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郎君的归来使得府邸一下子变得热闹非凡。这几个男人轮流陪伴着林芊芊,让她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起来。
林芊芊则悠然自得地享受着这种闲适的生活。她每天的主要活动就是听听八卦,再摆弄一下自己喜爱的花卉。不是她不爱热闹了,是太麻烦了,她的美貌和身份。每次出门都得大张旗鼓,前呼后拥,因为有许多年轻的公子都对她后院的侍君位置虎视眈眈,稍有不慎,恐怕就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林芊芊本打算过几年再给家里的男人们生孩子的,团子告诉她,她筑基后就算是修行之人了,很多事情都会被约束,怀孕也会变的不易,没办法,她就吃了自己炼制的增孕丹,抓紧时间给还没孩子的侧君生一胎。
林芊芊先前生下五个孩子:萧明玥、温书瑞、林明熙。
蝗灾前的两个孩子取名:萧烬玦的儿子萧景谦,孟之州的女儿孟清妍。
这三年凤鸾国休养生息,国力渐复,林芊芊的日子却围着“孕育”打转——她接连诞下三对孩儿,将侧君们的血脉一一续上。
先是一对龙凤胎,分别是江少白的女儿江雨眠,与慕容钰的儿子慕容凌;不久又添了对双胞胎女儿,苏逸尘的苏晴婉、南宫醉的南宫书韵凑成了娇憨的双姝;最后一胎仍是龙凤胎,这次是斩尘的孩子,儿子林明澈英气初显,女儿林明冉眉眼温婉。
为此府中侧君祝贺斩尘的同时,又半开玩笑似的说:“还是斩尘侧君最得妻主的心,妻主还特意为你生下一胎呢!”
旁人只道她易孕多福是天大福气,却少有人知,她本已触及练气期十层巅峰,只差一步便可筑基,偏偏怀孩子搅乱了灵力运转,修为硬生生卡在原地,再难寸进。
直到最后一个孩子落地,林芊芊没多留片刻,只在卧房案头压了张字条,字迹利落:“修为大涨,需避世筑基”,便孤身扎进了云雾缭绕的深山,连贴身小侍都没带。
再次归来,已是一年后。林芊芊已经筑基成功,丹田里的气团一定化做液态,像个小小的湖泊。
彼时凤鸾国边境正暗流涌动,萧烬玦抱着刚回府三天的林芊芊,几乎是片刻不愿撒手——这三天里,两人抵死缠绵,将一年的思念都揉进了相拥的夜里。其他侧君只在她回府那日远远见了一面,之后便被萧烬玦以“妻主需静养”为由,拦在了卧房之外,独占了这份重逢的亲昵。
直到第三日,萧烬玦才恋恋不舍地放开她,换上朝服去了朝堂——匈奴、羯族、西弗三国已在边境屯兵,粮草调动频繁,战事一触即发,他这个主君再不能沉溺于儿女情长。
中午府中众人围坐用膳,孟之州握着筷子,几次抬眼看向林芊芊,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林芊芊瞧着他坐立难安的模样,放下汤勺开口:“之州有话不妨直说,都是自家人,不必拘谨。”
孟之州猛地放下筷子,指尖微微发紧,语气带着几分忐忑又难掩急切:“妻主!我既已嫁入府中,本该在您身边悉心伺候,可如今……如今边关风声紧,怕是要起波澜了,我……我想回边关去。”说到最后,他声音矮了半截,像是怕林芊芊觉得自己“失职”。
林芊芊拿起帕子,轻轻擦了擦唇角,眼神却亮得惊人,语气斩钉截铁:“之州尽管回!你先前在山里建的兵器作坊,如今出了多少成品?分一半给主君带去前线,另一半你自己带——记住,你们不单要打赢,我要你们直接踏平他们的王城,灭其国!”
孟之州愣了愣,显然没料到她会如此果决,随即眼中爆发出狂喜,起身拱手:“侍遵令!定不负妻主所托,协助主君为凤鸾国灭了这三国!”
