军军官的策反工作加紧进行!另外,催促国内,新编师团和补充兵员必须尽快抵达!”
他走到窗前,望着南方:“宋希濂……我倒要看看,你的防线能有多硬!传令,从明日开始,加大炮火骚扰力度,特别是夜间,要让支那人无法安眠!”
临近中午,一支约八百人的补充兵队伍,在师部警卫的引导下,抵达了三十六师后方营地。这些士兵大多面容稚嫩,穿着不合身的军装,眼神中带着紧张和茫然。他们是刚从湖南、湖北等地征召来的新兵,训练不足。
宋希濂亲自到营地视察。他看着这些年轻的面孔,心中沉重。这些都是国家的未来,如今却要填进这血肉磨盘。
“弟兄们!”宋希濂站在一个土堆上,声音洪亮,“我是师长宋希濂!欢迎你们加入三十六师!我知道,你们很多人刚离开家乡,还没准备好。但我要告诉你们,鬼子已经打到了我们家门口!我们没有退路!”
他指着前方隐约传来的炮声:“那里,就是战场!你们的兄长、前辈,正在那里用生命挡住鬼子!现在,轮到你们了!我不要你们马上成为英雄,但我要求你们做到三点:第一,服从命令!第二,苦练杀敌本领!第三,照顾好身边的弟兄!”
“各团派人来领人!老兵带新兵,一个老兵带两个新兵!尽快让他们熟悉武器,熟悉阵地!我要的不是炮灰,是能打胜仗的兵!”宋希濂的命令迅速得到执行。新兵被分散补充到各连队,由老兵一对一地进行指导。阵地上,响起了老兵粗犷的教导声和新兵笨拙的操作声。这种以老带新的方式,是快速形成战斗力的无奈却有效的方法。
夜色降临,两辆覆盖着篷布的卡车,在师部警卫排的护送下,悄无声息地驶入独立第一加强团的驻地。车上卸下的,正是系统兑换的MG34机枪、弹药和地雷。团长张云鹤亲自接收。
“团座,这批家伙来得太及时了!”军需官兴奋地说。
张云鹤检查着一挺崭新的MG34,低声道:“师座神通广大,说是通过……德国顾问团的旧关系,从特殊渠道搞到的。嘱咐我们,用在刀刃上,特别是加强侧翼和反渗透。”
“明白!”军需官会意,立刻组织人手分发物资。与此同时,工兵连的士兵们借着夜色掩护,像幽灵一样潜出阵地,在阵地前的重要通道和可疑区域,精心布设下新到的S型地雷。这些“铁菊花”将成为日军渗透队的噩梦。
深夜,宋希濂独自在指挥部内,对照着地图和情报,反复推演。日军暂时的沉寂,让他感到不安。他知道,对手绝不会甘心失败,更大的风暴可能在酝酿中。补充的新兵需要时间,防线需要巩固,而时间,似乎并不站在自己这一边。
他唤出系统,进行了每日签到。
【叮!宿主完成每日签到,获得奖励:82迫击炮炮弹x500发,军用望远镜x10具。】
微薄的奖励,聊胜于无。他看着系统中依然庞大的积分余额,思考着下一步的关键投入。是继续加强步兵火力,还是发展炮兵?或是为可能到来的更残酷战斗储备医疗资源?
“还是要尽快摸清鬼子的下一步动向。”他下定决心,明天要亲自去前沿阵地看看,并加大“幽灵”连的侦察力度。
十月二十二日,在一种令人疲惫的紧绷和琐碎而致命的消耗中度过。没有惊天动地的冲锋,没有血肉横飞的肉搏,但每一声冷枪,每一发冷炮,都在缓慢地放血。双方都在忍耐,都在调整,都在等待着将钝刀磨利,或者找到对方要害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