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会厅的大门,像一道分隔两个世界的闸口。
门外,是现实。
门内,是镀了金的梦。
当闻人语一行人走进来时,所有人都感觉眼睛被晃了一下。
不是因为他们穿得有多华丽。
恰恰相反,他们朴素得像一群误入凡尔赛宫的背包客。
晃眼的是他们身后的背景。
整个宴会厅,被李俊彦的华联超市,变成了一个金光闪闪的巨大展销会。
最中央的位置,一座用香槟杯堆砌而成的金色高塔,在水晶吊灯的照射下,反射出刺眼的光芒。
展台背景板上,巨大的红色LoGo几乎要从墙上跳出来,下面是一排穿着统一制服、妆容精致的烘焙师,像仪仗队一样,面带职业微笑。
李俊彦就站在香槟塔旁边,西装笔挺,头发上抹的油,在灯光下亮得能当镜子用。
他端着酒杯,游刃有余地穿梭在评委和媒体记者之间,每一个笑容,都像是用尺子量过的。
“我操……”
雷啸跟在闻人语身后,嘴巴张得能塞进一个鸡蛋。
他扯了扯自己身上那件为了今天特意买的,花了他八百块钱的西装,感觉自己像个乡下暴发户。
“闻人董,咱们是不是走错地方了?这不是美食评选吗?我怎么瞅着像进了KtV豪华包间?”
方辰扶了扶眼镜,低声吐槽:“雷队,你这比喻不准确。我觉得更像金店开业,还是周大福和周生生联手搞的那种。”
整个会场,都弥漫着一股钱的味道。
浓郁,且霸道。
而“麦香坊”的展台,被安排在了最不起眼的角落里,紧挨着安全出口。
那地方小得可怜,连块像样的背景板都没有。
只有一个小小的,用原木板搭起来的操作台,和几张看起来像是从店里直接搬过来的旧桌椅。
桌上没有香槟,没有鲜花。
只有一盏散发着暖黄色光芒的台灯,静静地照着一块手写的木牌。
【麦香坊·社区客厅】
这寒酸的布置,与对面李俊彦那气派的展台,形成了惨烈到近乎羞辱的对比。
会场里,已经有不少人注意到了他们,开始窃窃私语。
“那就是网上那个‘未冕之王’?怎么看着……这么穷酸啊?”
“嘘,小声点!人家走的是情怀路线,懂不懂?这叫返璞归真。”
“得了吧,我看就是没钱。跟华联一比,简直就是丐帮分舵遇上了皇家御膳房。”
李俊彦自然也看到了他们。
他嘴角的笑容更盛了,带着一丝毫不掩饰的轻蔑。
他举起酒杯,遥遥地对着闻人语的方向晃了晃,然后转身对身边的评委说道:“王总编,您看,现在的小年轻,就是喜欢搞这些花里胡哨的。以为讲两个故事,就能做出好面包了?笑话。烘焙,靠的是实打实的投入,是最好的设备,最好的原料,最好的团队!”
那位王总编,正是《京城风味》的合作方之一,他立刻心领神会地附和道:“李总说的是!没有强大的资本支持,谈什么匠心,都是空中楼阁!”
两人的对话不大不小,刚好能传到附近几个记者的耳朵里。
记者们的镜头,立刻像闻到血腥味的鲨鱼,在华联和麦香坊之间来回扫动。
火药味,瞬间弥漫开来。
雷啸的拳头,已经捏得咯吱作响。
“这孙子,指桑骂槐呢!闻人董,我过去跟他理论理论!”
“理论什么?”
闻人语却异常平静,她甚至没有朝李俊彦的方向多看一眼。
她的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了王德发老师傅身上。
这位在后厨揉了一辈子面的老匠人,此刻显然有些局促不安。
他的手,那双能精准控制面团温度和筋度的手,正微微发抖。
闪烁的镁光灯,嘈杂的人群,还有那些审视的目光,都让他感到无所适从。
他下意识地在自己的围裙上,反复擦着手心的汗。
闻人语什么也没说。
她只是走到后台,倒了一杯温水,递到了王德发面前。
“王师傅。”
她的声音很轻,却像有种魔力,瞬间隔绝了周围所有的噪音。
“别紧张。”
“咱们今天,不是来比赛的。”
王德发抬起头,浑浊的眼睛里充满了疑惑。
闻人语笑了笑,指了指操作台上那些最好的面粉和黄油。
“咱们是来请客的。”
“请全京城最懂吃的人,尝尝您的手艺。”
“您就把这儿,当成咱们自己的后厨。把台下这些人,都当成等着面包出炉的街坊邻居。”
“拿出您最好的本事,做您最拿手的面包,就行了。”
请客。
不是比赛。
这两个字,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王德发心里的那把锁。
他眼里的慌乱,一点点褪去,重新被那种匠人独有的,专注和平静所取代。
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接过水杯,一饮而尽。
“闻人董,我懂了。”
他重新站到操作台前,系好围裙,整个人的气场都变了。
他不再是那个被聚光灯晃得睁不开眼的老人。
他变回了那个,在面粉和烤箱的世界里,绝对的王。
这一幕,被会场里很多人看在眼里。
那些原本带着看热闹心态的记者和美食博主,脸上的表情,渐渐变得有些不一样了。
他们见过太多包装精美的商业秀。
却很少见到,在这种场合下,如此真实、如此有人情味的一幕。
一个西装革履的男人,在镁光灯下,和权贵们高谈阔论着资本与投入。
一个穿着布衣的女孩,在角落的灯光下,给一位紧张的老匠人,递上了一杯温水。
谁更像来做面包的?
