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回到家日头已经落山,刚刚回到家,
林小荷就开始收拾房间,把从京城带回来的被褥铺好。沈远山抱着已经睡着的安生,轻手轻脚地走进来。
\"睡着了?\"林小荷小声问。
沈远山点点头,小心翼翼地把安生放在小床上,盖好被子。两人相视一笑,不约而同地长舒一口气。
\"总算是安顿下来了。\"林小荷揉着酸痛的腰,\"乡亲们太热情了,我笑得脸都僵了。\"
沈远山拉着她坐下,轻轻为她按摩肩膀:\"累坏了吧?这一路上都没好好休息。\"
\"不累。\"林小荷摇摇头,眼中闪着光,\"远山,咱们的医馆比原来大了好多!后面还有个小院子,我打算在那里种些草药,再养几只鸡...\"
沈远山笑着听她规划,突然想起什么:\"对了,明天我得早起去采些药材。一年多没回来,药园子虽然乡亲们帮着整理了,但药材肯定不够用。\"
\"我跟你一起去。\"林小荷立刻说,\"我记得后山这个季节该有金银花和黄芩了。\"
\"你记得这么清楚?\"沈远山有些惊讶。
林小荷得意地扬起下巴:\"那当然。在京城我可没闲着,把你那些医书都翻遍了。再说了...\"她声音低下来,\"我总想着,万一哪天咱们回来了,我得帮上你的忙才行。\"
沈远山心头一热,将她搂入怀中。月光透过窗棂,洒在两人身上,也洒在安生熟睡的小脸上。屋内安静得能听见彼此的呼吸声。
\"小荷,\"沈远山突然说,\"我想把医馆扩大一些,前面看病,后面设几间病房,重病的可以留观。再请两个学徒,多培养几个村医。\"
林小荷点点头:\"好啊。我看西厢房可以改造成病房,窗户开大些,透亮。对了...\"她眼睛一亮,\"我还有个想法。\"
\"什么想法?\"
\"我想在医馆旁边开个小药膳坊。\"林小荷兴奋地说,\"在京城时,我跟着慕夫人学了不少药膳方子。咱们因地制宜,用本地的食材做些养生粥、滋补汤,既帮人调理身子,又能贴补家用。\"
沈远山眼前一亮:\"这主意好!村里老人多,很多慢性病用药膳调理比吃药还管用。不过...\"他犹豫了一下,\"你会不会太累了?又要照顾安生,又要帮我打理医馆,再加上药膳坊...\"
\"怕什么?\"林小荷不以为意,\"李婶肯定愿意帮忙照看安生。再说了,咱们现在有钱了,实在忙不过来,可以请个帮工。\"
沈远山笑着摇头:\"你呀,在京城这一年,真长了不少见识。我记得刚认识你那会儿,跟生人说话都脸红。\"
林小荷轻捶他一下:\"还不都是被你逼的。整天板着脸,吓得我大气都不敢出。\"
两人低声说笑,生怕吵醒安生。夜渐深了,窗外的蟋蟀开始鸣唱,仿佛在欢迎他们回家。
第二天一早,医馆门前就排起了长队。沈远山刚打开大门,就被眼前的景象吓了一跳——不仅有本村的乡亲,还有不少邻村的人,甚至还有挑着担子远道而来的货郎。
\"沈大夫!我腰疼半年了,就等着您回来呢!\"
\"小荷姑娘,不,现在该叫沈夫人了,还记得我吗?我是隔壁村的周大娘啊!\"
\"沈神医,我这腿...\"
七嘴八舌的诉求让沈远山一时不知先应谁好。还是老里正有经验,敲着锣维持秩序:\"都排好队!按先来后到,急症优先!\"
林小荷端出几张长凳,让年老的病人先坐下等。又烧了一大锅菊花枸杞茶,给排队的人解暑。安生被李婶抱去照看,她才能腾出手来帮沈远山。
\"第一个,王大爷,您哪里不舒服?\"沈远山坐在诊桌前,温声问道。
王大爷是村里的老鳏夫,颤巍巍地伸出枯瘦的手腕:\"沈大夫,我这心口啊,老是揪着疼,吃不下睡不着的...\"
沈远山诊了脉,又问了症状,很快开了方子。林小荷熟练地抓药、包好,细细嘱咐煎服方法。
一上午转眼过去,看了二十多个病人,沈远山的嗓子都有些哑了。林小荷趁空档给他泡了杯胖大海茶,又端来早上就准备好的凉面。
