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时·紫宸殿,常朝
今日的朝会,气氛从伊始便透着不寻常的凝重。太子萧灿率先出列,手持笏板,身后跟着数位清流文官领袖,其中不乏翰林院掌院学士、都察院左都御史这等清贵显要。
“父皇!”太子声音带着刻意营造的沉痛,“儿臣近日闻听市井喧嚣,皆因‘算学大赛’而起。科举取士,乃祖宗成法,择天下英才于圣贤文章,明经义,晓礼法,方能为国栋梁。今睿王另立标准,以算学取士,乃至允许匠户、商贾、女子参选,此举恐使士子无心向学,动摇国本,更令天下人嗤笑我大魏无人,需以奇技淫巧充塞朝堂!长此以往,圣贤之道谁人传承?礼义廉耻何以维系?儿臣恳请父皇,明察秋毫,下旨限制格物院越权之举,规范算学大赛,优胜者授予虚衔荣身即可,万不可授予实职,坏我朝廷选官法度!”
他一番话引经据典,占据道德制高点,身后众臣纷纷附议,言辞激烈,仿佛格物院与算学大赛已成祸国殃民之源。
龙椅上,皇帝萧宏面色平静,目光扫过一言不发的萧煜,淡淡道:“睿王,太子及诸位臣工所言,你有何辩解?”
萧煜缓步出列,神色从容,并无半分被围攻的窘迫。他先向皇帝一礼,而后转身,目光平静地扫过太子及其身后众人。
“太子殿下,诸位大人。”他声音清朗,回荡在大殿之中,“臣有一问,敢请诸位解答。户部度支,边疆粮饷转运,河道工程核算,乃至历法修订,舆图测绘,这些关乎国计民生、社稷安稳之事,是靠背诵圣贤文章完成,还是靠精准的算学推演完成?”
不等对方回答,他继续道:“格物院设立算学大赛,非是要取代科举,乃是为国朝选拔精通实务之才,补科举取士之不足!所谓奇技淫巧,若能让江淮百姓免于瘟疫(他目光扫过当初弹劾防疫的御史),能让边军将士获得更精良的军械,能让国库岁入增长(他看向户部尚书),能让万民食能果腹、衣能蔽体,那这‘奇技’,便是经世济民之大道!这‘淫巧’,便是强国富民之良方!”
他语气陡然提升,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至于出身之论,更是荒谬!甘罗十二为使臣,未因其年幼而损国格;管仲生于市井,未因其出身而碍其成为一代贤相!我大魏取士,何时竟变得如此狭隘,只看出身,不看真才实学?!若有一匠户,能改良织机,使万民得暖;若有一女子,能精通算学,理顺一方钱粮,为何不能为其才,授其职,使其为国效力?!”
他一番话,没有引经据典,却句句立足于现实与效用,如同惊雷炸响在道德空谈的殿堂之上。太子等人一时语塞,脸色涨红。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名内侍高声禀报:“陛下!江淮八百里加急捷报!淮安、扬州等疫区州县,春耕顺利,新稻种长势喜人,预计夏收可超往年三成!流民皆已安置,各地工坊新建,民生渐复!”
这封恰到好处的捷报,如同最有力的证据,印证了萧煜方才所言。皇帝眼中精光一闪,看向萧煜的目光更深沉了几分。
“好了。”皇帝终于开口,压下殿中窃窃私语,“睿王所言,不无道理。朝廷取士,当兼收并蓄,唯才是举。算学大赛,乃新政尝试,一切按章程办理,优胜者量才录用。格物院之职司,乃朕亲定,旨在强国富民,众卿不必再多言。”
一锤定音!太子的发难,在萧煜立足于“实效”的煌煌正道面前,以及那份及时的江淮捷报佐证下,彻底失败。皇帝的态度,已然鲜明。
同一时刻·四皇子府
萧焕通过眼线得知朝堂上发生的一切,气得将手中名贵瓷器狠狠摔在地上,碎片四溅。
“废物!太子这个废物!如此好的局面,竟被他……被老九如此轻易化解!”他胸膛剧烈起伏,眼中血丝密布,“还有那江淮捷报,怎会如此之巧?!定是老九算计好的!他早就料到了!”
