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冰城后,刘江依旧对富锦华很好。厂里渐渐多了关于他们的传闻,特别是刘江的好友们都说他们在处对象。刘江从不辩解,也不否认,只是默默地把好吃的塞进富锦华包里。
寒冬清晨,他总在她家巷口出现,手里攥着两根烤地瓜,热气在冷风中升腾成白雾。地瓜的甜香裹着暖意,富锦华接过时指尖轻触他冻红的手,两人相视一笑,什么也没说。
这日,刘江下定决心,准备向富锦华表明自己的心意。
他站在她家门口,心跳如鼓,手中的烤地瓜换成了她最爱吃的大白兔奶糖。
两人并肩走出一段距离,刘江深吸一口气,转头看向富锦华,声音微颤却坚定:“锦华,我……我喜欢你很久了。要不,咱俩处对象吧!”
富锦华怔住了,眼中闪过一丝惊慌,随即低下头,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书包带。
她许久未语,风卷着糖纸的窸窣声在耳畔轻响。
刘江的心一点点沉下去,却见她忽然抬眼,脸颊泛红,声音细若蚊蝇:“你……能不能再问一遍?”
刹那间,雪落无声,世界只剩彼此的呼吸。
刘江喉头一滚,指尖捏紧糖纸,又缓缓松开。他望着她低垂的睫毛,忽然笑了,将那包大白兔奶糖轻轻塞进她的手心,“锦华,”他声音比方才稳了许多,带着笑意,“咱俩处对象吧?”
她攥着糖,唇角微微翘起,像藏了整冬的暖阳终于破云而出,轻声应道:“嗯。”
雪花落在他们肩头,融成点点微光。他们并肩走在雪地里,脚印浅浅叠在一起,像一行未写完的诗。
富锦华悄悄将奶糖分了一半塞进刘江口袋,指尖沾着一小块糯米纸,触到了他掌心的温热。
春暖花开的时候,邻居周桂兰的肚子越来越大,眼看就要临盆。汪秀云常去探望,给她带吃的,也顺便帮着收拾屋子。
周桂兰摸着圆滚滚的肚子笑说:“婶儿,这段时间可多亏你了。我家赵光友每天就知道上班,都顾不上我!”
汪秀云摆摆手笑道:“你这孩子,可别说这些见外的话。”说着,她轻轻抚了抚周桂兰的背,“等孩子生下来,咱们这一片更热闹了。”
窗外的风裹着春意,吹动门楣上褪色的红布帘。汪秀云忽然想起什么,从布包里掏出件小衣服,“瞧我这记性,前几日缝的,你看看。”
周桂兰接过来,眼眶一热,“婶儿,您比赵光友还细心,这些日子,他都没想过这些,家里的活儿,他啥也不会干。”
两人说着笑着,阳光斜洒在屋内,照见浮尘轻舞,也照见岁月静好。
汪秀云轻拍她的手背,低声道:“我生小华的时候,你叔也这样,跟木头似的,连热水都不会烧。”说着,她望向窗外,目光仿佛穿过时光,落在那些早已泛黄的岁月里。
周桂兰笑着靠在枕头上,轻声问:“那后来呢?”
汪秀云抿嘴一笑,眼角微微泛起的皱纹里盛满柔光,“后来啊,他学会了烧热水,也会做点简单的饭菜了。我知道他单位忙,这也不怪他!”
话音落下,院外传来脚步声,正是赵光友提着菜回来了。汪秀云站起身。
赵光友笑着招呼:“婶儿又来看桂兰了?”
汪秀云点点头,接过他手中的菜篮,“都快当爹的人了,也该学着做做饭。”
周桂兰笑出声,屋里暖意融融。赵光友挠挠头,憨憨地笑:“婶儿说得是,我一定学,从明天开始!”
汪秀云望着他那副憨样,眼角笑意未散。
几天后,汪秀云正在洗菜,突然听见院外一阵慌乱的脚步声,紧接着是赵光友带着哭腔的声音:“婶儿!桂兰要生了,可怎么办啊?”
