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柏中举的消息如同春风,一夜之间传遍扬州城。盛府门前车马络绎不绝,除了道贺的,更多是前来探听亲事的媒人。王氏每日接待这些媒人,笑得合不拢嘴,却又暗自斟酌。
“通判李家的大小姐,听说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就是身子弱了些...”王氏翻着媒人送来的帖子,对心腹嬷嬷道,“盐运司赵家的二小姐,家底丰厚,可到底是商贾出身...”
嬷嬷笑道:“夫人慢慢挑。大公子这般人才,又中了举,自然要选个十全十美的。”
正说着,丫鬟来报:“海家姑太太来了。”
王氏忙起身相迎。海姑太太是盛老太太的远房表妹,与盛家素来亲近。今日来访,显然也是为了长柏的亲事。
“听说柏儿中了举,我特地来道贺。”海姑太太笑着递上礼单,“小小意思,不成敬意。”
王氏接过礼单,见上面列着文房四宝、古籍字画,都是极风雅的物件,心中便有了数:“姑太太太客气了。柏儿能有今日,也多亏长辈们教导。”
二人说了一会闲话,海姑太太果然切入正题:“柏儿今年十八了吧?可说亲了?”
王氏笑道:“正要请姑太太帮忙留意呢。这几日媒人来了不少,我都挑花眼了。”
海姑太太抿了口茶,缓缓道:“我倒是想起一个人选——我娘家侄女,行二,今年十六,性子最是温婉贤淑。虽不敢说十全十美,但家教是极好的。”
王氏心中一动。海家是扬州有名的书香门第,海老爷官至翰林,家风清正。海家二小姐海朝云,她也是见过的,确实端庄大方。
“姑太太说的可是朝云那孩子?”王氏故作沉吟,“那孩子我见过,确实极好。只是...海家门第高,怕是看不上我们盛家...”
海姑太太笑道:“这是哪里话!盛家也是清流门第,柏儿又年轻有为,正是良配。若是夫人有意,我愿从中说合。”
王氏大喜,却又矜持道:“还得问问老太太和老爷的意思。”
消息传到寿安堂,老太太颔首道:“海家确实不错。朝云那孩子我见过几次,性子沉稳,配柏儿正好。”
盛紘也道:“海家门风清正,与我家正是门当户对。”
唯有明兰,听说后微微怔忡。海朝云是她的好友,若成了嫂嫂,自然是好事。但想到长柏那般严肃的性子,与朝云活泼的性情...
这日海朝云来访,明兰试探着问:“姐姐可听说...两家正在议亲的事?”
海朝云顿时红了脸,低声道:“祖母与我提过...说是盛家大公子...”
明兰观察她的神色,轻声问:“姐姐觉得如何?”
海朝云绞着帕子,声如蚊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哪有什么想法...”顿了顿,又极小声道,“只听说盛家大公子最是严肃古板...”
明兰失笑:“大哥确实严肃,但心地极好。姐姐这般性子,说不定正好互补。”
海朝云抬头,眼中带着羞涩与期待:“真的?”
明兰认真点头:“大哥面冷心热,最重责任。若是成亲,定会待姐姐好的。”
海朝云红着脸笑了:“其实...我见过盛家大公子几次。虽不曾说话,但看他待弟妹们极好,想来是个重情义的。”
明兰心中一动。原来朝云姐姐早已留意过大哥?
两家都有意,亲事进展极快。不过半月,便换了庚帖,定了亲事。消息传出,扬州城都说这是一桩好姻缘。
王氏欢喜之余,又有些感慨:“柏儿成了亲,就是大人了。时间过得真快...”
盛紘倒是想得开:“成了亲更好收心读书。来年春闱,说不定还能再进一步。”
最高兴的莫过于如兰。她拉着明兰道:“朝云姐姐要做咱们嫂嫂了!以后常来家里住,可就热闹了!”
明兰笑着点头,心中却想起另一件事。长柏定亲,最受刺激的怕是墨兰。同为嫡女,墨兰的亲事却还没着落...
