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顿了顿,指尖在被子上划着无形的痕迹,声音沉了沉:“丹药,只有我能试着炼,你们无法复刻了。而且我炼的药也不是万能的——真遇上瘟疫,我顶多炼些健体丹。那药能调着身子机能,让抵抗力强点,可也就是强点罢了。到底不对症。”
说到这儿,她轻轻叹了口气,指尖用力按了按眉心:“我就算不吃不喝炼一年,炼出的健体丹,遇上一回大点的瘟疫,怕是连十分之一的百姓都救不了。你要是有懂医的好友,尽管叫过来一起琢磨这些资料,人多总能想出办法。”
这话来得突然,江少白愣了愣,才想起前几日妻主听下人说“久旱必蝗”时,脸色就沉了大半——这两年大旱,地里的庄稼枯得像柴火,若是哪天真下场暴雨,水涝跟着来,瘟疫怕是真要找上门。
林芊芊像是看穿了他的心思,摆了摆手:“你先拿纸笔来,我读你写。写完了你再誊抄一份,交给云都尉,让他进宫给女皇陛下送去。御医署那么多懂医的老大人,总不能让你一个人受累。”
她靠回床头,背后垫着软垫:“真要闹起瘟疫,就不是咱们家这点人手能扛的了。陛下手里有人有药,多个人多份力,总比咱自己瞎着急磨强。”话落时,她又想起方才脑子里闪过的、古装剧里百姓逃难的画面,忍不住打了个寒噤,赶紧掐了掐手心,把那些念头赶了出去。
斩尘带着萧烬玦日夜兼程赶了四天,终是抵达济州府。此时萧烬玦的身子已无大碍,斩尘便与苏逸尘当即分了大半人手,各带一半,一人往中南府去,一人直奔江东府。
刚踏入江东府地界,漫天飞蝗便撞入眼帘——成团成团地在半空翻涌,遮得日头都暗了几分。斩尘眸色一沉,当即传令下去:“扫空市面上所有薄荷,全送往蝗虫必经、庄稼暂未遭殃的村镇。”
紧跟着又是一道令:“凡抓蝗虫者,一斤换一斤粮食!”
这话一出,本缩在家里愁眉不展的百姓先是愣了愣,胆大的几个揣着麻袋试探着出了门。抓了半袋往指定地点一称,真就换来了实打实的粮食,人群顿时活泛起来。有个机灵的汉子不知从哪儿翻出旧蚊帐,撑开了往蝗群里一兜,竟比麻袋管用得多。旁人见了立刻开窍,纷纷跑回家翻旧衣:有破洞的补好大洞留着小窟窿,没破洞的反倒要特意撕出细密的小口,缝成网兜模样,再绑在长长的竹竿上。迎着蝗群挥上几下,网兜便沉甸甸地坠了下来,比单用手抓快了数倍。
起初还有人嘀咕“怕得罪蝗神”,可眼见着蝗虫堆成垛就能换粮食,那点顾虑早抛到了脑后。连平日里颤巍巍的老者都挎着小篮子出门,孩子们被大人裹得严严实实,在不远处捡漏似的帮忙拾掇落在地上的零散蝗虫,田埂上、地头边,竟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到了夜里,各村都燃起几堆大火,火光冲天,把半空中的蝗虫引得嗡嗡直撞。飞近的不是被篝火燎得坠地而死,就是落入守在火边的人手里,倒比白日里又多了不少收获。
只是灾情到底烈。山间的草木被啃得光秃秃的,斩尘顾不上去看——能保住百姓的口粮已是极限。江东府的小麦刚收完,算是侥幸躲过,可刚长到一尺高的水稻,好些地已被啃苗都不见了;本到了收获时候的土豆,叶子早被吃得精光,只剩下光秃秃的秧子;红薯种得晚,要等入秋才能收,如今藤叶也落得只剩一两根粗蔓趴在地里。有农户蹲在田埂上,看着自家光秃秃的庄稼地,眼泪混着泥土往下掉,忍不住嚎啕大哭。
去查探灾情的属下一回来就红了眼眶,急着禀报斩尘,盼着他能有办法。
斩尘却比他们沉得住气,指尖在桌案上轻轻点了点,缓声道:“蝗灾过了就去挖土豆,土下的收成不会受什么影响。眼下先守住红薯地,别再让蝗虫啃了剩下的藤蔓。水稻是没救了——能赶得及补种的就再插一茬秧,赶不及的,改种土豆吧。”
中南府虽然受灾程度比江东府要轻很多,但也足以让苏逸尘和苏家忙得不可开交了。在接到与斩尘类似的命令后,中南府迅速行动起来,人们纷纷忙碌着应对这场灾难。
在中南府和江东府,由于萧烬玦的提议,农户们真的开始大量养殖家禽。然而,许多农户担心家禽食量过大,且难以销售。毕竟,如果家禽产蛋过多,要找到买家也并非易事。
正当农户们忧心忡忡之际,萧烬玦却毫不犹豫地挥挥手,表示:“所有的家禽,以及它们所产下的蛋,昭王府都可以回收!”这一决定犹如给农户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早在上个月,所有的家禽都开始产蛋了。这时,便有人挨个村庄收购鸡蛋、鸭蛋和鹅蛋。收购价格相当实惠,鸡蛋和鸭蛋每三个铜板可以买到两个,而鹅蛋则是三个铜板一个。这样的价格让农户们喜出望外,因为即使他们将这些蛋带到镇上,也未必能卖到如此好的价钱。
更令人惊喜的是,如今这些家禽摇身一变,成为了一支强大的灭蝗大军。它们无需喂养,却能自行觅食,一个个都吃得肚子滚圆。蝗虫不会说话不然一定骂:你们不讲武德!怎么可以请外援呢!