汪秀云立刻站起身,沉声道:“别慌,你去叫接生婆,我来照看她。”
她快步走进赵家小院,进了屋,握住周桂兰颤抖的手,轻声说:“不怕,有我在。”
窗外春雨淅沥,屋内灯火通明,几个小时后,一声响亮的啼哭划破夜空。汪秀云轻轻将婴儿裹进洗净的小被,眼中泛起泪光。
看着孩子,汪秀云心里不由得咯噔一下,这孩子的样子,和当初她夭折的儿子,也就是富俊凯的双胞胎哥哥儿竟有几分相似,都看上去很弱小,像是不太好,不好活。
“这孩子太弱了,能不能活过来,就看他的造化了。”接生婆怕周桂兰受不了,低声对汪秀云说。
汪秀云紧紧攥着床沿,心如刀绞。她望着那瘦小的身躯,默默将孩子抱紧了些,指尖轻抚过那张皱巴巴的小脸,心头一阵发酸。
窗外雨声未歇,灯光摇曳间,仿佛映出多年前那个没能留住的婴儿的影子。她咬了咬牙,在心里默念:“孩子,这一回,我一定护住你。”
她起身添了把柴,将炉火拨得更旺,又低声对虚弱的周桂兰说:“孩子很好,你放心睡吧。”
赵光友站在门口,眼眶通红,声音颤抖:“婶儿,这孩子……能行吗?”
汪秀云回头看了他一眼,目光坚定,“能行,只要咱们不放手,他就死不了。”她将孩子放在棉袄里裹着,用自己的体温去暖他,眼里没有一丝倦意,只有执拗的光。
直到天边泛起鱼肚白,雨也终于停了。汪秀云抱着孩子在窗前静坐,晨光一点点爬上她的肩头,映在婴儿微颤的睫毛上。她看着那张小脸,竟在啼哭间隙露出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心猛地一松,仿佛多年未解的心结被轻轻拂开。
“孩子应该没事儿了,活过来了。”汪秀云对守在一旁的赵光友说。
赵光友哽咽着点头,“婶儿,你是这孩子的救命恩人,给他取个名字吧!”
汪秀云低头想了片刻,低声道:“就叫赵德明吧。希望这孩子健康成长,有德行,为人光明磊落。”
“德明,好名字啊……”赵光友喃喃重复着,泪水滑进嘴角。
屋内炉火未熄,暖意缓缓流淌。孩子在汪秀云怀里动了动,小嘴微微嚅动,像是回应。
汪秀云把孩子递给赵光友,轻声道:“我回去给桂兰做点小米粥,再煮两个鸡蛋。你守着她娘俩儿,有事儿找我!”
“唉!谢谢婶儿!”赵光友接过孩子,双手微微发抖,却不敢有半分松懈。
汪秀云披上外衣推门而出,晨光渐亮,院中积水映着天色,像一面模糊的镜子。屋外雨后的泥土味混着草木清香扑面而来,一只麻雀跳上院墙,叽喳叫了两声,仿佛在报晓新一天的平安。她深吸一口气,脚步轻快地朝自家灶房走去。
        寒冬清晨,他总在她家巷口出现,手里攥着两根烤地瓜,热气在冷风中升腾成白雾。地瓜的甜香裹着暖意,富锦华接过时指尖轻触他冻红的手,两人相视一笑,什么也没说。
这日,刘江下定决心,准备向富锦华表明自己的心意。
他站在她家门口,心跳如鼓,手中的烤地瓜换成了她最爱吃的大白兔奶糖。
两人并肩走出一段距离,刘江深吸一口气,转头看向富锦华,声音微颤却坚定:“锦华,我……我喜欢你很久了。要不,咱俩处对象吧!”
富锦华怔住了,眼中闪过一丝惊慌,随即低下头,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书包带。
她许久未语,风卷着糖纸的窸窣声在耳畔轻响。
刘江的心一点点沉下去,却见她忽然抬眼,脸颊泛红,声音细若蚊蝇:“你……能不能再问一遍?”
刹那间,雪落无声,世界只剩彼此的呼吸。
刘江喉头一滚,指尖捏紧糖纸,又缓缓松开。他望着她低垂的睫毛,忽然笑了,将那包大白兔奶糖轻轻塞进她的手心,“锦华,”他声音比方才稳了许多,带着笑意,“咱俩处对象吧?”
她攥着糖,唇角微微翘起,像藏了整冬的暖阳终于破云而出,轻声应道:“嗯。”
雪花落在他们肩头,融成点点微光。他们并肩走在雪地里,脚印浅浅叠在一起,像一行未写完的诗。
富锦华悄悄将奶糖分了一半塞进刘江口袋,指尖沾着一小块糯米纸,触到了他掌心的温热。
春暖花开的时候,邻居周桂兰的肚子越来越大,眼看就要临盆。汪秀云常去探望,给她带吃的,也顺便帮着收拾屋子。
周桂兰摸着圆滚滚的肚子笑说:“婶儿,这段时间可多亏你了。我家赵光友每天就知道上班,都顾不上我!”