答案,不言而喻。
评委席上。
总编顾长明,那个被称为“顾阎王”的老头,一直沉默地坐着。
他没有去李俊彦那边应酬,也没有理会身边其他评委的窃窃私语。
他的目光,像鹰一样,锐利地锁定在角落里那个小小的展台上。
当他看到闻人语给王德发递水的那一刻,他那张古板严肃的脸上,微不可察地,动了一下。
他拿起桌上的资料,翻到了关于“麦香坊”的那一页。
目光,落在了主厨的名字上。
王德发。
这个名字,让他觉得有些耳熟。
他皱着眉头,在记忆里搜索着。
突然,他像是想起了什么,瞳孔猛地一缩。
就在这时,会场的灯光,忽然暗了下来。
一束追光,打在了舞台中央。
主持人拿着话筒,满面春风地走了上来。
“各位来宾,各位媒体朋友,大家晚上好!”
“欢迎来到《京城风味》年度金牌烘焙店评选的最终决选现场!”
全场的目光,瞬间被吸引到了舞台上。
主持人慷慨激昂地念着开场白,感谢着以华联超市为首的各大赞助商。
李俊彦站在台下,脸上挂着胜利者才有的微笑,享受着所有人的注目。
他感觉那个金牌奖杯,已经揣进了自己怀里。
他甚至已经想好了,等会儿上台领奖时,获奖感言该怎么说。
然而,他没有注意到。
评委席上,顾长明放下了手里的资料。
他站起身,不顾主持人还在讲话,径直朝着“麦香坊”那个角落,走了过去。
他这一动,立刻吸引了全场的注意。
所有人都愣住了。
主持人也卡了壳,不知道该不该继续念下去。
李俊彦脸上的笑容,僵住了。
在全场上百道目光的注视下。
顾长明走到了那个简陋的操作台前,停下了脚步。
他没有看闻人语,也没有看其他人。
他的目光,死死地盯着正在揉面的王德发,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你……是当年‘德顺斋’的那个小王师傅?”
门外,是现实。
门内,是镀了金的梦。
当闻人语一行人走进来时,所有人都感觉眼睛被晃了一下。
不是因为他们穿得有多华丽。
恰恰相反,他们朴素得像一群误入凡尔赛宫的背包客。
晃眼的是他们身后的背景。
整个宴会厅,被李俊彦的华联超市,变成了一个金光闪闪的巨大展销会。
最中央的位置,一座用香槟杯堆砌而成的金色高塔,在水晶吊灯的照射下,反射出刺眼的光芒。
展台背景板上,巨大的红色LoGo几乎要从墙上跳出来,下面是一排穿着统一制服、妆容精致的烘焙师,像仪仗队一样,面带职业微笑。
李俊彦就站在香槟塔旁边,西装笔挺,头发上抹的油,在灯光下亮得能当镜子用。
他端着酒杯,游刃有余地穿梭在评委和媒体记者之间,每一个笑容,都像是用尺子量过的。
“我操……”
雷啸跟在闻人语身后,嘴巴张得能塞进一个鸡蛋。
他扯了扯自己身上那件为了今天特意买的,花了他八百块钱的西装,感觉自己像个乡下暴发户。
“闻人董,咱们是不是走错地方了?这不是美食评选吗?我怎么瞅着像进了KtV豪华包间?”
方辰扶了扶眼镜,低声吐槽:“雷队,你这比喻不准确。我觉得更像金店开业,还是周大福和周生生联手搞的那种。”
整个会场,都弥漫着一股钱的味道。
浓郁,且霸道。
而“麦香坊”的展台,被安排在了最不起眼的角落里,紧挨着安全出口。
那地方小得可怜,连块像样的背景板都没有。
只有一个小小的,用原木板搭起来的操作台,和几张看起来像是从店里直接搬过来的旧桌椅。
桌上没有香槟,没有鲜花。
只有一盏散发着暖黄色光芒的台灯,静静地照着一块手写的木牌。
【麦香坊·社区客厅】
这寒酸的布置,与对面李俊彦那气派的展台,形成了惨烈到近乎羞辱的对比。
会场里,已经有不少人注意到了他们,开始窃窃私语。
“那就是网上那个‘未冕之王’?怎么看着……这么穷酸啊?”
