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双线告急 十日决胜-《时空狙击终极守护》

  赵工拿着一份盖着红头文件章的通知,走进了陈思远的实验室,脸上带着一种混合着凝重与决然的神情。

  “思远,评审会的日期定了。”他将通知放在堆满图纸的桌上,“十天后,在市工业局会议室。由局里的总工牵头,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评议组。”

  陈思远猛地抬起头,眼镜后的双眼迸发出激动与紧张交织的光芒。他接过通知,手指因用力而微微发白。十天!他终于等到了这个正名和检验的机会。

  “这次机会来之不易,”赵工的声音压低了少许,带着告诫,“我听说,外面有些风言风语,对你的项目不太有利。而且……引进那条德国生产线的事情,最近谈得很凶,上面有些领导很感兴趣。”

  江凛和苏晴对视一眼,心知这是“银狐”双管齐下的策略开始发酵了。

  “赵工,您放心,我们一定准备充分。”江凛沉稳地开口,“清者自清,只要我们的技术站得住脚,就不怕质疑。”

  赵工点了点头,目光复杂地看了江凛一眼:“李老师,苏同志,这次……恐怕不只是技术评审那么简单了。你们也要有所准备。”他似乎意有所指,但并未明言,拍了拍陈思远的肩膀,转身离开了。

  实验室里只剩下三人。陈思远激动地摩挲着通知文件,仿佛捧着无价之宝。苏晴则走到窗边,看似无意地扫视着楼下街道,确认没有异常的眼线。

  “十天时间,”江凛走到陈思远身边,语气严肃,“思远,你需要把所有的技术细节,尤其是针对可能质疑点的应对方案,梳理得清清楚楚。我和苏珊会帮你完善演示材料和数据验证。”

  他顿了顿,声音更低:“但同时,我们也要警惕。对方绝不会坐视评审会顺利举行。他们可能会在会前散布更多谣言,甚至可能对你不利,或者……”他目光扫过那些珍贵的图纸和元件,“破坏我们的准备成果。”

  陈思远脸上的兴奋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坚定的责任感。“我明白,李老师。我会小心的。为了这个项目,也为了……不辜负你们和赵工的期望。”

  一股山雨欲来的压抑感,笼罩了这间小小的实验室。十天,成了决定项目生死,乃至影响山城技术路线走向的倒计时。

  ---

  主屏幕上,分列着两条高亮的时间线。

  一条标注着“数控项目评审会- 10日倒计时”。

  另一条,则显示着“‘卡尔斯鲁厄-76’生产线引进谈判- 加速进行中,预计一周内完成技术评估”。

  “博士,监测到‘腾飞机械’与市工业局、计委的接触频率在过去48小时内增加了300%。”分析员语速飞快,“对方正在全力推动生产线的技术评估环节,试图抢在评审会之前造成既定事实,或者至少形成强大的舆论和政策压力。”

  林深盯着屏幕,眼神锐利如鹰。“‘银狐’在打时间差。他想用生产线的‘先进性’和‘成熟性’,在评审会上形成一个巨大的对比阴影,从根本上否定自主创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他调出评审会的潜在专家名单,快速浏览:“分析这些评议组专家的背景、学术观点和人际关系网。预测哪些可能被‘银狐’影响,或者本身就更倾向于引进路线。”

  “同时,”林深转向另一个屏幕,上面是b-7仓库的实时监控数据(基于追踪器信号和历史环境模拟),“加强对‘银狐’直接通讯的监听尝试。他必须在评审会前进行最终部署,我们需要知道他具体会动用哪些棋子,以及……那条生产线的‘后门’,他们计划在何时、以何种方式向我们演示其‘先进性’?”

  龙城基地超负荷运转起来,数据挖掘、行为预测、信号破解……所有力量都投入到这场与时间赛跑的博弈中。林深知道,对手占据着信息不对称的优势(他们清楚生产线的真相),而己方的优势在于先知和来自未来的技术支持。胜负手,就在于能否在最后关头,揭穿那精心编织的谎言。

  ——

  银狐维克多·陈面前的战术板上,两条进攻箭头清晰无比。

  一条指向“十日后- 项目评审会”,旁边标注着“舆论加压、专家质疑、现场发难”。

  另一条指向“七日内- 生产线技术评估”,旁边标注着“加速推进、利益捆绑、展示‘优势’”。

  “时间站在我们这边。”银狐对着威廉·王和几名核心手下,语气笃定,“七天内,我们要让那条生产线的‘卓越性能’深入人心,让所有决策者都看到‘捷径’就在眼前。十天后,我们要在评审会上,让陈思远的项目变成一个可笑而不合时宜的空中楼阁。”

  他看向威廉·王:“生产线演示的准备怎么样了?”

  “万事俱备,”威廉·王信心满满,“我们挑选了几个最体现‘自动化’和‘精度’的演示环节,绝对能让那些土包子大开眼界。至于那个小小的‘惊喜’(指后门),也准备好了,随时可以让他们见识一下什么叫‘远程智能维护’。”他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所谓远程智能维护,实则是远程制造故障的借口。

  “很好。”银狐满意地点点头,又看向负责舆论的手下,“那些专家和官员呢?”

  “三位关键评审专家,两位已经明确表示会对数控项目的‘风险’和‘不成熟’提出严厉质疑。另一位态度中立,但我们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影响他。工业局的钱科长和计委的刘副主任,会确保评审会的基调以及后续的资源分配,向我们倾斜。”

  “至于那两个碍事的‘海外专家’……”银狐眼中寒光一闪,“想办法在评审会前,给他们制造点麻烦,至少让他们无法全力帮助陈思远。如果可以,挖出他们的真实底细,我不信他们真是什幺基金会的人!”

  一道道指令发出,一张针对评审会和自主创新项目的大网,正被精心而迅速地编织起来。银狐仿佛已经看到,十天后,他将在这座山城,不费一枪一弹,就赢得一场关键的战役,将华夏的科技发展,轻轻推向那条依赖外部、丧失主动的歧路。

  双线告急,压力如同不断上涨的江水,汹涌地拍打着堤岸。江凛、苏晴在明处抓紧准备,林深在暗处全力支援,而他们的对手,则隐藏在合法的外衣下,发动着更加隐蔽和致命的进攻。十天的倒计时,滴答作响,预示着最终的碰撞,将在这座雾都,爆发出决定命运的火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