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墨和纸张的气味弥漫在略显拥挤的编辑部里。安然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面前摊开的稿纸上字迹娟秀却力透纸背。她反复审阅着昨夜匿名送达她信箱的那些材料——几张经过挑选、能清晰显示“卡尔斯鲁厄-76”生产线非标接口和部分风险提示的内部文件照片副本,以及一段经过处理的录音文字整理稿(录音本身太过惊悚,她暂时不敢轻易使用)。
匿名信只有简短一句话:“真相需要被看见,抉择需要基于事实。望慎用。”
她的心跳有些快。这些材料如果属实,不仅揭穿了“腾飞机械”和其背后势力的欺骗行径,更指向一场针对华夏工业发展路径的恶意误导。这是一枚重磅炸弹。
主编拿着搪瓷缸踱步过来,瞥了一眼她桌上的稿纸:“小安,又挖到什么猛料了?看你这一脸严肃的。”
安然深吸一口气,将材料推了过去:“主编,您看看这个。关于市里正在重点推动的那条德国生产线。”
主编扶了扶眼镜,拿起材料,起初只是随意浏览,但越看脸色越凝重。看到最后,他放下材料,沉吟了许久,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
“消息来源可靠吗?”主编压低声音问。
“匿名投递,但我初步核实过,文件格式和部分技术术语,不像伪造。而且,”安然指了指录音文字稿,“这里面威廉·王的话,与他公开场合的表态大相径庭。”
主编眉头紧锁:“这件事牵扯很大啊……‘腾飞机械’背景不简单,听说和上面……而且,这条生产线是市里目前工业引进的重点项目,我们这个时候发这样的文章,会不会……”
“主编,”安然目光坚定,“正因为是重点项目,才更需要审慎。如果这条生产线真如材料所说存在缺陷和隐患,而我们知情不报,将来一旦出事,损失的是国家的外汇和宝贵的发展时机。媒体的责任,不正是要守望真相,为决策提供参考吗?”
她顿了顿,补充道:“我们可以不点名道姓,将重点放在技术分析和风险提示上,呼吁在引进技术时加强独立验证和风险评估。这符合中央现在强调的‘实事求是’精神。”
主编沉思良久,最终用力一拍桌子:“好!就按你说的办!但措辞一定要严谨,留有余地,以探讨和提醒为主。标题……就叫《透视‘成熟技术’光环下的隐忧——对部分技术引进项目的冷思考》。”
安然眼中闪过一抹光彩:“明白!”
她立刻伏案疾书,将那份匿名材料提供的信息,结合自己的调研,化作一篇逻辑清晰、论据扎实、同时又符合当下舆论环境的评论文章。她的笔锋,如同经过打磨的匕首,精准地挑开了那层华丽的包装,露出了内里可能存在的陷阱。
---
林深面前的屏幕上,显示着由历史档案还原的《科技观察》那一期的电子版。安然的那篇文章被高亮标注。
“文章发表了。”林深语气平静,但眼中有一丝赞许,“时机把握得很好,在评审会和生产线谈判的最终关口前抛出,足以引发必要的关注和讨论。”
分析员报告:“根据舆情模型模拟,这篇文章在有限的发行范围内(主要是技术系统和相关管理部门)预计将产生显着波动。约有35%的读者会因此对‘卡尔斯鲁厄-76’产生质疑,约有20%的决策者会倾向于要求进行更严格的技术审查。”
“这就够了。”林深点头,“我们不需要它立刻扳倒对方,只需要它撕开一道口子,打破‘腾飞机械’一家独大的话语权,为评审会上展示更直接的证据营造舆论氛围。”
他调出京都(北京)方面的监控数据流:“注意京都高层对此文的可能反应。同时,继续监视‘银狐’的通讯,他绝不会坐视不理。”
---
威廉·王几乎是连滚爬爬地冲进了银狐的临时办公室,手里挥舞着一本还带着油墨香的《科技观察》。
“老板!不好了!您看这个!”他脸色煞白,声音都在颤抖。
银狐维克多·陈接过刊物,快速浏览了安然的那篇文章。他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握着刊物的手指因为用力而指节发白。
“《科技观察》……安然……”他从牙缝里挤出这几个字,“她怎么会拿到这些资料?!”文章里虽然隐去了关键证据来源,但指出的技术疑点,几乎直指核心!
