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联盟的总部设在釜山一栋崭新的写字楼里,装修奢华,与强盛那种务实风格截然不同。
然而,在这光鲜的外表下,内部却是一片忙乱和焦灼。
社长宋在浩,一个约莫五十岁、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眼神锐利中带着疲惫的男人,正对着电话几乎是在低吼。
他曾是韩进海运部一名极其资深的中层管理者,精通物流的所有环节,尤其擅长处理各种突发状况和复杂调度。
但因为性格耿直、不擅逢迎,在论资排辈、派系林立的韩进集团始终郁郁不得志,默默无闻了二十多年。
直到几年前,赵敏俊秘密找到了他,提出让他辞职去海外帮自己(储备人才)。
赵敏俊看中了他的能力和在集团内的“隐形”属性,将他“劝退”,然后通过复杂的海外架构
(一家注册在开曼群岛的控股公司,再控股香港的“无限运输有限公司”,最后由“无限运输有限公司”全资控股韩国“四海联盟”)
将他安排到了这个位置。
在官方记录上,宋在浩与韩进集团早已毫无瓜葛。
赵敏俊需要一只懂行的、可靠的白手套来执行他的计划,宋在浩完美符合要求。
但此刻,这位被寄予厚望的社长,正焦头烂额。
“什么?!
又三辆车在庆州那边抛锚了?
找不到备用零件?
我们的应急维修队呢?!
……什么?还没组建起来?
立刻给我联系当地的修理厂,不管花多少钱,立刻给我修好!
耽误了客户的货物,你们全都滚蛋!”
他砰地一声挂断电话,揉了揉突突直跳的太阳穴。
这仅仅是冰山一角。
短短十几天,四海联盟用钱砸出来的繁荣表象下,各种问题如同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新招募的调度员完全不熟悉各地路线和客户需求,系统更是简陋不堪,经常出现车辆空跑、路线错误、重复派单的情况。
一个客户电话打进来投诉货物晚点,宋在浩刚安抚完。
内部通讯器又响了:
“社长!不好了!我们有两批货都要从釜山发往大邱,调度居然派了两辆车,每辆车都只装了半车!这成本……”
宋在浩立刻打断:
“立刻把两批货合并到一辆车上!告诉客户,因为‘优化路线’,时间可能稍有延迟,但运费可以给8折!立刻去办!”
他只能用折扣来弥补管理的混乱。
为了快速拉起车队,四海收购了大量车况参差不齐的二手车,故障率奇高。
维修保养体系几乎为零。
“社长,光州那边有辆车的发动机爆缸了,维修费报价要60万!”
宋在浩咬牙切齿:
“修!立刻修!同时让采购部立刻去起亚汽车订新车!要最新的型号!别再贪便宜买二手了!”
他知道这又是一笔巨大的计划外支出。
另外四海联盟承诺的时效无法保证,服务标准不一,甚至出现货物破损。
一个大客户直接打电话到宋在浩这里:
“宋社长!你们四海怎么回事?
说的第二天到,这都第三天了!
货还没影子!
早知道还不如继续用强盛!”
宋在浩立刻赔笑:
“张社长,息怒息怒!实在是抱歉,是我们新联盟刚开始磨合,出现了点小意外。
您这批货的运费,我们全免!另外,再赠送您一次免费运输额度!请您务必再给我们一次机会!”
挂断电话,他脸色铁青,这已经是今天第五个用免单来安抚的客户了。
跟随老板跳槽来的司机发现四海内部管理混乱,承诺的福利(如安全奖金、餐补)因为财务流程混乱迟迟无法落实。
开始出现怨言,甚至有人偷偷联系想回强盛。
宋在浩靠在椅背上,疲惫地闭上眼。
他心里跟明镜似的:
四海现在全靠赵敏俊烧钱在硬撑。
强盛联盟的核心竞争力。
李振宇那套高效的管理调度系统、与建筑联盟的深度绑定、以及长期形成的标准化服务体系。
根本不是靠钱能立刻买来的。
他现在用的所有方法,都是饮鸩止渴的笨办法:
用折扣和免单安抚客户,用高价紧急采购和维修来维持运力,用空头支票暂时稳住员工。
“李振宇……真是好手段啊。”
宋在浩喃喃自语,他研究过强盛的模式,内心甚至对这位未曾谋面的对手有一丝敬佩。
他知道自己只是在沙滩上堆城堡,潮水一来,随时可能垮掉。
这时,他的私人线路响了,是赵敏俊。
“宋社长,听说你这几天‘战果辉煌’啊?又挖了强盛十几家加盟商?”
