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想不出标题-《游泳:绑定人气系统,成为泳道之》

  国庆头三天,李翔海一直在进行着日常训练,李翔海的身体已经对水温有了本能般的记忆。

  热身的有氧游水流温和地包裹着他唤醒了沉睡的肌肉接着,便是这几日的重头戏,高肘划手的技术动作训练。

  胡翔俊锐利的目光紧紧锁定李翔海每一次划臂的轨迹。

  “停!” 胡翔俊的洪亮的声音在水下也显得格外清晰。

  李翔海立刻停下,浮出水面抹了把脸。

  “看这里,小海。” 胡翔俊把平板屏幕转向他,指尖点在慢放定格的画面上。

  “角度偏了,理想状态是入水后,前伸,然后高肘、小臂垂直向下抓住水,再向后、向外推满,你这里。”

  他的指尖在屏幕上画出一条偏离的轨迹线。

  “小臂过早下压,角度不够,导致你抓水的效率低,后续推水的行程也短了、力量散了,你感觉呢?”

  李翔海盯着屏幕上那偏离的曲线又对比着旁边胡翔俊给出的正确角度,深吸一口气,用力点点头。

  “明白了,教练!我再找找感觉!”

  他猛地扎回水中,这一次,他将意识完全集中在肩关节的稳定和肘关节的屈伸角度上,刻意放慢动作,去感受水流在正确角度下被抓住再被推走的微妙变化。

  精雕细琢技术细节,远比在比赛中拼尽全力冲刺更消耗心神。

  技术训练过后,这不仅是体能的考验,更是对技术转换流畅度和体能合理分配的综合检验。

  李翔海按照自己的节奏在水中穿梭,蝶、仰、蛙、自四种泳姿交替。

  胡翔俊则抱着胳膊在池边踱步偶尔在记录板上写下几笔。

  短暂的午休后,是更侧重耐力和爆发力维持的陆上训练,深蹲自然是最好能提升下肢耐力和爆发的运动之一。

  胡翔俊站在李翔海身后,双手虚扶在杠铃杆两侧,目光如炬。

  “脚掌抓地,核心收紧,脊柱中立。”

  他的声音在杠铃片的撞击声中格外清晰。

  “想象你是在水里蹬壁出发,不是往下坐,是往后下方坐,髋部发力驱动,起!”

  深蹲间隙,穿插着看似简单却极考验本体感觉和协调性的训练。

  如倒立,连续弓步走等。

  倒立靠墙,血液涌向头部,李翔海努力控制着身体平衡,感受着核心肌群细微的调整。

  连续弓步走,手持小哑铃,每一步都要求髋、膝、踝的稳定联动,模拟水中蹬腿。

  当训练馆的灯光熄灭,基地彻底沉入寂静,李翔海才真正感受到一丝假期的松弛。

  回到胡翔俊的宿舍,最大的享受莫过于师父新添置的那台专业级按摩椅,整个人陷进去的那一刻,贴合人体工学的支撑感瞬间包裹住全身。

  李翔海摸索着按下了启动键。

  “嗡……” 低沉的电机启动声响起。

  下一秒,仿佛有无数双精准而有力的手,同时按上了他疲惫不堪的身体。

  气囊从脚踝开始,如同波浪般有序充气、挤压、释放,带走长途奔跑积累的肿胀感。

  滚轮力道沉稳地揉捏、推拿,将深层的僵硬一点点化开。

  他舒服得长长吐出一口气,紧绷了一天的神经在这全方位的抚慰下,彻底松弛下来,几乎要沉沉睡去。

  “…师父,这椅子按起来真舒服,多少钱?我也想往我宿舍放一个。” 李翔海的声音从按摩椅深处传来,带着满足的喟叹。

  胡翔俊报了一个让李翔海这个少年惊叹的价格。

  “嘶……” 李翔海彻底闭嘴了,只能在心里默默嫉妒有钱人的世界。

  然而,就在他放松地瘫在按摩椅里时,眼角的余光敏锐地捕捉到一丝异样,胡翔俊鼻梁上那副平光眼镜的镜片,此刻正清晰地反光。

  而反光里映出的平板屏幕一角,一闪而过的,分明是一个画风复古、线条硬朗的热血运动番的暂停画面。

  胡翔俊似乎瞬间察觉到了徒弟的视线,手指在屏幕上飞快地一划,画面瞬间切换成了布满曲线和数字的训练数据图表,动作流畅得仿佛刚才那一幕只是李翔海的幻觉。

  几天的朝夕相处,训练场上那层由秒表和指令构筑的严苛壁垒,在宿舍这个相对私密的空间里,似乎被悄然撬开了一丝缝隙。

  李翔海发现,这位在池边如同冷面裁判的师父,私底下竟藏着不小的反差。

  甚至有一次,李翔海在讨论一个技术细节时,大胆地提出了不同看法。

  “教练,我觉得刚才那个角度,我要是再稍微往上抬一点,可能更有利于后面的推水…”

  胡翔俊起初会皱眉,但若李翔海说得在理,他也会认真听完,然后冷冷地回一句:“…有点道理,明天试试看。”

  更让李翔海意外的是另一次。

  他在完成一组高强度训练后,累得直喘,小声嘀咕了一句:“…这强度,感觉比全运会决赛还累…”

  胡翔俊耳朵尖得很,闻言转过头,嘴角竟罕见地向上扯了一下,抬手作势要敲他脑门。

  “臭小子,翅膀硬了是吧?嫌我练得狠?行啊,下水,就用你刚才抱怨的劲儿,给我游个达标成绩出来看看!”

  虽是笑骂,眼底却并无真正的怒意。

  几天的朝夕相处,训练场上的严苛壁垒在宿舍这个相对私密的空间里,似乎悄然松动了一些。

  过了三天,省队的工作人员陆续返岗,沉寂的基地重新注入活力。

  食堂飘出熟悉的营养餐香气,专业队医那双透视肌骨的手也重新上岗。

  当队医精准的指压取代了按摩椅,当营养师精心调配的餐食取代了胡氏烩菜,李翔海知道,真正的假期结束了。

  随之而来的,是更大强度、更系统化的训练计划。

  有了完善的后勤保障,胡翔俊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放手施为。

  水中的技术训练要求更加严苛,力量训练的负荷稳步提升,体能储备训练也进入了新的周期。

  每一天,李翔海都感觉自己在被推向新的极限,身体在疲惫与酸痛中,悄然积蓄着更强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