巳时·睿王府门前广场
一场没有皇室仪仗,却牵动无数人心的仪式正在举行。巨大的红绸覆盖着一块石碑,萧煜站在临时搭建的高台上,身后是格物院的核心成员以及王砚、李素娘等新科学子的代表。台下,是闻讯而来的京都百姓,人潮涌动,目光热切。
“诸位乡亲,”萧煜的声音通过简易的铁皮喇叭传开,清晰而沉稳,“幽冥宗已灭,天灾已平。然,治国安邦,非一时之功。知识之力,不应只为应对危机,更应福泽万民,开创未来!”
他手臂一挥,红绸落下,露出石碑上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星轨基金会”。其下还有小字铭刻宗旨:“资助寒门,奖励发明,抚恤孤寡,以格物之光,照前行之路。”
“今日起,‘星轨基金会’正式成立!”萧煜的声音高昂了几分,“本王将此次朝廷所赐十万金,以及楚氏商行部分利润,共计五十万金,作为基金会初始资金!凡我大晨子民,无论出身,只要有志于格物之学,或有惠及百姓之发明,或遇天灾人祸难以维生,皆可向基金会申请资助!”
人群瞬间沸腾了。五十万金!这是足以让任何世家眼红的巨款,萧煜竟毫不犹豫地全部拿了出来,用于此等公益之事!
王砚作为学子代表上前,激动得声音发颤:“殿下!我……我等寒门学子,必不负殿下厚望,穷尽毕生,钻研格物,以报国恩!”他身后,无数来自普通家庭的格物院学生,眼中都闪烁着感激与坚定的泪光。
一位在地动中失去儿子,却因格物院提供的救济和医护活下来的老妪,颤巍巍地想要下跪,被萧煜示意侍卫赶紧扶住。她老泪纵横:“王爷……王爷是活菩萨啊!这基金会,是给穷苦人留了条活路,给娃娃们留了条出路啊!”
知识的力量,在这一刻不再是虚无的概念,而是化为了实实在在的希望,深深植根于民心这片最肥沃的土壤。萧煜此举,不仅化解了皇帝“功高不赏”的尴尬,更将个人声望转化为了制度性的、可持续的民心向背,构筑起了最坚固的权力壁垒。
同一时辰·枢密院值房
新任枢密院副使,炎王萧炎,正对着桌案上一堆关于边军换防、粮草调配的卷宗抓耳挠腮。他性格跳脱,擅长交际,对这些繁琐的军务细节实在头疼。
“九弟倒是洒脱,把这么大个摊子甩给我……”他嘟囔着,拿起一份关于西北边军请求增拨一批“神机弩”(格物院早期产品)的文书,“这东西,兵部武库司说产能不足,让找格物院协调,格物院又说材料供应跟不上……踢皮球嘛这不是!”
他回想起萧煜的叮嘱——“七哥,枢密院是朝廷枢纽,正可借此整合各方资源,理顺流程。遇事不决,可多问询格物院技术意见,亦可借助商会渠道。”
萧炎眼珠一转,有了主意。他召来属官:“去,请格物院林瀚源先生,以及楚氏商行的大掌柜,下午过府一叙。就说本王请教军械制造与物流调配之事。”他打算直接用萧煜的核心力量来破解朝廷的官僚习气,将这枢密院副使之职,变成推动格物体系与旧制融合的接口。
午时·北狄驿馆
玲珑公主一行,准时抵达格物院。没有盛大的排场,只有精干的随从和几大车作为礼物的北狄特产皮毛与药材。
在林瀚源、苏沐清的陪同下,玲珑公主参观了格物院的几个核心区域——工学坊里轰鸣的简易水力机床,化学室内琳琅满目的玻璃器皿与正在反应的溶液,医学馆内的人体解剖模型与显微镜……每一处都让她美眸中异彩连连。
“公主殿下,”林瀚源指着一台正在测试的改良版罗盘(利用了初步的电磁原理,指向更稳),“此物或可助贵国勘探队在复杂地貌中精准定位矿脉。”
苏沐清则展示了几种针对牲畜常见瘟疫研发的草药提取液和防疫流程:“若能配合贵国的畜牧管理,或可大幅降低牛羊病死率。”
玲珑公主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震撼。她带来的北狄工匠和学者,更是看得目瞪口呆,如同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睿王殿下之才学,格物院之精深,玲珑叹服。”她由衷说道,“联合建立‘北方畜牧研究中心’与‘矿产勘探队’,我北狄全力支持。地点可设于两国边境贸易重镇‘云归城’,我方提供场地、人手及所需牲畜、矿产样本,贵方提供技术指导与核心设备。所得成果,北狄与大晨共享,具体份额,可按投入商议。”
她没有在技术层面纠缠,直接切入最务实的合作模式。因为她清楚,在绝对的知识优势面前,北狄最好的选择就是拿出最大的诚意,融入这条即将改变世界的发展快车道。这份合作,不仅是技术的输入,更将是观念的巨大冲击。
申时·江南某书房
一间弥漫着墨香与陈腐气息的书房内,几位江南文坛清流领袖,正对着几篇刚刚完成的檄文抚掌称赞。
“《辟格物谬书》!好!直指其学乃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悖逆圣人教化!”
