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重点培养-《大富大贵》

  “宝国战友的信?信里怎么说的?”汪秀云的心像提到嗓子眼儿,心想,为什么寄信人不是宝国,而是宝国的战友?难道,宝国出事了?

  “信上说,宝国在训练的时候受伤了。他说宝国不让人告诉我,但是他觉得宝国肯定想见我。我看完信,想拿钱去车站买票,脚下一滑,就摔了。也不知道宝国现在怎么样了。”相对于自己的身体,张巧珍更担心儿子的安危。

  “巧珍,我这就给大刚写信,让他好好照顾宝国,你就放心吧!你把自己的身体养好了,才能照顾儿子。不然宝国知道你这样,还得担心你!”武胜利劝道。

  “是呀,师父,你得身体好了才能照顾宝国。这几天你就好好养着,啥都别想!”汪秀云随着他说。

  张巧珍笑道:“听你们的,我好好养着!我去不了,着急也没用!”

  “胜利叔,我带了早饭,你和师父一起吃点就回家休息吧,今天我陪师父!”汪秀云分好粥和馒头,将其中一个饭盒递给武胜利。

  “你和你师父吃吧,我回家吃去。我去睡一觉,下午来换你!”武胜利边说边往外走。

  “胜利叔,你明天来就行,我今天不走!”汪秀云忙叫住他。

  “不用,我下午来,不来不放心!”武胜利态度很坚决。

  汪秀云没多说什么,看着他离开,才坐下来和师父一起吃饭。

  “师父,你这次发病,可把胜利叔吓坏了,跑前跑后的,还陪了你一宿。我看他头发好像更白了!”汪秀云咬了一口馒头,试探着说道。

  “哪有你说的那么邪乎,他头发早就白了。”张巧珍低头吃粥,没看她。

  “像胜利叔这么好的人,太难找了。更何况,他儿子还和宝国是战友。”汪秀云趁机又说道。

  以往每次提到和武胜利相关的话题,师父要么不让她说,要么表现的有点不耐烦,这一次则不同,她脸上甚至还带着一丝笑意。汪秀云觉得有戏。

  她师徒二人吃完早饭,先是医生过来查房,之后护士过来输液。等医生、护士走后,张巧珍睡了一觉,再醒来已临近中午。

  见屋里没有外人,张巧珍拉住汪秀云的手,叮嘱道:“秀云呀,你师父我从十岁起开始剪纸,到现在四十多年了。这些年家里的日子一度艰难,但我从未放弃过剪纸。我知道你家里孩子多,还要照顾老人,但师父希望你别放弃,哪怕只有一点空闲时间,都要潜心钻研剪纸的手法与技巧。师父会把自己知道的都告诉你……”

  张巧珍似是有点激动,话没说完,已开始咳嗽。

  “师父,你放心吧,我不会放弃,我喜欢和你学剪纸。剪纸给我带来很多乐趣。小华也喜欢剪纸,她说等放假回来,要接着和你学。”汪秀云劝慰师父,但说的也是真心话。

  对她来说,剪纸是她的一种精神寄托。而且,她虽然没上过学,不认识几个字,但她明白,这门技艺要想传下去,必须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千万不能断了。

  听爱徒这么说,张巧珍心里踏实了。她身体不好,眼睛也花了,没有精力再带更多的徒弟,她有意重点培养汪秀云,让她带徒弟,把剪纸技艺传给冰城的年轻人和孩子。

  三天后,张巧珍出院了。她收到儿子的来信,说他腿上的伤好多了,很快就能归队。

  为了庆祝师父康复出院,汪秀云在家里准备了一桌饭菜,邀请师父、师姐和武胜利到家里吃饭。恰巧富锦华也放假回来,大家围坐在一起,分外热闹,唯独缺了富文兴。他去市政府参加一个重要会议,事关冰城经济发展。

  这几年,冰城十年九春旱,粮食生产始终上不去。年初,原肇城市委副书记张为民来冰城任市官员。上任伊始,他便带队沿着大林河经树城、前乡、兰乡、银城、韩村、红门、百隆公社进行踏查,调研地形地貌。

  冰城市三面环水,南部面对着大林河,西面和北面以江水为邻。因为境内地势高于江河水面,虽然建设了一些灌溉工程,但收效不大,只能望水兴叹。在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后,张为民立即召开常委会,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从肇城的大林河开渠引水,建设引林渠,牵来蛟龙落冰城市,并命名为“引林工程”。引林渠包括干渠,东分干渠和西分干渠。西分干渠在百隆乡吴家村注入大林河,东分干渠注入百隆乡石云水库。

  工程指挥部成立后,张为民从各单位抽调了精英。富文兴被抽调参加引林工程,和他一共被抽调的还有郑有才。

  富文兴回家时,已是夜里十点多。孩子们都睡了,只有汪秀云等他。

  “锅里给你留了馒头和几块肉,你去吃点吧。”汪秀云接过丈夫的外套,压低声音说。

  “不吃了,睡吧!我这几天可能都回来晚,你不用等我。过些天,我可能不能回家了。”每次回来晚,妻子都会等他,还给他留饭,让富文兴很过意不去。

  “咋不回家?啥事儿这么忙?”汪秀云忙问。

  “我得参加市里的一个工程,我们都去乡下。应该会住在那儿。”富文兴用手巾沾水,抹了把脸。

  “好不容易搬来城里,又要回去了?”汪秀云心里不是滋味。在乡下马棚、草房住的日子,她记忆犹新。

  “这次的工程肯定很艰苦,但是个大好事儿,一旦工程竣工,粮食产量上来了,还愁以后的日子不红火?”富文兴用妻子能理解的,通俗易懂的话,将引林工程的好处告诉她。

  “那粮食产的多了,是不是就总能吃大米、白面了?”汪秀云激动道。

  “那当然了!吃啥都不愁,想吃啥就吃啥!”富文兴笑道。

  “那可真是个大好事儿!”憧憬着以后能随便吃大米白面的日子,汪秀云更加振奋。她觉得,她应该做好丈夫的后盾,支持他好好工作。她也为自己丈夫能参加这么重要的工程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