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六年十一月九日。南山深处,晨雾缭绕,湿冷的空气沁入骨髓。三十六师残部在野猪岭经过一夜短暂休整,拂晓时分再次启程,向着南面更为幽深险峻的天目山北麓转移。张渚一战的缴获虽缓解了燃眉之急,但部队依旧疲惫,伤员在崎岖山路上的转移更是步履维艰。前路茫茫,天目山是希望之地,还是另一个陷阱?
山路险峻,队伍在仅容一人通行的兽径上艰难跋涉。骡马驮着重伤员和部分物资,嘶鸣声在空谷中回荡。士兵们互相搀扶,汗水浸透了破烂的军装。
“小心脚下!拉紧绳索!”工兵营长高建业嘶哑地喊着,指挥工兵用砍下的树枝和藤蔓加固险要路段。张渚缴获的物资宝贵,但运输是巨大考验。
宋希濂走在队伍中段,眉头紧锁。照这个速度,一旦日军追来,极易被咬住。他沟通系统,确认那支奖励的“精锐工兵排”的位置。
【叮!精锐工兵排(满编45人,特长山地开路、架设索道、快速构筑野战工事)已抵达宿主当前位置西南五公里处鹰愁涧,正主动向宿主靠拢。】
果然,不到一个小时,前方尖兵传来消息:发现一支精干的小部队,身着破旧军服但装备整齐,携带专业工具,自称是奉命前来报到的工兵部队。带队排长名叫石永固,皮肤黝黑,手掌粗糙,一看便是常年从事艰苦作业的老兵。
石永固见到宋希濂,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声音洪亮:“报告师座!国民革命军独立工兵第一团三营二排排长石永固,率全排45人,奉密令前来报到!我排擅长山地工程,请师座指示!”
宋希濂心中大喜,系统部队来得正是时候!他简单询问了几句,石永固对答如流,背景“合理化”为战前部署在浙西的秘密工程部队。他立刻命令:“石排长,你部立刻归建工兵营高营长指挥!当前首要任务,是开辟一条能让部队和骡马快速通行的便道,特别是解决几处险要悬崖的通过问题!”
“是!保证完成任务!”石永固二话不说,立刻带领手下投入工作。这些专业工兵果然身手不凡,利用绳索、滑轮和简易三角架,很快在几处看似无法通行的陡坡上架起了简易索道和栈道,大大提升了行军速度。全军士气为之一振。
上午十时许,队伍行进至一处相对开阔的山谷地带,暂时休息。官兵们刚取出干粮,突然,天际传来一阵低沉的轰鸣声!
“敌机!是敌机!快隐蔽!”了望哨凄厉的呼喊划破山谷的宁静!
三架日军九七式轻轰炸机,如同秃鹫般从云层中钻出,直扑山谷!显然,日军的空中侦察发现了他们的踪迹!
“散开!卧倒!”军官们声嘶力竭地命令。
但山谷中避无可避!炸弹带着刺耳的呼啸落下!
“轰!轰!轰!”爆炸在山谷中掀起冲天泥土和硝烟!弹片四射!
“啊——!”惨叫声顿时响起。骡马受惊,四处狂奔,将伤员甩下担架。一时间,山谷成了修罗场。
宋希濂被警卫扑倒在地,泥土溅了一身。他抬头望去,目眦欲裂:一颗炸弹正好落在医护队休息的区域,林晓梅和几名护士正在抢救的一名重伤员连同担架被炸得粉碎!附近多名士兵和非战斗人员倒在血泊中!
