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小雪初晴。明兰从寿安堂请安出来,正遇盛紘满面寒霜地从书房走出,身后跟着战战兢兢的管事。她侧身避让时,隐约听见“退亲”、“颜面”等字眼,心下便明白了几分。
回到房中,却见小桃忧心忡忡地收拾着碎瓷片——竟是墨兰方才来闹过,摔了她最爱的雨过天青笔洗。
“四姑娘哭喊着说...说姑娘害了她...”小桃红着眼圈,“奴婢拦不住...”
明兰看着地上碎片,轻叹一声:“收拾了吧。”她取出针线筐,继续绣那幅未完成的《寒江独钓图》,针脚却不如往日平稳。
午后老太太唤她过去,屏退左右后叹道:“墨儿这事,你怎么看?”
明兰垂眸:“四姐姐一时想岔了,父亲正在气头上...”
“我不是问这个。”老太太目光如炬,“文家那孩子,你怎么看?”
明兰沉吟片刻,轻声道:“孙女那日赏菊宴上见过文公子。虽只寥寥数语,但观其谈吐,确有才学。庄先生也常夸他文章有灵气。”
老太太颔首:“你父亲也是爱他才学。只是墨儿...”
“四姐姐是委屈了。”明兰斟酌词句,“她是嫡女,自小锦衣玉食,眼见姐妹们将来都是高门贵妇,难免心有不甘。”她话锋一转,“但文公子秋闱中是亚元,来年春闱极有希望。若真能高中,便是进士及第,届时...”
老太太若有所思:“你是说...墨儿眼光短浅了?”
明兰温声道:“孙女不敢妄议姐姐。只是想起孔嬷嬷赠书时曾说:‘观人观其志,莫观其饰’。文公子冬日单衣苦读,足见心志坚毅。这般人物,困顿只是暂时。”
老太太凝视她良久,忽然道:“这些话,该让你父亲听听。”
明兰忙道:“孙女人微言轻...”
“不是让你去说。”老太太微笑,“去书房给你父亲送参汤——就说我让送的。”
明兰会意,福身告退。
书房内,盛紘正对着一纸退婚书发愁。见明兰进来,勉强笑道:“六丫头怎么来了?”
明兰奉上参汤:“祖母惦记父亲劳累,让女儿送来。”她瞥见桌上婚书,故作不经意道,“可是为文家的事烦心?”
盛紘叹道:“你四姐姐闹得不成样子。文家虽贫寒,却也是清流门第,这般退亲,实在...”
明兰轻声道:“女儿那日赏菊宴,见文公子作《菊赋》,有‘宁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之句。这般风骨,倒是难得。”
盛紘一怔:“你记得倒清楚。”
“女儿愚钝,只觉着文公子不像池中物。”明兰垂眸,“庄先生常夸他文章有灵气,更难得是心性坚毅。听说冬日里常在寺中借光读书,一袭单衣也不叫苦...”
盛紘若有所思:“庄先生确实常夸他。”
明兰又道:“女儿读《史记》,见韩信受胯下之辱,终成一代名将;范雎敝衣见秦王,终展济世之才。古来贤才,多经磨难。”她顿了顿,“文公子若真能高中,便是进士及第。届时四姐姐便是进士夫人,谁还敢小瞧?”
盛紘手中参汤微晃。这些道理他何尝不知,只是被墨兰一闹,反倒糊涂了。
明兰轻声道:“自然,四姐姐的委屈也是真的。女儿只是想着...若是文公子来日高中,四姐姐如今嫌他贫寒,将来岂不悔之晚矣?”
说罢便福身告退,留下盛紘独自沉思。
晚间,盛紘罕见地去了西院静室。林噙霜哭得梨花带雨:“主君!墨儿可是您的嫡女啊...”
盛紘冷声道:“我只问一句:文生若中进士,你可还觉得委屈?”
林噙霜一怔:“可...可若是中不了...”
“中不了?”盛紘冷笑,“那你当初为何撺掇墨儿与他私会?不就是看中他的才学?”
林噙霜语塞。
盛紘拂袖:“明日我便去文家赔罪。这亲事若是退了,墨儿就一辈子在家庙待着吧!”
消息传到林栖阁,墨兰惊得忘了哭:“父亲...父亲真这么说?”