“《奇技淫巧亡国论》更妙!以史为鉴,列举历代沉溺方技、不修仁政而速亡之君,看他萧煜如何自处!”
“还有这篇《士农工商本末辩》,重申士为四民之首,格物抬举匠人,乃是本末倒置,乱国之兆!”
他们面前,是最新一期的《士林清议》,头版头条赫然是措辞激烈的《问睿王十疏》,从伦理、政治、经济等多个角度,对格物之学及其倡导者发起了全面的抨击。
“立刻刊印,加急发往各州府县学!要让所有读书人都看到!”为首的老者须发贲张,“同时,联络朝中御史,明日早朝,便是血溅丹墀,也要弹劾萧煜‘蛊惑人心,动摇国本’!”
另一人阴恻恻地补充:“别忘了那些说书人和平民小报,多花些银钱,把‘睿王收纳重金以邀买人心’、‘基金会实为敛财之工具’之类的说法散播出去。愚夫愚妇,最易受此蛊惑。”
旧势力的反击,首先在最擅长的舆论阵地打响。他们试图用道德的指责和传统的桎梏,来绞杀这股新兴的、足以颠覆他们千年特权根基的知识力量。墨写的谎言与唇枪舌剑,汇聚成一股暗流,涌向京都,涌向睿王府,涌向那刚刚奠基的“星轨”。
酉时·睿王府书房
萧煜看着桌上摆放的几份《士林清议》和天机阁收集的市井流言简报,脸上没有任何意外或愤怒的表情,只有一种洞悉一切的平静。
楚幼薇站在一旁,眉宇间带着一丝冷意:“殿下,江南那边动作很快。诋毁基金会和您个人的言论已经开始蔓延。”
萧煜轻轻敲了敲桌面,看向旁边正在翻阅医学典籍的苏沐清:“沐清,你觉得,人能靠喝骂阻止饥民吃饭,阻止病患求医吗?”
苏沐清抬起头,微微一笑:“不能。生存与健康,是人性本能。”
“同理,”萧煜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渐暗的天色,“知识能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便是最硬的道理。舆论的高地,我们不占,敌人便会占据。幼薇,我们的《格物报》,可以发刊了。第一期,不必与他们辩经,只做两件事:一,详细公示‘星轨基金会’所有资金流向,接受天下人监督;二,用最浅白的语言,配上图示,讲解牛痘如何预防天花,新式纺车如何提高织布效率,指南针如何帮助航海不迷路。”
楚幼薇眼睛一亮:“明白!用事实说话,让百姓自己判断,什么才是对他们有用的‘学问’!”
这时,凌若仙无声无息地出现在书房角落,递上一份密报:“殿下,北狄左贤王旧部,有异动。部分顽固贵族不满公主与格物院合作,似与江南方面有所接触。”
萧煜接过密报,扫了一眼,嘴角勾起一抹冷峻的弧度:“哦?内外勾结,同唱一出反格物的老调?也好,正好一并解决。”
知识的浪潮已然起势,任何试图阻挡的顽石,终将被这磅礴的力量碾碎。这场由旧秩序发起的舆论之战,在萧煜眼中,不过是一场检验“星轨”成色的无声惊雷。
---
(第147章 完)
        一场没有皇室仪仗,却牵动无数人心的仪式正在举行。巨大的红绸覆盖着一块石碑,萧煜站在临时搭建的高台上,身后是格物院的核心成员以及王砚、李素娘等新科学子的代表。台下,是闻讯而来的京都百姓,人潮涌动,目光热切。
“诸位乡亲,”萧煜的声音通过简易的铁皮喇叭传开,清晰而沉稳,“幽冥宗已灭,天灾已平。然,治国安邦,非一时之功。知识之力,不应只为应对危机,更应福泽万民,开创未来!”
