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宴景德十三年的腊月,京城浸在一片刺骨的干冷中。
时已入冬,却始终未见雪花飘落,只有无休无止的寒风,如刀子般刮过街巷,卷起零星枯叶,拍打在行人匆匆的脚步间。
这一日清晨,天刚蒙蒙亮,叶微冉如常登上前往丽人坊的马车。
车厢内铺着厚厚的绒毯,角落里放着一个小巧的铜制手炉,散发着微弱的热气。
她才坐定,马车便缓缓启动,沿着熟悉的街道前行。
不料刚出府门不远,马车忽然一顿,停了下来。
“叶娘子,有个人倒路中间了。”
护卫的声音隔着车帘传来,带着几分迟疑。
叶微冉微微蹙眉,掀开车帘一角,寒风立刻呼啸着灌入车厢,激起她一阵寒颤。
她眯着眼望向街道前方,只见一个青色身影横在道路中央,一动不动,像是一片被风吹落的枯叶。
“去看看还活着吗?”
叶微冉声音很平静,听不出情绪波动。
护卫利落地翻身下马,快步上前蹲下身,伸手探了探那人的鼻息,回头喊道:“还活着,叶娘子,是个年轻男子。”
叶微冉目光扫过这条僻静的小街,几户人家的门紧闭着,窗后却隐约有人影晃动。
她沉吟片刻,轻声道:“将他带到马车上,转路去济安堂。”
“济安堂?”护卫有些诧异,“那不是在南城吗?要绕过大半个京城呢。”
“正是要远一些。”
叶微冉不多解释,只将车帘放下。
护卫不敢再多问,小心翼翼地将那昏迷的男子扶上马车。车厢宽敞,叶微冉向旁挪了挪位置,让那人躺在对面的软垫上。
马车重新行驶起来,车轮碾过青石板路,发出规律的轱辘声。
叶微冉这才仔细打量起这个不速之客,约莫二十出头,面容清秀却瘦得脱形,颧骨高高凸起,眼窝深陷。
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青布长衫,虽然单薄破旧,却出奇地干净。双手冻得发紫,指节处布满厚茧,是常年握笔留下的痕迹。
“穷书生。”
叶微冉低声自语,眼中掠过一丝复杂情绪。
她伸手探了探他的额头,触手冰凉,若非鼻间还有微弱的气息,几乎与死人无异。
“算你命好。”叶微冉轻声自语,解下自己的银狐裘披风,轻轻盖在书生身上,又将手炉塞进他僵硬的双手间。
约莫半个时辰后,马车在济安堂前停下。护卫扶着那书生进去时,老大夫刚开门不久,见这情形连忙帮着将人安置在里间的榻上。
老大夫凝神为书生把脉,又翻看了他的眼睑,这才缓缓道:“此乃气血两虚,脾胃失和,以致生化无源,阳气不达四末。加之寒邪外袭,阴阳不相顺接,故昏不知人。若再迟些,恐元气脱绝,神机化灭。”
“该如何救治?”叶微冉问道。
“老夫先以银针通其经脉,调畅气机,助其苏醒。然治本之策,还需补益气血,温中散寒。宜服四君汤加黄芪、当归,佐以生姜、大枣,徐徐图之。”
老大夫边说边取出针包,选了几支细长的银针,在书生的百会、内关、足三里等穴位上轻轻捻转。
不过半柱香工夫,书生的眼皮微微颤动,缓缓睁了开来。
他先是茫然地望着医馆的屋顶,然后转向站在一旁的叶微冉,眼中闪过一丝困惑。
“你昏过去了,倒在路中间,挡住了我的路,所以我才把你送到医馆。”
叶微冉一脸平静的说着,将事情的缘由说清楚。
书生这才反应过来,挣扎着坐起身,拱手道:“多谢娘子救命之恩。只是···小生囊中羞涩,恐怕一时无法支付诊金。”
“不必了,诊金我已经付过了。”
叶微冉从袖中取出一个绣着兰花的钱袋,递给书生,“这个你拿着。”
书生接过钱袋,感觉到里面的碎银分量不轻,顿时面露窘迫。
“这如何使得?娘子救我一命已是恩重如山,怎可再收您的银两?”