云栽点头:“老爷已经备礼了,明日一早就去文家。”
墨兰瘫坐在地,喃喃道:“可...可那穷酸...”
“姑娘!”云栽急道,“文公子若是中了进士,便是官身!届时多少高门贵女求嫁?您如今悔婚,岂不是...”
墨兰猛地惊醒。是了,她怎忘了这茬?文炎敬若是高中...若是高中...
她急忙扑到妆台前:“快!快给我梳妆!我去求父亲!”
却说盛紘从西院出来,信步走到花园。月下见一人独坐亭中,竟是明兰在焚香抚琴。琴声淙淙,正是《梅花三弄》。
盛紘驻足聆听,忽觉心中郁气渐消。他想起明兰日间的话,又想起文炎敬的诗文,终于下定决心。
次日,盛紘亲赴文家赔礼。文三叔公本欲坚持退婚,却见盛紘诚意十足,又念及文炎敬前程,终是松口。
婚事虽保住了,盛紘却添了新规:墨兰禁足至出嫁,林噙霜不得再过问女儿婚事。
消息传回,墨兰喜忧参半。喜的是亲事未黄,忧的是前程未卜。
她难得寻明兰道谢:“六妹妹...多谢你在父亲面前美言。”
明兰温声道:“四姐姐言重了。姐妹之间,本该相互帮衬。”
墨兰看着她平静的面容,忽然问:“你若是我,会嫁么?”
明兰浅笑:“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女儿家哪能自作主张?”她顿了顿,“只是想着,既选了路,便好好走下去。”
墨兰若有所思地离去。
明兰在日记中写下:“劝解父亲,非为私心;文生之才,确实可期;但愿四姐,惜此良缘。”
写罢,她吹熄烛火。窗外月光如水,照着盛府暂时的安宁。
而此时的文家小院,文炎敬正对灯苦读。案头放着一方新砚——正是盛家今日送来的赔礼。
“盛明兰...”他轻抚砚台,想起赏菊宴上那双清亮的眼睛,“若非你...”
话未说完,却化作一声叹息。
烛火摇曳,映着青年坚毅的面容。春闱在即,他唯有奋力一搏。
这场因贫富而起的风波暂时平息,但所有人的命运,都已悄然改变。
        回到房中,却见小桃忧心忡忡地收拾着碎瓷片——竟是墨兰方才来闹过,摔了她最爱的雨过天青笔洗。
“四姑娘哭喊着说...说姑娘害了她...”小桃红着眼圈,“奴婢拦不住...”
明兰看着地上碎片,轻叹一声:“收拾了吧。”她取出针线筐,继续绣那幅未完成的《寒江独钓图》,针脚却不如往日平稳。
午后老太太唤她过去,屏退左右后叹道:“墨儿这事,你怎么看?”
明兰垂眸:“四姐姐一时想岔了,父亲正在气头上...”
“我不是问这个。”老太太目光如炬,“文家那孩子,你怎么看?”
明兰沉吟片刻,轻声道:“孙女那日赏菊宴上见过文公子。虽只寥寥数语,但观其谈吐,确有才学。庄先生也常夸他文章有灵气。”
老太太颔首:“你父亲也是爱他才学。只是墨儿...”
“四姐姐是委屈了。”明兰斟酌词句,“她是嫡女,自小锦衣玉食,眼见姐妹们将来都是高门贵妇,难免心有不甘。”她话锋一转,“但文公子秋闱中是亚元,来年春闱极有希望。若真能高中,便是进士及第,届时...”
老太太若有所思:“你是说...墨儿眼光短浅了?”
明兰温声道:“孙女不敢妄议姐姐。只是想起孔嬷嬷赠书时曾说:‘观人观其志,莫观其饰’。文公子冬日单衣苦读,足见心志坚毅。这般人物,困顿只是暂时。”
老太太凝视她良久,忽然道:“这些话,该让你父亲听听。”
明兰忙道:“孙女人微言轻...”
“不是让你去说。”老太太微笑,“去书房给你父亲送参汤——就说我让送的。”
明兰会意,福身告退。
书房内,盛紘正对着一纸退婚书发愁。见明兰进来,勉强笑道:“六丫头怎么来了?”
