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不放弃-《大富大贵》

  黄昏时分,她站在厂区铁门前望向天空,云卷云舒,一如她起伏的心绪。在一阵“铃铃”声中,她看到邮递员向她挥手。

  “富锦华,有你的邮件!”

  按时间推算,富锦华猜测,这该是她的成绩单了。

  从邮递员手中接过邮件,她找了个没人的地方打开,成绩单就在她面前,她却没立即去看。

  由于准备仓促,各科基础不扎实,数学又考的不好。她已经做好落榜的准备,只希望成绩不那么差,特别是数学。

  她深吸一口气,终于鼓起勇气翻开成绩单,目光缓缓扫过那一列列分数,心跳随着每一科的成绩起伏。忽然,她的视线定格在数学那一栏——及格了,虽不高,却足以让她眼眶发热。

  风轻轻吹动纸张。她紧攥着成绩单,指尖微微发颤,将成绩单轻轻折好,放进衣兜,抬头望向远处的山影。

  夕阳正缓缓沉落,天边泛起橙红的光晕,像是为她悄然点亮的前路。那一刻,她明白,这不只是及格,更是对自己不放弃的证明。

  她转身朝厂区走去,脚步比来时轻快了许多。工友远远瞧见她脸上的笑意,打趣道:“锦华,有啥喜事?”

  她只是摇摇头,没说话,心里却像被晚风拂过的湖面,漾着微光。

  明天还要早起上工,可今晚,她想多走一段路,多看一眼这染着余晖的天空。她知道,有些努力未必即时开花,但那条深夜执笔、晨光赶考的路,已让她重新认识了自己——不是命运的逃兵,而是悄然前行的勇者。她的泪水无声滑落,洇湿了纸角。

  回到宿舍,她掏出成绩单,轻轻压在枕下,仿佛安放一段沉甸甸的过往。

  窗外月光如洗,洒在书桌上那支几乎用尽墨水的钢笔上,笔尖微微泛着光。富锦华翻开日记本,写下一行小字:“虽然落榜了,差十几分,但我觉得我赢了。”

  李娟从外边回来,看富锦华脸色不错,还以为她考上大学了,欣喜问道:“看我家小华这么高兴,是考上了,要当大学生了吧?”

  富锦华摇摇头,笑着把成绩单递过去,“没考上,不过数学及格了。”

  李娟愣了一下,翻看成绩,眼眶忽然红了,“你都没上高中,突击学了几个月,考这样已经很好了,而且数学这么难,你都及格了。要是换做我,做数学题估计像看天书一样。别灰心,小华,明年再考!”

  富锦华轻声说:“我也没想好要不要再考,但是我尽力了,这比我预想的成绩好。”富锦华这样说并非劝慰自己,而是真实的想法。她心中没有不甘,只有踏实。

  窗外月色静谧,照着两张年轻的脸,一张写满遗憾,一张却燃着微光。

  李娟握住她的手,粗糙的掌心传来暖意,“不急,你年轻,有的是机会。”

  富锦华点点头,目光落在桌角那摞翻旧的教材上,边角卷起,密密麻麻全是批注。她知道,落榜不是终点,而是起点。那些熬过的夜、算尽的草稿、默背的公式,早已在她心里种下光。她不再惧怕前路崎岖,因为已走过最暗的巷。

  几天后,富锦华休假回家,把成绩单拿给父亲看。

  富文兴激动地接过,昏黄的灯下,他反复摩挲那张纸,许久未语。

  富锦华以为父亲会失望,却见他缓缓抬头,眼里闪着光:“好,好,我闺女不孬。只学习几个月就考的这么好!特别是数学,都过及格线了。我听说,很多考上的,数学分数的也不是很高。”

  他顿了顿,声音有些哽咽:“咱们老富家这几辈都没出过读书人,爸也只是上了几年私塾,你能走到这一步,不容易。”

  富锦华低头看着鞋尖,眼眶发热。富文兴将成绩单小心翼翼折好,放进柜里那个锈迹斑斑的铁盒里,和富锦华的初中毕业证并排放着。

  “爸,我没想好,要不要再考一年。”富锦华低着头说。

  “你想考,爸就供你;不想考,咱也不勉强。”富文兴拍拍她的肩,声音低沉却坚定,“只要你觉得值,爸就是砸锅卖铁也陪你闯。”

  富锦华抬起头,月光正斜斜地照进屋内,落在父亲眼角的鱼尾纹上。

  她忽然明白,那铁盒里锁住的从不只是几张纸,而是这个家沉默却滚烫的希望。她轻轻说:“爸,我再想想。”话未落定,心里却已有一粒种子悄然发芽。

  次日,刘绍丽和宋晓霞来找富锦华。她们也收到高考成绩单了。宋晓霞考上了师范学校,刘绍丽则差了几分,眼圈泛红。

  三人坐在院门口的台阶上,蝉鸣四起,风拂过树梢,也拂过她们未干的泪痕。

  “我打算复读一年,来年再考一次!”刘绍丽忽然开口,声音不大,却惊飞了草间的雀鸟。

  “我还没想好,我再琢磨琢磨。我爸说让我自己拿主意。要是我能考上,他说啥都供我。”富锦华说。

  刘绍丽握紧她的手,眼神亮得像夜里的繁星,“你要是考,咱们一起复习,我这里有很多资料,都给你看。咱们不比谁更聪明,只比谁更敢拼。”

  “嗯,我再想想!”即便是此刻,好友说要复读,富锦华也没拿定注意。

  “你俩要是复读,我可以帮你们。我回家收拾收拾,复习资料、教材都给你们。你俩学习都好,不上大学可惜了!”宋晓霞笑着拍了拍两位好友的肩膀,想给她们鼓励。

  富锦华和刘绍丽都笑了。不管未来如何,这一刻的相视而笑,已胜过千言万语。

  夕阳西沉时,三人并肩走向街口的大柳树,影子拉得很长,像一条通往远方的路。

  10月的一个清晨,兰乡塑料厂广播里传来了一则消息,瞬间点燃了所有知青的心。

  “各位同志请注意,根据最新政策,符合条件的知青可以申请返城……”

  话音未落,整个厂区沸腾了。

  一个工人冲出宿舍,一路狂奔到厂区的操场,抓起一把黑土,紧紧攥在手心,高呼:“再见了!这片我们用青春浇灌的黑土地!”

  “娟姐,你听到了吗?咱们可以回家了!“刘继红激动得手舞足蹈。

  李娟喜极而泣:“是呀,咱们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相对于李娟和刘继红,富锦华的心情有点复杂。当初来厂里,她很不适应,可如今能回家了,她心里竟有些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