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珍贵的礼物-《大富大贵》

  “刘叔!”

  未等母亲出来,富锦华已看清来人,是刘江的父亲刘永昌。

  “听你爸说你回来了,我就跟着他过来看看。”刘永昌笑道。

  “永昌来了!”汪秀云赶紧招呼道,“快屋里坐,正好今儿做了些菜,一起吃个饭。”她边说边抹了抹手,脸上堆着笑,语气里透着久违的热络。

  进屋后,富文兴把刘永昌介绍给陈玉田夫妇,又笑着向刘永昌介绍了陈玉田一家。寒暄后,刘永昌掏出一包酱肉,说给孩子们改善伙食,又拿了一瓶酒给富伯成,说是孝敬他的。

  汪秀云推辞不过,只好笑着收下,连声道谢。

  自孙女回来,富伯成脸上便一直挂着掩不住的喜气,连眼神都比往日亮了几分。这会儿又收了刘永昌的酒,更是精神焕发。

  富文兴笑道:“我们路过副食店,他非要买,我拦都拦不住!”

  刘永昌摆摆手:“一点心意,哪里用得着拦?锦华回来是大事,我这做长辈的也高兴啊!”

  刘永昌笑得眼角的皱纹都多了许多。他拍拍富伯成的肩,“二大爷,今晚我陪您喝两盅,不醉不归!”

  屋内顿时笑声一片,暖意融融,仿佛连窗外渐起的风也染上了几分温热。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刘永昌忽然放下杯筷,望着富锦华认真道:“丫头,刘江来信说,看你总不好好吃饭,这可不行呀!总干吃窝头咋能有营养?”

  富锦华心想,坏了,这刘江是把她吃窝头的事儿告诉他爸了,这下她舍不得花粮票的事儿要露馅了。

  她低头抿嘴,不敢接话。刘永昌顿了顿,声音放柔:“江子总惦记你,你说你俩小时候一块儿玩泥巴,现在他粗粗壮壮的,你还瘦得跟枝条似的,他能不操心?”

  富锦华眼眶一热,强压住鼻尖的酸意,轻声道:“刘叔,我没事的,我就干吃过一次窝头,被他看到了。平时我都买菜吃的。”

  “小华,爸不是给你粮票了吗?食堂伙食不好,就出去买点啥吃的。别省着!”富文兴随着刘永昌说。

  富锦华点点头,不敢再多说话,怕被父亲识破。

  刘永昌从怀里掏出一张粮票,压低声音说:“江子这次没回来,但告诉我,务必要把这个给你。”

  “叔,我不要。”富锦华连忙拒绝。

  “拿着吧,孩子!知道你节俭,可身体要紧。你收着,别推辞,不然江子知道得怪我了!”刘永昌将粮票塞进她手里,力道温和却不容拒绝。

  “永昌,这可不行,我每月都给小华寄粮票,可不能要你的!”富文兴连忙摆手推辞,脸上露出几分局促。

  刘永昌却执意不肯收回,只淡淡一笑:“文兴,江子说了,这是他做哥的该尽的心意。你给再多,也挡不住当哥的惦记妹妹。”他语气平和,却字字坚定,眼神里透着不容置疑的慈爱。

  “哎,行,那这次就让小华收下,仅此一次,可再不能给了!”富文兴只得笑着点头,举起酒杯遮住眼底的动容。

  富锦华攥着还带着体温的粮票,指尖微微发颤,喉头哽咽,终究没再说出拒绝的话。

  话音,刘永昌又给富伯成斟上酒,笑着岔开话题,“二大爷,喝酒喝酒,这可是老烧刀子,劲儿大着呢!”屋内重新热闹起来,炉火映着每个人的笑脸,仿佛将那些藏在心底的牵挂,也一并煨暖了。

  富锦华在家休假这几天,总有人过来看她,还带了她喜欢吃的东西,不过,让富锦华最喜欢的,还是郑有才带来的一件摘了肩章的军装。富锦华虽然不热衷打扮,但她知道,如今军装是最流行的款式。谁家要是有亲戚退伍,得了一件摘了肩章的旧军装,都要高兴好几天。

  郑有才笑呵呵地说:“这是我外甥女在部队时的衣服,洗得干干净净的,你要是不嫌弃就留着穿。”

  富锦华接过军装,布料虽微微洗的有些发白,却仍挺括有型,袖口还留着一道浅浅的缝补痕迹。

  她轻轻抚过肩部被剪去肩章的地方,心里涌起一股暖流,仿佛披上的不仅是一件衣裳,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情意。

  她抬头看向郑有才,感激道:“谢谢有才叔,这衣服……我一定会好好珍惜。”

  郑有才摆摆手,憨厚地笑着,“穿得暖和就行,别拘着。”

  “姐,你穿上让我们看看吧!”富俊阳凑过来,眼里闪着好奇的光。

  富锦华笑着点点头,当即把军装套在身上。衣服略大,袖子遮住了半截手掌,她将袖口轻轻挽起,整个人仿佛被镀上一层暖光。大家齐声叫好,说她穿上格外精神。

  几天的假期很快过去,富锦华收拾好行装,将那件军装细心地压在布包的最底下。母亲手里提着一双崭新的千层底布鞋:“华,把这鞋也带着,换着穿。”

  富锦华低头看着那细密针脚,眼眶一热,心想,母亲肯定又是熬夜给她做的。

  父亲则反复检查着她的行李,生怕遗漏了什么,还往他包里塞了几张粮票。叮嘱她路上小心。她一一应下,将父母的叮咛和牵挂牢牢系在心间。

  晨光微亮,大门口,陈玉田、刘红梅、周玉梅、金大山等几个邻居已等候多时,纷纷递上自家备好的吃食,塞进富锦华的布包里。富锦华眼眶湿润,连连道谢,却觉喉咙发紧,说不出完整的话来。

  陈玉田看着她说:“小华,在外头要是累了,别硬抗,身体要紧。常写信回来!”

  刘红梅随着丈夫说道:“馋了就买点好的,别委屈自己,你爸给你的粮票,别给他省着。”

  金大山爽朗叮嘱:“华,放假就回来,等你再回来,叔给你烤兔肉!”

  周玉梅红着眼眶,塞给她一包晒干的枣子:“路上吃,补气血。”

  富锦华用力点头,把每一张脸都牢牢记在心里。

  她走出几步,回望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忽然觉得,故乡不仅藏在布鞋的针脚里、军装的褶皱中,更在这牵挂里。她好想尽快结束学习,不再经历这离别。

  回到石城,富锦华将布包轻轻放在床头,取出千层底布鞋,抚摸着细密的针脚,仿佛看见母亲在灯下穿针引线的身影。

  她又把军装展开,细细打量着,越看越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