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城里的青石板路被百年间的脚步磨得发亮,墙头上的瓦当积着青苔,每一道砖缝里都藏着说不尽的故事。我在寻访这座古城遗迹时,遇到了开着杂货铺的老王。他五十多岁,脸上的皱纹里都裹着老城的烟火气,聊起所城里的旧事,他猛吸一口烟,烟圈慢悠悠飘向货架上的老物件,开口讲了这段关于“大仙”的童年奇遇。
1978年的夏天,所城里还保留着完整的四合院群落,老王那时叫王小柱,六岁,跟着姥姥住在南门里的一座老院子里。院子不大,却栽着一棵老石榴树,枝繁叶茂的树冠几乎遮住了半个院子,树下摆着几张竹椅,是街坊四邻傍晚闲聊的固定据点。那天傍晚刚下过一场小雨,空气里飘着石榴花的甜香和泥土的湿润气息,姥姥炖的芸豆土豆刚出锅,满院子都是饭菜香。
王小柱捧着碗蹲在门槛上,扒拉着碗里的米饭,耳朵却支棱着听大人们聊天。隔壁的张大爷正讲着在海边赶海的趣事,说自己昨天捡了一筐花蛤,煮出来鲜掉眉毛。王小柱嚼着土豆,忍不住插嘴:“张大爷,我也想去赶海,我能抓螃蟹!”话刚说完,就被姥姥拍了下后脑勺:“小孩子家家别乱插嘴,吃你的饭去。”旁边的邻居们都笑了,王小柱脸一红,捧着碗跑到石榴树下的小马扎上,赌气似的加快了吃饭速度。
饭吃完了,碗筷还在石桌上堆着,大人们又搬来竹椅,泡上粗茶,天南海北地聊起来。王小柱没人搭理,瞥见墙角堆着的一截枣木,想起前几天在巷口看见卖糖葫芦的大爷用木头做的小刀子,顿时来了兴致。他翻出姥姥纳鞋底用的锥子,又找了块磨得光滑的石头当凿子,坐在小马扎上叮叮当当地“开工”了,誓要做一把最威风的木头刀。
枣木质地坚硬,锥子扎下去只能留下一个小坑,王小柱却毫不在意,皱着眉头使劲凿着,鼻尖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夕阳把他的小影子拉得很长,映在斑驳的院墙上,像个认真干活的小木匠。石榴树的叶子被风吹得沙沙响,偶尔有花瓣飘落,落在他的头发上,他也浑然不觉。
就在他快要凿出刀刃的形状时,突然听见院墙外面传来“噼里啪啦”的声响,像是有人在扔什么硬东西。紧接着,就有圆滚滚的东西落在屋顶的瓦片上,顺着瓦垄的斜面滚下来,“嗒嗒嗒”地砸在地面上。王小柱的好奇心一下子被勾了起来,扔下手里的锥子和枣木,蹦蹦跳跳地跑过去捡。
地上散落着十几颗小泥丸,每颗都只有大拇指头那么大,圆溜溜的,表面光光滑滑,像是被人精心搓过一样。王小柱捡起来两颗放在手心比对,惊讶地发现它们几乎一模一样,连重量都差不多,就像是从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泥丸带着雨后泥土的清凉,攥在手里很舒服,他举着泥丸跑到大人们面前,大声喊:“姥姥,张大爷,你们看!有人扔泥丸进来!”
大人们停下聊天,瞥了一眼他手里的泥丸,反应却异常平淡。张大爷喝了口茶,慢悠悠地说:“没事儿,继续聊咱们的。”姥姥也只是摆了摆手:“别大惊小怪的,玩你的去吧。”王小柱愣住了,这要是平时有人往院子里扔东西,大人们早就出去查看了,今天怎么这么淡定?他心里的疑惑还没解开,就被大人们重新开始的聊天声盖了过去。
王小柱可不是能轻易罢休的性子,他在这条巷子里可是出了名的“小霸王”,前几天还领着几个小伙伴把巷口的柴火垛堆成了“城堡”。他觉得肯定是巷口的二狗子在搞恶作剧,上次两人因为抢弹弓还打了一架,说不定这是在报复他。想到这里,王小柱攥紧了手里的泥丸,又提起那把没完工的木头刀,气势汹汹地就往院门外冲。
姥姥在后面喊他:“小柱,别出去瞎跑!”他头也不回地喊:“我去教训二狗子!”推开门,巷子里的景象却让他傻了眼。雨后的巷道湿漉漉的,青石板路反射着夕阳的余晖,两旁的院门都关着,连个人影都没有。二狗子家的院门虚掩着,他凑过去听,里面传来二狗子妈喊他吃饭的声音,显然不在外面。
王小柱不甘心,握着木头刀在巷子里转了一圈。巷口的老槐树底下,只有几只麻雀在啄食,墙角倒是有几只猫,正懒洋洋地舔着爪子,见了他也只是瞥了一眼,继续打盹。他甚至跑到院墙外面的空地上查看,那里除了一片长得齐腰高的杂草,什么都没有,连个脚印都找不到。
太阳渐渐落山了,巷子里开始暗下来,远处传来谁家孩子哭的声音,还有大人喊孩子回家的吆喝声。王小柱心里有点发毛,握着木头刀的手也松了些,垂头丧气地往家走。刚推开院门,就听见院子里传来大人们的笑声,姥姥正和邻居们说着什么,笑得前仰后合。