“是不是……是不是李振他们……”威廉·王惊恐地猜测。
“闭嘴!”银狐厉声打断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灰蒙蒙的天空,大脑飞速运转。
这篇文章打乱了他的节奏。虽然发行范围不广,但足以在关键的技术圈和决策层埋下怀疑的种子。一旦这种怀疑蔓延开来,他在评审会上安排的“专家”发言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可能引火烧身。
“不能让她再继续发声了。”银狐转过身,眼神凶狠,“立刻去做两件事!”
“第一,动用我们所有能影响到的媒体关系,组织几篇反驳文章,强调引进技术的积极意义,批判‘闭门造车’和‘盲目怀疑论’,把水搅浑!重点攻击这篇文章‘捕风捉影’、‘不顾大局’!”
“第二,”他盯着威廉·王,“给那个安然记者一点‘提醒’。让她知道,有些浑水,不是她该蹚的!手段……干净点,但要让她感到害怕!”
威廉·王连忙点头:“是,是!我马上去办!”
“还有,”银狐补充道,语气森然,“评审会提前!不能再等了!你去运作,争取在三天内召开!我们要在他们反应过来之前,造成既定事实!”
他必须抢在舆论进一步发酵,抢在对方可能拿出更多证据之前,强行推动评审会,利用目前尚存的优势,一举将陈思远的项目拍死,同时让生产线的引进成为无法逆转的趋势。
安然的文章,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头,激起了层层涟漪。原本隐藏在幕后的较量,开始被摆上台面。银狐被迫提前亮出部分底牌,并采取了更激进的行动。山城的局势,因为这篇看似不起眼的文章,陡然变得更加紧张和扑朔迷离。笔锋带来的震荡,正在转化为现实中的暗流与风暴。
(本章完)
匿名信只有简短一句话:“真相需要被看见,抉择需要基于事实。望慎用。”
她的心跳有些快。这些材料如果属实,不仅揭穿了“腾飞机械”和其背后势力的欺骗行径,更指向一场针对华夏工业发展路径的恶意误导。这是一枚重磅炸弹。
主编拿着搪瓷缸踱步过来,瞥了一眼她桌上的稿纸:“小安,又挖到什么猛料了?看你这一脸严肃的。”
安然深吸一口气,将材料推了过去:“主编,您看看这个。关于市里正在重点推动的那条德国生产线。”
主编扶了扶眼镜,拿起材料,起初只是随意浏览,但越看脸色越凝重。看到最后,他放下材料,沉吟了许久,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
“消息来源可靠吗?”主编压低声音问。
“匿名投递,但我初步核实过,文件格式和部分技术术语,不像伪造。而且,”安然指了指录音文字稿,“这里面威廉·王的话,与他公开场合的表态大相径庭。”
主编眉头紧锁:“这件事牵扯很大啊……‘腾飞机械’背景不简单,听说和上面……而且,这条生产线是市里目前工业引进的重点项目,我们这个时候发这样的文章,会不会……”
“主编,”安然目光坚定,“正因为是重点项目,才更需要审慎。如果这条生产线真如材料所说存在缺陷和隐患,而我们知情不报,将来一旦出事,损失的是国家的外汇和宝贵的发展时机。媒体的责任,不正是要守望真相,为决策提供参考吗?”