\"先吃点东西吧。\"她心疼地说,\"下午还有这么多人等着呢。\"
沈远山刚要动筷子,一个中年妇人突然冲进医馆,\"扑通\"跪下:\"沈神医!求您救救我女儿吧!她高热三天了,现在开始说胡话了!\"
沈远山立刻放下碗筷:\"人在哪儿?\"
\"在...在门外牛车上,我...我抱不动...\"妇人泣不成声。
沈远山大步出门,林小荷紧随其后。牛车上躺着一个十来岁的女孩,面色潮红,呼吸急促,确实病得不轻。
沈远山摸了摸女孩的额头,烫得吓人。他轻轻掀开女孩的衣领,发现颈间有疹子,心中顿时了然。
\"是麻疹。\"他对林小荷说,\"快去准备青蒿、金银花、生石膏...要快!\"
林小荷转身跑回药房,不一会儿就配好了药。沈远山当即在院中架起小炉子煎药,同时用银针为女孩泄热。
\"大姐别急,\"林小荷安慰那妇人,\"沈大夫治过很多麻疹,您女儿会没事的。\"
药煎好后,沈远山亲自喂女孩服下。不到半个时辰,女孩的高热就退了些,呼吸也平稳多了。
\"得留观一晚。\"沈远山对妇人说,\"后面有病房,您和女儿就住下吧。\"
妇人千恩万谢,又要跪下,被林小荷扶住:\"大姐别这样,治病救人是我们的本分。\"
围观的村民纷纷赞叹。有人小声说:\"沈大夫的医术比从前更精进了,到底是见过大世面的。\"
\"那可不,\"李婶骄傲地说,\"人家可是给皇上瞧过病的!\"
沈远山听了直摇头,继续看诊。直到日头西斜,最后一个病人才离开。他累得几乎直不起腰,但心里却无比充实。
\"这才第一天呢,\"林小荷一边整理药柜一边说,\"明天肯定人更多。我看咱们真得请个帮手了。\"
正说着,一个怯生生的声音从门口传来:\"沈...沈大夫,您还收学徒吗?\"
两人回头,见是个十五六岁的少年,瘦高个子,眉眼清秀。沈远山觉得眼熟:\"你是...\"
\"我是村东头陈家的二小子,陈榆。\"少年紧张地搓着手,\"我...我读过几年私塾,认得些字。一直想学医,听说您回来了...\"
沈远山打量着他:\"学医很苦的,你能坚持吗?\"
\"能!\"少年挺直腰板,\"再苦也不怕!我娘常年卧病,要不是您当年施药,早就...我就想学成本事,帮像我娘这样的人。\"
林小荷被这番话说得心头一热,悄悄拉了拉沈远山的袖子。沈远山会意,点点头:\"好,你先来试试。管吃住,但没有工钱,愿意吗?\"
少年喜出望外,连连鞠躬:\"愿意!谢谢沈大夫!谢谢夫人!\"
就这样,医馆多了个小学徒。陈榆手脚勤快,脑子也灵,很快就学会了辨认常用药材。林小荷教他整理病案,沈远山则从最基础的脉象开始传授。
夜幕降临,忙碌了一天的医馆终于安静下来。林小荷做了几样家常菜,四人围坐一桌吃饭。安生坐在特制的高凳上,好奇地抓弄面前的米糊,弄得满脸都是。
\"慢点吃,小祖宗。\"林小荷边擦边笑,\"看你,比小猫洗脸还热闹。\"
沈远山看着这一幕,心中涌起难言的满足。这就是他想要的生活——简简单单,实实在在,用自己的医术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有爱人相伴,有孩子绕膝。
晚饭后,陈榆主动去洗碗。沈远山抱着安生在院子里散步,指着天上的星星教他认。林小荷收拾完厨房,站在门边看着父子俩,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想什么呢?\"沈远山回头问她。
林小荷走过来,靠在他肩上:\"想咱们以后的日子。等安生大了,医馆有了名气,药膳坊开起来了...说不定还能再添个闺女...\"
沈远山搂住她的肩,在她额上轻轻一吻:\"都会有的。只要我们在一起,什么都会有的。\"
夜风轻拂,带来田野的清香。安生在他们怀中打了个哈欠,渐渐合上眼睛。