赵敏俊的声音带着一丝嘲讽,仿佛在欣赏一出好戏。
宋在浩坐直身体,语气恭敬却带着压力:
“常务,表面的数字确实好看。
但我们目前面临的困难很大。
管理跟不上,车辆故障多,客户投诉剧增,全靠烧钱和折扣在维持。
我们急需……”
“急需什么?又是要钱?”
赵敏俊不耐烦地打断他:
“我已经给了你足够的资金去挖人,去买车!你要做的就是快速碾压强盛!”
“时间不等人,绝不不能让强盛缓气,不然谁也打不败他们了。”
宋在浩深吸一口气,努力保持冷静:
“常务,物流的核心不是车,是人!
是那些经验丰富的司机、调度员和管理人员!
我们现在能挖来人,是因为我们开了高价。
但要留住人,光靠基本工资是不够的!
我们需要立刻建立起像强盛那样的福利保障体系:
安全奖金、燃油补贴、车辆维护基金、尤其是急难救助基金!
这样才能真正稳住人心,形成凝聚力!
否则,这些人今天能来,明天就能走!”
“福利?基金?”
赵敏俊在电话那头嗤笑起来,语气中充满了毫不掩饰的轻蔑:
“宋社长,你是在管理一个商业公司,不是在开慈善机构。
那些开车的、搬货的,给他们足够的工资就已经是恩赐了!
还想要什么福利?
他们配吗?
出了事是他们自己不小心,公司凭什么给他们兜底?”
宋在浩听到这话,血一下子涌上了头。
他二十多年的行业经验和对基层的认知,让他无法接受这种赤裸裸的阶级歧视和短视!
他猛地站起来,对着电话几乎是吼了出来:
“常务!
恕我直言!
如果没有这些‘不配’的人安全准时地把货物送到客户手上,我们的钱就是一堆废纸!
李振宇就是靠着他那套‘善待员工’的理念,才让强盛有了今天的凝聚力!
我们现在是在打仗!军心不稳,这仗怎么打?!
如果连最基本的保障都不愿意给,那我宋在浩也无法保证四海联盟能撑多久!
我请求您,至少批准司机薪资整体上浮15%和设立安全奖金的预算!”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显然赵敏俊没料到宋在浩敢如此激烈地顶撞他。
他需要宋在浩这条能干又听话的狗,暂时还不能撕破脸。
“……好吧。”
赵敏俊的声音冰冷,带着施舍的意味:
“薪资可以按你说的涨。
但是,其他的福利、基金,免谈!
宋社长,我希望你记住你的位置,做好你该做的事。
钱,我会再拨一部分过去。
但我要看到效果,看到强盛被打趴下的效果,而不是听你在这里为那些贱民争取福利!”
啪!
