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晨光带着些许慵懒,透过昌南侯府门前那对石狮子的间隙,洒在缓缓停驻的马车鎏金顶盖上。
车辕上侯府的徽记在光下流转着暗沉的光泽。夏挽扶着贴身侍女菱花的手,步履从容地踏上了脚凳。
她今日穿着一身浅碧色缠枝莲纹的襦裙,外罩月白暗花绫衫子,发髻间只簪了一支素银嵌珠的步摇,清雅简洁,与她已嫁妇人的身份相得益彰,却又隐隐透出一种超乎年龄的沉静。
帘幔垂下,隔绝了府门外恭敬垂首的仆从。马车平稳地启动,辘辘驶向位于京城另一端的临安长公主府。
车厢内,夏挽缓缓闭上眼眸,看似养神,脑海中却在飞速运转,思索临安长公主请自己过府的缘由,以及她该如何应对。
马车行了约莫一个时辰,外面的市井喧嚣渐渐被一种肃穆的宁静所取代。
终于来到了临安长公主府邸门口,临安长公主府朱红大门缓缓开启,掌事大太监顺公公那张永远挂着得体笑意的脸出现在门后。
“哎哟,世子夫人可算来了,殿下在里头念叨了半日了,就盼着您呢。”
“有劳顺公公。”
顺公公躬身将夏挽迎进门,目光在她身后侍女捧着的锦盒上轻轻一扫,“红坊新出的成服,殿下见了一定欢喜。”
夏挽唇角弯起一抹浅淡的弧度,“殿下喜欢,是臣女的福分。”
聪明人之间说话,无需点透。
作为临安长公主府的大太监亲自迎接,证明临安长公主对她很重视。其次是说明临安长公主已经将她查过了,不然为何顺公公称呼夏挽为世子夫人,而非夏娘子。
随着顺公公穿过一重又一重的月洞门,向府邸深处走去。长公主府内一步一景,亭台楼阁,曲径通幽,远比昌南侯府来得精致巧妙。
阳光透过雕花木廊的窗格,在她浅碧色的裙裾上投下明明灭灭、不断变幻的光斑,如同她此刻难以完全平静的心绪。
行至花园入口,顺公公停下脚步,躬身道:“殿下就在园中的海棠树下,夫人请自行过去吧,奴才就送到这儿了。”
夏挽道了谢,独自一人踏入园中。
临安长公主正站在一株开得正盛的西府海棠前,指尖轻抚过花瓣。她今日只穿了件月白常服,发间簪着支简单的白玉簪,可那份与生俱来的贵气,却让满园春色都成了陪衬。
“妾身参见殿下,殿下万福金安。”夏挽走到近前,敛衽屈膝,行了一个标准而恭敬的礼。
临安长公主转身,含笑扶起她,“不必多礼。让本宫看看,红坊又出了什么新奇样子?”
菱花上前,小心翼翼打开盒盖。霎时间,一件华美非常的衣裙呈现在眼前。
海棠红的底色,明媚而不艳俗,以极细的金线,满绣着繁复精致的缠枝莲纹,那莲纹走势灵动,仿佛在衣料上自然生长。
袖口和领缘处,镶嵌着无数颗细小的米珠,在日光下流转着温润内敛的光泽,与金线交相辉映,流光溢彩。
“这颜色极衬殿下,既显气色,又不失庄重。”夏挽轻声道,语气真诚。
临安长公主抚过衣料,眼底笑意深了些,“难为你总惦记着本宫。”
“能入殿下的眼,便是它的造化了。”夏挽谦逊应答。
二人移步至园中的水榭凉亭下落座。亭子四面通风,垂着薄如蝉翼的竹丝帘,既遮阳又透风。亭边一池碧水,清澈见底,几尾硕大的锦鲤拖着华丽的尾鳍,在水中悠闲游弋。
“说起来,”临安长公主放下茶盏,像是忽然想起什么,“你提过的那个捏面人的老手艺,本宫上次从红坊出来后,特意去寻,竟没找见人。听说手艺极好,捏的花鸟人物栩栩如生,可惜了。”
夏挽执壶为她添茶的手几不可察地顿了顿,随即自然接口,“许是换了地方摆摊。臣女家里倒收着几个他早先做的,若殿下不嫌弃,明日便送进府来。”
“这怎么好意思夺你所爱?”临安长公主看着夏挽带着一丝审视和探究。
“能献给殿下,是它们的福气,也是那老匠人的造化。”
夏挽抬起眼,迎上长公主的目光,微微一笑,眼神清澈坦然,“放在臣女处,不过是蒙尘的小玩意儿,若能博殿下一笑,才算物尽其用。”
临安长公主端详她片刻,忽而也笑了,“你呀,总是这般会说话。”
长公主端起茶盏,挡住了她眼底的神色,“前段时间王首辅家老夫人做寿,听说热闹得很。长安皇姐也驾临了,你见着她了么?”