明兰奉上参汤:“祖母惦记父亲劳累,让女儿送来。”她瞥见桌上婚书,故作不经意道,“可是为文家的事烦心?”
盛紘叹道:“你四姐姐闹得不成样子。文家虽贫寒,却也是清流门第,这般退亲,实在...”
明兰轻声道:“女儿那日赏菊宴,见文公子作《菊赋》,有‘宁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之句。这般风骨,倒是难得。”
盛紘一怔:“你记得倒清楚。”
“女儿愚钝,只觉着文公子不像池中物。”明兰垂眸,“庄先生常夸他文章有灵气,更难得是心性坚毅。听说冬日里常在寺中借光读书,一袭单衣也不叫苦...”
盛紘若有所思:“庄先生确实常夸他。”
明兰又道:“女儿读《史记》,见韩信受胯下之辱,终成一代名将;范雎敝衣见秦王,终展济世之才。古来贤才,多经磨难。”她顿了顿,“文公子若真能高中,便是进士及第。届时四姐姐便是进士夫人,谁还敢小瞧?”
盛紘手中参汤微晃。这些道理他何尝不知,只是被墨兰一闹,反倒糊涂了。
明兰轻声道:“自然,四姐姐的委屈也是真的。女儿只是想着...若是文公子来日高中,四姐姐如今嫌他贫寒,将来岂不悔之晚矣?”
说罢便福身告退,留下盛紘独自沉思。
晚间,盛紘罕见地去了西院静室。林噙霜哭得梨花带雨:“主君!墨儿可是您的嫡女啊...”
盛紘冷声道:“我只问一句:文生若中进士,你可还觉得委屈?”
林噙霜一怔:“可...可若是中不了...”
“中不了?”盛紘冷笑,“那你当初为何撺掇墨儿与他私会?不就是看中他的才学?”
林噙霜语塞。
盛紘拂袖:“明日我便去文家赔罪。这亲事若是退了,墨儿就一辈子在家庙待着吧!”
消息传到林栖阁,墨兰惊得忘了哭:“父亲...父亲真这么说?”
云栽点头:“老爷已经备礼了,明日一早就去文家。”
墨兰瘫坐在地,喃喃道:“可...可那穷酸...”
“姑娘!”云栽急道,“文公子若是中了进士,便是官身!届时多少高门贵女求嫁?您如今悔婚,岂不是...”
墨兰猛地惊醒。是了,她怎忘了这茬?文炎敬若是高中...若是高中...
她急忙扑到妆台前:“快!快给我梳妆!我去求父亲!”
却说盛紘从西院出来,信步走到花园。月下见一人独坐亭中,竟是明兰在焚香抚琴。琴声淙淙,正是《梅花三弄》。
盛紘驻足聆听,忽觉心中郁气渐消。他想起明兰日间的话,又想起文炎敬的诗文,终于下定决心。
次日,盛紘亲赴文家赔礼。文三叔公本欲坚持退婚,却见盛紘诚意十足,又念及文炎敬前程,终是松口。
婚事虽保住了,盛紘却添了新规:墨兰禁足至出嫁,林噙霜不得再过问女儿婚事。
消息传回,墨兰喜忧参半。喜的是亲事未黄,忧的是前程未卜。
她难得寻明兰道谢:“六妹妹...多谢你在父亲面前美言。”
明兰温声道:“四姐姐言重了。姐妹之间,本该相互帮衬。”
墨兰看着她平静的面容,忽然问:“你若是我,会嫁么?”
明兰浅笑:“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女儿家哪能自作主张?”她顿了顿,“只是想着,既选了路,便好好走下去。”
墨兰若有所思地离去。
明兰在日记中写下:“劝解父亲,非为私心;文生之才,确实可期;但愿四姐,惜此良缘。”
写罢,她吹熄烛火。窗外月光如水,照着盛府暂时的安宁。
而此时的文家小院,文炎敬正对灯苦读。案头放着一方新砚——正是盛家今日送来的赔礼。
“盛明兰...”他轻抚砚台,想起赏菊宴上那双清亮的眼睛,“若非你...”
话未说完,却化作一声叹息。
烛火摇曳,映着青年坚毅的面容。春闱在即,他唯有奋力一搏。
这场因贫富而起的风波暂时平息,但所有人的命运,都已悄然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