与蝗虫的斗争从来都不是简单地驱赶或抓捕那么容易,更重要的是要解决蝗虫过境后百姓们的温饱问题。而在这方面,土豆和红薯无疑给出了令人满意的答案。再加上刚刚收获入仓的冬小麦,尽管百姓们生活依然艰苦,但至少不至于挨饿受冻。
与此同时,远在凤都的林芊芊也没有闲着。白天,她刻苦修炼,积蓄灵力;到了晚上,她便运用灵力催生空间里的作物。如今的她已经拥有炼气九层的强大实力,催生一些普通的植物对她来说简直是易如反掌。
更何况,林芊芊的空间与众不同,其中的植物成熟所需的时间本就是外界的一半。
她把空间一半的土地都种了可食用作物,把这些作物催生到成熟只需要十天。她打算让土豆红薯多的人家,可以用土豆红薯换大米小麦,天天吃土豆红薯也不是事不是?她有办法做出土豆粉条和红薯粉条。那个容易保存,也便于运输,是个屯粮的好法子。
就在蝗灾刚刚开始肆虐、对庄稼造成破坏的时候,人们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应对措施,如同打出了一套精准而有力的“组合拳”,成功地将这场灾难扼杀在了摇篮之中。
田地里的损失虽然不可避免,但由于人们的及时行动,情况仍处于可控范围之内。农民们争分夺秒地对受损的稻田进行补种,希望能够尽可能地挽回一些损失。
完成水稻的补种工作后,大家马不停蹄地开始收获土豆。一部分土豆被留下来日常食用,而其余的被精心催芽,准备再次种下。有些农户家中的口粮充足,他们会将所有能种的土豆都催芽重新种下,不放过任何一个增加收成的机会。
夏末秋初,暑气渐消,萧烬玦与斩尘、苏逸尘一同回到了凤都。
他们归来必须的中南府又迎来了持续大雨,但因为以工代赈,疏通了河道,修筑了堤坝,加固了河堤,还挖了许多水渠,持续的大雨并没有对中南府和其下游造成什么麻烦,反而充盈了池塘和蓄水池。
说到这儿,她轻轻叹了口气,指尖用力按了按眉心:“我就算不吃不喝炼一年,炼出的健体丹,遇上一回大点的瘟疫,怕是连十分之一的百姓都救不了。你要是有懂医的好友,尽管叫过来一起琢磨这些资料,人多总能想出办法。”
这话来得突然,江少白愣了愣,才想起前几日妻主听下人说“久旱必蝗”时,脸色就沉了大半——这两年大旱,地里的庄稼枯得像柴火,若是哪天真下场暴雨,水涝跟着来,瘟疫怕是真要找上门。
林芊芊像是看穿了他的心思,摆了摆手:“你先拿纸笔来,我读你写。写完了你再誊抄一份,交给云都尉,让他进宫给女皇陛下送去。御医署那么多懂医的老大人,总不能让你一个人受累。”
她靠回床头,背后垫着软垫:“真要闹起瘟疫,就不是咱们家这点人手能扛的了。陛下手里有人有药,多个人多份力,总比咱自己瞎着急磨强。”话落时,她又想起方才脑子里闪过的、古装剧里百姓逃难的画面,忍不住打了个寒噤,赶紧掐了掐手心,把那些念头赶了出去。
斩尘带着萧烬玦日夜兼程赶了四天,终是抵达济州府。此时萧烬玦的身子已无大碍,斩尘便与苏逸尘当即分了大半人手,各带一半,一人往中南府去,一人直奔江东府。
刚踏入江东府地界,漫天飞蝗便撞入眼帘——成团成团地在半空翻涌,遮得日头都暗了几分。斩尘眸色一沉,当即传令下去:“扫空市面上所有薄荷,全送往蝗虫必经、庄稼暂未遭殃的村镇。”
紧跟着又是一道令:“凡抓蝗虫者,一斤换一斤粮食!”
