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金哲民用技术手段搅得四海基层人仰马翻之际,李相定这位内政大师,开始了他的“攻心为上”。
他的目标,是那些仍然坚守在四海联盟内的中小运输公司老板们。
李相定没有采用高调挖角的方式,那样容易引发韩进的疯狂报复。
他选择了一种更温和、却更有效的方式。
“榜样示范”加“精准关怀”。
他让那些早已死心塌地跟随强盛,并且因此业务量、利润都大幅增长的“榜样”公司老板。
去和他们在四海联盟内的老相识、老朋友“闲聊”。
“老金,你看我这边,订单不断,结算快,还没那么多大爷指手画脚…”
“王社长,强盛的李相定社长亲自过问我们车队司机宿舍改善的事儿,这在哪见过?”
同时,李相定本人也会在恰当的时机。
比如某个原四海系老板遇到困难(车辆被扣、家庭变故)时,以个人名义表示慰问。
并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提供些许帮助。
这种“雪中送炭”远比“锦上添花”更能打动人心。
对比韩进\/四海那边“不听命令就吞掉你”的冷酷,李相定所代表的强盛,展现出的是一种“伙伴式”的尊重与共赢。
人心都是肉长的,尤其是在切身利益和尊严受到践踏之后,这种反差带来的冲击力无比巨大。
于是,四海联盟的内部,彻底崩塌。
四海联盟看似庞大的躯体一瞬间就被掏空。
李相定稳坐中军,不疾不徐地将四海联盟的根基。
人心瓦解、收编。
...
...
而李振宇,来到了《经济焦点》,是韩国广播公司一档新开设的、试图以更深入视角探讨经济发展的高端访谈节目。
主持人韩炳世则是一位年纪较长、气质严肃的知名评论员,以学识渊博和提问深刻着称。
韩炳世扶了眼镜,用沉稳的语调开场:
“李振宇社长,欢迎您。近期,强盛物流的发展,尤其是与四海物流的竞争,引起了广泛关注。
在许多人看来,您以如此年轻的年纪,挑战拥有雄厚资本的现有秩序,这本身就需要极大的勇气。
您如何看待这种‘挑战者’的角色?”
李振宇微微躬身,表示对主持人和节目的尊重,然后用清晰而平和的声音回答:
“韩炳世先生,您过誉了。
我认为,‘挑战’这个词或许并不完全准确。
在朴正熙总统阁下全力推动国家现代化、工业化的宏伟蓝图下,我们更愿意将自己视为一名积极的建设者。”
他巧妙地将话题提升到国家发展的高度:
“当前,我国经济蒸蒸日上,出口创汇节节攀升。
但高效的物流体系,如同人体的血脉,是支撑这一切的基础。
强盛所做的,不过是尝试用一些新的思路让货物其流,更好地为国家建设服务。
如果说这是挑战,那我们挑战的是过去效率不高、成本高昂的旧方法,目的是为了迎接一个更具竞争力的新时代。”
这番话既避开了直接对抗的敏感词,又将自身事业与国家政策紧密绑定,显得格局宏大,立场正确。
韩炳世显然有备而来,他直接切入核心争议点:
“您所说的新思路是不是,垫资。
这是一个非常大胆的尝试。
但也有人担忧,这如同在走钢丝,需要极其庞大的资金和精准的风险控制。
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连锁反应,甚至引发信用危机。
您如何应对这种风险?”
这是当时许多保守派经济学家和商界人士对强盛模式最大的质疑。
李振宇没有回避,他身体微微前倾,眼神诚恳而自信:
“您的担忧非常专业且必要。
这就好比开车,我们都知道速度快有危险,但不能因此就不发展高速公路。
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有一套可靠的‘刹车系统’和‘交通规则’。”
他接着用了一个易于理解的比喻:
“我们的‘垫资’,不是漫无目的的撒钱。
它建立在严格的客户信用评估体系之上,就像银行放贷需要审核一样。
“紧密监控每一笔资金的流向和货物的状态。
更重要的是,我们与客户是真正的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
帮助他们成功,我们的资金才能安全滚动起来。
这是一种基于深度信任和精密计算的合作,而非赌博。”
他顿了顿,带着一丝幽默说:
“如果非要说冒险,我觉得最大的冒险,反而是固步自封。
眼睁睁看着因为我们物流效率低下,而让韩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失去竞争力。
那才是对国家、对民族未来的不负责任。”
韩炳世顺势将问题引向敏感的竞争关系:
“目前市场上竞争激烈,甚至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您认为,健康的竞争应该是怎样的?强盛追求的目标是什么?”
这是一个陷阱,诱导他攻击对手。
李振宇笑了笑,展现出超越年龄的从容与大度:
“健康的竞争,应该是比赛谁能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谁能为国家创造更多税收和就业,谁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就像运动会,运动员们你追我赶,成绩才能提高。
我们强盛欢迎所有遵循市场规则的竞争。”
他话锋一转,再次拔高立意:
“至于目标,我个人浅见,企业的最终目的不应仅仅是打败某个对手。
我们的目标,是希望有一天,当人们提到‘韩国制造’时,不仅能想到优质的产品。
也能想到支撑其背后的、世界一流的韩国物流服务!