“机枪!对空射击!”宋希濂怒吼着爬起,抓起一挺轻机枪对着俯冲的敌机猛烈扫射,但效果甚微。
空袭持续了约十分钟,敌机倾泻完炸弹,又用机枪扫射一阵,才扬长而去。山谷里一片狼藉,死伤惨重。初步清点,阵亡二十余人,重伤三十多,轻伤无数,还损失了部分宝贵的药品和骡马。林晓梅跪在一具残缺的尸体前,失声痛哭,她的一名助手不幸遇难。
悲愤和绝望的情绪在队伍中蔓延。空袭表明,他们并未摆脱日军的追踪,反而暴露了行踪。
空袭过后,部队被迫在附近密林中紧急隐蔽。宋希濂立即召集紧急军事会议,参会者包括周明远、李慕华、张云鹤、赵锡田(臂伤未愈但仍坚持出席)、高天亮、高建业以及新来的石永固。气氛空前凝重。
周明远首先发言,声音沉重:“师座,空袭损失惨重,部队士气受挫。更严重的是,我们暴露了位置。日军地面部队必然循迹而来。继续按原计划向南进入天目山腹地,路程尚远,且地形复杂,若被日军空中力量盯上,后果不堪设想。”
李慕华指着地图,分析道:“目前看,我们有两个选择。一,加速南进,赌日军地面部队跟不上,但风险极大。二,改变方向,向西,尝试强行军穿过这片无人区,插向广德方向,但那里接近日军主要交通线,更容易遭遇敌军主力。”
高天亮提出不同看法:“师座,各位长官。我认为,与其盲目转移,不如利用天目山北麓的复杂地形,打一场机动防御战。鬼子地面部队进山,重装备施展不开,我们可以利用熟悉地形(依靠详图)和精锐小分队(指他的连队),对其进行袭扰、伏击,积小胜为大胜,逐步向山区转移。”
张云鹤表示担忧:“高连长想法虽好,但我军疲惫,弹药经不起消耗战。一旦被黏住,很难脱身。”
新来的工兵排长石永固突然开口:“师座,各位长官。卑职对浙皖山区地形略知一二。由此地向南约三十里,有一处地名‘鬼见愁’,是由数条深邃峡谷和密林组成的复杂地域,易守难攻。若能抢先抵达那里,利用地形构筑防御工事,或可暂避锋芒,甚至寻机歼敌。”
众人议论纷纷,意见不一。宋希濂沉默地听着,大脑飞速运转。空袭的教训让他意识到,一味避战逃跑只会更被动。高天亮的建议有道理,但需要精准的指挥和部队的韧性。石永固提供的“鬼见愁”情报,或许是个转折点。
最终,宋希濂拍板:“我们不能让鬼子追着屁股打!高连长说得对,要打一下!但不是硬拼。目标:石排长所说的‘鬼见愁’地区!全队立即轻装简从,只带必要武器弹药和口粮,由石排长工兵排和高连长侦察连开路,全速向‘鬼见愁’急行军!我们要在那里,利用地形,给追兵一个狠狠的教训!”
“是!”众人见宋希濂决心已定,齐声领命。
与此同时,日本上海派遣军司令部。参谋长塚田攻向司令官松井石根汇报:“将军,航空兵确认,在南山至天目山北麓发现支那军宋希濂部主力,约两千余人,正狼狈南窜。其行军速度缓慢,且遭我空袭打击,士气低落。”
松井石根盯着地图,冷笑道:“哼,宋希濂,终于抓到你了!命令驻宜兴的坂井支队,立即抽调一个精锐大队(配属山地作战装备),由熟悉地形的汉奸带路,进入天目山北麓追击!命令航空兵,持续进行侦察和骚扰性攻击!务必在其进入天目山深处前,将其歼灭或彻底打散!”
“嗨依!”
而在南京,蒋介石官邸。陈诚拿着刚收到的零星战报(通过地下渠道),忧心忡忡地对蒋介石说:“委座,宋希濂部在张渚获胜后,现于天目山北麓遭日军空中打击,损失不小,动向不明。日军显然已将其视为心腹之患,必欲除之而后快。若该部有失,于我敌后抗战士气打击巨大。”
蒋介石烦躁地踱步:“这个宋希濂,就不能安稳点向皖南转进吗?非要节外生枝!电令还能联系上的单位,不惜一切代价,摸清宋部位置,若能联系上,严令其速向徽州靠拢!” 语气中既有担忧,也有不满。
命令下达后,部队丢弃部分不必要的辎重,轻装疾进。石永固的工兵排发挥巨大作用,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行军速度大大提升。高天亮的侦察连前出十里,清除可能存在的日军侦察兵或眼线。
傍晚时分,先头部队抵达“鬼见愁”外围。这里果然是险要之地,数条深谷交汇,峭壁林立,古木参天,雾气终年不散。
正当高天亮派出小组侦察入口路径时,侦察兵带来了一个意外发现——他们在山谷口抓获了两名形迹可疑的山民,其中一人身上搜出了日军颁发的“良民证”和一块银元。
被押到宋希濂面前时,那名年长的山民噗通跪下,磕头如捣蒜:“长官饶命!长官饶命啊!小老儿是被逼的!鬼子抓了我孙子,逼我给他们带路进山找你们!我不带路,他们就要杀我全家啊!”
