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火种传承-《时空狙击终极守护》

  撞击的余波尚未完全平息,空气中弥漫着蒸汽、煤灰与金属摩擦后的焦糊气味。滦河大桥工地一片狼藉,翻倒的机车残骸仍在嘶嘶作响,如同垂死的巨兽。然而,核心的桥墩浇筑区完好无损,这堪称奇迹的一幕,让所有惊魂未定的官员和工人们,将混杂着敬畏、感激与难以置信的目光,投向了那对从扭曲驾驶室里相互搀扶着走出的“南洋夫妇”。

  江凛无视了肋下伤口因剧烈撞击传来的阵阵抽痛,他的目光锐利如刀,扫过人群,试图捕捉那些绑架者留下的蛛丝马迹,但对方显然极其老练,早已借着混乱遁走,只留下沈清漪掉落的一只素色发卡,无声地诉说着刚刚发生的劫持。

  总工程师陈寅恪踉跄着冲过来,紧紧抓住江凛的手臂,老泪纵横:“李老板!李夫人!今日若非二位……我启新公司,我华夏铁路……必将万劫不复啊!”他语无伦次,激动之情溢于言表。现场的铁路督办也快步走来,虽然惊魂未定,但官威犹在,对着江凛苏晴郑重拱手:“二位义士,力挽狂澜,保我路权国脉,本官定当上报……”

  “督办大人,陈工,言重了。”江凛压下心中的焦灼,语气沉稳地打断,“当务之急,是稳定人心,确保后续浇筑顺利进行,并严查此次事故缘由。”他刻意将话题引回正轨,避免过多的关注落在他们不合常理的身手上。

  苏晴也适时开口,声音虽轻却带着安抚人心的力量:“陈工,我看现场搅拌与输送流程,尚有可优化之处,若能建立更严格的质量追踪与现场管理制度,或可避免类似‘意外’。”她巧妙地将话题引向技术和管理层面,既符合他们“实业家”的身份,也为后续真正落实安全措施铺垫。

  【龙城基地 · 战后评估】

  全息屏幕上回放着江凛和苏晴拦截机车的惊险画面,以及后续处理过程的各项数据。

  “物理破坏被成功阻止,”分析员报告,“京汉铁路关键节点得以保全,历史走向未受重大影响。但‘潘多拉’利用了时代局限性,通过绑架无辜者,成功制造了新的牵制点。”

  林深凝视着屏幕上代表沈清漪和顾清如失踪位置的红点,眉头紧锁:“‘机械师’的计算很精准。他知道我们,或者说江凛他们,无法坐视无辜者因他们而受害。这是阳谋。”他接通通讯,声音沉重,“江凛,苏晴,人质必须尽力营救,但前提是绝不能因此导致更重大的历史结构性损伤。‘潘多拉’很可能以此设下新的陷阱。”

  【1918年 · 天津 · “潘多拉”据点】

  “行动失败。”魅影”的声音不带感情地汇报,“‘失控铁马’计划被拦截,目标人物(江凛苏晴)仅受轻伤。周福来在混乱中被击毙,线索中断。”

  凯斯勒猛地将手中的酒杯砸在地上,玻璃碎片四溅:“废物!两台钢铁机器都碾不死两只老鼠!”

  “机械师”却依旧平静,他擦拭着镜片,仿佛一切都在预料之中:“物理破坏本就不是唯一目的。重要的是,鱼饵已经吞下。”他看向“魅影”,“那两位小姐,安置好了吗?”