接下来的日子,林芊芊把自己关在了炼丹房,炉火烧得昼夜不歇,炼出的疗伤丹、止血散堆满了木箱,全是为前线准备的。而朝堂上,文官们为“战与和”吵了近十天,萧烬玦被吵得没了耐心,干脆带着文武百官去了教场,抬手掷出一颗震天雷——巨响过后,烟尘弥漫,原本吵嚷的官员们个个面色煞白,再没人敢提“议和”二字。
就在萧烬玦拟好调兵令,准备派孟之州随昭亲王奔赴边关时,朝堂上又冒出了不和谐的声音。一个白发文官出列,躬身道:“陛下!昭亲王与孟少将皆赴边关,林女君府中便少了两位郎君伺候。林女君是我凤鸾国福星,先前的增孕丹让多少世家添了子嗣,她更是国朝最能生养的女君,府中怎能缺人照料?不如从世家大族中,再选几位品行高洁、容貌出众的公子,送入林府,替昭亲王与孟少将伺候女君?”
这话一出,立刻引来了不少文官附和——他们早盯着林芊芊的“侧君、侍君之位”,如今有空缺,自然想把自家子侄塞进去,既能攀附女君,又能借她的“福气”为家族添彩。
“臣附议!臣家中小儿年方十九,才华斐然且潇洒俊逸,愿入林府侍奉女君!”
“臣家中侄儿精通琴棋书画,性情温和,最适合伺候女君!”
……
附和声此起彼伏,武将们脸色铁青,却插不上话——他们正忙着争去边关的名额,没心思掺和后院之事。
就在这时,女皇放下御笔,眼神冷得像冰,语气里满是不屑:“够了!林芊芊何止是‘林女君’?她还是朕亲封的二品盐铁都尉,掌着国朝盐铁命脉!你们家中的子侄,谁有本事与她论盐铁、谈军政?谁的能力配得上这‘侍君’之位?”
一句话,堵得满朝文官哑口无言——三年前女皇封林芊芊为盐铁都尉时,这些人就以“女子岂能掌军政”为由百般阻挠,如今倒好,只把她当成“能生养的女君”,妄图用世家子侄攀附,简直可笑!
朝堂上,文官们几乎跪了一地,乌压压一片。有人搬“女君需有人照料”的祖制,有人扯“世家助力国朝”的大义,甚至还有人暗指“多子多福为凤鸾积运”,横竖都是一套套说辞,核心不过是死皮赖脸要把自家子侄塞进林府。
萧烬玦虽为亲王,面对满朝文官的缠磨,也不好直接拒绝——毕竟牵扯着世家颜面,更关乎朝堂平衡。还有他是主君,若是拒绝的太狠,便是善妒。他无奈之下,只能请女皇传口谕,召林芊芊入宫定夺。
此时的林芊芊还在炼丹房里忙得脚不沾地,衣摆上沾着些许炭灰,周身裹着淡淡的药香与烟火气。接到女皇口谕时,她先是一愣,满脸茫然:这朝堂争论竟也能绕到自己头上?可陛下与百官还在宫里等着,她来不及细想,匆匆换了二品盐铁都尉的朝服,快步往皇宫赶去。
等进了大殿,听完几位老臣唾沫横飞的“诉求”,林芊芊挑了挑眉,语气带着几分漫不经心,却字字清晰:“要进我林府?也行。但我这里从不养花瓶——就连我身边的贴身小侍,都是能文能武的角色。想来的,要么武功能赢过我的小侍,且入得了我的眼,便有资格做侍君;要么,就去边关真刀真枪挣份军功回来,我同样认他的本事。”
这话一出,原本闹哄哄的朝堂瞬间安静下来,连落根针都能听见声响。方才还振振有词的文官们,一个个哑了口——自家子侄养在深宅,吟诗作对尚可,论武功哪及得上林女君身边的人?去边关挣军功更是连想都不敢想,这条件,简直是断了他们的念想。
林芊芊话音刚落,指尖还漫不经心地拂过朝服下摆沾染的药尘,眼神里没半分对文官的迁就,倒带着股“愿者上钩、不愿便罢”的洒脱劲儿。