宋希濂眼神锐利地盯着他:“鬼子有多少人?到哪里了?”
“有……有好几百人!带着小炮和歪把子(机枪),昨天到的山外的李家集,逼着我们几个熟悉路的今天带他们进山!估计……估计明天中午就能到‘鬼见愁’口!”老山民颤抖着回答。
情况危急!日军追兵比预想的还要近!
就在这时,旁边那个一直沉默的年轻“山民”突然开口,语气镇定:“长官,别信他的鬼话!他是李集维持会的副会长,主动给鬼子卖命的!我知道一条鬼子不知道的密道,可以绕到他们屁股后面!”
众人都是一愣。宋希濂看向这个年轻人,约莫二十出头,衣衫褴褛但眼神清澈坚定:“你是什么人?”
年轻人挺直腰板:“我叫杨树根,是天目山游击支队二分队的侦察员!我们沈队长听说国军兄弟进了山,特地派我来接应!没想到碰上这汉奸!”
天目山游击队?宋希濂和高天亮对视一眼。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杨树根的出现,带来了转机。他证实了老山民关于日军明日抵达的情报,并提供了那条隐秘的采药小道,可以直通“鬼见愁”一侧的制高点——“鹰喙崖”,那里可以俯瞰主要入口。
宋希濂立刻做出部署:由杨树根带路,高天亮侦察连主力连夜出发,经密道抢占鹰喙崖,构筑伏击阵地;石永固工兵排带领主力,在“鬼见愁”谷内利用地形大量设置陷阱、诡雷和简易工事;张云鹤团在谷口正面构筑诱敌深入的阻击阵地。
一个利用天险、出其不意打击追兵的计划迅速形成。夜色笼罩下,部队如同精密的齿轮,开始高速运转。高天亮连队的身影消失在密林深处,主力部队则在黑暗中紧张地布置着死亡陷阱。
宋希濂站在“鬼见愁”的入口,望着黑黢黢的峡谷和远处连绵的群山。明天,这里将变成埋葬日军的坟场,还是三十六师的绝地?那个突然出现的游击队侦察员杨树根,是真正的援手,还是……?所有的答案,都将在即将到来的血战中揭晓。
十一月九日,在惨烈的空袭、艰难的行军、关键的战略抉择和意外出现的游击队向导中度过。三十六师再次被逼到悬崖边,却也在绝境中看到了一线反戈一击的战机。天目山的神秘面纱,正被战火缓缓揭开。
        山路险峻,队伍在仅容一人通行的兽径上艰难跋涉。骡马驮着重伤员和部分物资,嘶鸣声在空谷中回荡。士兵们互相搀扶,汗水浸透了破烂的军装。
“小心脚下!拉紧绳索!”工兵营长高建业嘶哑地喊着,指挥工兵用砍下的树枝和藤蔓加固险要路段。张渚缴获的物资宝贵,但运输是巨大考验。
宋希濂走在队伍中段,眉头紧锁。照这个速度,一旦日军追来,极易被咬住。他沟通系统,确认那支奖励的“精锐工兵排”的位置。
【叮!精锐工兵排(满编45人,特长山地开路、架设索道、快速构筑野战工事)已抵达宿主当前位置西南五公里处鹰愁涧,正主动向宿主靠拢。】
果然,不到一个小时,前方尖兵传来消息:发现一支精干的小部队,身着破旧军服但装备整齐,携带专业工具,自称是奉命前来报到的工兵部队。带队排长名叫石永固,皮肤黝黑,手掌粗糙,一看便是常年从事艰苦作业的老兵。
石永固见到宋希濂,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声音洪亮:“报告师座!国民革命军独立工兵第一团三营二排排长石永固,率全排45人,奉密令前来报到!我排擅长山地工程,请师座指示!”
宋希濂心中大喜,系统部队来得正是时候!他简单询问了几句,石永固对答如流,背景“合理化”为战前部署在浙西的秘密工程部队。他立刻命令:“石排长,你部立刻归建工兵营高营长指挥!当前首要任务,是开辟一条能让部队和骡马快速通行的便道,特别是解决几处险要悬崖的通过问题!”
“是!保证完成任务!”石永固二话不说,立刻带领手下投入工作。这些专业工兵果然身手不凡,利用绳索、滑轮和简易三角架,很快在几处看似无法通行的陡坡上架起了简易索道和栈道,大大提升了行军速度。全军士气为之一振。
上午十时许,队伍行进至一处相对开阔的山谷地带,暂时休息。官兵们刚取出干粮,突然,天际传来一阵低沉的轰鸣声!
