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六年十月十七日。蕴藻浜南岸的焦土上,晨雾带着刺骨的寒意和硝烟残留的辛辣。昨日击退日军渗透队的胜利,并未带来多少喜悦,反而让阵地上的官兵们更加警惕。日军像是一条被打痛了的毒蛇,暂时缩回了信子,但谁都知道,它随时可能以更刁钻的角度再次噬咬。
天刚蒙蒙亮,预一团一营三连的阵地上,士兵们正在就着凉水啃着压缩饼干。连长赵铁柱一边检查着士兵们的武器,一边低声交代:
“都听好了,鬼子昨天在结合部吃了亏,今天肯定憋着坏水。都给我把眼睛瞪大点!狙击组,把新发下来的那个带镜子的枪(指加装ZF39瞄准镜的Kar98k步枪)给我用好喽,专门找鬼子的军官和机枪手!火箭筒小组,熟悉新家伙了没?”他指的是前几天才补充的“铁拳”100型火箭筒。
一个略显稚嫩但眼神专注的火箭筒手立刻回答:“报告连长!练熟了!这玩意儿比炸药包好使,就是打得近,得摸到百米内!”
赵铁柱拍拍他肩膀:“百米内就百米内!到时候老子带人给你掩护!记住,敲掉一辆铁王八,比你打死十个鬼子兵还管用!”
这时,团部通信兵猫着腰跑过来:“赵连长,团长命令,各连抽调老兵和机灵的新兵,组成机动小组,配发冲锋枪和手榴弹,随时准备支援结合部或反击鬼子的小股渗透!”
“明白!”赵铁柱立刻对副连长说,“老刘,你去挑人,把我那个花机关(MP28冲锋枪)也带上!动作要快!”
阵地上,一种临战前的紧张气氛弥漫开来。与前几天面对日军重兵集团冲锋时那种惨烈悲壮不同,这种与敌人小股精锐斗智斗勇的“细活”,更考验部队的纪律、战术素养和应变能力。
真如指挥部内,宋希濂正在审阅昨日的战报和系统结算。
【叮!系统结算:十月十六日,宿主部队毙伤日军约120人(主要为渗透队及炮兵观测人员),其中含军曹2名(200积分/人),少尉1名(1000积分/人),普通士兵约117人(1170积分),共计获得积分:1,000 200 1170 = 2,370点。当前总积分:287,870点。】
【“道义之剑”任务进展:西方主要媒体跟进报道,日本政府面临一定外交压力,完成度提升至75%。】
积分增长缓慢,可见大规模战斗暂告一段落,转入了一种消耗和对峙阶段。宋希濂清楚,这种“钝刀割肉”式的战斗,虽然单次伤亡不大,但若应对不当,同样会慢慢流干部队的血。
“师座,”李慕华指着地图分析,“日军昨日渗透受挫,其大规模炮击也因弹药消耗和舆论压力有所收敛。判断其下一步,极可能继续强化这种小群多路的袭扰战术,重点攻击我结合部、指挥所、炮兵观测点等薄弱环节,企图疲惫我军,寻找新的突破口。”
宋希濂点点头:“和我们判断的一致。鬼子这是想跟我们拼消耗,拼耐力。命令各部,以营连为单位,广泛开展‘冷枪冷炮’运动!组织狙击手、神炮手,利用地形和工事,积极猎杀日军暴露的目标,特别是其军官、通信兵和后勤人员!不能让他们舒舒服服地在我们眼皮底下活动!”
“告诉各级军官,要把阵地战当成狩猎场!我们要让鬼子每前进一步,每露一次头,都付出代价!同时,加强阵地前沿的障碍设置,地雷、铁丝网、诡雷,能上的都给我上!”