亭中静了一瞬,只闻远处几声鸟鸣。
夏挽垂眸看着盏中浮沉的茶叶,依旧是一脸平静,“不巧,那时继母不慎弄湿了衣裳,臣女去马车上取备用的,没能见到长安长公主凤驾。”
“原是这样。”
临安长公主轻轻颔首,不再追问,转而说起另一件事,“十日后是本宫生辰,还没想好请谁。年年都是那些排场,今年只想寻几个知心的说说话。你若得空,定要过来。”
“妾身一定早早过来给殿下贺寿。”
夏挽看向临安长公主,脸上带着欣喜,好似能被临安长公主邀请让她很激动。
看着她脸上那符合身份的、带着些许受宠若惊的激动,临安长公主笑了笑。
目光投向池中追逐嬉戏的锦鲤,语气变得有些轻描淡写,仿佛只是闲话家常。
“对了,说起王府寿宴,本宫后来倒是听了一耳朵闲话。那日……好像还出了点意外?有个姑娘失足落水,淹死了?听说是前翰林院学士胡为雍的女儿?才十六岁,如花似玉的年纪,真是······可惜了。”
夏挽指尖微凉,面上却依旧平静:“是啊,听说是个很乖巧的姑娘。”
风吹过亭畔竹林,沙沙作响。临安长公主端起茶盏,轻轻吹开浮叶,眼底深处有什么情绪一闪而过,快得让人捉摸不透。
之后,长公主未再提及任何敏感话题,只与夏挽聊了些京中时兴的花样,衣裳首饰的搭配,又留她在府中用了极为精致的午膳,直到申时初,才允她告辞。
当夏挽坐上回南昌侯府的马车后,原本高兴的脸立即沉了下来,喃喃道:“不愧是皇室中人,这多疑的性子是一模一样。”
顺公公来到临安长公主面前,低头行礼后道:“殿下,南昌侯世子夫人已经离开了。”
“恩。”临安长公主揉了一下额头,手臂撑着一旁的茶几,坐在软榻上闭着眼睛问道:“真是一个聪明人啊!”
“就算这南昌侯世子夫人知道点什么,她也不敢随意说的,毕竟夏侍郎可是圣上最重视的人。”顺公公低头说完后,衣服袖子里的手指微微紧了两分。
临安长公主缓缓睁开眼,眸中已是一片清明冷冽,她望着亭外那株绚烂的海棠,语气平淡,却带着一丝森然寒意:“恩。若不是因为如此,早在那一天,她或许就该‘意外’地,和那位胡家小姐一样,永远闭上嘴了。”
        车辕上侯府的徽记在光下流转着暗沉的光泽。夏挽扶着贴身侍女菱花的手,步履从容地踏上了脚凳。
她今日穿着一身浅碧色缠枝莲纹的襦裙,外罩月白暗花绫衫子,发髻间只簪了一支素银嵌珠的步摇,清雅简洁,与她已嫁妇人的身份相得益彰,却又隐隐透出一种超乎年龄的沉静。
帘幔垂下,隔绝了府门外恭敬垂首的仆从。马车平稳地启动,辘辘驶向位于京城另一端的临安长公主府。
车厢内,夏挽缓缓闭上眼眸,看似养神,脑海中却在飞速运转,思索临安长公主请自己过府的缘由,以及她该如何应对。
马车行了约莫一个时辰,外面的市井喧嚣渐渐被一种肃穆的宁静所取代。
终于来到了临安长公主府邸门口,临安长公主府朱红大门缓缓开启,掌事大太监顺公公那张永远挂着得体笑意的脸出现在门后。
“哎哟,世子夫人可算来了,殿下在里头念叨了半日了,就盼着您呢。”
“有劳顺公公。”
顺公公躬身将夏挽迎进门,目光在她身后侍女捧着的锦盒上轻轻一扫,“红坊新出的成服,殿下见了一定欢喜。”
夏挽唇角弯起一抹浅淡的弧度,“殿下喜欢,是臣女的福分。”
聪明人之间说话,无需点透。
作为临安长公主府的大太监亲自迎接,证明临安长公主对她很重视。其次是说明临安长公主已经将她查过了,不然为何顺公公称呼夏挽为世子夫人,而非夏娘子。
随着顺公公穿过一重又一重的月洞门,向府邸深处走去。长公主府内一步一景,亭台楼阁,曲径通幽,远比昌南侯府来得精致巧妙。
阳光透过雕花木廊的窗格,在她浅碧色的裙裾上投下明明灭灭、不断变幻的光斑,如同她此刻难以完全平静的心绪。
行至花园入口,顺公公停下脚步,躬身道:“殿下就在园中的海棠树下,夫人请自行过去吧,奴才就送到这儿了。”
夏挽道了谢,独自一人踏入园中。
临安长公主正站在一株开得正盛的西府海棠前,指尖轻抚过花瓣。她今日只穿了件月白常服,发间簪着支简单的白玉簪,可那份与生俱来的贵气,却让满园春色都成了陪衬。
“妾身参见殿下,殿下万福金安。”夏挽走到近前,敛衽屈膝,行了一个标准而恭敬的礼。
临安长公主转身,含笑扶起她,“不必多礼。让本宫看看,红坊又出了什么新奇样子?”