“敌机!是敌机!快隐蔽!”了望哨凄厉的呼喊划破山谷的宁静!
三架日军九七式轻轰炸机,如同秃鹫般从云层中钻出,直扑山谷!显然,日军的空中侦察发现了他们的踪迹!
“散开!卧倒!”军官们声嘶力竭地命令。
但山谷中避无可避!炸弹带着刺耳的呼啸落下!
“轰!轰!轰!”爆炸在山谷中掀起冲天泥土和硝烟!弹片四射!
“啊——!”惨叫声顿时响起。骡马受惊,四处狂奔,将伤员甩下担架。一时间,山谷成了修罗场。
宋希濂被警卫扑倒在地,泥土溅了一身。他抬头望去,目眦欲裂:一颗炸弹正好落在医护队休息的区域,林晓梅和几名护士正在抢救的一名重伤员连同担架被炸得粉碎!附近多名士兵和非战斗人员倒在血泊中!
“机枪!对空射击!”宋希濂怒吼着爬起,抓起一挺轻机枪对着俯冲的敌机猛烈扫射,但效果甚微。
空袭持续了约十分钟,敌机倾泻完炸弹,又用机枪扫射一阵,才扬长而去。山谷里一片狼藉,死伤惨重。初步清点,阵亡二十余人,重伤三十多,轻伤无数,还损失了部分宝贵的药品和骡马。林晓梅跪在一具残缺的尸体前,失声痛哭,她的一名助手不幸遇难。
悲愤和绝望的情绪在队伍中蔓延。空袭表明,他们并未摆脱日军的追踪,反而暴露了行踪。
空袭过后,部队被迫在附近密林中紧急隐蔽。宋希濂立即召集紧急军事会议,参会者包括周明远、李慕华、张云鹤、赵锡田(臂伤未愈但仍坚持出席)、高天亮、高建业以及新来的石永固。气氛空前凝重。
周明远首先发言,声音沉重:“师座,空袭损失惨重,部队士气受挫。更严重的是,我们暴露了位置。日军地面部队必然循迹而来。继续按原计划向南进入天目山腹地,路程尚远,且地形复杂,若被日军空中力量盯上,后果不堪设想。”
李慕华指着地图,分析道:“目前看,我们有两个选择。一,加速南进,赌日军地面部队跟不上,但风险极大。二,改变方向,向西,尝试强行军穿过这片无人区,插向广德方向,但那里接近日军主要交通线,更容易遭遇敌军主力。”
高天亮提出不同看法:“师座,各位长官。我认为,与其盲目转移,不如利用天目山北麓的复杂地形,打一场机动防御战。鬼子地面部队进山,重装备施展不开,我们可以利用熟悉地形(依靠详图)和精锐小分队(指他的连队),对其进行袭扰、伏击,积小胜为大胜,逐步向山区转移。”
张云鹤表示担忧:“高连长想法虽好,但我军疲惫,弹药经不起消耗战。一旦被黏住,很难脱身。”
新来的工兵排长石永固突然开口:“师座,各位长官。卑职对浙皖山区地形略知一二。由此地向南约三十里,有一处地名‘鬼见愁’,是由数条深邃峡谷和密林组成的复杂地域,易守难攻。若能抢先抵达那里,利用地形构筑防御工事,或可暂避锋芒,甚至寻机歼敌。”
众人议论纷纷,意见不一。宋希濂沉默地听着,大脑飞速运转。空袭的教训让他意识到,一味避战逃跑只会更被动。高天亮的建议有道理,但需要精准的指挥和部队的韧性。石永固提供的“鬼见愁”情报,或许是个转折点。
最终,宋希濂拍板:“我们不能让鬼子追着屁股打!高连长说得对,要打一下!但不是硬拼。目标:石排长所说的‘鬼见愁’地区!全队立即轻装简从,只带必要武器弹药和口粮,由石排长工兵排和高连长侦察连开路,全速向‘鬼见愁’急行军!我们要在那里,利用地形,给追兵一个狠狠的教训!”