“另外,”宋希濂想起系统新获得的武器,“那几门sPzB 41锥膛炮,秘密部署到预设反坦克阵地,做好伪装,不到关键时刻不要暴露!这是咱们对付鬼子新式坦克的秘密武器。”
【叮!触发日常任务:“猎杀行动”。】
【任务要求:24小时内,通过冷枪冷炮及小规模反击,累计毙伤日军不低于300人,并摧毁至少3个有价值目标(如机枪阵地、观测所等)。】
【任务奖励:积分30,000点,获得“初级伪装网”x50张(可小幅提升阵地伪装效果)。】
系统的任务正好与宋希濂的战术意图吻合。
南京军委会发来了嘉奖电,表彰三十六师在蕴藻浜方向的顽强防御,并特别提及了揭露日军毒气战的“功绩”。然而,随电文一同到来的,还有军需部门关于弹药补给困难的隐晦提示,以及军政部询问部队伤亡和急需补充兵员的通知。
宋希濂看着电文,对周明远苦笑道:“嘉奖令填不饱肚子,更挡不住子弹。明远,你回复军政部,如实陈述我师伤亡情况,特别是技术兵种和老兵骨干的损失。至于补充兵……请他们优先考虑有经验的老兵,哪怕是其他地方部队撤下来的也行,新兵蛋子来了,在这种战场上就是送死。”
他顿了顿,低声道:“另外,以我的名义,给宋子文部长发一封私信,说明前线医药,特别是磺胺和止血粉奇缺,看能否通过他的关系,再从国际上想办法弄一批来。钱……先从咱们师的‘特别经费’里支取一部分。”
宋希濂知道,国家的资源已经绷到了极限,他必须动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包括系统的“合理化”渠道和个人的关系网,来维持部队的战斗力。
白天的蕴藻浜战线,枪声变得稀疏而零散,但危险性丝毫未减。预一团二营的神枪手李二狗,是个猎户出身的老兵,此刻正隐蔽在一处精心伪装的弹坑里,通过瞄准镜死死盯住近千米外一个隐约晃动的目标——那是一个日军的炮兵观测员,正躲在树后用望远镜观察中国军队阵地。
李二狗调整着呼吸,感受着风向和湿度,手指轻轻预压扳机。“砰!”一声清脆的枪响过后,望远镜里那个目标应声倒地。
“又一个!”李二狗低声自语,熟练地退壳上膛,转移了位置。这种超远距离的精准狙杀,极大地威慑着日军的观测和指挥人员。
另一方面,日军的特等射手也在伺机而动。一名三十六师的机枪手在转移阵地时,动作稍慢,就被不知从哪里射来的子弹击中肩膀,幸亏副射手及时将他拖回掩体。
这种高手之间的对决,无声却致命,使得前沿阵地的每一寸土地都充满了杀机。
深夜,上海租界边缘一条隐秘的水道上。一条小舢板悄然靠岸,几名穿着黑衣的人影与岸上接应者迅速交接了几箱货物。箱子里装的是系统兑换的“高效止血粉”和“磺胺药”,其外包装被“合理化”为瑞士某不知名药厂的标志。
接应者是杜月笙手下的人,他们将把这批“紧俏药品”通过复杂的关系网,混入其他募捐物资中,最终“合法”地送达三十六师的野战医院。系统强大的“合理化”能力,确保这批救命药能安然送达,且无人能追查其真正来源。
夜深人静,宋希濂独自在指挥部院子里踱步。虽然白天的“猎杀行动”取得了一些战果,部队的战术也越来越灵活,但他心中的忧虑并未减轻。日军像牛皮糖一样黏在对面,这种消耗战对兵力本就处于劣势的中国军队极为不利。更重要的是,他通过特殊渠道得知,日军国内正在组建新的师团,大战的阴影远未散去。
他唤出系统,进行了每日签到。
【叮!宿主完成每日签到,获得奖励:7.92步枪弹50,000发,木柄手榴弹200枚。】
微薄的补给,聊胜于无。他意识到,仅靠防御和零星猎杀,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战局。必须寻找机会,给日军来一次狠的,打掉其进攻的锐气。但这个机会在哪里?又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十月十七日,在一种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汹涌的对抗中度过。双方都在调整,都在试探,都在积蓄力量。蕴藻浜前线,如同一个巨大的漩涡,缓慢而坚定地消耗着彼此的生命和资源。宋希濂知道,下一场风暴
        天刚蒙蒙亮,预一团一营三连的阵地上,士兵们正在就着凉水啃着压缩饼干。连长赵铁柱一边检查着士兵们的武器,一边低声交代:
“都听好了,鬼子昨天在结合部吃了亏,今天肯定憋着坏水。都给我把眼睛瞪大点!狙击组,把新发下来的那个带镜子的枪(指加装ZF39瞄准镜的Kar98k步枪)给我用好喽,专门找鬼子的军官和机枪手!火箭筒小组,熟悉新家伙了没?”他指的是前几天才补充的“铁拳”100型火箭筒。
一个略显稚嫩但眼神专注的火箭筒手立刻回答:“报告连长!练熟了!这玩意儿比炸药包好使,就是打得近,得摸到百米内!”
