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女儿的计策确实吸引了夏父,但是这件事依旧有很大的风险,稍有不慎就会有通敌之嫌。
次日早朝,金銮殿上的气氛比往日更加凝重。
兵部尚书刘铮出列:“圣上,羌族无礼,臣请战!南节军虽败,天狼军、关山军、永安军和万胜军尚在,只需调集······”
“刘尚书此言差矣。”
窦太后侄儿、刑部侍郎窦怀明慢悠悠地打断,“这些军队岂可轻动?何况军饷何出?再加税,百姓就要反了!”
龙椅上的闻治紧抿嘴唇,手指死死抓着扶手。
夏父冷眼看着这一幕,心中最后一丝犹豫终于消散。他深吸一口气,出列躬身:“陛下,臣有一策。”
众臣目光齐聚夏父身上,窦怀明冷笑:“夏大人有何高见?”
“通商。”夏父朗声道:“开放边市,允羌人以牛羊毛皮换取粮食布匹,如此,羌人不再缺粮,自然不会再犯边。”
殿内一片哗然。
“通商?这是养虎为患!”兵部尚书刘铮怒道。
主战派将领当即反对:“此乃资敌行为!绝不可行!”
窦怀明也眯起眼睛:“夏大人何时成了主和派?”
夏明远不理会质疑,继续道:“我们在边境开设五市,以粮食、布匹交换他们的马匹、毛皮。同时,许羌族贵族子弟入国子监学习,许汉商入羌地经商。”
“这是示弱!”兵部尚书刘铮愤然。
“非也。”夏明远抬头,目光扫过众臣,“这是以柔克刚。刀剑可以征服土地,却难征服人心。而文化······文化如水,无孔不入,无坚不摧。”
他停顿片刻,让每个字都重重落下:“当羌族少年读我们的书,穿我们的衣,说我们的话。当他们的贵族依赖我们的茶叶丝绸,平民依赖我们的粮食布匹,几十年后,还有谁愿意提刀来犯?”
殿内陷入一片寂静。
窦怀明冷笑:“夏大人好计策,只是远水难解近渴。”
“通商可解眼下兵戈之危。”夏明远直视窦怀明,“至于远水······正是为了子孙后代不再受边境之苦。”
皇帝缓缓开口:“夏卿此策,确实······别出心裁。”
退朝后,夏明远被单独召至御书房。
年轻帝王褪去了朝堂上的威严,眉宇间满是疲惫:“夏卿,今日之策,真是你想出来的?”
夏明远沉默片刻,如实相告:“是臣女夏挽所献。”
皇帝惊讶地挑眉,夏挽的音容笑貌瞬间涌入脑海里。
“你那个嫁入南昌侯府的大女儿?”
“正是。”夏明远低头,“臣原本也觉此计太过冒险,但细思之下,确是目前唯一能解困局之法。”
“以商弱兵,以文融异······”
皇帝喃喃道,想起这个让他又爱又恨的女人,皇帝心中一时五味杂陈。
“爱卿之女之见识,远超满朝文武。”
看着低头不语的夏侍郎,皇帝继续说道:
“当前最大的敌人,不在边关,而在朝堂。窦党不除,朕永无宁日。”
“陛下圣明。”
夏父低头不敢注视身旁这位已经朝着窦党伸出利爪的猛虎。
经过几日的谈判,最终羌族使者还是没有低过通商带来的利益,但是要求大宴要将临安长公主下嫁给羌族首领,不过最后圣旨下时,并不是临安长公主,而是先帝的另外一位女儿,新安长公主。
新安长公主只是先帝偶然间临幸一名宫女所出,因其母未受封,所以也没有名号,一直在皇宫里如有宫女一般养着。
直至羌族要求和亲之事发生,贤太后不愿自己的亲生女儿临安长公主被送去和亲,这才想起了这位先帝的无人问津的小女儿。
夏挽知道这件事后,叹了口气,女子在这个时代就是这般,哪怕是公主也无法摆脱不由己的宿命,而她已经尽力了。
新安长公主会由大宴之后亲自送去和亲,而羌族使者拿到国书后也陆续离开了。
似乎朝廷再次恢复了平静,但是夏挽知道此时只是风雨欲来之前的平静。
秋日的平澜院,桂花已谢,残存的冷香混着泥土的气息,在微凉的空气里若有若无地浮荡。
夏挽斜倚在窗边的软榻上,身上搭着一条柔软的光滑缎面毯子,素手看似无意识地轻抚着自己渐渐要显怀的小腹。
距离羌族使者离京已经过了一个月多月,京城里大事不断,甚是热闹。
凌花脚步轻快地走进来,脸上带着外面世界喧闹过后、终于能将精彩故事奉于主人面前的兴奋与谨慎。
她行了个礼,声音清脆如珠落玉盘,“小姐,京城这月余,可真是热闹得紧,戏文都不敢这么唱呢。”