“是!”众人见宋希濂决心已定,齐声领命。
与此同时,日本上海派遣军司令部。参谋长塚田攻向司令官松井石根汇报:“将军,航空兵确认,在南山至天目山北麓发现支那军宋希濂部主力,约两千余人,正狼狈南窜。其行军速度缓慢,且遭我空袭打击,士气低落。”
松井石根盯着地图,冷笑道:“哼,宋希濂,终于抓到你了!命令驻宜兴的坂井支队,立即抽调一个精锐大队(配属山地作战装备),由熟悉地形的汉奸带路,进入天目山北麓追击!命令航空兵,持续进行侦察和骚扰性攻击!务必在其进入天目山深处前,将其歼灭或彻底打散!”
“嗨依!”
而在南京,蒋介石官邸。陈诚拿着刚收到的零星战报(通过地下渠道),忧心忡忡地对蒋介石说:“委座,宋希濂部在张渚获胜后,现于天目山北麓遭日军空中打击,损失不小,动向不明。日军显然已将其视为心腹之患,必欲除之而后快。若该部有失,于我敌后抗战士气打击巨大。”
蒋介石烦躁地踱步:“这个宋希濂,就不能安稳点向皖南转进吗?非要节外生枝!电令还能联系上的单位,不惜一切代价,摸清宋部位置,若能联系上,严令其速向徽州靠拢!” 语气中既有担忧,也有不满。
命令下达后,部队丢弃部分不必要的辎重,轻装疾进。石永固的工兵排发挥巨大作用,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行军速度大大提升。高天亮的侦察连前出十里,清除可能存在的日军侦察兵或眼线。
傍晚时分,先头部队抵达“鬼见愁”外围。这里果然是险要之地,数条深谷交汇,峭壁林立,古木参天,雾气终年不散。
正当高天亮派出小组侦察入口路径时,侦察兵带来了一个意外发现——他们在山谷口抓获了两名形迹可疑的山民,其中一人身上搜出了日军颁发的“良民证”和一块银元。
被押到宋希濂面前时,那名年长的山民噗通跪下,磕头如捣蒜:“长官饶命!长官饶命啊!小老儿是被逼的!鬼子抓了我孙子,逼我给他们带路进山找你们!我不带路,他们就要杀我全家啊!”
宋希濂眼神锐利地盯着他:“鬼子有多少人?到哪里了?”
“有……有好几百人!带着小炮和歪把子(机枪),昨天到的山外的李家集,逼着我们几个熟悉路的今天带他们进山!估计……估计明天中午就能到‘鬼见愁’口!”老山民颤抖着回答。
情况危急!日军追兵比预想的还要近!
就在这时,旁边那个一直沉默的年轻“山民”突然开口,语气镇定:“长官,别信他的鬼话!他是李集维持会的副会长,主动给鬼子卖命的!我知道一条鬼子不知道的密道,可以绕到他们屁股后面!”
众人都是一愣。宋希濂看向这个年轻人,约莫二十出头,衣衫褴褛但眼神清澈坚定:“你是什么人?”
年轻人挺直腰板:“我叫杨树根,是天目山游击支队二分队的侦察员!我们沈队长听说国军兄弟进了山,特地派我来接应!没想到碰上这汉奸!”
天目山游击队?宋希濂和高天亮对视一眼。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杨树根的出现,带来了转机。他证实了老山民关于日军明日抵达的情报,并提供了那条隐秘的采药小道,可以直通“鬼见愁”一侧的制高点——“鹰喙崖”,那里可以俯瞰主要入口。
宋希濂立刻做出部署:由杨树根带路,高天亮侦察连主力连夜出发,经密道抢占鹰喙崖,构筑伏击阵地;石永固工兵排带领主力,在“鬼见愁”谷内利用地形大量设置陷阱、诡雷和简易工事;张云鹤团在谷口正面构筑诱敌深入的阻击阵地。
一个利用天险、出其不意打击追兵的计划迅速形成。夜色笼罩下,部队如同精密的齿轮,开始高速运转。高天亮连队的身影消失在密林深处,主力部队则在黑暗中紧张地布置着死亡陷阱。
宋希濂站在“鬼见愁”的入口,望着黑黢黢的峡谷和远处连绵的群山。明天,这里将变成埋葬日军的坟场,还是三十六师的绝地?那个突然出现的游击队侦察员杨树根,是真正的援手,还是……?所有的答案,都将在即将到来的血战中揭晓。
十一月九日,在惨烈的空袭、艰难的行军、关键的战略抉择和意外出现的游击队向导中度过。三十六师再次被逼到悬崖边,却也在绝境中看到了一线反戈一击的战机。天目山的神秘面纱,正被战火缓缓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