叶微冉眉头微蹙,眼前这书生的固执,让叶微冉微微皱起眉头,想不明白这尊严比命还重要么?
“既然已经处在困难的最底层,就莫要拒绝别人的帮助。”
叶微冉声音柔和了几分,“你再推拒,只会饿死了,命都没有了,一切都成了空谈。难道你就想如此来这世间走一遭?”
书生闻言,怔在原地,许久才苦笑道:“娘子教训的是。小生梅兰亭,湖州人士,今秋中举后便来京城准备明春会试。
不料京城花费如此之高,盘缠用尽,只得赁居在南城一间陋室,日日抄书换些米粮,谁知前几日染了风寒···”
“梅兰亭。”叶微冉轻声重复了一遍这个名字,“你是举子,更该珍重自己,莫要死读书,读死书。”
梅兰亭望着眼前这个气质清冷的女子,忽然觉得心头有什么东西被触动了。
他自幼苦读,见识过太多人情冷暖,却从未遇到过如此特别的女子,既施以援手,又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
“娘子大恩,兰亭没齿难忘。敢问娘子尊姓大名?他日若有寸进,必当结草衔环以报。”
“叶微冉。”她淡淡道,“报答就不必了,我不差这些银钱。只愿你明年能金榜题名,以后做一个造福于民的好官。”
说罢,叶微冉转身欲走。
梅兰亭急忙起身,却因体力不支险些摔倒,他扶着床沿,急切地问道:“叶娘子,我···我该如何寻你?”
叶微冉脚步微顿,却没有回头:“若有缘,自会再见。”
她走出医馆,寒风立刻裹挟了她单薄的身影。护卫早已备好马车,见她出来,连忙掀开车帘。
“娘子,直接去丽人坊吗?”
“嗯。”叶微冉应了一声,临上车前,却不由自主地回头望了一眼医馆的方向。
马车驶离济安堂,叶微冉靠在软垫上,闭目养神。
“但愿这个书生,能够平安度过这个冬天。”
她轻声自语,心中涌起一丝难得的暖意。
        时已入冬,却始终未见雪花飘落,只有无休无止的寒风,如刀子般刮过街巷,卷起零星枯叶,拍打在行人匆匆的脚步间。
这一日清晨,天刚蒙蒙亮,叶微冉如常登上前往丽人坊的马车。
车厢内铺着厚厚的绒毯,角落里放着一个小巧的铜制手炉,散发着微弱的热气。
她才坐定,马车便缓缓启动,沿着熟悉的街道前行。
不料刚出府门不远,马车忽然一顿,停了下来。
“叶娘子,有个人倒路中间了。”
护卫的声音隔着车帘传来,带着几分迟疑。
叶微冉微微蹙眉,掀开车帘一角,寒风立刻呼啸着灌入车厢,激起她一阵寒颤。
她眯着眼望向街道前方,只见一个青色身影横在道路中央,一动不动,像是一片被风吹落的枯叶。
“去看看还活着吗?”