果然,林栖阁内,墨兰又摔了一套茶具。
“海朝云!她也配!”墨兰气得浑身发抖,“不过是个翰林家的女儿,也敢攀附我盛家!”
云栽小声道:“听说海家二小姐温柔贤淑...”
“贤淑?”墨兰冷笑,“分明是看大哥中了举,来沾光的!若是大哥落第,她肯嫁?”
她越想越气,对长枫道:“你看看!大哥定了海家,你却连个说亲的都没有!都是那个小贱人害的!若不是她...”
“四姐姐!”长枫突然打断她,面色平静,“大哥定亲是喜事,我们该为他高兴。”他站起身,“我回房读书了。”
墨兰目瞪口呆地看着弟弟离去,气得险些晕厥。
而定亲宴上,长柏与海朝云第一次正式相见。长柏依旧严肃,但举止体贴;海朝云虽羞涩,却落落大方。二人虽话不多,却颇有默契。
明兰在一旁看着,心中欣慰。她特意准备了一对鸳鸯玉佩作为贺礼,寓意夫妻和睦。
宴后,海朝云悄悄对明兰道:“谢谢你那日开解我。其实...我觉得盛家大公子很好。”
明兰笑道:“以后该叫大哥了。”
海朝云红着脸点头,眼中满是幸福的光彩。
这桩亲事,似乎每个人都满意。唯有墨兰,在房中暗自垂泪,怨命运不公。
明兰在日记中记下:“大哥定亲,良缘天定;门当户对,家风清正;惟愿兄妹,各得其所。”
写罢,她望向窗外。月色如水,照着盛府的喜庆,也照着某些人的失意。
姻缘之事,最是难料。但无论如何,这是一桩好亲事。她真心为长柏和朝云高兴。
而此时的顾廷烨,正在边关营帐中收到家书。得知盛长柏定亲的消息,他莫名想起那个送他伤药的小姑娘。
“盛家...”他摩挲着白玉瓷瓶,唇角无意识扬起笑意。
或许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这份模糊的好感,正在悄然生长。
“通判李家的大小姐,听说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就是身子弱了些...”王氏翻着媒人送来的帖子,对心腹嬷嬷道,“盐运司赵家的二小姐,家底丰厚,可到底是商贾出身...”
嬷嬷笑道:“夫人慢慢挑。大公子这般人才,又中了举,自然要选个十全十美的。”
正说着,丫鬟来报:“海家姑太太来了。”
王氏忙起身相迎。海姑太太是盛老太太的远房表妹,与盛家素来亲近。今日来访,显然也是为了长柏的亲事。
“听说柏儿中了举,我特地来道贺。”海姑太太笑着递上礼单,“小小意思,不成敬意。”
王氏接过礼单,见上面列着文房四宝、古籍字画,都是极风雅的物件,心中便有了数:“姑太太太客气了。柏儿能有今日,也多亏长辈们教导。”
二人说了一会闲话,海姑太太果然切入正题:“柏儿今年十八了吧?可说亲了?”
王氏笑道:“正要请姑太太帮忙留意呢。这几日媒人来了不少,我都挑花眼了。”
海姑太太抿了口茶,缓缓道:“我倒是想起一个人选——我娘家侄女,行二,今年十六,性子最是温婉贤淑。虽不敢说十全十美,但家教是极好的。”
王氏心中一动。海家是扬州有名的书香门第,海老爷官至翰林,家风清正。海家二小姐海朝云,她也是见过的,确实端庄大方。
“姑太太说的可是朝云那孩子?”王氏故作沉吟,“那孩子我见过,确实极好。只是...海家门第高,怕是看不上我们盛家...”