赵铁柱拍拍他肩膀:“百米内就百米内!到时候老子带人给你掩护!记住,敲掉一辆铁王八,比你打死十个鬼子兵还管用!”
这时,团部通信兵猫着腰跑过来:“赵连长,团长命令,各连抽调老兵和机灵的新兵,组成机动小组,配发冲锋枪和手榴弹,随时准备支援结合部或反击鬼子的小股渗透!”
“明白!”赵铁柱立刻对副连长说,“老刘,你去挑人,把我那个花机关(MP28冲锋枪)也带上!动作要快!”
阵地上,一种临战前的紧张气氛弥漫开来。与前几天面对日军重兵集团冲锋时那种惨烈悲壮不同,这种与敌人小股精锐斗智斗勇的“细活”,更考验部队的纪律、战术素养和应变能力。
真如指挥部内,宋希濂正在审阅昨日的战报和系统结算。
【叮!系统结算:十月十六日,宿主部队毙伤日军约120人(主要为渗透队及炮兵观测人员),其中含军曹2名(200积分/人),少尉1名(1000积分/人),普通士兵约117人(1170积分),共计获得积分:1,000 200 1170 = 2,370点。当前总积分:287,870点。】
【“道义之剑”任务进展:西方主要媒体跟进报道,日本政府面临一定外交压力,完成度提升至75%。】
积分增长缓慢,可见大规模战斗暂告一段落,转入了一种消耗和对峙阶段。宋希濂清楚,这种“钝刀割肉”式的战斗,虽然单次伤亡不大,但若应对不当,同样会慢慢流干部队的血。
“师座,”李慕华指着地图分析,“日军昨日渗透受挫,其大规模炮击也因弹药消耗和舆论压力有所收敛。判断其下一步,极可能继续强化这种小群多路的袭扰战术,重点攻击我结合部、指挥所、炮兵观测点等薄弱环节,企图疲惫我军,寻找新的突破口。”
宋希濂点点头:“和我们判断的一致。鬼子这是想跟我们拼消耗,拼耐力。命令各部,以营连为单位,广泛开展‘冷枪冷炮’运动!组织狙击手、神炮手,利用地形和工事,积极猎杀日军暴露的目标,特别是其军官、通信兵和后勤人员!不能让他们舒舒服服地在我们眼皮底下活动!”
“告诉各级军官,要把阵地战当成狩猎场!我们要让鬼子每前进一步,每露一次头,都付出代价!同时,加强阵地前沿的障碍设置,地雷、铁丝网、诡雷,能上的都给我上!”