这是我们这一代企业人应有的抱负。”
他完全没有提及韩进或四海,而是描绘了一个共同的、崇高的愿景。
将自己的形象从“好斗的挑战者”提升为“有民族责任感的青年企业家”。
访谈接近尾声,韩炳世的语气缓和下来,问了一个相对轻松的问题:
“李社长,您非常年轻,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能分享一下您的动力来源吗?或者,在如此大的压力下,您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
李振宇露出了当晚最轻松的笑容,带着点自嘲的意味说:
“韩炳世先生,您问我如何保持清醒?
我的秘诀可能就是——经常提醒自己还差得很远。
至于动力?”
他顿了顿,眼神明亮地说:
“说出来您可能不信,有时候最大的动力,是来自客户收到货物时的一个满意电话。
或者是我们的一位卡车司机师傅因为收入增加而能让家人过上更好生活时露出的笑容。
这些实实在在的反馈,比任何报表上的数字都更能驱使我前进。
当然,”他幽默地补充了一句,引得现场工作人员都忍不住轻笑。
“如果能顺便为国家的现代化尽一点绵薄之力,那就更是锦上添花了。”
这期《经济焦点》在播出后,获得了出乎意料的巨大成功。
李振宇在节目中所展现出的沉稳自信、思路清晰、格局宏大、言语得体又不失幽默的形象(牛不牛?这么多buff)。
彻底颠覆了之前外界对他“暴发户”或“冒险家”的片面认知。
他巧妙地将商业竞争融入国家发展叙事,成功规避了政治风险,赢得了上层人士的赞许。
他对“垫资”模式深入浅出的解释,化解了公众的疑虑,展现了专业素养。
他谈及竞争时的气度与抱负,尤其是那句“世界一流的韩国物流服务”,引发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共鸣。
最后那份源于基层的质朴动力和幽默自嘲,则让他显得真实、可亲,极大地拉近了与普通民众的距离。
一时间,李振宇成为了韩国年轻一代企业家的新偶像,强盛物流的“创新、高效、有社会责任感”的品牌形象也随之深入人心。
这次成功的访谈,不仅是一场精彩的个人形象公关。
更是一次对韩进集团无声却有力的舆论反击,为强盛接下来的发展扫清了不少障碍,也凝聚了内部无比的信心。
在韩国,一个商业明星,正以无可阻挡的气势,冉冉升起。
话分两头,韩进\/四海可就惨了。
他的目标,是那些仍然坚守在四海联盟内的中小运输公司老板们。
李相定没有采用高调挖角的方式,那样容易引发韩进的疯狂报复。
他选择了一种更温和、却更有效的方式。
“榜样示范”加“精准关怀”。
他让那些早已死心塌地跟随强盛,并且因此业务量、利润都大幅增长的“榜样”公司老板。
去和他们在四海联盟内的老相识、老朋友“闲聊”。
“老金,你看我这边,订单不断,结算快,还没那么多大爷指手画脚…”
“王社长,强盛的李相定社长亲自过问我们车队司机宿舍改善的事儿,这在哪见过?”
同时,李相定本人也会在恰当的时机。
比如某个原四海系老板遇到困难(车辆被扣、家庭变故)时,以个人名义表示慰问。
并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提供些许帮助。
这种“雪中送炭”远比“锦上添花”更能打动人心。
对比韩进\/四海那边“不听命令就吞掉你”的冷酷,李相定所代表的强盛,展现出的是一种“伙伴式”的尊重与共赢。
人心都是肉长的,尤其是在切身利益和尊严受到践踏之后,这种反差带来的冲击力无比巨大。
于是,四海联盟的内部,彻底崩塌。
四海联盟看似庞大的躯体一瞬间就被掏空。
李相定稳坐中军,不疾不徐地将四海联盟的根基。
人心瓦解、收编。
...
...
而李振宇,来到了《经济焦点》,是韩国广播公司一档新开设的、试图以更深入视角探讨经济发展的高端访谈节目。
主持人韩炳世则是一位年纪较长、气质严肃的知名评论员,以学识渊博和提问深刻着称。
韩炳世扶了眼镜,用沉稳的语调开场:
“李振宇社长,欢迎您。近期,强盛物流的发展,尤其是与四海物流的竞争,引起了广泛关注。
在许多人看来,您以如此年轻的年纪,挑战拥有雄厚资本的现有秩序,这本身就需要极大的勇气。
您如何看待这种‘挑战者’的角色?”