她顿了顿,补充道:“我们可以不点名道姓,将重点放在技术分析和风险提示上,呼吁在引进技术时加强独立验证和风险评估。这符合中央现在强调的‘实事求是’精神。”
主编沉思良久,最终用力一拍桌子:“好!就按你说的办!但措辞一定要严谨,留有余地,以探讨和提醒为主。标题……就叫《透视‘成熟技术’光环下的隐忧——对部分技术引进项目的冷思考》。”
安然眼中闪过一抹光彩:“明白!”
她立刻伏案疾书,将那份匿名材料提供的信息,结合自己的调研,化作一篇逻辑清晰、论据扎实、同时又符合当下舆论环境的评论文章。她的笔锋,如同经过打磨的匕首,精准地挑开了那层华丽的包装,露出了内里可能存在的陷阱。
---
林深面前的屏幕上,显示着由历史档案还原的《科技观察》那一期的电子版。安然的那篇文章被高亮标注。
“文章发表了。”林深语气平静,但眼中有一丝赞许,“时机把握得很好,在评审会和生产线谈判的最终关口前抛出,足以引发必要的关注和讨论。”
分析员报告:“根据舆情模型模拟,这篇文章在有限的发行范围内(主要是技术系统和相关管理部门)预计将产生显着波动。约有35%的读者会因此对‘卡尔斯鲁厄-76’产生质疑,约有20%的决策者会倾向于要求进行更严格的技术审查。”
“这就够了。”林深点头,“我们不需要它立刻扳倒对方,只需要它撕开一道口子,打破‘腾飞机械’一家独大的话语权,为评审会上展示更直接的证据营造舆论氛围。”
他调出京都(北京)方面的监控数据流:“注意京都高层对此文的可能反应。同时,继续监视‘银狐’的通讯,他绝不会坐视不理。”
---
威廉·王几乎是连滚爬爬地冲进了银狐的临时办公室,手里挥舞着一本还带着油墨香的《科技观察》。
“老板!不好了!您看这个!”他脸色煞白,声音都在颤抖。
银狐维克多·陈接过刊物,快速浏览了安然的那篇文章。他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握着刊物的手指因为用力而指节发白。
“《科技观察》……安然……”他从牙缝里挤出这几个字,“她怎么会拿到这些资料?!”文章里虽然隐去了关键证据来源,但指出的技术疑点,几乎直指核心!
“是不是……是不是李振他们……”威廉·王惊恐地猜测。
“闭嘴!”银狐厉声打断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灰蒙蒙的天空,大脑飞速运转。
这篇文章打乱了他的节奏。虽然发行范围不广,但足以在关键的技术圈和决策层埋下怀疑的种子。一旦这种怀疑蔓延开来,他在评审会上安排的“专家”发言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可能引火烧身。
“不能让她再继续发声了。”银狐转过身,眼神凶狠,“立刻去做两件事!”
“第一,动用我们所有能影响到的媒体关系,组织几篇反驳文章,强调引进技术的积极意义,批判‘闭门造车’和‘盲目怀疑论’,把水搅浑!重点攻击这篇文章‘捕风捉影’、‘不顾大局’!”
“第二,”他盯着威廉·王,“给那个安然记者一点‘提醒’。让她知道,有些浑水,不是她该蹚的!手段……干净点,但要让她感到害怕!”
威廉·王连忙点头:“是,是!我马上去办!”
“还有,”银狐补充道,语气森然,“评审会提前!不能再等了!你去运作,争取在三天内召开!我们要在他们反应过来之前,造成既定事实!”
他必须抢在舆论进一步发酵,抢在对方可能拿出更多证据之前,强行推动评审会,利用目前尚存的优势,一举将陈思远的项目拍死,同时让生产线的引进成为无法逆转的趋势。
安然的文章,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头,激起了层层涟漪。原本隐藏在幕后的较量,开始被摆上台面。银狐被迫提前亮出部分底牌,并采取了更激进的行动。山城的局势,因为这篇看似不起眼的文章,陡然变得更加紧张和扑朔迷离。笔锋带来的震荡,正在转化为现实中的暗流与风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