        林小荷就开始收拾房间,把从京城带回来的被褥铺好。沈远山抱着已经睡着的安生,轻手轻脚地走进来。
\"睡着了?\"林小荷小声问。
沈远山点点头,小心翼翼地把安生放在小床上,盖好被子。两人相视一笑,不约而同地长舒一口气。
\"总算是安顿下来了。\"林小荷揉着酸痛的腰,\"乡亲们太热情了,我笑得脸都僵了。\"
沈远山拉着她坐下,轻轻为她按摩肩膀:\"累坏了吧?这一路上都没好好休息。\"
\"不累。\"林小荷摇摇头,眼中闪着光,\"远山,咱们的医馆比原来大了好多!后面还有个小院子,我打算在那里种些草药,再养几只鸡...\"
沈远山笑着听她规划,突然想起什么:\"对了,明天我得早起去采些药材。一年多没回来,药园子虽然乡亲们帮着整理了,但药材肯定不够用。\"
\"我跟你一起去。\"林小荷立刻说,\"我记得后山这个季节该有金银花和黄芩了。\"
\"你记得这么清楚?\"沈远山有些惊讶。
林小荷得意地扬起下巴:\"那当然。在京城我可没闲着,把你那些医书都翻遍了。再说了...\"她声音低下来,\"我总想着,万一哪天咱们回来了,我得帮上你的忙才行。\"
沈远山心头一热,将她搂入怀中。月光透过窗棂,洒在两人身上,也洒在安生熟睡的小脸上。屋内安静得能听见彼此的呼吸声。
\"小荷,\"沈远山突然说,\"我想把医馆扩大一些,前面看病,后面设几间病房,重病的可以留观。再请两个学徒,多培养几个村医。\"
林小荷点点头:\"好啊。我看西厢房可以改造成病房,窗户开大些,透亮。对了...\"她眼睛一亮,\"我还有个想法。\"
\"什么想法?\"
\"我想在医馆旁边开个小药膳坊。\"林小荷兴奋地说,\"在京城时,我跟着慕夫人学了不少药膳方子。咱们因地制宜,用本地的食材做些养生粥、滋补汤,既帮人调理身子,又能贴补家用。\"
沈远山眼前一亮:\"这主意好!村里老人多,很多慢性病用药膳调理比吃药还管用。不过...\"他犹豫了一下,\"你会不会太累了?又要照顾安生,又要帮我打理医馆,再加上药膳坊...\"
\"怕什么?\"林小荷不以为意,\"李婶肯定愿意帮忙照看安生。再说了,咱们现在有钱了,实在忙不过来,可以请个帮工。\"
沈远山笑着摇头:\"你呀,在京城这一年,真长了不少见识。我记得刚认识你那会儿,跟生人说话都脸红。\"
林小荷轻捶他一下:\"还不都是被你逼的。整天板着脸,吓得我大气都不敢出。\"
两人低声说笑,生怕吵醒安生。夜渐深了,窗外的蟋蟀开始鸣唱,仿佛在欢迎他们回家。
第二天一早,医馆门前就排起了长队。沈远山刚打开大门,就被眼前的景象吓了一跳——不仅有本村的乡亲,还有不少邻村的人,甚至还有挑着担子远道而来的货郎。
\"沈大夫!我腰疼半年了,就等着您回来呢!\"
\"小荷姑娘,不,现在该叫沈夫人了,还记得我吗?我是隔壁村的周大娘啊!\"
\"沈神医,我这腿...\"
七嘴八舌的诉求让沈远山一时不知先应谁好。还是老里正有经验,敲着锣维持秩序:\"都排好队!按先来后到,急症优先!\"
林小荷端出几张长凳,让年老的病人先坐下等。又烧了一大锅菊花枸杞茶,给排队的人解暑。安生被李婶抱去照看,她才能腾出手来帮沈远山。
\"第一个,王大爷,您哪里不舒服?\"沈远山坐在诊桌前,温声问道。
王大爷是村里的老鳏夫,颤巍巍地伸出枯瘦的手腕:\"沈大夫,我这心口啊,老是揪着疼,吃不下睡不着的...\"
沈远山诊了脉,又问了症状,很快开了方子。林小荷熟练地抓药、包好,细细嘱咐煎服方法。
一上午转眼过去,看了二十多个病人,沈远山的嗓子都有些哑了。林小荷趁空档给他泡了杯胖大海茶,又端来早上就准备好的凉面。
\"先吃点东西吧。\"她心疼地说,\"下午还有这么多人等着呢。\"