他手臂一挥,红绸落下,露出石碑上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星轨基金会”。其下还有小字铭刻宗旨:“资助寒门,奖励发明,抚恤孤寡,以格物之光,照前行之路。”
“今日起,‘星轨基金会’正式成立!”萧煜的声音高昂了几分,“本王将此次朝廷所赐十万金,以及楚氏商行部分利润,共计五十万金,作为基金会初始资金!凡我大晨子民,无论出身,只要有志于格物之学,或有惠及百姓之发明,或遇天灾人祸难以维生,皆可向基金会申请资助!”
人群瞬间沸腾了。五十万金!这是足以让任何世家眼红的巨款,萧煜竟毫不犹豫地全部拿了出来,用于此等公益之事!
王砚作为学子代表上前,激动得声音发颤:“殿下!我……我等寒门学子,必不负殿下厚望,穷尽毕生,钻研格物,以报国恩!”他身后,无数来自普通家庭的格物院学生,眼中都闪烁着感激与坚定的泪光。
一位在地动中失去儿子,却因格物院提供的救济和医护活下来的老妪,颤巍巍地想要下跪,被萧煜示意侍卫赶紧扶住。她老泪纵横:“王爷……王爷是活菩萨啊!这基金会,是给穷苦人留了条活路,给娃娃们留了条出路啊!”
知识的力量,在这一刻不再是虚无的概念,而是化为了实实在在的希望,深深植根于民心这片最肥沃的土壤。萧煜此举,不仅化解了皇帝“功高不赏”的尴尬,更将个人声望转化为了制度性的、可持续的民心向背,构筑起了最坚固的权力壁垒。
同一时辰·枢密院值房
新任枢密院副使,炎王萧炎,正对着桌案上一堆关于边军换防、粮草调配的卷宗抓耳挠腮。他性格跳脱,擅长交际,对这些繁琐的军务细节实在头疼。
“九弟倒是洒脱,把这么大个摊子甩给我……”他嘟囔着,拿起一份关于西北边军请求增拨一批“神机弩”(格物院早期产品)的文书,“这东西,兵部武库司说产能不足,让找格物院协调,格物院又说材料供应跟不上……踢皮球嘛这不是!”
他回想起萧煜的叮嘱——“七哥,枢密院是朝廷枢纽,正可借此整合各方资源,理顺流程。遇事不决,可多问询格物院技术意见,亦可借助商会渠道。”
萧炎眼珠一转,有了主意。他召来属官:“去,请格物院林瀚源先生,以及楚氏商行的大掌柜,下午过府一叙。就说本王请教军械制造与物流调配之事。”他打算直接用萧煜的核心力量来破解朝廷的官僚习气,将这枢密院副使之职,变成推动格物体系与旧制融合的接口。
午时·北狄驿馆
玲珑公主一行,准时抵达格物院。没有盛大的排场,只有精干的随从和几大车作为礼物的北狄特产皮毛与药材。
在林瀚源、苏沐清的陪同下,玲珑公主参观了格物院的几个核心区域——工学坊里轰鸣的简易水力机床,化学室内琳琅满目的玻璃器皿与正在反应的溶液,医学馆内的人体解剖模型与显微镜……每一处都让她美眸中异彩连连。
“公主殿下,”林瀚源指着一台正在测试的改良版罗盘(利用了初步的电磁原理,指向更稳),“此物或可助贵国勘探队在复杂地貌中精准定位矿脉。”
苏沐清则展示了几种针对牲畜常见瘟疫研发的草药提取液和防疫流程:“若能配合贵国的畜牧管理,或可大幅降低牛羊病死率。”
玲珑公主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震撼。她带来的北狄工匠和学者,更是看得目瞪口呆,如同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睿王殿下之才学,格物院之精深,玲珑叹服。”她由衷说道,“联合建立‘北方畜牧研究中心’与‘矿产勘探队’,我北狄全力支持。地点可设于两国边境贸易重镇‘云归城’,我方提供场地、人手及所需牲畜、矿产样本,贵方提供技术指导与核心设备。所得成果,北狄与大晨共享,具体份额,可按投入商议。”
她没有在技术层面纠缠,直接切入最务实的合作模式。因为她清楚,在绝对的知识优势面前,北狄最好的选择就是拿出最大的诚意,融入这条即将改变世界的发展快车道。这份合作,不仅是技术的输入,更将是观念的巨大冲击。
申时·江南某书房
一间弥漫着墨香与陈腐气息的书房内,几位江南文坛清流领袖,正对着几篇刚刚完成的檄文抚掌称赞。
“《辟格物谬书》!好!直指其学乃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悖逆圣人教化!”
