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鸡蛋干不过催泪弹-《重生九零:我点爆对手命脉》

  “爆了!闻人董!苏眉姐!爆了!”

  方辰的声音,像一颗刚出膛的子弹,带着滚烫的热气,直接射穿了后厨的宁静。

  他抱着笔记本电脑,像抱着个刚出生的亲儿子,冲进了临时作战室,激动得脸都涨红了。

  “小程序后台数据,昨晚那个‘不打烊的妈妈’的故事,经过一夜发酵,独立访客数破三万!新增注册会员一千二百人!这……这比我之前做的所有地推加起来效果都好!”

  雷啸正蹲在角落里呼噜呼噜地吃泡面,闻言差点没把面汤喷出来。

  “啥玩意儿?就那娘们儿写那几行字,比咱们发传单还管用?”

  “这不叫写几行字!”

  方辰激动地反驳,仿佛自己的专业领域受到了侮辱。

  “这叫情感链接!叫用户共鸣!叫……”

  “停。”

  苏眉抬手,打断了方辰的技术科普。

  她的目光,冷静地锁定在方辰的电脑屏幕上,手指在屏幕上快速滑动,浏览着故事社区里不断涌现的新帖子。

  大部分都是些日常的碎碎念,诸如“今天在这里的沙发上睡着了,好舒服”、“咖啡拉花真好看”之类。

  这些内容,是社区活跃度的体现,但缺少引爆点。

  苏眉的眼神,像一台最高精度的雷达,快速扫描着,寻找着那个能引爆全场的,真正的“炸药包”。

  突然,她的手指停住了。

  屏幕上,一个刚刚发布不到五分钟的帖子,标题很平淡。

  【带妈妈来坐了一会儿。】

  发帖人的头像,是一朵小小的向日葵。

  苏眉点了进去。

  帖子的内容,比标题更平淡,甚至有些语无伦次,像是一段未经整理的日记。

  “妈妈生病了,在做化疗。医生说要多走动,保持心情愉快。可她什么都吃不下,也不想说话,每天就坐在窗边发呆。今天我硬拉她出来,路过这里,她说这家店看着暖和,想进来坐坐。”

  “我们什么都没点,店员小妹还给我们倒了两杯温水,没催我们。妈妈就在靠窗的位置,看着外面发呆,看了一个小时。阳光晒在她身上,她很久没有这么安静过了。”

  “临走的时候,她忽然指着柜台里的一个面包,很小声地对我说,‘那个,看起来好像不那么油,我想……尝一小口’。”

  “我当时眼泪差点掉下来。这是她生病半年来,第一次主动说想吃东西。”

  “谢谢你们。谢谢这个地方。”

  帖子没有配图,只有短短几行字。

  作战室里,瞬间安静了下来。

  雷啸吸溜泡面的声音,都停了。

  方辰脸上的兴奋,也凝固了。

  一股难以言喻的情绪,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那不是一个故事。

  那是一块被生活硬生生撕开的,血淋淋的伤口,又被一缕最温柔的阳光,轻轻地,敷了上去。

  “联系她。”

  闻人语的声音打破了沉默。

  她不知何时已经站到了苏眉身后,目光同样落在那段文字上。

  “马上,立刻,联系这位用户。”

  苏眉深吸一口气,胸口微微起伏。

  她知道,她们等的那颗“核弹”,来了。

  “明白!”

  苏眉的执行力快得惊人。

  她立刻通过后台找到了那位“向日葵”用户的联系方式,亲自拨通了电话。

  电话接通后,苏眉没有半句废话,直接表明身份和来意,语气诚恳而尊重。

  “您好,女士。我们看到了您分享的故事,非常感动。我们想请求您的授权,将您的故事分享给更多的人,希望能温暖到更多像您和妈妈一样的人。”

  电话那头的女孩,声音还有些沙哑,似乎刚刚哭过。

  她沉默了片刻,轻声说:“可以。如果……如果能让更多人知道,生病的人需要的不是同情,只是一个能让她安安静-静待着的地方,那就好了。”

  “谢谢您。”

  挂掉电话,苏眉的眼睛里,已经燃起了熊熊的战火。

  她转身,对着自己的团队,下达了最高级别的作战指令。

  “林薇!文案组!以最快速度,对这个故事进行二次深度创作!我要看到最克制,但最催泪的文字!”

  “老张!设计组!去联系那位用户,请求她提供一张她妈妈的背影照,或者一只手的照片!记住,不要出现正脸,保护隐私!我要最有故事感的画面!”

  “所有人,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后,我要看到一篇能让整个京城都为之动容的推文!”