夏挽眼帘微抬,唇角弯起一个极浅的弧度,像春风吹皱池水的一丝涟漪,瞬间便抚平了。
“是么?说来听听。”她的声音平和,带着一丝慵懒,仿佛真的只是在听一桩与己无关的趣闻。
“九月二十九那天,那夜的风,据说格外的大······”
凌花的声音压低了,带着讲述秘闻的神秘感,“长安长公主与王首辅家那位素有才名的嫡长子王渠,在私院里偷情被人撞破了。”
夏挽轻轻“嗯”了一声,指尖在光滑的缎面毯子上缓缓划过。
“起因是那院子不知怎的,突然走了水。”
凌花继续道,“火势起得极猛极快,里面的人仓皇逃出,衣衫不整,发髻散乱,偏偏那么巧,就让夜间访友归来的一位姓孟德御史撞了个正着。那个孟御史性子古板的很,当场就在街头痛心疾首,直斥二人有伤风化······”
夏挽的眼底掠过一丝冷嘲。世上哪里来的巧合。那火起的时间,风向,乃至孟御史必经的路线,应该都是精心计算好的棋子。
每一步,都不能早,不能晚,必须在那两人情浓意乱、防备最松懈的时刻,将他们赤裸裸地推到世人目光之下。
“这事儿,就像一块巨石砸进了沸油锅里,瞬间就炸开了。”
凌花语速加快,“窦太后震怒,直接命人掴了长公主二十个巴掌,将人关进了公主府,勒令思过。有人说长安长公主被送回府里时,有人看到长安长公主的脸都红了。
陛下那边,虽未明说,但当着朝臣的面,斥责王首辅‘教子不严’,这圣心······怕是离得远了。”
“紧接着,市井间流言便起来了。”
凌花的声音带着几分兴奋,“都说王首辅是故意让儿子去攀附长公主,想借此投靠窦太后。还有人说,窦太后当年为后时手段如何酷烈,窦家人如何欺男霸女,甚至······甚至说窦家掌控天狼军犹嫌不足,还在偷偷蓄养私兵,图谋不轨呢!总之窦家的事情在坊间出现各种传言,说什么的都有。”
谣言如野火,一旦有了火星,便会肆意蔓延。这些真真假假的消息,夏挽猜测是夏父安排的人手散播出去的。
窦家势大,根深蒂固,寻常罪名难以动摇,唯有从名声入手,一点点腐蚀其根基。窦国公急于进宫辩解,窦太后却避而不见,这其中的微妙,足以让有心人品味许久。
        次日早朝,金銮殿上的气氛比往日更加凝重。
兵部尚书刘铮出列:“圣上,羌族无礼,臣请战!南节军虽败,天狼军、关山军、永安军和万胜军尚在,只需调集······”
“刘尚书此言差矣。”
窦太后侄儿、刑部侍郎窦怀明慢悠悠地打断,“这些军队岂可轻动?何况军饷何出?再加税,百姓就要反了!”
龙椅上的闻治紧抿嘴唇,手指死死抓着扶手。
夏父冷眼看着这一幕,心中最后一丝犹豫终于消散。他深吸一口气,出列躬身:“陛下,臣有一策。”
众臣目光齐聚夏父身上,窦怀明冷笑:“夏大人有何高见?”
“通商。”夏父朗声道:“开放边市,允羌人以牛羊毛皮换取粮食布匹,如此,羌人不再缺粮,自然不会再犯边。”
殿内一片哗然。
“通商?这是养虎为患!”兵部尚书刘铮怒道。
主战派将领当即反对:“此乃资敌行为!绝不可行!”
窦怀明也眯起眼睛:“夏大人何时成了主和派?”
夏明远不理会质疑,继续道:“我们在边境开设五市,以粮食、布匹交换他们的马匹、毛皮。同时,许羌族贵族子弟入国子监学习,许汉商入羌地经商。”
“这是示弱!”兵部尚书刘铮愤然。
“非也。”夏明远抬头,目光扫过众臣,“这是以柔克刚。刀剑可以征服土地,却难征服人心。而文化······文化如水,无孔不入,无坚不摧。”
他停顿片刻,让每个字都重重落下:“当羌族少年读我们的书,穿我们的衣,说我们的话。当他们的贵族依赖我们的茶叶丝绸,平民依赖我们的粮食布匹,几十年后,还有谁愿意提刀来犯?”
殿内陷入一片寂静。
窦怀明冷笑:“夏大人好计策,只是远水难解近渴。”
“通商可解眼下兵戈之危。”夏明远直视窦怀明,“至于远水······正是为了子孙后代不再受边境之苦。”
皇帝缓缓开口:“夏卿此策,确实······别出心裁。”
退朝后,夏明远被单独召至御书房。
年轻帝王褪去了朝堂上的威严,眉宇间满是疲惫:“夏卿,今日之策,真是你想出来的?”