林芊芊则悠然自得地享受着这种闲适的生活。她每天的主要活动就是听听八卦,再摆弄一下自己喜爱的花卉。不是她不爱热闹了,是太麻烦了,她的美貌和身份。每次出门都得大张旗鼓,前呼后拥,因为有许多年轻的公子都对她后院的侍君位置虎视眈眈,稍有不慎,恐怕就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林芊芊本打算过几年再给家里的男人们生孩子的,团子告诉她,她筑基后就算是修行之人了,很多事情都会被约束,怀孕也会变的不易,没办法,她就吃了自己炼制的增孕丹,抓紧时间给还没孩子的侧君生一胎。
林芊芊先前生下五个孩子:萧明玥、温书瑞、林明熙。
蝗灾前的两个孩子取名:萧烬玦的儿子萧景谦,孟之州的女儿孟清妍。
这三年凤鸾国休养生息,国力渐复,林芊芊的日子却围着“孕育”打转——她接连诞下三对孩儿,将侧君们的血脉一一续上。
先是一对龙凤胎,分别是江少白的女儿江雨眠,与慕容钰的儿子慕容凌;不久又添了对双胞胎女儿,苏逸尘的苏晴婉、南宫醉的南宫书韵凑成了娇憨的双姝;最后一胎仍是龙凤胎,这次是斩尘的孩子,儿子林明澈英气初显,女儿林明冉眉眼温婉。
为此府中侧君祝贺斩尘的同时,又半开玩笑似的说:“还是斩尘侧君最得妻主的心,妻主还特意为你生下一胎呢!”
旁人只道她易孕多福是天大福气,却少有人知,她本已触及练气期十层巅峰,只差一步便可筑基,偏偏怀孩子搅乱了灵力运转,修为硬生生卡在原地,再难寸进。
直到最后一个孩子落地,林芊芊没多留片刻,只在卧房案头压了张字条,字迹利落:“修为大涨,需避世筑基”,便孤身扎进了云雾缭绕的深山,连贴身小侍都没带。
再次归来,已是一年后。林芊芊已经筑基成功,丹田里的气团一定化做液态,像个小小的湖泊。
彼时凤鸾国边境正暗流涌动,萧烬玦抱着刚回府三天的林芊芊,几乎是片刻不愿撒手——这三天里,两人抵死缠绵,将一年的思念都揉进了相拥的夜里。其他侧君只在她回府那日远远见了一面,之后便被萧烬玦以“妻主需静养”为由,拦在了卧房之外,独占了这份重逢的亲昵。
直到第三日,萧烬玦才恋恋不舍地放开她,换上朝服去了朝堂——匈奴、羯族、西弗三国已在边境屯兵,粮草调动频繁,战事一触即发,他这个主君再不能沉溺于儿女情长。
中午府中众人围坐用膳,孟之州握着筷子,几次抬眼看向林芊芊,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林芊芊瞧着他坐立难安的模样,放下汤勺开口:“之州有话不妨直说,都是自家人,不必拘谨。”
孟之州猛地放下筷子,指尖微微发紧,语气带着几分忐忑又难掩急切:“妻主!我既已嫁入府中,本该在您身边悉心伺候,可如今……如今边关风声紧,怕是要起波澜了,我……我想回边关去。”说到最后,他声音矮了半截,像是怕林芊芊觉得自己“失职”。
林芊芊拿起帕子,轻轻擦了擦唇角,眼神却亮得惊人,语气斩钉截铁:“之州尽管回!你先前在山里建的兵器作坊,如今出了多少成品?分一半给主君带去前线,另一半你自己带——记住,你们不单要打赢,我要你们直接踏平他们的王城,灭其国!”
孟之州愣了愣,显然没料到她会如此果决,随即眼中爆发出狂喜,起身拱手:“侍遵令!定不负妻主所托,协助主君为凤鸾国灭了这三国!”