“另外,”宋希濂想起系统新获得的武器,“那几门sPzB 41锥膛炮,秘密部署到预设反坦克阵地,做好伪装,不到关键时刻不要暴露!这是咱们对付鬼子新式坦克的秘密武器。”
【叮!触发日常任务:“猎杀行动”。】
【任务要求:24小时内,通过冷枪冷炮及小规模反击,累计毙伤日军不低于300人,并摧毁至少3个有价值目标(如机枪阵地、观测所等)。】
【任务奖励:积分30,000点,获得“初级伪装网”x50张(可小幅提升阵地伪装效果)。】
系统的任务正好与宋希濂的战术意图吻合。
南京军委会发来了嘉奖电,表彰三十六师在蕴藻浜方向的顽强防御,并特别提及了揭露日军毒气战的“功绩”。然而,随电文一同到来的,还有军需部门关于弹药补给困难的隐晦提示,以及军政部询问部队伤亡和急需补充兵员的通知。
宋希濂看着电文,对周明远苦笑道:“嘉奖令填不饱肚子,更挡不住子弹。明远,你回复军政部,如实陈述我师伤亡情况,特别是技术兵种和老兵骨干的损失。至于补充兵……请他们优先考虑有经验的老兵,哪怕是其他地方部队撤下来的也行,新兵蛋子来了,在这种战场上就是送死。”
他顿了顿,低声道:“另外,以我的名义,给宋子文部长发一封私信,说明前线医药,特别是磺胺和止血粉奇缺,看能否通过他的关系,再从国际上想办法弄一批来。钱……先从咱们师的‘特别经费’里支取一部分。”
宋希濂知道,国家的资源已经绷到了极限,他必须动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包括系统的“合理化”渠道和个人的关系网,来维持部队的战斗力。
白天的蕴藻浜战线,枪声变得稀疏而零散,但危险性丝毫未减。预一团二营的神枪手李二狗,是个猎户出身的老兵,此刻正隐蔽在一处精心伪装的弹坑里,通过瞄准镜死死盯住近千米外一个隐约晃动的目标——那是一个日军的炮兵观测员,正躲在树后用望远镜观察中国军队阵地。
李二狗调整着呼吸,感受着风向和湿度,手指轻轻预压扳机。“砰!”一声清脆的枪响过后,望远镜里那个目标应声倒地。
“又一个!”李二狗低声自语,熟练地退壳上膛,转移了位置。这种超远距离的精准狙杀,极大地威慑着日军的观测和指挥人员。
另一方面,日军的特等射手也在伺机而动。一名三十六师的机枪手在转移阵地时,动作稍慢,就被不知从哪里射来的子弹击中肩膀,幸亏副射手及时将他拖回掩体。
这种高手之间的对决,无声却致命,使得前沿阵地的每一寸土地都充满了杀机。
深夜,上海租界边缘一条隐秘的水道上。一条小舢板悄然靠岸,几名穿着黑衣的人影与岸上接应者迅速交接了几箱货物。箱子里装的是系统兑换的“高效止血粉”和“磺胺药”,其外包装被“合理化”为瑞士某不知名药厂的标志。
接应者是杜月笙手下的人,他们将把这批“紧俏药品”通过复杂的关系网,混入其他募捐物资中,最终“合法”地送达三十六师的野战医院。系统强大的“合理化”能力,确保这批救命药能安然送达,且无人能追查其真正来源。
夜深人静,宋希濂独自在指挥部院子里踱步。虽然白天的“猎杀行动”取得了一些战果,部队的战术也越来越灵活,但他心中的忧虑并未减轻。日军像牛皮糖一样黏在对面,这种消耗战对兵力本就处于劣势的中国军队极为不利。更重要的是,他通过特殊渠道得知,日军国内正在组建新的师团,大战的阴影远未散去。
他唤出系统,进行了每日签到。
【叮!宿主完成每日签到,获得奖励:7.92步枪弹50,000发,木柄手榴弹200枚。】
微薄的补给,聊胜于无。他意识到,仅靠防御和零星猎杀,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战局。必须寻找机会,给日军来一次狠的,打掉其进攻的锐气。但这个机会在哪里?又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十月十七日,在一种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汹涌的对抗中度过。双方都在调整,都在试探,都在积蓄力量。蕴藻浜前线,如同一个巨大的漩涡,缓慢而坚定地消耗着彼此的生命和资源。宋希濂知道,下一场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