电话被挂断了。
宋在浩无力地坐回椅子上,脸上露出一丝苦涩和无奈的笑。
他据理力争,甚至不惜隐含威胁,最终也只争取到了最基础的一项。
涨薪。
而这,很可能只是延缓了崩溃的时间。
他深知,赵敏俊从未真正看得起他,也从未看得起这个行业里真正干活的人。
在赵敏俊眼里,他宋在浩和那些司机一样,都只是可以用钱驱使、随时可以抛弃的棋子。
但他没有选择。
韩进内部没有他的位置,赵敏俊给了他一个施展能力的舞台,尽管充满枷锁。他
只能竭尽全力,在这艘注定要撞上冰山的豪华邮轮上,尽量让它多航行一段距离。
他拿起内部电话,用疲惫但坚定的声音下达命令:
“通知下去,所有司机基本薪资,从下月起上调15%。
同时,颁布‘安全驾驶奖励办法’,每月无事故无违规的司机,额外奖励2万韩元。”
这或许只是杯水车薪,但这是他目前唯一能为自己招揽来的这些员工们,争取到的一点实实在在的东西了。
然而,在这光鲜的外表下,内部却是一片忙乱和焦灼。
社长宋在浩,一个约莫五十岁、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眼神锐利中带着疲惫的男人,正对着电话几乎是在低吼。
他曾是韩进海运部一名极其资深的中层管理者,精通物流的所有环节,尤其擅长处理各种突发状况和复杂调度。
但因为性格耿直、不擅逢迎,在论资排辈、派系林立的韩进集团始终郁郁不得志,默默无闻了二十多年。
直到几年前,赵敏俊秘密找到了他,提出让他辞职去海外帮自己(储备人才)。
赵敏俊看中了他的能力和在集团内的“隐形”属性,将他“劝退”,然后通过复杂的海外架构
(一家注册在开曼群岛的控股公司,再控股香港的“无限运输有限公司”,最后由“无限运输有限公司”全资控股韩国“四海联盟”)
将他安排到了这个位置。
在官方记录上,宋在浩与韩进集团早已毫无瓜葛。
赵敏俊需要一只懂行的、可靠的白手套来执行他的计划,宋在浩完美符合要求。
但此刻,这位被寄予厚望的社长,正焦头烂额。
“什么?!
又三辆车在庆州那边抛锚了?
找不到备用零件?
我们的应急维修队呢?!
……什么?还没组建起来?
立刻给我联系当地的修理厂,不管花多少钱,立刻给我修好!
耽误了客户的货物,你们全都滚蛋!”
他砰地一声挂断电话,揉了揉突突直跳的太阳穴。
这仅仅是冰山一角。
短短十几天,四海联盟用钱砸出来的繁荣表象下,各种问题如同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新招募的调度员完全不熟悉各地路线和客户需求,系统更是简陋不堪,经常出现车辆空跑、路线错误、重复派单的情况。
一个客户电话打进来投诉货物晚点,宋在浩刚安抚完。
内部通讯器又响了:
“社长!不好了!我们有两批货都要从釜山发往大邱,调度居然派了两辆车,每辆车都只装了半车!这成本……”
宋在浩立刻打断:
“立刻把两批货合并到一辆车上!告诉客户,因为‘优化路线’,时间可能稍有延迟,但运费可以给8折!立刻去办!”
他只能用折扣来弥补管理的混乱。
为了快速拉起车队,四海收购了大量车况参差不齐的二手车,故障率奇高。
维修保养体系几乎为零。
“社长,光州那边有辆车的发动机爆缸了,维修费报价要60万!”
宋在浩咬牙切齿:
“修!立刻修!同时让采购部立刻去起亚汽车订新车!要最新的型号!别再贪便宜买二手了!”
他知道这又是一笔巨大的计划外支出。
另外四海联盟承诺的时效无法保证,服务标准不一,甚至出现货物破损。
一个大客户直接打电话到宋在浩这里:
“宋社长!你们四海怎么回事?
说的第二天到,这都第三天了!
货还没影子!
早知道还不如继续用强盛!”
宋在浩立刻赔笑:
“张社长,息怒息怒!实在是抱歉,是我们新联盟刚开始磨合,出现了点小意外。
您这批货的运费,我们全免!另外,再赠送您一次免费运输额度!请您务必再给我们一次机会!”
挂断电话,他脸色铁青,这已经是今天第五个用免单来安抚的客户了。
跟随老板跳槽来的司机发现四海内部管理混乱,承诺的福利(如安全奖金、餐补)因为财务流程混乱迟迟无法落实。
开始出现怨言,甚至有人偷偷联系想回强盛。
宋在浩靠在椅背上,疲惫地闭上眼。
他心里跟明镜似的:
四海现在全靠赵敏俊烧钱在硬撑。
强盛联盟的核心竞争力。
李振宇那套高效的管理调度系统、与建筑联盟的深度绑定、以及长期形成的标准化服务体系。
根本不是靠钱能立刻买来的。
他现在用的所有方法,都是饮鸩止渴的笨办法:
用折扣和免单安抚客户,用高价紧急采购和维修来维持运力,用空头支票暂时稳住员工。
“李振宇……真是好手段啊。”
宋在浩喃喃自语,他研究过强盛的模式,内心甚至对这位未曾谋面的对手有一丝敬佩。
他知道自己只是在沙滩上堆城堡,潮水一来,随时可能垮掉。
这时,他的私人线路响了,是赵敏俊。
“宋社长,听说你这几天‘战果辉煌’啊?又挖了强盛十几家加盟商?”