叶微冉声音很平静,听不出情绪波动。
护卫利落地翻身下马,快步上前蹲下身,伸手探了探那人的鼻息,回头喊道:“还活着,叶娘子,是个年轻男子。”
叶微冉目光扫过这条僻静的小街,几户人家的门紧闭着,窗后却隐约有人影晃动。
她沉吟片刻,轻声道:“将他带到马车上,转路去济安堂。”
“济安堂?”护卫有些诧异,“那不是在南城吗?要绕过大半个京城呢。”
“正是要远一些。”
叶微冉不多解释,只将车帘放下。
护卫不敢再多问,小心翼翼地将那昏迷的男子扶上马车。车厢宽敞,叶微冉向旁挪了挪位置,让那人躺在对面的软垫上。
马车重新行驶起来,车轮碾过青石板路,发出规律的轱辘声。
叶微冉这才仔细打量起这个不速之客,约莫二十出头,面容清秀却瘦得脱形,颧骨高高凸起,眼窝深陷。
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青布长衫,虽然单薄破旧,却出奇地干净。双手冻得发紫,指节处布满厚茧,是常年握笔留下的痕迹。
“穷书生。”
叶微冉低声自语,眼中掠过一丝复杂情绪。
她伸手探了探他的额头,触手冰凉,若非鼻间还有微弱的气息,几乎与死人无异。
“算你命好。”叶微冉轻声自语,解下自己的银狐裘披风,轻轻盖在书生身上,又将手炉塞进他僵硬的双手间。
约莫半个时辰后,马车在济安堂前停下。护卫扶着那书生进去时,老大夫刚开门不久,见这情形连忙帮着将人安置在里间的榻上。
老大夫凝神为书生把脉,又翻看了他的眼睑,这才缓缓道:“此乃气血两虚,脾胃失和,以致生化无源,阳气不达四末。加之寒邪外袭,阴阳不相顺接,故昏不知人。若再迟些,恐元气脱绝,神机化灭。”
“该如何救治?”叶微冉问道。
“老夫先以银针通其经脉,调畅气机,助其苏醒。然治本之策,还需补益气血,温中散寒。宜服四君汤加黄芪、当归,佐以生姜、大枣,徐徐图之。”
老大夫边说边取出针包,选了几支细长的银针,在书生的百会、内关、足三里等穴位上轻轻捻转。
不过半柱香工夫,书生的眼皮微微颤动,缓缓睁了开来。
他先是茫然地望着医馆的屋顶,然后转向站在一旁的叶微冉,眼中闪过一丝困惑。
“你昏过去了,倒在路中间,挡住了我的路,所以我才把你送到医馆。”
叶微冉一脸平静的说着,将事情的缘由说清楚。
书生这才反应过来,挣扎着坐起身,拱手道:“多谢娘子救命之恩。只是···小生囊中羞涩,恐怕一时无法支付诊金。”
“不必了,诊金我已经付过了。”
叶微冉从袖中取出一个绣着兰花的钱袋,递给书生,“这个你拿着。”
书生接过钱袋,感觉到里面的碎银分量不轻,顿时面露窘迫。
“这如何使得?娘子救我一命已是恩重如山,怎可再收您的银两?”
叶微冉眉头微蹙,眼前这书生的固执,让叶微冉微微皱起眉头,想不明白这尊严比命还重要么?
“既然已经处在困难的最底层,就莫要拒绝别人的帮助。”
叶微冉声音柔和了几分,“你再推拒,只会饿死了,命都没有了,一切都成了空谈。难道你就想如此来这世间走一遭?”
书生闻言,怔在原地,许久才苦笑道:“娘子教训的是。小生梅兰亭,湖州人士,今秋中举后便来京城准备明春会试。
不料京城花费如此之高,盘缠用尽,只得赁居在南城一间陋室,日日抄书换些米粮,谁知前几日染了风寒···”
“梅兰亭。”叶微冉轻声重复了一遍这个名字,“你是举子,更该珍重自己,莫要死读书,读死书。”
梅兰亭望着眼前这个气质清冷的女子,忽然觉得心头有什么东西被触动了。
他自幼苦读,见识过太多人情冷暖,却从未遇到过如此特别的女子,既施以援手,又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
“娘子大恩,兰亭没齿难忘。敢问娘子尊姓大名?他日若有寸进,必当结草衔环以报。”
“叶微冉。”她淡淡道,“报答就不必了,我不差这些银钱。只愿你明年能金榜题名,以后做一个造福于民的好官。”
说罢,叶微冉转身欲走。
梅兰亭急忙起身,却因体力不支险些摔倒,他扶着床沿,急切地问道:“叶娘子,我···我该如何寻你?”
叶微冉脚步微顿,却没有回头:“若有缘,自会再见。”
她走出医馆,寒风立刻裹挟了她单薄的身影。护卫早已备好马车,见她出来,连忙掀开车帘。
“娘子,直接去丽人坊吗?”
“嗯。”叶微冉应了一声,临上车前,却不由自主地回头望了一眼医馆的方向。
马车驶离济安堂,叶微冉靠在软垫上,闭目养神。
“但愿这个书生,能够平安度过这个冬天。”
她轻声自语,心中涌起一丝难得的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