“姥姥,外面没人!”王小柱把木头刀往地上一扔,委屈地说,“二狗子在家吃饭呢,也没有别的小孩,到底是谁扔的泥丸啊?”院子里的笑声更响了,隔壁的李老太太捂着嘴笑,指着他手里的泥丸说:“傻孩子,那不是人扔的,是大仙
        1978年的夏天,所城里还保留着完整的四合院群落,老王那时叫王小柱,六岁,跟着姥姥住在南门里的一座老院子里。院子不大,却栽着一棵老石榴树,枝繁叶茂的树冠几乎遮住了半个院子,树下摆着几张竹椅,是街坊四邻傍晚闲聊的固定据点。那天傍晚刚下过一场小雨,空气里飘着石榴花的甜香和泥土的湿润气息,姥姥炖的芸豆土豆刚出锅,满院子都是饭菜香。
王小柱捧着碗蹲在门槛上,扒拉着碗里的米饭,耳朵却支棱着听大人们聊天。隔壁的张大爷正讲着在海边赶海的趣事,说自己昨天捡了一筐花蛤,煮出来鲜掉眉毛。王小柱嚼着土豆,忍不住插嘴:“张大爷,我也想去赶海,我能抓螃蟹!”话刚说完,就被姥姥拍了下后脑勺:“小孩子家家别乱插嘴,吃你的饭去。”旁边的邻居们都笑了,王小柱脸一红,捧着碗跑到石榴树下的小马扎上,赌气似的加快了吃饭速度。
饭吃完了,碗筷还在石桌上堆着,大人们又搬来竹椅,泡上粗茶,天南海北地聊起来。王小柱没人搭理,瞥见墙角堆着的一截枣木,想起前几天在巷口看见卖糖葫芦的大爷用木头做的小刀子,顿时来了兴致。他翻出姥姥纳鞋底用的锥子,又找了块磨得光滑的石头当凿子,坐在小马扎上叮叮当当地“开工”了,誓要做一把最威风的木头刀。
枣木质地坚硬,锥子扎下去只能留下一个小坑,王小柱却毫不在意,皱着眉头使劲凿着,鼻尖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夕阳把他的小影子拉得很长,映在斑驳的院墙上,像个认真干活的小木匠。石榴树的叶子被风吹得沙沙响,偶尔有花瓣飘落,落在他的头发上,他也浑然不觉。
就在他快要凿出刀刃的形状时,突然听见院墙外面传来“噼里啪啦”的声响,像是有人在扔什么硬东西。紧接着,就有圆滚滚的东西落在屋顶的瓦片上,顺着瓦垄的斜面滚下来,“嗒嗒嗒”地砸在地面上。王小柱的好奇心一下子被勾了起来,扔下手里的锥子和枣木,蹦蹦跳跳地跑过去捡。
地上散落着十几颗小泥丸,每颗都只有大拇指头那么大,圆溜溜的,表面光光滑滑,像是被人精心搓过一样。王小柱捡起来两颗放在手心比对,惊讶地发现它们几乎一模一样,连重量都差不多,就像是从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泥丸带着雨后泥土的清凉,攥在手里很舒服,他举着泥丸跑到大人们面前,大声喊:“姥姥,张大爷,你们看!有人扔泥丸进来!”
大人们停下聊天,瞥了一眼他手里的泥丸,反应却异常平淡。张大爷喝了口茶,慢悠悠地说:“没事儿,继续聊咱们的。”姥姥也只是摆了摆手:“别大惊小怪的,玩你的去吧。”王小柱愣住了,这要是平时有人往院子里扔东西,大人们早就出去查看了,今天怎么这么淡定?他心里的疑惑还没解开,就被大人们重新开始的聊天声盖了过去。
王小柱可不是能轻易罢休的性子,他在这条巷子里可是出了名的“小霸王”,前几天还领着几个小伙伴把巷口的柴火垛堆成了“城堡”。他觉得肯定是巷口的二狗子在搞恶作剧,上次两人因为抢弹弓还打了一架,说不定这是在报复他。想到这里,王小柱攥紧了手里的泥丸,又提起那把没完工的木头刀,气势汹汹地就往院门外冲。
姥姥在后面喊他:“小柱,别出去瞎跑!”他头也不回地喊:“我去教训二狗子!”推开门,巷子里的景象却让他傻了眼。雨后的巷道湿漉漉的,青石板路反射着夕阳的余晖,两旁的院门都关着,连个人影都没有。二狗子家的院门虚掩着,他凑过去听,里面传来二狗子妈喊他吃饭的声音,显然不在外面。
王小柱不甘心,握着木头刀在巷子里转了一圈。巷口的老槐树底下,只有几只麻雀在啄食,墙角倒是有几只猫,正懒洋洋地舔着爪子,见了他也只是瞥了一眼,继续打盹。他甚至跑到院墙外面的空地上查看,那里除了一片长得齐腰高的杂草,什么都没有,连个脚印都找不到。
太阳渐渐落山了,巷子里开始暗下来,远处传来谁家孩子哭的声音,还有大人喊孩子回家的吆喝声。王小柱心里有点发毛,握着木头刀的手也松了些,垂头丧气地往家走。刚推开院门,就听见院子里传来大人们的笑声,姥姥正和邻居们说着什么,笑得前仰后合。
“姥姥,外面没人!”王小柱把木头刀往地上一扔,委屈地说,“二狗子在家吃饭呢,也没有别的小孩,到底是谁扔的泥丸啊?”院子里的笑声更响了,隔壁的李老太太捂着嘴笑,指着他手里的泥丸说:“傻孩子,那不是人扔的,是大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