“嘘,小声点!人家走的是情怀路线,懂不懂?这叫返璞归真。”
“得了吧,我看就是没钱。跟华联一比,简直就是丐帮分舵遇上了皇家御膳房。”
李俊彦自然也看到了他们。
他嘴角的笑容更盛了,带着一丝毫不掩饰的轻蔑。
他举起酒杯,遥遥地对着闻人语的方向晃了晃,然后转身对身边的评委说道:“王总编,您看,现在的小年轻,就是喜欢搞这些花里胡哨的。以为讲两个故事,就能做出好面包了?笑话。烘焙,靠的是实打实的投入,是最好的设备,最好的原料,最好的团队!”
那位王总编,正是《京城风味》的合作方之一,他立刻心领神会地附和道:“李总说的是!没有强大的资本支持,谈什么匠心,都是空中楼阁!”
两人的对话不大不小,刚好能传到附近几个记者的耳朵里。
记者们的镜头,立刻像闻到血腥味的鲨鱼,在华联和麦香坊之间来回扫动。
火药味,瞬间弥漫开来。
雷啸的拳头,已经捏得咯吱作响。
“这孙子,指桑骂槐呢!闻人董,我过去跟他理论理论!”
“理论什么?”
闻人语却异常平静,她甚至没有朝李俊彦的方向多看一眼。
她的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了王德发老师傅身上。
这位在后厨揉了一辈子面的老匠人,此刻显然有些局促不安。
他的手,那双能精准控制面团温度和筋度的手,正微微发抖。
闪烁的镁光灯,嘈杂的人群,还有那些审视的目光,都让他感到无所适从。
他下意识地在自己的围裙上,反复擦着手心的汗。
闻人语什么也没说。
她只是走到后台,倒了一杯温水,递到了王德发面前。
“王师傅。”
她的声音很轻,却像有种魔力,瞬间隔绝了周围所有的噪音。
“别紧张。”
“咱们今天,不是来比赛的。”
王德发抬起头,浑浊的眼睛里充满了疑惑。
闻人语笑了笑,指了指操作台上那些最好的面粉和黄油。
“咱们是来请客的。”
“请全京城最懂吃的人,尝尝您的手艺。”
“您就把这儿,当成咱们自己的后厨。把台下这些人,都当成等着面包出炉的街坊邻居。”
“拿出您最好的本事,做您最拿手的面包,就行了。”
请客。
不是比赛。
这两个字,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王德发心里的那把锁。
他眼里的慌乱,一点点褪去,重新被那种匠人独有的,专注和平静所取代。
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接过水杯,一饮而尽。
“闻人董,我懂了。”
他重新站到操作台前,系好围裙,整个人的气场都变了。
他不再是那个被聚光灯晃得睁不开眼的老人。
他变回了那个,在面粉和烤箱的世界里,绝对的王。
这一幕,被会场里很多人看在眼里。
那些原本带着看热闹心态的记者和美食博主,脸上的表情,渐渐变得有些不一样了。
他们见过太多包装精美的商业秀。
却很少见到,在这种场合下,如此真实、如此有人情味的一幕。
一个西装革履的男人,在镁光灯下,和权贵们高谈阔论着资本与投入。
一个穿着布衣的女孩,在角落的灯光下,给一位紧张的老匠人,递上了一杯温水。
谁更像来做面包的?
答案,不言而喻。
评委席上。
总编顾长明,那个被称为“顾阎王”的老头,一直沉默地坐着。
他没有去李俊彦那边应酬,也没有理会身边其他评委的窃窃私语。
他的目光,像鹰一样,锐利地锁定在角落里那个小小的展台上。
当他看到闻人语给王德发递水的那一刻,他那张古板严肃的脸上,微不可察地,动了一下。
他拿起桌上的资料,翻到了关于“麦香坊”的那一页。
目光,落在了主厨的名字上。
王德发。
这个名字,让他觉得有些耳熟。
他皱着眉头,在记忆里搜索着。
突然,他像是想起了什么,瞳孔猛地一缩。
就在这时,会场的灯光,忽然暗了下来。
一束追光,打在了舞台中央。
主持人拿着话筒,满面春风地走了上来。
“各位来宾,各位媒体朋友,大家晚上好!”
“欢迎来到《京城风味》年度金牌烘焙店评选的最终决选现场!”
全场的目光,瞬间被吸引到了舞台上。
主持人慷慨激昂地念着开场白,感谢着以华联超市为首的各大赞助商。
李俊彦站在台下,脸上挂着胜利者才有的微笑,享受着所有人的注目。
他感觉那个金牌奖杯,已经揣进了自己怀里。
他甚至已经想好了,等会儿上台领奖时,获奖感言该怎么说。
然而,他没有注意到。
评委席上,顾长明放下了手里的资料。
他站起身,不顾主持人还在讲话,径直朝着“麦香坊”那个角落,走了过去。
他这一动,立刻吸引了全场的注意。
所有人都愣住了。
主持人也卡了壳,不知道该不该继续念下去。
李俊彦脸上的笑容,僵住了。
在全场上百道目光的注视下。
顾长明走到了那个简陋的操作台前,停下了脚步。
他没有看闻人语,也没有看其他人。
他的目光,死死地盯着正在揉面的王德发,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你……是当年‘德顺斋’的那个小王师傅?”