这话一出,本缩在家里愁眉不展的百姓先是愣了愣,胆大的几个揣着麻袋试探着出了门。抓了半袋往指定地点一称,真就换来了实打实的粮食,人群顿时活泛起来。有个机灵的汉子不知从哪儿翻出旧蚊帐,撑开了往蝗群里一兜,竟比麻袋管用得多。旁人见了立刻开窍,纷纷跑回家翻旧衣:有破洞的补好大洞留着小窟窿,没破洞的反倒要特意撕出细密的小口,缝成网兜模样,再绑在长长的竹竿上。迎着蝗群挥上几下,网兜便沉甸甸地坠了下来,比单用手抓快了数倍。
起初还有人嘀咕“怕得罪蝗神”,可眼见着蝗虫堆成垛就能换粮食,那点顾虑早抛到了脑后。连平日里颤巍巍的老者都挎着小篮子出门,孩子们被大人裹得严严实实,在不远处捡漏似的帮忙拾掇落在地上的零散蝗虫,田埂上、地头边,竟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到了夜里,各村都燃起几堆大火,火光冲天,把半空中的蝗虫引得嗡嗡直撞。飞近的不是被篝火燎得坠地而死,就是落入守在火边的人手里,倒比白日里又多了不少收获。
只是灾情到底烈。山间的草木被啃得光秃秃的,斩尘顾不上去看——能保住百姓的口粮已是极限。江东府的小麦刚收完,算是侥幸躲过,可刚长到一尺高的水稻,好些地已被啃苗都不见了;本到了收获时候的土豆,叶子早被吃得精光,只剩下光秃秃的秧子;红薯种得晚,要等入秋才能收,如今藤叶也落得只剩一两根粗蔓趴在地里。有农户蹲在田埂上,看着自家光秃秃的庄稼地,眼泪混着泥土往下掉,忍不住嚎啕大哭。
去查探灾情的属下一回来就红了眼眶,急着禀报斩尘,盼着他能有办法。
斩尘却比他们沉得住气,指尖在桌案上轻轻点了点,缓声道:“蝗灾过了就去挖土豆,土下的收成不会受什么影响。眼下先守住红薯地,别再让蝗虫啃了剩下的藤蔓。水稻是没救了——能赶得及补种的就再插一茬秧,赶不及的,改种土豆吧。”
中南府虽然受灾程度比江东府要轻很多,但也足以让苏逸尘和苏家忙得不可开交了。在接到与斩尘类似的命令后,中南府迅速行动起来,人们纷纷忙碌着应对这场灾难。
在中南府和江东府,由于萧烬玦的提议,农户们真的开始大量养殖家禽。然而,许多农户担心家禽食量过大,且难以销售。毕竟,如果家禽产蛋过多,要找到买家也并非易事。
正当农户们忧心忡忡之际,萧烬玦却毫不犹豫地挥挥手,表示:“所有的家禽,以及它们所产下的蛋,昭王府都可以回收!”这一决定犹如给农户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早在上个月,所有的家禽都开始产蛋了。这时,便有人挨个村庄收购鸡蛋、鸭蛋和鹅蛋。收购价格相当实惠,鸡蛋和鸭蛋每三个铜板可以买到两个,而鹅蛋则是三个铜板一个。这样的价格让农户们喜出望外,因为即使他们将这些蛋带到镇上,也未必能卖到如此好的价钱。
更令人惊喜的是,如今这些家禽摇身一变,成为了一支强大的灭蝗大军。它们无需喂养,却能自行觅食,一个个都吃得肚子滚圆。蝗虫不会说话不然一定骂:你们不讲武德!怎么可以请外援呢!
与蝗虫的斗争从来都不是简单地驱赶或抓捕那么容易,更重要的是要解决蝗虫过境后百姓们的温饱问题。而在这方面,土豆和红薯无疑给出了令人满意的答案。再加上刚刚收获入仓的冬小麦,尽管百姓们生活依然艰苦,但至少不至于挨饿受冻。
与此同时,远在凤都的林芊芊也没有闲着。白天,她刻苦修炼,积蓄灵力;到了晚上,她便运用灵力催生空间里的作物。如今的她已经拥有炼气九层的强大实力,催生一些普通的植物对她来说简直是易如反掌。
更何况,林芊芊的空间与众不同,其中的植物成熟所需的时间本就是外界的一半。
她把空间一半的土地都种了可食用作物,把这些作物催生到成熟只需要十天。她打算让土豆红薯多的人家,可以用土豆红薯换大米小麦,天天吃土豆红薯也不是事不是?她有办法做出土豆粉条和红薯粉条。那个容易保存,也便于运输,是个屯粮的好法子。
就在蝗灾刚刚开始肆虐、对庄稼造成破坏的时候,人们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应对措施,如同打出了一套精准而有力的“组合拳”,成功地将这场灾难扼杀在了摇篮之中。
田地里的损失虽然不可避免,但由于人们的及时行动,情况仍处于可控范围之内。农民们争分夺秒地对受损的稻田进行补种,希望能够尽可能地挽回一些损失。
完成水稻的补种工作后,大家马不停蹄地开始收获土豆。一部分土豆被留下来日常食用,而其余的被精心催芽,准备再次种下。有些农户家中的口粮充足,他们会将所有能种的土豆都催芽重新种下,不放过任何一个增加收成的机会。
夏末秋初,暑气渐消,萧烬玦与斩尘、苏逸尘一同回到了凤都。
他们归来必须的中南府又迎来了持续大雨,但因为以工代赈,疏通了河道,修筑了堤坝,加固了河堤,还挖了许多水渠,持续的大雨并没有对中南府和其下游造成什么麻烦,反而充盈了池塘和蓄水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