  整个团队,瞬间进入了战时状态。

  键盘的敲击声,激烈的讨论声,在小小的作战室里交织成一片。

  一个小时后。

  一篇名为《我为化疗的妈妈,在麦香坊买到了第一份食欲》的文章,正式定稿。

  配图,是女孩后来发来的,一张她妈妈坐在窗边,阳光洒在老人消瘦肩膀上的侧影。

  文章的结尾,是那句直击人心的话。

  【有时候,治愈我们的,不是药。】

  【而是一缕阳光,一杯温水,和一句“没关系,您就坐着”。】

  苏眉看着最终的稿件,满意地点了点头。

  她拨通了京城本地一个粉丝数超过百万的生活类公众号“京城风向标”主编的电话。

  “喂,刘主编,我苏眉。我这儿有个故事,你一定会感兴趣。头条,我要今晚八点发的头条。”

  ……

  晚上八点整。

  “京城风向标”的公众号,准时推送了头条文章。

  文章推送的瞬间,就像一颗深水炸弹,在无数人的手机屏幕里,轰然引爆。

  一开始,只是在一些妈妈群、业主群里小范围转发。

  “快看这篇文章,太好哭了!”

  “天哪,就在望京!这家店也太暖了吧!”

  但很快,文章的传播路径,就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它开始出现在无数人的朋友圈里。

  转发的人,有刚刚加班结束的白领,有正在为父母健康担忧的中年人,有感性的大学生,甚至还有许多五大三粗的男人。

  他们转发时,往往只配了简单的几个字。

  “看哭了。”

  “已转发给爸妈。”

  “这才是城市该有的温度。”

  文章的阅读量,以一种恐怖的速度,开始飙升。

  一万……

  五万……

  十万加!

  只用了短短两个小时!

  文章下方的评论区,彻底沦陷。

  几千条留言,像潮水般涌来,每一条,都是一个被触动的心灵。

  “我爸去年也是这样,什么都吃不下。看着他一天天瘦下去,我一个大男人在医院楼道里哭得像个傻子。我懂那种感觉,真的懂。”

  “已经把地址记下了,明天就带我奶奶去。她不需要买什么,我只想让她也在阳光里坐一会儿。”

  “为这家店的老板点赞!这年头,不催你消费,还给你倒温水的生意人,比大熊猫都稀有!”

  “不说了,明天翘班,必须去打卡!我要去感受一下这家店的温度!”

  口碑,以一种山洪暴发般的姿态,被彻底引爆。

  ……

  第二天,清晨。

  雷啸打着哈欠,第一个来到店里准备开门。

  当他习惯性地想把卷帘门一拉到底时,手上的动作,却僵住了。

  他揉了揉眼睛,以为自己没睡醒。

  店门口,从左到右,安安静静地,排着一条长队。

  队伍里,有年轻人,有中年人,有推着轮椅的老人,有抱着孩子的妈妈。

  他们没有喧哗,没有拥挤,只是静静地站着,脸上带着一种,混合了好奇与期待的,温和的表情。

  雷啸的脑子,“嗡”的一声,一片空白。

  他开店这么多年,排队见过不少。

  抢打折鸡蛋的,抢限量款球鞋的,那场面跟丧尸围城似的。

  可眼前这队……怎么排得跟去教堂做礼拜一样?

  “那个……你们这是……”

  雷啸有点结巴地问排在最前面的一个姑娘。

  姑娘对他笑了笑,晃了晃手机。

  “我们看了昨天的文章,来……感受一下温度。”

  温度?

  雷啸彻底懵了。

  他回头,看向店内那柔和的灯光,闻着空气中飘出的咖啡香,再看看门外这些眼神清澈的顾客。

  他好像,第一次有点懂了。

  “哗啦啦……”

  卷帘门完全升起。

  闻人语和所有员工,都看到了门外这从未有过的盛况。

  所有人都愣住了。

  欢迎光临。

  这句练了无数遍的话,卡在喉咙里,竟一时说不出来。

  马路对面,华联超市顶层。

  李俊彦端着咖啡,像往常一样,站到落地窗前,准备欣赏对面那家小破店门可罗雀的惨状。

  然而,当他的目光投过去时,嘴角的讥笑,瞬间凝固了。

  他看到了那条长长的,安静的队伍。

  他看到了人们脸上那种,他从未在自己超市顾客脸上见过的,平静而向往的表情。

  他看到了“麦香坊”的店员,微笑着,将一杯杯温水,递给排在队首的老人。

  怎么回事?

  发生了什么?

  他们没送鸡蛋,没打折,甚至连个促销海报都没有!

  这些人是疯了吗?

  李俊彦的脑子里,充满了巨大的问号和荒谬感。

  他感觉自己精心构建的商业逻辑,被一股看不见的力量,一拳打得粉碎。

  他死死地盯着对面,那家原本应该被他碾死的,垂死挣扎的小店。

  阳光下,那块“社区客厅”的木牌,显得那么温暖,又那么刺眼。

  他第一次,感觉到了一丝,发自内心的……

  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