一种智力被完全碾压的屈辱感和恐惧感,让他几乎窒息。他发现自己所有的谋划,在萧煜那深不可测的洞察力和实实在在的功绩面前,都显得如此可笑和无力。
午时·大魏格物院,算学大赛初试考场
尽管朝堂之上风波骤起,格物院内的初试却依旧有条不紊地进行。数百名来自天南地北、出身各异的考生,伏案疾书。考题并非死记硬背,多是涉及田亩测量、粮仓容积、工程土方、商贸利润等实际问题,需要灵活运用算学知识解决。
陈景然也坐在其中,他虽行医,却对算学颇有天赋,此刻正凝神计算一道关于药材配伍比例与成本控制的题目,感觉如鱼得水。
考场外,还有不少送考或围观的人,看着那些认真答题的工匠、商人甚至女子,目光复杂。一种新的可能性,正在这安静的考场中悄然孕育。
未时·睿王府,书房
萧煜正在听取各方汇报。朝堂风波平息,算学大赛顺利进行,江淮民生恢复良好。
“殿下,四皇子那边,似乎沉寂了许多。”凌若仙道。
“沉寂?”萧煜嘴角泛起一丝冷意,“败犬的哀鸣罢了。他越是沉寂,说明他接下来的反扑可能越是极端。通知天机阁,不可有丝毫松懈,尤其是对幽冥宗以及宫中某些角落的监控。”
他走到那幅巨大的大魏疆域图前,目光锐利。
“舆论的高地,我们不能放弃。楚幼薇,以格物院和楚氏商行的名义,刊行一份……嗯,就叫《格物报》吧。将算学大赛的意义、格物之学于国于民的益处、乃至一些基础的农学、工学知识,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刊印出来,低价发售,广为传播。”
他要掌握话语权,将知识的种子,撒向更广阔的天地。
申时·北狄王庭,金帐
苍狼王听着使者汇报大魏朝堂上关于算学大赛的争论以及萧煜的胜利,沉默良久。
“不计出身,唯才是举……以实学论英雄……”他喃喃重复着这几个词,眼中光芒闪烁。这对于等级森严、重视血统的草原部落而言,冲击巨大。
“玲珑。”他看向女儿,“我们派去学习的孩子,进展如何?”
“回父汗,他们已初步掌握汉字读写和基础算学。儿臣认为,可择其优者,尝试接触一些……更实用的知识,比如,如何判断草场承载牛羊的数量,如何计算部落迁徙的最佳路线……”玲珑公主谨慎地提议。
苍狼王沉吟片刻,重重一拍桌案:“准了!就按你说的办!另外,通知左贤王,边境五市,可以再扩大一些品类。我们……需要南人更多的‘知识’。”
萧煜在大魏推行的理念和成功,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其涟漪已经开始影响另一个帝国的决策。
暮色·格物院,周天演算盘研究组
烛光下,苏沐清、林瀚源、清玄子等人围着最新的推算结果,面露震撼。
“殿下,‘场’的假说或许真的成立!”林瀚源声音颤抖,“我们根据沐清的思路重新推演,发现上古几次大规模地动、乃至气候骤变,似乎都与特定星辰组合下,这种无形‘场’的剧烈扰动存在统计关联!这演算盘,或许真能……预警天灾!”
清玄子补充道:“虽无法精确到时日地点,但大致的时间范围和影响区域,或可推断!若此论成立,其价值……无可估量!”