海姑太太笑道:“这是哪里话!盛家也是清流门第,柏儿又年轻有为,正是良配。若是夫人有意,我愿从中说合。”
王氏大喜,却又矜持道:“还得问问老太太和老爷的意思。”
消息传到寿安堂,老太太颔首道:“海家确实不错。朝云那孩子我见过几次,性子沉稳,配柏儿正好。”
盛紘也道:“海家门风清正,与我家正是门当户对。”
唯有明兰,听说后微微怔忡。海朝云是她的好友,若成了嫂嫂,自然是好事。但想到长柏那般严肃的性子,与朝云活泼的性情...
这日海朝云来访,明兰试探着问:“姐姐可听说...两家正在议亲的事?”
海朝云顿时红了脸,低声道:“祖母与我提过...说是盛家大公子...”
明兰观察她的神色,轻声问:“姐姐觉得如何?”
海朝云绞着帕子,声如蚊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哪有什么想法...”顿了顿,又极小声道,“只听说盛家大公子最是严肃古板...”
明兰失笑:“大哥确实严肃,但心地极好。姐姐这般性子,说不定正好互补。”
海朝云抬头,眼中带着羞涩与期待:“真的?”
明兰认真点头:“大哥面冷心热,最重责任。若是成亲,定会待姐姐好的。”
海朝云红着脸笑了:“其实...我见过盛家大公子几次。虽不曾说话,但看他待弟妹们极好,想来是个重情义的。”
明兰心中一动。原来朝云姐姐早已留意过大哥?
两家都有意,亲事进展极快。不过半月,便换了庚帖,定了亲事。消息传出,扬州城都说这是一桩好姻缘。
王氏欢喜之余,又有些感慨:“柏儿成了亲,就是大人了。时间过得真快...”
盛紘倒是想得开:“成了亲更好收心读书。来年春闱,说不定还能再进一步。”
最高兴的莫过于如兰。她拉着明兰道:“朝云姐姐要做咱们嫂嫂了!以后常来家里住,可就热闹了!”
明兰笑着点头,心中却想起另一件事。长柏定亲,最受刺激的怕是墨兰。同为嫡女,墨兰的亲事却还没着落...
果然,林栖阁内,墨兰又摔了一套茶具。
“海朝云!她也配!”墨兰气得浑身发抖,“不过是个翰林家的女儿,也敢攀附我盛家!”
云栽小声道:“听说海家二小姐温柔贤淑...”
“贤淑?”墨兰冷笑,“分明是看大哥中了举,来沾光的!若是大哥落第,她肯嫁?”
她越想越气,对长枫道:“你看看!大哥定了海家,你却连个说亲的都没有!都是那个小贱人害的!若不是她...”
“四姐姐!”长枫突然打断她,面色平静,“大哥定亲是喜事,我们该为他高兴。”他站起身,“我回房读书了。”
墨兰目瞪口呆地看着弟弟离去,气得险些晕厥。
而定亲宴上,长柏与海朝云第一次正式相见。长柏依旧严肃,但举止体贴;海朝云虽羞涩,却落落大方。二人虽话不多,却颇有默契。
明兰在一旁看着,心中欣慰。她特意准备了一对鸳鸯玉佩作为贺礼,寓意夫妻和睦。
宴后,海朝云悄悄对明兰道:“谢谢你那日开解我。其实...我觉得盛家大公子很好。”
明兰笑道:“以后该叫大哥了。”
海朝云红着脸点头,眼中满是幸福的光彩。
这桩亲事,似乎每个人都满意。唯有墨兰,在房中暗自垂泪,怨命运不公。
明兰在日记中记下:“大哥定亲,良缘天定;门当户对,家风清正;惟愿兄妹,各得其所。”
写罢,她望向窗外。月色如水,照着盛府的喜庆,也照着某些人的失意。
姻缘之事,最是难料。但无论如何,这是一桩好亲事。她真心为长柏和朝云高兴。
而此时的顾廷烨,正在边关营帐中收到家书。得知盛长柏定亲的消息,他莫名想起那个送他伤药的小姑娘。
“盛家...”他摩挲着白玉瓷瓶,唇角无意识扬起笑意。
或许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这份模糊的好感,正在悄然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