李振宇微微躬身,表示对主持人和节目的尊重,然后用清晰而平和的声音回答:
“韩炳世先生,您过誉了。
我认为,‘挑战’这个词或许并不完全准确。
在朴正熙总统阁下全力推动国家现代化、工业化的宏伟蓝图下,我们更愿意将自己视为一名积极的建设者。”
他巧妙地将话题提升到国家发展的高度:
“当前,我国经济蒸蒸日上,出口创汇节节攀升。
但高效的物流体系,如同人体的血脉,是支撑这一切的基础。
强盛所做的,不过是尝试用一些新的思路让货物其流,更好地为国家建设服务。
如果说这是挑战,那我们挑战的是过去效率不高、成本高昂的旧方法,目的是为了迎接一个更具竞争力的新时代。”
这番话既避开了直接对抗的敏感词,又将自身事业与国家政策紧密绑定,显得格局宏大,立场正确。
韩炳世显然有备而来,他直接切入核心争议点:
“您所说的新思路是不是,垫资。
这是一个非常大胆的尝试。
但也有人担忧,这如同在走钢丝,需要极其庞大的资金和精准的风险控制。
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连锁反应,甚至引发信用危机。
您如何应对这种风险?”
这是当时许多保守派经济学家和商界人士对强盛模式最大的质疑。
李振宇没有回避,他身体微微前倾,眼神诚恳而自信:
“您的担忧非常专业且必要。
这就好比开车,我们都知道速度快有危险,但不能因此就不发展高速公路。
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有一套可靠的‘刹车系统’和‘交通规则’。”
他接着用了一个易于理解的比喻:
“我们的‘垫资’,不是漫无目的的撒钱。
它建立在严格的客户信用评估体系之上,就像银行放贷需要审核一样。
“紧密监控每一笔资金的流向和货物的状态。
更重要的是,我们与客户是真正的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
帮助他们成功,我们的资金才能安全滚动起来。
这是一种基于深度信任和精密计算的合作,而非赌博。”
他顿了顿,带着一丝幽默说:
“如果非要说冒险,我觉得最大的冒险,反而是固步自封。
眼睁睁看着因为我们物流效率低下,而让韩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失去竞争力。
那才是对国家、对民族未来的不负责任。”
韩炳世顺势将问题引向敏感的竞争关系:
“目前市场上竞争激烈,甚至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您认为,健康的竞争应该是怎样的?强盛追求的目标是什么?”
这是一个陷阱,诱导他攻击对手。
李振宇笑了笑,展现出超越年龄的从容与大度:
“健康的竞争,应该是比赛谁能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谁能为国家创造更多税收和就业,谁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就像运动会,运动员们你追我赶,成绩才能提高。
我们强盛欢迎所有遵循市场规则的竞争。”
他话锋一转,再次拔高立意:
“至于目标,我个人浅见,企业的最终目的不应仅仅是打败某个对手。
我们的目标,是希望有一天,当人们提到‘韩国制造’时,不仅能想到优质的产品。
也能想到支撑其背后的、世界一流的韩国物流服务!
这是我们这一代企业人应有的抱负。”
他完全没有提及韩进或四海,而是描绘了一个共同的、崇高的愿景。
将自己的形象从“好斗的挑战者”提升为“有民族责任感的青年企业家”。
访谈接近尾声,韩炳世的语气缓和下来,问了一个相对轻松的问题:
“李社长,您非常年轻,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能分享一下您的动力来源吗?或者,在如此大的压力下,您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
李振宇露出了当晚最轻松的笑容,带着点自嘲的意味说:
“韩炳世先生,您问我如何保持清醒?
我的秘诀可能就是——经常提醒自己还差得很远。
至于动力?”
他顿了顿,眼神明亮地说:
“说出来您可能不信,有时候最大的动力,是来自客户收到货物时的一个满意电话。
或者是我们的一位卡车司机师傅因为收入增加而能让家人过上更好生活时露出的笑容。
这些实实在在的反馈,比任何报表上的数字都更能驱使我前进。
当然,”他幽默地补充了一句,引得现场工作人员都忍不住轻笑。
“如果能顺便为国家的现代化尽一点绵薄之力,那就更是锦上添花了。”
这期《经济焦点》在播出后,获得了出乎意料的巨大成功。
李振宇在节目中所展现出的沉稳自信、思路清晰、格局宏大、言语得体又不失幽默的形象(牛不牛?这么多buff)。
彻底颠覆了之前外界对他“暴发户”或“冒险家”的片面认知。
他巧妙地将商业竞争融入国家发展叙事,成功规避了政治风险,赢得了上层人士的赞许。
他对“垫资”模式深入浅出的解释,化解了公众的疑虑,展现了专业素养。
他谈及竞争时的气度与抱负,尤其是那句“世界一流的韩国物流服务”,引发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共鸣。
最后那份源于基层的质朴动力和幽默自嘲,则让他显得真实、可亲,极大地拉近了与普通民众的距离。
一时间,李振宇成为了韩国年轻一代企业家的新偶像,强盛物流的“创新、高效、有社会责任感”的品牌形象也随之深入人心。
这次成功的访谈,不仅是一场精彩的个人形象公关。
更是一次对韩进集团无声却有力的舆论反击,为强盛接下来的发展扫清了不少障碍,也凝聚了内部无比的信心。
在韩国,一个商业明星,正以无可阻挡的气势,冉冉升起。
话分两头,韩进\/四海可就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