赵敏俊的声音带着一丝嘲讽,仿佛在欣赏一出好戏。
宋在浩坐直身体,语气恭敬却带着压力:
“常务,表面的数字确实好看。
但我们目前面临的困难很大。
管理跟不上,车辆故障多,客户投诉剧增,全靠烧钱和折扣在维持。
我们急需……”
“急需什么?又是要钱?”
赵敏俊不耐烦地打断他:
“我已经给了你足够的资金去挖人,去买车!你要做的就是快速碾压强盛!”
“时间不等人,绝不不能让强盛缓气,不然谁也打不败他们了。”
宋在浩深吸一口气,努力保持冷静:
“常务,物流的核心不是车,是人!
是那些经验丰富的司机、调度员和管理人员!
我们现在能挖来人,是因为我们开了高价。
但要留住人,光靠基本工资是不够的!
我们需要立刻建立起像强盛那样的福利保障体系:
安全奖金、燃油补贴、车辆维护基金、尤其是急难救助基金!
这样才能真正稳住人心,形成凝聚力!
否则,这些人今天能来,明天就能走!”
“福利?基金?”
赵敏俊在电话那头嗤笑起来,语气中充满了毫不掩饰的轻蔑:
“宋社长,你是在管理一个商业公司,不是在开慈善机构。
那些开车的、搬货的,给他们足够的工资就已经是恩赐了!
还想要什么福利?
他们配吗?
出了事是他们自己不小心,公司凭什么给他们兜底?”
宋在浩听到这话,血一下子涌上了头。
他二十多年的行业经验和对基层的认知,让他无法接受这种赤裸裸的阶级歧视和短视!
他猛地站起来,对着电话几乎是吼了出来:
“常务!
恕我直言!
如果没有这些‘不配’的人安全准时地把货物送到客户手上,我们的钱就是一堆废纸!
李振宇就是靠着他那套‘善待员工’的理念,才让强盛有了今天的凝聚力!
我们现在是在打仗!军心不稳,这仗怎么打?!
如果连最基本的保障都不愿意给,那我宋在浩也无法保证四海联盟能撑多久!
我请求您,至少批准司机薪资整体上浮15%和设立安全奖金的预算!”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显然赵敏俊没料到宋在浩敢如此激烈地顶撞他。
他需要宋在浩这条能干又听话的狗,暂时还不能撕破脸。
“……好吧。”
赵敏俊的声音冰冷,带着施舍的意味:
“薪资可以按你说的涨。
但是,其他的福利、基金,免谈!
宋社长,我希望你记住你的位置,做好你该做的事。
钱,我会再拨一部分过去。
但我要看到效果,看到强盛被打趴下的效果,而不是听你在这里为那些贱民争取福利!”
啪!
电话被挂断了。
宋在浩无力地坐回椅子上,脸上露出一丝苦涩和无奈的笑。
他据理力争,甚至不惜隐含威胁,最终也只争取到了最基础的一项。
涨薪。
而这,很可能只是延缓了崩溃的时间。
他深知,赵敏俊从未真正看得起他,也从未看得起这个行业里真正干活的人。
在赵敏俊眼里,他宋在浩和那些司机一样,都只是可以用钱驱使、随时可以抛弃的棋子。
但他没有选择。
韩进内部没有他的位置,赵敏俊给了他一个施展能力的舞台,尽管充满枷锁。他
只能竭尽全力,在这艘注定要撞上冰山的豪华邮轮上,尽量让它多航行一段距离。
他拿起内部电话,用疲惫但坚定的声音下达命令:
“通知下去,所有司机基本薪资,从下月起上调15%。
同时,颁布‘安全驾驶奖励办法’,每月无事故无违规的司机,额外奖励2万韩元。”
这或许只是杯水车薪,但这是他目前唯一能为自己招揽来的这些员工们,争取到的一点实实在在的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