沈远山刚要动筷子,一个中年妇人突然冲进医馆,\"扑通\"跪下:\"沈神医!求您救救我女儿吧!她高热三天了,现在开始说胡话了!\"
沈远山立刻放下碗筷:\"人在哪儿?\"
\"在...在门外牛车上,我...我抱不动...\"妇人泣不成声。
沈远山大步出门,林小荷紧随其后。牛车上躺着一个十来岁的女孩,面色潮红,呼吸急促,确实病得不轻。
沈远山摸了摸女孩的额头,烫得吓人。他轻轻掀开女孩的衣领,发现颈间有疹子,心中顿时了然。
\"是麻疹。\"他对林小荷说,\"快去准备青蒿、金银花、生石膏...要快!\"
林小荷转身跑回药房,不一会儿就配好了药。沈远山当即在院中架起小炉子煎药,同时用银针为女孩泄热。
\"大姐别急,\"林小荷安慰那妇人,\"沈大夫治过很多麻疹,您女儿会没事的。\"
药煎好后,沈远山亲自喂女孩服下。不到半个时辰,女孩的高热就退了些,呼吸也平稳多了。
\"得留观一晚。\"沈远山对妇人说,\"后面有病房,您和女儿就住下吧。\"
妇人千恩万谢,又要跪下,被林小荷扶住:\"大姐别这样,治病救人是我们的本分。\"
围观的村民纷纷赞叹。有人小声说:\"沈大夫的医术比从前更精进了,到底是见过大世面的。\"
\"那可不,\"李婶骄傲地说,\"人家可是给皇上瞧过病的!\"
沈远山听了直摇头,继续看诊。直到日头西斜,最后一个病人才离开。他累得几乎直不起腰,但心里却无比充实。
\"这才第一天呢,\"林小荷一边整理药柜一边说,\"明天肯定人更多。我看咱们真得请个帮手了。\"
正说着,一个怯生生的声音从门口传来:\"沈...沈大夫,您还收学徒吗?\"
两人回头,见是个十五六岁的少年,瘦高个子,眉眼清秀。沈远山觉得眼熟:\"你是...\"
\"我是村东头陈家的二小子,陈榆。\"少年紧张地搓着手,\"我...我读过几年私塾,认得些字。一直想学医,听说您回来了...\"
沈远山打量着他:\"学医很苦的,你能坚持吗?\"
\"能!\"少年挺直腰板,\"再苦也不怕!我娘常年卧病,要不是您当年施药,早就...我就想学成本事,帮像我娘这样的人。\"
林小荷被这番话说得心头一热,悄悄拉了拉沈远山的袖子。沈远山会意,点点头:\"好,你先来试试。管吃住,但没有工钱,愿意吗?\"
少年喜出望外,连连鞠躬:\"愿意!谢谢沈大夫!谢谢夫人!\"
就这样,医馆多了个小学徒。陈榆手脚勤快,脑子也灵,很快就学会了辨认常用药材。林小荷教他整理病案,沈远山则从最基础的脉象开始传授。
夜幕降临,忙碌了一天的医馆终于安静下来。林小荷做了几样家常菜,四人围坐一桌吃饭。安生坐在特制的高凳上,好奇地抓弄面前的米糊,弄得满脸都是。
\"慢点吃,小祖宗。\"林小荷边擦边笑,\"看你,比小猫洗脸还热闹。\"
沈远山看着这一幕,心中涌起难言的满足。这就是他想要的生活——简简单单,实实在在,用自己的医术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有爱人相伴,有孩子绕膝。
晚饭后,陈榆主动去洗碗。沈远山抱着安生在院子里散步,指着天上的星星教他认。林小荷收拾完厨房,站在门边看着父子俩,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想什么呢?\"沈远山回头问她。
林小荷走过来,靠在他肩上:\"想咱们以后的日子。等安生大了,医馆有了名气,药膳坊开起来了...说不定还能再添个闺女...\"
沈远山搂住她的肩,在她额上轻轻一吻:\"都会有的。只要我们在一起,什么都会有的。\"
夜风轻拂,带来田野的清香。安生在他们怀中打了个哈欠,渐渐合上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