接下来的日子,林芊芊把自己关在了炼丹房,炉火烧得昼夜不歇,炼出的疗伤丹、止血散堆满了木箱,全是为前线准备的。而朝堂上,文官们为“战与和”吵了近十天,萧烬玦被吵得没了耐心,干脆带着文武百官去了教场,抬手掷出一颗震天雷——巨响过后,烟尘弥漫,原本吵嚷的官员们个个面色煞白,再没人敢提“议和”二字。
就在萧烬玦拟好调兵令,准备派孟之州随昭亲王奔赴边关时,朝堂上又冒出了不和谐的声音。一个白发文官出列,躬身道:“陛下!昭亲王与孟少将皆赴边关,林女君府中便少了两位郎君伺候。林女君是我凤鸾国福星,先前的增孕丹让多少世家添了子嗣,她更是国朝最能生养的女君,府中怎能缺人照料?不如从世家大族中,再选几位品行高洁、容貌出众的公子,送入林府,替昭亲王与孟少将伺候女君?”
这话一出,立刻引来了不少文官附和——他们早盯着林芊芊的“侧君、侍君之位”,如今有空缺,自然想把自家子侄塞进去,既能攀附女君,又能借她的“福气”为家族添彩。
“臣附议!臣家中小儿年方十九,才华斐然且潇洒俊逸,愿入林府侍奉女君!”
“臣家中侄儿精通琴棋书画,性情温和,最适合伺候女君!”
……
附和声此起彼伏,武将们脸色铁青,却插不上话——他们正忙着争去边关的名额,没心思掺和后院之事。
就在这时,女皇放下御笔,眼神冷得像冰,语气里满是不屑:“够了!林芊芊何止是‘林女君’?她还是朕亲封的二品盐铁都尉,掌着国朝盐铁命脉!你们家中的子侄,谁有本事与她论盐铁、谈军政?谁的能力配得上这‘侍君’之位?”
一句话,堵得满朝文官哑口无言——三年前女皇封林芊芊为盐铁都尉时,这些人就以“女子岂能掌军政”为由百般阻挠,如今倒好,只把她当成“能生养的女君”,妄图用世家子侄攀附,简直可笑!
朝堂上,文官们几乎跪了一地,乌压压一片。有人搬“女君需有人照料”的祖制,有人扯“世家助力国朝”的大义,甚至还有人暗指“多子多福为凤鸾积运”,横竖都是一套套说辞,核心不过是死皮赖脸要把自家子侄塞进林府。
萧烬玦虽为亲王,面对满朝文官的缠磨,也不好直接拒绝——毕竟牵扯着世家颜面,更关乎朝堂平衡。还有他是主君,若是拒绝的太狠,便是善妒。他无奈之下,只能请女皇传口谕,召林芊芊入宫定夺。
此时的林芊芊还在炼丹房里忙得脚不沾地,衣摆上沾着些许炭灰,周身裹着淡淡的药香与烟火气。接到女皇口谕时,她先是一愣,满脸茫然:这朝堂争论竟也能绕到自己头上?可陛下与百官还在宫里等着,她来不及细想,匆匆换了二品盐铁都尉的朝服,快步往皇宫赶去。
等进了大殿,听完几位老臣唾沫横飞的“诉求”,林芊芊挑了挑眉,语气带着几分漫不经心,却字字清晰:“要进我林府?也行。但我这里从不养花瓶——就连我身边的贴身小侍,都是能文能武的角色。想来的,要么武功能赢过我的小侍,且入得了我的眼,便有资格做侍君;要么,就去边关真刀真枪挣份军功回来,我同样认他的本事。”
这话一出,原本闹哄哄的朝堂瞬间安静下来,连落根针都能听见声响。方才还振振有词的文官们,一个个哑了口——自家子侄养在深宅,吟诗作对尚可,论武功哪及得上林女君身边的人?去边关挣军功更是连想都不敢想,这条件,简直是断了他们的念想。
林芊芊话音刚落,指尖还漫不经心地拂过朝服下摆沾染的药尘,眼神里没半分对文官的迁就,倒带着股“愿者上钩、不愿便罢”的洒脱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