知识的探索,再次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指向了更宏大的应用可能。
萧煜接到消息,站在观星台上,仰望星空。
“朝堂之争,不过是瓦釜雷鸣。”
“而这星轨背后的规律,这知识探索的每一步前进,才是真正的……煌煌正道。”
“四哥,太子……你们的阻碍,于我而言,不过是这大道之上的些许尘埃罢了。”
他的目光,已超越了个人的胜负,投向了如何利用这不断增长的知识,去塑造一个的全新未来。
---
(第119章 完)
---
        今日的朝会,气氛从伊始便透着不寻常的凝重。太子萧灿率先出列,手持笏板,身后跟着数位清流文官领袖,其中不乏翰林院掌院学士、都察院左都御史这等清贵显要。
“父皇!”太子声音带着刻意营造的沉痛,“儿臣近日闻听市井喧嚣,皆因‘算学大赛’而起。科举取士,乃祖宗成法,择天下英才于圣贤文章,明经义,晓礼法,方能为国栋梁。今睿王另立标准,以算学取士,乃至允许匠户、商贾、女子参选,此举恐使士子无心向学,动摇国本,更令天下人嗤笑我大魏无人,需以奇技淫巧充塞朝堂!长此以往,圣贤之道谁人传承?礼义廉耻何以维系?儿臣恳请父皇,明察秋毫,下旨限制格物院越权之举,规范算学大赛,优胜者授予虚衔荣身即可,万不可授予实职,坏我朝廷选官法度!”
他一番话引经据典,占据道德制高点,身后众臣纷纷附议,言辞激烈,仿佛格物院与算学大赛已成祸国殃民之源。
龙椅上,皇帝萧宏面色平静,目光扫过一言不发的萧煜,淡淡道:“睿王,太子及诸位臣工所言,你有何辩解?”
萧煜缓步出列,神色从容,并无半分被围攻的窘迫。他先向皇帝一礼,而后转身,目光平静地扫过太子及其身后众人。
“太子殿下,诸位大人。”他声音清朗,回荡在大殿之中,“臣有一问,敢请诸位解答。户部度支,边疆粮饷转运,河道工程核算,乃至历法修订,舆图测绘,这些关乎国计民生、社稷安稳之事,是靠背诵圣贤文章完成,还是靠精准的算学推演完成?”
不等对方回答,他继续道:“格物院设立算学大赛,非是要取代科举,乃是为国朝选拔精通实务之才,补科举取士之不足!所谓奇技淫巧,若能让江淮百姓免于瘟疫(他目光扫过当初弹劾防疫的御史),能让边军将士获得更精良的军械,能让国库岁入增长(他看向户部尚书),能让万民食能果腹、衣能蔽体,那这‘奇技’,便是经世济民之大道!这‘淫巧’,便是强国富民之良方!”
他语气陡然提升,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至于出身之论,更是荒谬!甘罗十二为使臣,未因其年幼而损国格;管仲生于市井,未因其出身而碍其成为一代贤相!我大魏取士,何时竟变得如此狭隘,只看出身,不看真才实学?!若有一匠户,能改良织机,使万民得暖;若有一女子,能精通算学,理顺一方钱粮,为何不能为其才,授其职,使其为国效力?!”
他一番话,没有引经据典,却句句立足于现实与效用,如同惊雷炸响在道德空谈的殿堂之上。太子等人一时语塞,脸色涨红。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名内侍高声禀报:“陛下!江淮八百里加急捷报!淮安、扬州等疫区州县,春耕顺利,新稻种长势喜人,预计夏收可超往年三成!流民皆已安置,各地工坊新建,民生渐复!”
这封恰到好处的捷报,如同最有力的证据,印证了萧煜方才所言。皇帝眼中精光一闪,看向萧煜的目光更深沉了几分。
“好了。”皇帝终于开口,压下殿中窃窃私语,“睿王所言,不无道理。朝廷取士,当兼收并蓄,唯才是举。算学大赛,乃新政尝试,一切按章程办理,优胜者量才录用。格物院之职司,乃朕亲定,旨在强国富民,众卿不必再多言。”
一锤定音!太子的发难,在萧煜立足于“实效”的煌煌正道面前,以及那份及时的江淮捷报佐证下,彻底失败。皇帝的态度,已然鲜明。
同一时刻·四皇子府
萧焕通过眼线得知朝堂上发生的一切,气得将手中名贵瓷器狠狠摔在地上,碎片四溅。
“废物!太子这个废物!如此好的局面,竟被他……被老九如此轻易化解!”他胸膛剧烈起伏,眼中血丝密布,“还有那江淮捷报,怎会如此之巧?!定是老九算计好的!他早就料到了!”