  “已按计划转移到备用安全屋,‘鬣狗’的人看着。足够让那两只老鼠焦头烂额一段时间了。”

  “很好,”“机械师”重新戴上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冰冷,“让他们先去救‘火种’吧。等他们精疲力尽,我们再从容布置下一个‘断层’。”

  【唐山 · 启新洋灰公司 · 三日后】

  危机过后,启新洋灰公司并未沉寂,反而在陈寅恪的强力推动和江凛苏晴的暗中引导下,掀起了一场旨在“根除隐患、夯实根基”的内部整顿。

  在江凛的“建议”下,公司成立了独立于生产部门的质量监督小组,引入了更严格的原料入库检验和成品抽检流程,部分参考了苏晴“偶然”提及的、海外新兴的质量控制理念。虽然只是雏形,却让整个生产体系的风气为之一肃。

  苏晴则利用“交流经验”的机会,与陈寅恪及几位核心技术人员进行了数次深入长谈。她没有直接给出超越时代的答案,而是以启发式的提问,引导他们思考水泥水化反应的微观机理、长期强度的影响因素、乃至工业生产中的标准化和流程优化问题。她将一些基础的、符合这个时代认知水平的材料学知识和质量管理思想,如同播种般,悄然埋进了这些华夏第一批工业火种传承者的心中。

  “李夫人一席话,真是令人茅塞顿开!”一位年轻的技术员兴奋地说,“若能深入研究这水化产物结构,或许真能找到提升水泥耐久性的钥匙!”

  陈寅恪更是感慨万千:“以往只知照搬国外配方,囫囵吞枣。如今方知,知其然,更需知其所以然。这才是真正的科学精神啊!”

  看着这些眼中重新燃起求知火焰的技术人员,江凛和苏晴心中稍感慰藉。他们守护的,不仅仅是眼前的工厂和产品,更是这种勇于探索、求真务实的科学火种。这份传承,远比挫败一次破坏行动意义更为深远。

  然而,这份欣慰无法冲淡对人质安危的担忧。江凛背部的伤口在苏晴的精心护理下逐渐愈合,但他心中的焦虑却与日俱增。通过秘密渠道和有限的线索追踪,他们大致锁定了绑架者可能活动的区域,但那一片区域鱼龙混杂,排查起来需要时间,也极易打草惊蛇。

  “他们暂时应该没有生命危险,”苏晴分析着零星的情报,“‘潘多拉’需要她们作为牵制我们的筹码。但时间拖得越久,变数越大。”

  江凛默默点头,他的左小指疤痕时常传来模糊的不安感,指向那未知的囚禁之地。他知道,在确保启新公司初步走上正轨,新的质量管理体系开始运转之后,他们必须尽快行动了。营救沈清漪和顾清如,不仅是道义和责任,也是粉碎“潘多拉”以此设局的关键。

  【1918年 · 某处阴暗的安全屋内】

  沈清漪和顾清如被反绑着双手,关在一间只有一个小窗的潮湿房间里。几日过去,最初的惊恐逐渐被一种无助的绝望所取代。

  “清如姐,他们……会不会杀了我们?”沈清漪声音颤抖,脸色苍白。

  顾清如强自镇定,尽管她的心也沉到了谷底:“别怕,清漪。他们抓我们,定是有所图谋。我们……我们或许还有用。”她回想起那个在演讲会场和火车上屡次出现的沉稳男子(江凛),以及那位气质不凡的李夫人(苏晴)。这些人,还有抓她们的这些恶徒,似乎在进行着一场她们无法理解的争斗。而她们,不幸成为了这场争斗中的棋子。一种为国为民虽死无憾的悲壮,与对生命的本能眷恋,在她心中交织。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看守粗哑的嗓音和另一个略显急促的脚步声。

  “……催什么催!告诉上面,这两个娘们儿好着呢!不过,再不送钱来,弟兄们可没耐心一直干等着!”

  对话声隐隐传来,顾清如的心猛地一紧。对方似乎在等待什么,而耐心,正在消磨。她们的处境,越发危险了。

  火种已在启新公司悄然传承,但另一场关乎无辜生命的救援之战,已迫在眉睫。江凛和苏晴站在暂时平稳的工厂与未知的危险之间,清晰地感受到,来自“机械师”的冰冷杀意,如同北方的寒流,正悄然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