夏明远沉默片刻,如实相告:“是臣女夏挽所献。”
皇帝惊讶地挑眉,夏挽的音容笑貌瞬间涌入脑海里。
“你那个嫁入南昌侯府的大女儿?”
“正是。”夏明远低头,“臣原本也觉此计太过冒险,但细思之下,确是目前唯一能解困局之法。”
“以商弱兵,以文融异······”
皇帝喃喃道,想起这个让他又爱又恨的女人,皇帝心中一时五味杂陈。
“爱卿之女之见识,远超满朝文武。”
看着低头不语的夏侍郎,皇帝继续说道:
“当前最大的敌人,不在边关,而在朝堂。窦党不除,朕永无宁日。”
“陛下圣明。”
夏父低头不敢注视身旁这位已经朝着窦党伸出利爪的猛虎。
经过几日的谈判,最终羌族使者还是没有低过通商带来的利益,但是要求大宴要将临安长公主下嫁给羌族首领,不过最后圣旨下时,并不是临安长公主,而是先帝的另外一位女儿,新安长公主。
新安长公主只是先帝偶然间临幸一名宫女所出,因其母未受封,所以也没有名号,一直在皇宫里如有宫女一般养着。
直至羌族要求和亲之事发生,贤太后不愿自己的亲生女儿临安长公主被送去和亲,这才想起了这位先帝的无人问津的小女儿。
夏挽知道这件事后,叹了口气,女子在这个时代就是这般,哪怕是公主也无法摆脱不由己的宿命,而她已经尽力了。
新安长公主会由大宴之后亲自送去和亲,而羌族使者拿到国书后也陆续离开了。
似乎朝廷再次恢复了平静,但是夏挽知道此时只是风雨欲来之前的平静。
秋日的平澜院,桂花已谢,残存的冷香混着泥土的气息,在微凉的空气里若有若无地浮荡。
夏挽斜倚在窗边的软榻上,身上搭着一条柔软的光滑缎面毯子,素手看似无意识地轻抚着自己渐渐要显怀的小腹。
距离羌族使者离京已经过了一个月多月,京城里大事不断,甚是热闹。
凌花脚步轻快地走进来,脸上带着外面世界喧闹过后、终于能将精彩故事奉于主人面前的兴奋与谨慎。
她行了个礼,声音清脆如珠落玉盘,“小姐,京城这月余,可真是热闹得紧,戏文都不敢这么唱呢。”
夏挽眼帘微抬,唇角弯起一个极浅的弧度,像春风吹皱池水的一丝涟漪,瞬间便抚平了。
“是么?说来听听。”她的声音平和,带着一丝慵懒,仿佛真的只是在听一桩与己无关的趣闻。
“九月二十九那天,那夜的风,据说格外的大······”
凌花的声音压低了,带着讲述秘闻的神秘感,“长安长公主与王首辅家那位素有才名的嫡长子王渠,在私院里偷情被人撞破了。”
夏挽轻轻“嗯”了一声,指尖在光滑的缎面毯子上缓缓划过。
“起因是那院子不知怎的,突然走了水。”
凌花继续道,“火势起得极猛极快,里面的人仓皇逃出,衣衫不整,发髻散乱,偏偏那么巧,就让夜间访友归来的一位姓孟德御史撞了个正着。那个孟御史性子古板的很,当场就在街头痛心疾首,直斥二人有伤风化······”
夏挽的眼底掠过一丝冷嘲。世上哪里来的巧合。那火起的时间,风向,乃至孟御史必经的路线,应该都是精心计算好的棋子。
每一步,都不能早,不能晚,必须在那两人情浓意乱、防备最松懈的时刻,将他们赤裸裸地推到世人目光之下。
“这事儿,就像一块巨石砸进了沸油锅里,瞬间就炸开了。”
凌花语速加快,“窦太后震怒,直接命人掴了长公主二十个巴掌,将人关进了公主府,勒令思过。有人说长安长公主被送回府里时,有人看到长安长公主的脸都红了。
陛下那边,虽未明说,但当着朝臣的面,斥责王首辅‘教子不严’,这圣心······怕是离得远了。”
“紧接着,市井间流言便起来了。”
凌花的声音带着几分兴奋,“都说王首辅是故意让儿子去攀附长公主,想借此投靠窦太后。还有人说,窦太后当年为后时手段如何酷烈,窦家人如何欺男霸女,甚至······甚至说窦家掌控天狼军犹嫌不足,还在偷偷蓄养私兵,图谋不轨呢!总之窦家的事情在坊间出现各种传言,说什么的都有。”
谣言如野火,一旦有了火星,便会肆意蔓延。这些真真假假的消息,夏挽猜测是夏父安排的人手散播出去的。
窦家势大,根深蒂固,寻常罪名难以动摇,唯有从名声入手,一点点腐蚀其根基。窦国公急于进宫辩解,窦太后却避而不见,这其中的微妙,足以让有心人品味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