“《奇技淫巧亡国论》更妙!以史为鉴,列举历代沉溺方技、不修仁政而速亡之君,看他萧煜如何自处!”
“还有这篇《士农工商本末辩》,重申士为四民之首,格物抬举匠人,乃是本末倒置,乱国之兆!”
他们面前,是最新一期的《士林清议》,头版头条赫然是措辞激烈的《问睿王十疏》,从伦理、政治、经济等多个角度,对格物之学及其倡导者发起了全面的抨击。
“立刻刊印,加急发往各州府县学!要让所有读书人都看到!”为首的老者须发贲张,“同时,联络朝中御史,明日早朝,便是血溅丹墀,也要弹劾萧煜‘蛊惑人心,动摇国本’!”
另一人阴恻恻地补充:“别忘了那些说书人和平民小报,多花些银钱,把‘睿王收纳重金以邀买人心’、‘基金会实为敛财之工具’之类的说法散播出去。愚夫愚妇,最易受此蛊惑。”
旧势力的反击,首先在最擅长的舆论阵地打响。他们试图用道德的指责和传统的桎梏,来绞杀这股新兴的、足以颠覆他们千年特权根基的知识力量。墨写的谎言与唇枪舌剑,汇聚成一股暗流,涌向京都,涌向睿王府,涌向那刚刚奠基的“星轨”。
酉时·睿王府书房
萧煜看着桌上摆放的几份《士林清议》和天机阁收集的市井流言简报,脸上没有任何意外或愤怒的表情,只有一种洞悉一切的平静。
楚幼薇站在一旁,眉宇间带着一丝冷意:“殿下,江南那边动作很快。诋毁基金会和您个人的言论已经开始蔓延。”
萧煜轻轻敲了敲桌面,看向旁边正在翻阅医学典籍的苏沐清:“沐清,你觉得,人能靠喝骂阻止饥民吃饭,阻止病患求医吗?”
苏沐清抬起头,微微一笑:“不能。生存与健康,是人性本能。”
“同理,”萧煜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渐暗的天色,“知识能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便是最硬的道理。舆论的高地,我们不占,敌人便会占据。幼薇,我们的《格物报》,可以发刊了。第一期,不必与他们辩经,只做两件事:一,详细公示‘星轨基金会’所有资金流向,接受天下人监督;二,用最浅白的语言,配上图示,讲解牛痘如何预防天花,新式纺车如何提高织布效率,指南针如何帮助航海不迷路。”
楚幼薇眼睛一亮:“明白!用事实说话,让百姓自己判断,什么才是对他们有用的‘学问’!”
这时,凌若仙无声无息地出现在书房角落,递上一份密报:“殿下,北狄左贤王旧部,有异动。部分顽固贵族不满公主与格物院合作,似与江南方面有所接触。”
萧煜接过密报,扫了一眼,嘴角勾起一抹冷峻的弧度:“哦?内外勾结,同唱一出反格物的老调?也好,正好一并解决。”
知识的浪潮已然起势,任何试图阻挡的顽石,终将被这磅礴的力量碾碎。这场由旧秩序发起的舆论之战,在萧煜眼中,不过是一场检验“星轨”成色的无声惊雷。
---
(第147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