汪秀云摆摆手笑道:“你这孩子,可别说这些见外的话。”说着,她轻轻抚了抚周桂兰的背,“等孩子生下来,咱们这一片更热闹了。”
窗外的风裹着春意,吹动门楣上褪色的红布帘。汪秀云忽然想起什么,从布包里掏出件小衣服,“瞧我这记性,前几日缝的,你看看。”
周桂兰接过来,眼眶一热,“婶儿,您比赵光友还细心,这些日子,他都没想过这些,家里的活儿,他啥也不会干。”
两人说着笑着,阳光斜洒在屋内,照见浮尘轻舞,也照见岁月静好。
汪秀云轻拍她的手背,低声道:“我生小华的时候,你叔也这样,跟木头似的,连热水都不会烧。”说着,她望向窗外,目光仿佛穿过时光,落在那些早已泛黄的岁月里。
周桂兰笑着靠在枕头上,轻声问:“那后来呢?”
汪秀云抿嘴一笑,眼角微微泛起的皱纹里盛满柔光,“后来啊,他学会了烧热水,也会做点简单的饭菜了。我知道他单位忙,这也不怪他!”
话音落下,院外传来脚步声,正是赵光友提着菜回来了。汪秀云站起身。
赵光友笑着招呼:“婶儿又来看桂兰了?”
汪秀云点点头,接过他手中的菜篮,“都快当爹的人了,也该学着做做饭。”
周桂兰笑出声,屋里暖意融融。赵光友挠挠头,憨憨地笑:“婶儿说得是,我一定学,从明天开始!”
汪秀云望着他那副憨样,眼角笑意未散。
几天后,汪秀云正在洗菜,突然听见院外一阵慌乱的脚步声,紧接着是赵光友带着哭腔的声音:“婶儿!桂兰要生了,可怎么办啊?”
汪秀云立刻站起身,沉声道:“别慌,你去叫接生婆,我来照看她。”
她快步走进赵家小院,进了屋,握住周桂兰颤抖的手,轻声说:“不怕,有我在。”
窗外春雨淅沥,屋内灯火通明,几个小时后,一声响亮的啼哭划破夜空。汪秀云轻轻将婴儿裹进洗净的小被,眼中泛起泪光。
看着孩子,汪秀云心里不由得咯噔一下,这孩子的样子,和当初她夭折的儿子,也就是富俊凯的双胞胎哥哥儿竟有几分相似,都看上去很弱小,像是不太好,不好活。
“这孩子太弱了,能不能活过来,就看他的造化了。”接生婆怕周桂兰受不了,低声对汪秀云说。
汪秀云紧紧攥着床沿,心如刀绞。她望着那瘦小的身躯,默默将孩子抱紧了些,指尖轻抚过那张皱巴巴的小脸,心头一阵发酸。
窗外雨声未歇,灯光摇曳间,仿佛映出多年前那个没能留住的婴儿的影子。她咬了咬牙,在心里默念:“孩子,这一回,我一定护住你。”
她起身添了把柴,将炉火拨得更旺,又低声对虚弱的周桂兰说:“孩子很好,你放心睡吧。”
赵光友站在门口,眼眶通红,声音颤抖:“婶儿,这孩子……能行吗?”
汪秀云回头看了他一眼,目光坚定,“能行,只要咱们不放手,他就死不了。”她将孩子放在棉袄里裹着,用自己的体温去暖他,眼里没有一丝倦意,只有执拗的光。
直到天边泛起鱼肚白,雨也终于停了。汪秀云抱着孩子在窗前静坐,晨光一点点爬上她的肩头,映在婴儿微颤的睫毛上。她看着那张小脸,竟在啼哭间隙露出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心猛地一松,仿佛多年未解的心结被轻轻拂开。
“孩子应该没事儿了,活过来了。”汪秀云对守在一旁的赵光友说。
赵光友哽咽着点头,“婶儿,你是这孩子的救命恩人,给他取个名字吧!”
汪秀云低头想了片刻,低声道:“就叫赵德明吧。希望这孩子健康成长,有德行,为人光明磊落。”
“德明,好名字啊……”赵光友喃喃重复着,泪水滑进嘴角。
屋内炉火未熄,暖意缓缓流淌。孩子在汪秀云怀里动了动,小嘴微微嚅动,像是回应。
汪秀云把孩子递给赵光友,轻声道:“我回去给桂兰做点小米粥,再煮两个鸡蛋。你守着她娘俩儿,有事儿找我!”
“唉!谢谢婶儿!”赵光友接过孩子,双手微微发抖,却不敢有半分松懈。
汪秀云披上外衣推门而出,晨光渐亮,院中积水映着天色,像一面模糊的镜子。屋外雨后的泥土味混着草木清香扑面而来,一只麻雀跳上院墙,叽喳叫了两声,仿佛在报晓新一天的平安。她深吸一口气,脚步轻快地朝自家灶房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