菱花上前,小心翼翼打开盒盖。霎时间,一件华美非常的衣裙呈现在眼前。
海棠红的底色,明媚而不艳俗,以极细的金线,满绣着繁复精致的缠枝莲纹,那莲纹走势灵动,仿佛在衣料上自然生长。
袖口和领缘处,镶嵌着无数颗细小的米珠,在日光下流转着温润内敛的光泽,与金线交相辉映,流光溢彩。
“这颜色极衬殿下,既显气色,又不失庄重。”夏挽轻声道,语气真诚。
临安长公主抚过衣料,眼底笑意深了些,“难为你总惦记着本宫。”
“能入殿下的眼,便是它的造化了。”夏挽谦逊应答。
二人移步至园中的水榭凉亭下落座。亭子四面通风,垂着薄如蝉翼的竹丝帘,既遮阳又透风。亭边一池碧水,清澈见底,几尾硕大的锦鲤拖着华丽的尾鳍,在水中悠闲游弋。
“说起来,”临安长公主放下茶盏,像是忽然想起什么,“你提过的那个捏面人的老手艺,本宫上次从红坊出来后,特意去寻,竟没找见人。听说手艺极好,捏的花鸟人物栩栩如生,可惜了。”
夏挽执壶为她添茶的手几不可察地顿了顿,随即自然接口,“许是换了地方摆摊。臣女家里倒收着几个他早先做的,若殿下不嫌弃,明日便送进府来。”
“这怎么好意思夺你所爱?”临安长公主看着夏挽带着一丝审视和探究。
“能献给殿下,是它们的福气,也是那老匠人的造化。”
夏挽抬起眼,迎上长公主的目光,微微一笑,眼神清澈坦然,“放在臣女处,不过是蒙尘的小玩意儿,若能博殿下一笑,才算物尽其用。”
临安长公主端详她片刻,忽而也笑了,“你呀,总是这般会说话。”
长公主端起茶盏,挡住了她眼底的神色,“前段时间王首辅家老夫人做寿,听说热闹得很。长安皇姐也驾临了,你见着她了么?”
亭中静了一瞬,只闻远处几声鸟鸣。
夏挽垂眸看着盏中浮沉的茶叶,依旧是一脸平静,“不巧,那时继母不慎弄湿了衣裳,臣女去马车上取备用的,没能见到长安长公主凤驾。”
“原是这样。”
临安长公主轻轻颔首,不再追问,转而说起另一件事,“十日后是本宫生辰,还没想好请谁。年年都是那些排场,今年只想寻几个知心的说说话。你若得空,定要过来。”
“妾身一定早早过来给殿下贺寿。”
夏挽看向临安长公主,脸上带着欣喜,好似能被临安长公主邀请让她很激动。
看着她脸上那符合身份的、带着些许受宠若惊的激动,临安长公主笑了笑。
目光投向池中追逐嬉戏的锦鲤,语气变得有些轻描淡写,仿佛只是闲话家常。
“对了,说起王府寿宴,本宫后来倒是听了一耳朵闲话。那日……好像还出了点意外?有个姑娘失足落水,淹死了?听说是前翰林院学士胡为雍的女儿?才十六岁,如花似玉的年纪,真是······可惜了。”
夏挽指尖微凉,面上却依旧平静:“是啊,听说是个很乖巧的姑娘。”
风吹过亭畔竹林,沙沙作响。临安长公主端起茶盏,轻轻吹开浮叶,眼底深处有什么情绪一闪而过,快得让人捉摸不透。
之后,长公主未再提及任何敏感话题,只与夏挽聊了些京中时兴的花样,衣裳首饰的搭配,又留她在府中用了极为精致的午膳,直到申时初,才允她告辞。
当夏挽坐上回南昌侯府的马车后,原本高兴的脸立即沉了下来,喃喃道:“不愧是皇室中人,这多疑的性子是一模一样。”
顺公公来到临安长公主面前,低头行礼后道:“殿下,南昌侯世子夫人已经离开了。”
“恩。”临安长公主揉了一下额头,手臂撑着一旁的茶几,坐在软榻上闭着眼睛问道:“真是一个聪明人啊!”
“就算这南昌侯世子夫人知道点什么,她也不敢随意说的,毕竟夏侍郎可是圣上最重视的人。”顺公公低头说完后,衣服袖子里的手指微微紧了两分。
临安长公主缓缓睁开眼,眸中已是一片清明冷冽,她望着亭外那株绚烂的海棠,语气平淡,却带着一丝森然寒意:“恩。若不是因为如此,早在那一天,她或许就该‘意外’地,和那位胡家小姐一样,永远闭上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