一种智力被完全碾压的屈辱感和恐惧感,让他几乎窒息。他发现自己所有的谋划,在萧煜那深不可测的洞察力和实实在在的功绩面前,都显得如此可笑和无力。
午时·大魏格物院,算学大赛初试考场
尽管朝堂之上风波骤起,格物院内的初试却依旧有条不紊地进行。数百名来自天南地北、出身各异的考生,伏案疾书。考题并非死记硬背,多是涉及田亩测量、粮仓容积、工程土方、商贸利润等实际问题,需要灵活运用算学知识解决。
陈景然也坐在其中,他虽行医,却对算学颇有天赋,此刻正凝神计算一道关于药材配伍比例与成本控制的题目,感觉如鱼得水。
考场外,还有不少送考或围观的人,看着那些认真答题的工匠、商人甚至女子,目光复杂。一种新的可能性,正在这安静的考场中悄然孕育。
未时·睿王府,书房
萧煜正在听取各方汇报。朝堂风波平息,算学大赛顺利进行,江淮民生恢复良好。
“殿下,四皇子那边,似乎沉寂了许多。”凌若仙道。
“沉寂?”萧煜嘴角泛起一丝冷意,“败犬的哀鸣罢了。他越是沉寂,说明他接下来的反扑可能越是极端。通知天机阁,不可有丝毫松懈,尤其是对幽冥宗以及宫中某些角落的监控。”
他走到那幅巨大的大魏疆域图前,目光锐利。
“舆论的高地,我们不能放弃。楚幼薇,以格物院和楚氏商行的名义,刊行一份……嗯,就叫《格物报》吧。将算学大赛的意义、格物之学于国于民的益处、乃至一些基础的农学、工学知识,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刊印出来,低价发售,广为传播。”
他要掌握话语权,将知识的种子,撒向更广阔的天地。
申时·北狄王庭,金帐
苍狼王听着使者汇报大魏朝堂上关于算学大赛的争论以及萧煜的胜利,沉默良久。
“不计出身,唯才是举……以实学论英雄……”他喃喃重复着这几个词,眼中光芒闪烁。这对于等级森严、重视血统的草原部落而言,冲击巨大。
“玲珑。”他看向女儿,“我们派去学习的孩子,进展如何?”
“回父汗,他们已初步掌握汉字读写和基础算学。儿臣认为,可择其优者,尝试接触一些……更实用的知识,比如,如何判断草场承载牛羊的数量,如何计算部落迁徙的最佳路线……”玲珑公主谨慎地提议。
苍狼王沉吟片刻,重重一拍桌案:“准了!就按你说的办!另外,通知左贤王,边境五市,可以再扩大一些品类。我们……需要南人更多的‘知识’。”
萧煜在大魏推行的理念和成功,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其涟漪已经开始影响另一个帝国的决策。
暮色·格物院,周天演算盘研究组
烛光下,苏沐清、林瀚源、清玄子等人围着最新的推算结果,面露震撼。
“殿下,‘场’的假说或许真的成立!”林瀚源声音颤抖,“我们根据沐清的思路重新推演,发现上古几次大规模地动、乃至气候骤变,似乎都与特定星辰组合下,这种无形‘场’的剧烈扰动存在统计关联!这演算盘,或许真能……预警天灾!”
清玄子补充道:“虽无法精确到时日地点,但大致的时间范围和影响区域,或可推断!若此论成立,其价值……无可估量!”
知识的探索,再次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指向了更宏大的应用可能。
萧煜接到消息,站在观星台上,仰望星空。
“朝堂之争,不过是瓦釜雷鸣。”
“而这星轨背后的规律,这知识探索的每一步前进,才是真正的……煌煌正道。”
“四哥,太子……你们的阻碍,于我而言,不过是这大道之上的些许尘埃罢了。”
他的目光,已超越了个人的胜负,投向了如何利用这不断增长的知识,去塑造一个的全新未来。
---
(第119章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